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永久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hs-CRP、NT-proBNP水平.结果 观察组显效33例、有效4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7例、11例、12例,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降至(261.3±25.7) ng/L,对照组降至(330.3±26.4) ng/L,观察组hs-CRP降至(3.08±0.70) ng/L,对照组降至(5.78±1.37) ng/L,治疗后两组虽然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采用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能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显著降低血清hs-CRP、NT-proBNP水平,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宋艳 《中国医药》2011,6(9):1079-1081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例伴或不伴血脂异常的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完全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另选3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治疗12周后比较3组患者血糖、血脂、Cr、BU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黏附分子(ICAM-1).结果 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瑞舒伐他汀组患者TC、LDL-C、TG、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24h UAER和hs-CR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96±1.12)、(6.08±1.39)mmol/L比(4.81±0.95)mmol/L,(3.54±0.65)、(3.51±0.58)mmol/L比(2.96±0.58)mmol/L,(10.46±1.87)、(11.29±1.92)mmol/L比(4.37±0.98)mmol/L,(9.32±2.17)、(9.87±1.56)mmol/L比(4.32±0.91)mmol/L,(14.92±2.46)、(15.48±2.1)mmol/L比(6.38±1.02)mmol/L,(94.2±32.5)、(96.2±35.9)μg/min比(16.6±8.4)μg/min,(2.36±0.54)、(2.42±0.61)mg/L比(0.68±0.39)ng/L,均P<0.01],HDL-C水平明显降低,血清TNF-α、ICAM-1明显升高;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患者TC、LDL-C、TG水平[分别为(4.51±0.95)、(3.18±0.47)、(7.02±0.87)m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和瑞舒伐他汀组患者24h UAER[分别为(78.3±31.7)、(53.8±24.9)μg/min]和hs-CRP水平[(2.15±0.48)、(1.59±0.55)mg/L]均明显下降(均P<0.01).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的血清TNF-α、ICAM-1,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以瑞舒伐他汀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在有效降脂的同时,可明显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过高的血清hs-CRP水平,降低血清炎性递质TNF-α、ICAM-1水平,提示他汀类可通过抑制炎症过程,进而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N端前脑钠肽(NT-proBNP)的影响。方法将90例ACS住院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A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B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缬沙坦80mg,C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缬沙坦80mg,均1次/d,服药4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抽取静脉血,观察三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及NT-proBNP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三组血清hs-CRP及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其中B组及C组较A组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 ACS患者早期联合使用瑞舒伐他汀及缬沙坦可明显减轻炎性反应、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血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9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9例。参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试验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血清炎症因子、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5.92%高于参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浆内皮素-1(ET-1)及NT-proBN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NO水平高于参照组,ET-1、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血清IL-6水平(4.06±0.11)ng/L、hs-CRP水平(3.15±0.16)mg/L低于参照组的(8.95±0.29)ng/L、(6.95±0.2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4.08%低于参照组的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舒伐他汀对AMI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与阿托伐他汀组进行治疗,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血脂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前TC为(4.33±1.44)mmol/L,TG为(5.89±0.78)mmol/L,LDL-C为(3.67±0.71)mmol/L,治疗后分别为(1.51±0.57)mmol/L,(3.47±0.69)mmol/L,(3.13±0.71)mmol/L;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前TC为(4.58±1.85)mmol/L,TG为(6.12±0.83)mmol/L,LDL-C为(6.12±0.83)mmol/L,治疗后分别为(2.12±0.83)mmol/L,(4.12±0.95)mmol/L,(3.16±0.84)mmol/L;瑞舒伐他汀组治血脂改善程度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瑞舒伐他汀组有效率92.5%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为72.5%(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比阿托伐他汀好。  相似文献   

6.
周燕  芮广跃  王安贵 《中国医药》2011,6(11):1358-1360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脏的作用.方法 62例早期DN患者完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治疗及厄贝沙坦150 nmg,2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口服,共12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测定2组患者空腹血清TC、HDL-C、LDL-C、T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lc)、BUN、Cr、尿酸、ALT、AST及肌酸激酶(CK)水平,检测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EAR)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 2组治疗前后TC、HDL-C、LDL-C、TG、HbAlc、ALT、AST及CK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尿β2 MG、UEAR均明显下降[(o.3±0.1) mg/L比(0.6±0.2) mg/L,(0.4士0.1)mg/L比(0.6±0.2) mg/L;( 132.6±14.2) mg/24 h比(206.1±19.7)mg/24 h,(162.2±18.5) mg/24 h比(203.2±21.4) mg/24 h,均P<0.05],研究组hs-CRP水平也明显降低[(3.6±1.6)mg/L比(4.5±1.5) mg/L,P<0.05],但研究组尿β2MG、UEAR及hs-CRP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具有非依赖降脂的肾保护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血浆sOX40L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行急诊PCI的6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A组(急诊PCI术前12 h内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术后20 mg口服,每晚1次,口服7 d)和B组(术前口服安慰剂,PCI术后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口服7 d)。观察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sOX40L和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间PCI术前sOX40L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分别为(18.40±2.64)、(17.95±2.72)mg/L,sOX40L分别为(30.24±18.14)、(30.83±18.68)pg/ml;PCI术后24 h两组患者sOX40L和hs-CRP的水平均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hs-CRP分别为(27.64±2.75)、(28.18±2.91)mg/L,sOX40L分别为(38.71±17.36)、(41.93±17.71)pg/ml;PCI术后48 h及7 d,与B组比较,A组的sOX40L和hs-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PCI可增加sOX40L、hs-CRP的表达;瑞舒伐他汀可有效减轻AMI患者急诊PCI术后炎症反应,且高剂量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8.
王建法  贾帅 《中国医药》2012,7(9):1089-1091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IL-10及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首次发生脑梗死的86例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3例)和常规对照组(43例).常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1次/d,口服.分别于人院后第1天、治疗30d时清晨空腹抽血检测血清hs-CRP、IL-6、IL-10及ET-1水平;发病3个月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治疗30 d时,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血清hs-CRP、IL-6、ET-1均明显低于治疗前[阿托伐他汀组:(7.4±2.6) mg/L比(12.1±5.3)mg/L,(9.4±1.8) μg/L比(20.3±6.8) μg/L,(68±16) μg/L比(89±20) μg/L,常规治疗组:(9.4±3.6) mg/L比(13.4±4.8)mg/L,(15.4±4.6)μg/L比(22.7±6.7) μg/L,(84±19) μg/L比(92±21) μg/L],IL-10明显高于治疗前[阿托伐他汀组:(9.4±3.1)μg/L比(3.1±0.5)μg/L;常规治疗组:(4.6±1.8) μg/L比(2.7±0.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30d时,阿托伐他汀组血清hs-CRP、IL-6、ET-1明显降低于而IL-1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均P<0.01).发病后3个月,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NIHSS评分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分别为(2.0±1.7)分比(4.2±2.3)分,(2.5±1.9)分比(4.3±2.2)分],Barthel指数得分明显增高[分别为(95±6)分比(50±10)分,(95±8)分比(58±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有明确不依赖调脂的脑保护作用,有助于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可以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具有抗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以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疗的近期效果。方法91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C、hs-CRP、LDL-C水平分别为(3.0±0.6)mmol/L、(1.9±0.3)mg/L、(0.9±0.3)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3.9±0.5)mmol/L、(3.6±0.4)mg/L、(1.3±0.4)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FMD、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者以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均有良好降脂、改善血管内皮、减轻炎症反应效果,但后者在减轻炎症反应、降低LDL-C、TC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大鼠体内灯盏乙素对瑞舒伐他汀血浆浓度和组织分布的影响。方法按照体重将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8只:对照组、实验Ⅰ组、实验Ⅱ组和实验Ⅲ组。实验Ⅰ组、实验Ⅱ组和实验Ⅲ组分别灌胃10,50,200 mg·kg-1灯盏乙素,同时均灌胃瑞舒伐他汀5 mg·kg-1;对照组灌胃等体积0.2%CMC-Na水溶液。分别于给药后1,2,6 h摘眼球取血,取血后立即处死大鼠,取出心、肝、肺、肾、脑组织处理,HPLC-MS测定血浆及组织的瑞舒伐他汀含量。结果所建立的瑞舒伐他汀血浆及组织样本HPLC-MS法符合要求。对照组、实验Ⅰ组、实验Ⅱ组和实验Ⅲ组大鼠的血浆瑞舒伐他汀浓度在1 h分别为(170.38±40.77),(218.09±59.52),(278.64±76.26),(297.48±95.37)ng·m L-1;在2 h分别为(237.26±70.31),(293.76±89.04),(410.27±102.13),(461.49±121.73)ng·m L-1;在6 h分别为(131.58±40.52),(166.21±48.52),(236.78±73.40)和(251.33±82.94)ng·m L-1,各实验组大鼠瑞舒伐他汀血浆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大鼠的瑞舒伐他汀均主要聚集于肝,对照组、实验Ⅰ组、实验Ⅱ组和实验Ⅲ组在大鼠肝的瑞舒伐他汀浓度在1 h分别为(2098.57±735.10),(1905.91±703.16),(1406.39±435.86),(1217.08±318.65)ng·m L-1;这4组在2 h分别为(3204.19±893.53),(2863.87±836.12),(2114.28±598.31),(1973.15±512.64)ng·m L-1;这4组在6 h分别为(1681.71±513.29),(1603.14±517.86),(1120.08±298.75),(1057.91±267.66)ng·m L-1,实验Ⅱ组和实验Ⅲ组在肝的瑞舒伐他汀浓度低于对照组;实验组Ⅲ组的瑞舒伐他汀在大鼠的心、肺、肾及脑组织的浓度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剂量达到50 mg·kg-1的灯盏乙素对瑞舒伐他汀血浆浓度及肝组织分布均有显著影响,其分布机制可能与竞争蛋白转运体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给予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短期治疗对血浆hs-CRP的影响。方法 83例ACS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20mg/d和40mg/d顿服,疗程7d,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浆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hs-CRP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较A组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给予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浆hs-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影响。方法 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20mg,1次/d,口服,两组共治疗30d。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浓度。结果两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血浆hs-CRP和LP-PLA2的表达,并且治疗组降低二者更明显(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s-CRP和Lp-PLA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陈兆佳 《北方药学》2016,13(5):57-58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预防高血压伴房颤患者房颤再发的疗效及机制.方法:抽选2013年9月~2014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高血压伴房颤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高血压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统计两组患者1年内房颤再发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左心房内径(LAD)、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观察组房颤再发率为17.02%(8例)与对照组34.04%(16例)比较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IL-6、TNF-α水平和LAD、LVMI水平均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显著较低[(3.41 ±0.95)mg/L、(3.16±0.76)ng/L、(4.33±1.26)ng/L、(2.81±0.33)cm、(82.37± 1.55)g/m2VS(5.63± 1.27)mg/L、(5.51±1.02)ng/L、(6.64±1.53)ng/L、(4.26±0.65)cm、(108.41±1.52)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改善患者炎症反应,缩小左心房内径和左室重量指数,显著降低高血压伴房颤患者房颤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同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本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记录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为(4.02±0.37) mmol/L,甘油三酯为(1.85±0.13)mmol/L,低密度脂蛋白为(2.46±0.28) mmol/L,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高敏C反应蛋白为(3.11±0.52) mg/L,IL-6为(13.44±2.35) μ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浓度,减轻患者体内血管炎症因子作用程度.  相似文献   

15.
探讨小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机理。 选取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住院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利尿、强心、扩血管等),治疗组予常规治疗结合小剂量瑞舒伐他汀5 mg/d治疗。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测量2组血浆NT-proBNP、炎症因子(IL-6、IL-10、hs-CR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最大流速比值(E/A),并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判断疗效。小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后,NT-proBNP及炎症因子(IL-6、IL-10、hs-CRP)水平显著下降(P<0.05); LVEDD显著降低(P< 0.05),而LVEF和E/A显著升高(P<0.05)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小剂量瑞舒伐他汀能显著提高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心功能,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浆NT-proBNP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6.
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首次诊断为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d口服.测定治疗前后动态血压水平,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 治疗1月后,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血压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血中LDL-C和hs-CRP、内皮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瑞舒伐他汀可降低高血压患者血中LDL-C和hs-CRP、内皮素水平,进一步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西洛他唑与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108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血浆骨桥蛋白(OPN)、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水平变化。结果 患者治疗后TC、TG和LDL-C水平分别为(4.13±1.28)mmol/L、(1.71±0.88)mmol/L和(2.24±0.77)mmol/L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HDL-C水平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SAA、hs-CRP和OPN水平分别为(2.23±0.18)mg/L、(3.11±1.06)mg/L和(68.32±12.05)ng/L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有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西洛他唑与瑞舒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情况,降低SAA、hs-CRP和OPN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进行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的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96例早期DN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单纯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hs-CRP水平及肾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5.23±2.09)mg/L低于对照组的(6.52±2.2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尿蛋白排泄率(UAER)、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DN患者应用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较高,可降低其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价值。方法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奇数)和观察组(偶数),各50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基础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波立维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TC、hs-CRP、LDL-C、TG分别为(3.67±0.21)mmol/L、(4.65±1.03)mg/L、(1.85±0.77)mmol/L、(2.09±0.66)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3.98±0.85)mmol/L、(6.49±1.27)mg/L、(2.83±0.91)mmol/L、(2.96±0.71)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效果显著14例(28.00%)、有效18例(36.00%)、无效18例(36.00%);观察组效果显著27例(54.00%)、有效20例(40.00%)、无效3例(6.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提升治疗效果,在临床中推广使用的可行性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围术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择期介入治疗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84例AC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常规剂量组予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强化剂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从术前开始到术后1周,予阿托伐他汀40 mg每晚1次,1周后继续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 1次/d.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4、8周测定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浓度,检测治疗期间TC、TG、HDL-C、LDL-C ALT、Cr及肌酸激酶变化.结果 术后8周强化剂量组TC、LDL-C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分别为(3.8 ±0.8)mmol/L比(4.1 ±0.8)mmol/L,(2.0 ±0.7)mmol/L比(2.4 ±0.6) mmol/L,均P<0.05].强化剂量组在术后8周hs-CRP、MMP-9、sICAM-1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分别为(11±4) mg/L比(13±4)mg/L,(231±25) μg/L比(255±30) μg/L,(318±58) μg/L比(322±49)μg/L,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强化剂量组PCI术后8周hs-CRP、MMP-9、sICAM-1的水平变化与LDL-C变化呈正相关(r=0.816、0.765、0.697,均P<0.05).结论 围术期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更好地降低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与常规剂量相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