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颅内动脉瘤(aneurismal,AN)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病因,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目前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外科治疗方式有手术夹闭治疗和介入栓塞治疗2种方式。一般认为显微手术完全夹闭AN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1],但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的提高可栓塞材料的改进,AN介入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2.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原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颅内动脉瘤破裂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显微动脉瘤夹闭术是近年来治疗动脉瘤的方法之一[1]。患者入院后及时明确诊断,及时开颅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对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提高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不同  相似文献   

3.
刘晓娣  汤璐怡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355-3356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因素之一[1],手术夹闭动脉瘤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效果满意[2-5],经翼点入路是手术治疗大脑前循环动脉瘤的经典入路[6].笔者在显镜下夹闭动脉瘤19例,现将术中护士配合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血管壁结构发育不良或因头外伤、动脉硬化等造成管壁老化损伤,使局部血管异常改变形成囊状瘤体,动脉瘤体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及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达42%[1],随着介入医学迅速发展及新型材料的不断问世,血管内栓塞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具有预后好、并发症少,恢复快的特点。2009—07-2010—12期间,我科共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43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颅内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颅内动脉瘤破裂是产生严重症状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上确诊的颅内动脉瘤后多需进行手术根治,以避免出血的危险。目前临床上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1]。现对显微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颅内的自发出血以高血压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血肿形成为最多见.先天性畸形的AVM较少,罕见的尚有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探讨临床治疗手段以其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颅内自发出血形成血肿者采取手术治疗,如为脑血管先天畸形(AVM)或动脉瘤破裂的出血在血肿清除后适当时期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高血压继发颅内血肿死亡率49%,先天性脑血畸形出血无一例死亡.结论早期手术清除颅内自发出血血肿及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脑血管先天畸形,治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颅内的自发出血以高血压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血肿形成的最多见。先天性畸形的AVM较少,罕见的尚有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探讨临床治疗手段以其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颅内自发出血形成血肿者采取手术治疗,如为脑血管先天畸形(AVM)或动脉瘤破裂的出血在血肿清除后适当时期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高血压继发颅内血肿死亡率49%,先天性脑血畸形出血无一例死亡。结论 早期手术清除颅内自发出血血肿及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脑血管先天畸形,治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本地区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适用性.方法 使用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21例,并与17例外科手术治疗患者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介入组疗效明显高于手术组,死亡率及并发症明显低于手术组.结论 动脉瘤腔弹簧圈栓塞术疗效优于外科手术治疗,为本地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安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陆兴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1):3328-3329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上的局限性异常扩大,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变[1],是一种危险性极高的疾病,其危险性在于一旦动脉瘤破裂,将会发生急剧的颅内出血,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高.近年来,国际研究结果证明,介入栓塞要优于手术治疗[2],已经成为脑动脉瘤首选的治疗方法.本院自2009年始开展应用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56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海阳 《中国医药科学》2015,(2):156-157,17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施行早期动脉瘤夹闭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2月本院就诊颅内动脉瘤患者85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夹闭组40例(39个动脉瘤)及栓塞组45例(47个动脉瘤)。观察两者患者的效果评价、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完全闭塞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GOS、m RS评分中良好率与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均少于栓塞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完全闭塞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术中脑血管瘤破裂率高于栓塞组(P0.05)。夹闭组患者的出血破入脑室、术后短暂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皆明显低于栓塞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显微手术夹闭可作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其疗效显著,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脑血管痉挛期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学军  梁伟  陈文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5):2017-2019
目的 探讨血管痉挛期Hunt-HessⅢ~Ⅳ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合理治疗决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Hunt-HessⅢ~Ⅳ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3~18)d实施显微手术夹闭(36例)或介入栓塞(44例)处理,按发病后手术干预时间分为早期(3~10)d手术组42例及晚期手术组(11~18)d 38例,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及不同治疗时期对患者预后、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早期或晚期手术干预对两组患者患者预后、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实施介入栓塞或显微手术夹闭对患者预后、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实施介入栓塞或显微手术夹闭对患者预后、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栓塞治疗比显微夹闭手术治疗具有更好的预后、更低的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结论 对血管痉挛期Hunt-HessⅢ~Ⅳ级颅内动脉瘤患者应尽早实施手术干预,其中又以介入栓塞治疗更为合理;术中良好的操作习惯,术后有效的管理对于确保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肯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动脉瘤就是动脉壁上鼓出来的一个鼓包,壁很薄,容易破裂出血.颅内较大的动脉多位于蛛网膜下腔内,而动脉瘤又好发于这些比较大的动脉上,因此动脉瘤破裂多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严重时可合并脑内和脑室内出血.动脉瘤第一次破裂出血的死亡率高达40%~45%,短期内第二次出血的死亡率还要翻倍,因此是神经外科最危险的疾病之一.动脉瘤的直接开颅手术是动脉瘤治疗的重要方式,随着显微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及广泛应用,目前显微外科手术已成为大多数颅内动脉瘤最主要、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因此,动脉瘤夹闭术是在显微镜技术操作下,用特制的动脉瘤夹将瘤颈夹闭,以防发生再次破裂,保持载瘤动脉通畅,这是治疗脑动脉瘤最理想和最常用的方法.我院自2007年至2011年9月,共施行动脉瘤夹闭术11例.手术配合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式徽弹簧圈(GDC)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不同的血管内治疗技术治疗86例急性期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给予腰穿、抗血管痉挛治疗.结果 100%栓塞72例,95%栓塞10例,90%栓塞4例.术后随访无死亡病例,患者功能进一步恢复,所有患者均无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 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采取GDC治疗及综合治疗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和病残率.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血管痉挛发生率为20%~30%^[1],多发于40~60岁女性。血管内栓塞治疗与传统的开颅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预后好,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的特点,该方法已日益成为颅内动脉瘤首选的治疗方法。自2005年9月~2009年9月,我科应用该方法成功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30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状突起,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主要症状是由于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为50%,而直接行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病死率为1%~5%,因此宜早期治疗。我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急诊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23例,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均很高,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对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实行早期动脉瘤夹闭手术不仅能清除蛛网膜下腔出血,防止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的发生,而且可提高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2005-01以来笔者所在医院对26例颅内动瘤破裂施行早期动脉瘤夹闭术,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颅内动脉瘤破裂常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危及生命,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占自发性蛛网膜出血患者52%~85%。开颅夹闭或切除动脉瘤手术创伤大、风险高、患者痛苦大。动脉瘤栓塞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患者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目前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措施之一。但和介入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却时有发生。本文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8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介入治疗术后并发  相似文献   

18.
<正>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原因[1],动脉瘤可反复多次破裂出血,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以前传统方法是通过开颅夹闭术来治疗动脉瘤,但手术创伤大、恢复慢,很多患者不耐受,而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的介入治疗,给广大患者带  相似文献   

19.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病因,致死率、致残率高。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与传统的手术夹闭方法相比,具有不需开颅、损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对我院近年开展的血管内栓塞治疗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囊状动脉瘤术中并发症及防治。方法对63例患者共66个动脉介入栓塞治疗中出现5例并发症,其中2例动脉瘤破裂出血,继续栓塞;1例出现脑梗塞,给予扩张脑血管、活血化淤及对症治疗;1例弹簧圈脱出动脉瘤立即手术取出,动脉瘤夹闭;1例弹簧圈脱出动脉瘤并将支架压塌,采用球囊扩张支架将弹簧圈压回动脉瘤。结果4例恢复良好,1例永久性肢体偏瘫。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并发症与手术操作及患者血管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