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惠玲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0):1248-1248
喉疒音是上呼吸道疾病常见病之一。以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为主要表现。笔者在临床上遵循谨守病机、同病异治原则,辨证论治喉疒音,颇有见解,疗效显著,现就诊治病案及辨证论治,处方用药介绍如下。1病案举例案1急喉疒音陈某,女,30岁。于2005年6月8日就诊。诉声音嘶哑4天。4天前  相似文献   

2.
特效回音汤治疗喉疒音128例四川省国营达县磷肥厂职工医院(635023)唐堪春关键词特效回音汤喉疒音喉疒音又称失音,是喉科疾病中常见症状。笔者应用自拟特效回音汤治疗急慢性喉疒音128例,收到良好效果,现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8例中...  相似文献   

3.
猩红热猩红热古称烂喉痧,又名“(疒丹)痧”、“喉痧”、“烂喉(疒丹)痧”,是由链球菌所致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临床见症以起病急骤,咽喉红肿疼痛腐烂,全身皮肤出现特异的硃砂样的皮疹,继之脱屑等症为特征。多发于冬春两季,以小儿发病较多。其治疗分为疹前期,见疹期,落屑期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针灸治疗喉(疒音)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素霞 《河南中医》2003,23(9):69-69
笔者自 2 0 0 0年以来 ,用针灸治疗喉疒音 患者 38例 ,收到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均为门诊病人 ,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急、慢性喉疒音 的诊断标准。其中急喉疒音 11例 ,慢喉疒音2 7例 ;男 2 0例 ,女 18例 ;年龄最小的 19岁 ,最大的 5 2岁 ;病程最短的 3d ,最长的 2a。2 治疗方法2 .1 取穴主穴 :取人迎、廉泉、扁桃、合谷。随证配穴 :咽喉干痛配鱼际或少商点刺出血 ;咳痰配风门、肺俞 ;气虚血瘀配足三里、太冲 ;气滞痰鸣、喉间憋闷配天突、膻中。2 .2 操作所选穴位局部均用酒精棉球消毒。颈部穴位进针…  相似文献   

5.
慢喉疒音辨证治疗一得任为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450000)主题词声嘶/中医药疗法清热活血行气慢喉疒音是以声音不扬,甚或嘶哑、发病缓慢,病程较长为特征的疾病。包括西医慢性喉炎,干燥性喉炎、萎缩性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水肿、声带麻痹、声带粘膜下出...  相似文献   

6.
■■之误     
《金匮要略》妊娠及产后二篇,均有“腹中(疒丂)痛”一句。这“(疒丂)”字,不但别处未见用,而且一般字典也查不到。尤在泾云:“按《说文》(疒丂),音绞,腹中急也。”其他各医家注此条,有的音绞,有的音朽。近年出版的各种中医教材,也是如此。《医宗金鉴》则存疑不释。尤在泾说按“《说文》”云云,可是《说文》书上并无(疒丂)字,只是(疒丩)字。(疒丩)字下解云:“腹中急也,从疒丩声。”段玉裁注比字,依小徐本补痛字,作“腹中急痛也。古音读若纠。”拿《说文》“(疒丩)”字这条的解说来与《金匮》的条文比,竟一字不差,通条词义也合。可见这“(疒丩)”字,才是仲景原文的本字。“(疒丂)”是后人传抄时笔误。《康熙字典》关于“(疒丩)”字的解释同《说  相似文献   

7.
(疒丹)者丹也,痧者沙也,(疒丹)、痧并发,经晕犹如尘沙而起,伴有咽喉经腫疼痛的病证。 (疒丹)痧之名,初见于清顧玉峰氏丹痧阐解一书。在叶天士医案中则名为爛喉痧,而金保三氏著爛喉丹痧辑要又(疒丹)名爛喉丹痧,光绪年间,上海盛行本证,曹心怡将治疗心得著成喉痧正的一书,则取名喉痧,可见(疒丹)痧的異名虽多,还是从其形証而定。此外,由于本病具有强烈的傳染性,往往發必一方,沿門闔戶相傳,男女長幼感染,病势又極迅速,与疫癀相等,所以,陈耕道氏著疫痧艸,逐將本証命名为(疒丹)痧,疫喉,疫喉痧。  相似文献   

8.
风寒急疒音 是风寒外袭、肺气壅遏、气机不利 ,风寒之邪凝聚于喉 ,致声门不利而成。是一种声音突然嘶哑 ,甚则不能发音的一种急症。正如《诸病源候论·风冷失声候》云 :“风冷失声者 ,由风冷之气客于会厌、伤于悬壅之所为也。”此病由于发病较急 ,仅内服药物效果较差。近年 ,笔者采用中药蒸气吸入治疗风寒急疒音 2 0例 ,获得了满意疗效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 0例均来自门诊 ;其中男 1 3例 ,女 7例 ;年龄最大者 6 1岁 ,最小者 1 2岁 ,平均年龄 39岁。本组病例均符合《中医耳鼻喉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制定风寒急疒音 的诊断标准 :卒然…  相似文献   

9.
暴疒音一证因突然发生的失音,又称卒疒音。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喉炎、痉挛性失音等症。临床表现猝然声音嘶哑或失音,可兼见喉痒或肿痛、鼻塞流涕、咳痰清稀或黄稠。苔白或薄黄、脉浮紧或浮数等。青壮年较多,女性多于男性。笔者采用针刺疗法治疗此病,收效颇捷,现报告...  相似文献   

10.
音哑可分为急喉疒音、慢喉疒音等症,现代医学认为是以声带病变表现为主的症状。如声带充血、水肿、肥厚、闭合不良、息肉、小结、麻痹、以及癔病性失音等,均可导致。祖国医学认为,音哑与气血变化有关,喉得血之濡润而能鸣,气虚不足,则无力鼓动声门,而致声嘶音哑。血虚多滞,则声带易肿,久聚而为肥厚,亦成音哑之患。脾虚不运,气不化津,聚而成痰,痰湿聚于喉间,也可使声带水肿而肥厚,声音不扬。音哑又与情志变化有关,郁怒伤肝,肝郁气滞,郁而化火,木火刑金,金实不鸣,亦可发生音哑之症。鉴于以上原因,笔者在临证中,运用祖国医学之辨证论治,治愈该症…  相似文献   

11.
二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简便的方法作腹腔穿刺来治疗腹水病人.《灵枢·四时气》篇写道:“徒(疒水)先取环谷下三寸,以铍针针之,已刺而筩之,而内之,入而复之,以尽其(疒水),必坚,来缓则烦悗,来急则安静…….”“徒(疒水)”,是指腹部水肿.“环谷,当是脐中也;脐下三寸,关元穴也”.铍针,古时九针之一,如剑锋状.“筩  相似文献   

12.
酋荚考辨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疒夅)病第16方:"一、(疒夅),坎方尺有半,深至肘,即烧陈(膏)其中,令其灰不盈半尺,薄洒之以美酒,□莤荚一、枣十四、豙(藙)之朱(茱)臾(萸)、椒,合而一区,燔之坎中,以隧下.  相似文献   

13.
嗓音病是指人的发音器官、发声功能及发音异常的一种疾病[1],属中医学“喉喑”范畴,又有“暴痦”“卒痦”“久痦”及“久无音”之称.其病机多为素体不足,卫外不固,风寒热邪趁虚而入,内伤七情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或咽喉病后余邪未清,迁延不愈,结聚于喉;或发声过度,耗气伤阴,喉咙脉络受阻,喉部失养,导致气滞血瘀痰凝,结于喉...  相似文献   

14.
近3年来,笔者采用自拟利咽开音汤配合中药雾化吸入治疗慢喉瘖(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病)30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说文解字》"疾"解存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传 《中医研究》2006,19(10):F0003-F0004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字典,东汉许慎所著。《说文》从分析汉字形体结构来解释字义,是研究东汉以前古籍和古文字学的重要依据。“疾”、“病”是中医古籍中的常用词,《说文》释义:“疾,病也,从疒矢声”;“病,疾加也,从疒丙声”[。1]许慎认为:“疾”、“病”都  相似文献   

16.
耳穴水针治疗荨麻疹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 ,祖国医学称为“瘾疹”、“疒音 疒雷” ,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皮肤病 ,其症状为遍身发作大小不等的扁平红色风团 ,连续成片 ,每遇外界寒热等刺激 ,则瘙痒较剧 ,反复发作 ,缠绵不愈。笔者在门诊应用耳穴水针治疗荨麻疹 32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  相似文献   

17.
一、查难字阅读古代医学著作,常会遇到一些不明读音和意义的难字,成了“拦路虎”。如:阴阳(雩重)(雩重),积传为一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病恶埃烟,(?)不得息。(《灵枢·刺节真邪》)阳明病,心下鞭满者,不可攻之。(《伤寒论》)(痹)谓(?)痹也。(《素问·五藏生成篇》王冰注文)(雩重)、(?)、鞕、(?)四字,一般字典不收,要到《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等大型字典中才能找到。“(雩重)”在雨部,音中,意义为“气往来”;“(?)”在食部,音噎,义为“食不下”(《中华大字典》又释为郁结的结);“鞕”在革部,音硬,义为坚牢:“(?)”在疒部,音还,义为手足麻痹。《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官方编订的,收字  相似文献   

18.
化疒征膏治疗乳腺增生皮世杰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人民医院(293000)主题词%化疒征膏/治疗应用乳腺纤维性囊肿病/中医药疗法中药外敷疗法笔者承袭家传,并参习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自制“化疒征膏”治疗乳腺增生28例,简介如下。1治疗方法化疒征膏组...  相似文献   

19.
掌跖脓疱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发于掌跖,病因不明,治疗较困难。朱仁康老师认为本病属于中医“(疒呙)疮”范畴。自1980年以来在门诊采用中药治  相似文献   

20.
胡贤琼 《河北中医》2003,25(8):598-598
脾肿大属中医学痞块或疒徵 、积、疟母等疑难杂病范畴 ,常伴随肝硬化出现 ,也是肝硬化患者的常见体征之一。临床上往往因其病因多端、症状复杂、病程缠绵 ,治疗时颇为棘手。笔者自拟二甲缩脾散 (一种中药煮散 )治疗脾肿大 ,介绍如次。1 脾肿大病因病机脾肿大的病因很多 ,但总的病机为瘀血与痰湿互结 ,壅遏不通 ,凝积成块 ,寄于左胁下。如《诸病源候论·疒徵 瘕病诸候》 :“疒徵 瘕者 ,皆由寒温不调 ,饮食不化 ,与脏气相搏结所生也。其病不动者 ,直名为疒徵 ……”《医学入门·积聚门》也论 :“气不能作块成聚 ,块乃痰与食积死血有形之物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