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霞平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5):107-108
目的:探讨回访式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出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出院后进行回访式健康教育,对照组出院后进行常规门诊随访,在患者出院6个月、1年时调查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出院1年时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出院1年后,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GQOL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回访式健康教育能提高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提高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降低哮喘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将出院的98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在实施常规出院指导基础上于患者出院1周~1年内,医护人员定期进行电话回访,针对疾病及健康问题提供咨询、指导。结果:1年后两组患者在疾病知晓率、复发率和再入院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电话回访,使患者在出院后能继续接受与个体疾病康复有关的健康教育和医疗服务,对降低哮喘复发率、再入院率及减少发病次数、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指导在脑卒中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46例脑卒中出院患者的资料登记入册,于出院后经2次通过电话回访进行健康指导。结果:经电话回访式健康指导,存在的健康问题均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管理中应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效果明显,患者对疾病基本知识了解增多,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及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9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研究组患者于出院1周后开始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回访时间为1年。采用自拟服药依从性调查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于入组时、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年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对照组不实施干预。结果:电话回访干预后研究组患者BPRS总分、SDSS、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谈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情况,本科自2002 ̄2005年开始对出院的急性心梗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式健康指导,加深了患关系,同时有也减少了医疗误解及纠纷,在社会上引起一系列的反响,深受患者于群众的好评,现报告如下:1对象2002 ̄2005年间在我院住院的的心梗患者,例数:103例。2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方法本科设计卡片,上有出院患者姓名、住院号、电话号码、住址、病名,家属联系方式,患者住院期间由分管床位的医生记录上述内容备用,分管床位的护士进行健康宣教,患者出院3天、15天、1月、3月,半年进行电话回访,咨询出院后的病情变化,心理变化及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回访式健康教育对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3例肝硬化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系统的回访式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观察组按计划实施回访、进行家庭式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制订康复计划、心理支持、服药指导、饮食指导和复查康复指导等。比较两组患者出院1年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回访式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石港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3):327-328
目的:通过对出院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延伸健康教育,改善出院患者生活行为模式,提高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方法:对2011年1月至8月出院的168例患者按出院号分为单号(研究组)、双号(对照组),各84例。在出院后第2周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并根据回访情况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在第4周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电话回访并按自设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及健康行为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电话回访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及时有效地解决患者出院后的健康问题,改善生活行为模式,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出院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中风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爱萍 《当代医学》2009,15(21):27-28
目的通过电话回访对中风患者出院后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发挥病人的患肢功能。方法2007年1月~12月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内科收治中风患者386例,于出院一周后开始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回访时间为半年。结果通过电话回访使患者及家属对中风患者家庭护理有深刻的认识,缩短了护患之问的距离,使患者真正得到了护理实惠。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遵医行为,对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发挥病人的患肢功能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林玲  李燕  吴艳丽 《吉林医学》2015,(4):755-757
目的:通过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督促并促进慢性乙型肝炎出院患者的遵医行为。方法:对226例慢性乙型肝炎出院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和出院后1周电话回访1次,试验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和出院后1周、1月、2月等电话回访多次,回访时间最长为半年。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再入院的人数、次数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非常必要,能督促患者的遵医行为,及时解决患者在出院后遇到的各种健康问题,满足健康需求,预防并发症,降低再次入院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病程进行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话回访研究组、社区教育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为电话回访研究组患者使用电话回访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为社区教育研究组患者使用社区系统教育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则不接受相关的健康教育。在患者出院一年后,比较三组患者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率、病情的复发率、再次入院的比率及其PSP评分和PANSS评分。结果:在患者出院一年后,进行电话回访研究组患者和进行社区教育研究组患者的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进行电话回访研究组患者和进行社区教育研究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及再次入院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进行电话回访研究组患者和进行社区教育研究组患者的PSP评分、PAN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电话回访的方式和社区系统教育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均可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明显地改善其精神症状,提高其社会功能。其中,进行社区系统教育的患者,其精神症状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整体护理水平.方法 患者出院1-2周内进行电话回访.回访内容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康复功能训练、心理护理等等.结果 电话回访302例,患者可以更好地进行自我保健,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 通过电话回访延伸健康教育,对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体现了护士的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食管癌术后带鼻肠管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将50例食管癌术后带鼻肠管出院患者作为实验组,过去50例食管癌术后带鼻肠管出院未进行电话回访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结合电话回访进行健康教育模式。电话回访6月后比较2组患者院外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脱管,堵管发生情况比对照组患者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能提高食管癌术后带鼻肠管出院患者遵医行为,减少脱管,堵管发生率,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肛肠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200例肛肠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两组在住院期间均予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出院前将所有资料作详细登记,责任护士利用电话在患者出院后定期对患者进行肛肠疾病相关知识、创面愈合情况、饮食等指导服务。结果:观察组肛肠疾病患者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肛肠疾病相关知识,创面愈合情况、遵医行为、饮食、排便习惯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适应了护理模式的转变,对促进肛肠疾病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体现了护士的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妇瘤科肿瘤出院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5月在我科进行治疗的肿瘤出院患者100例,按妇瘤科电话回访制度进行至少3次电话回访,出院第16周对患者的遵医行为、复诊率、掌握疾病及自我保健知识情况、是否采纳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进行统计。结果100例患者获访98例(98%),失访2例(2%)。获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的98例患者中9r7例(98.98%)患者及家属表示欢迎和感谢,复诊率达98.98%(97/98),96例(97.96%)患者建立了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96例(97.96%)患者掌握了疾病的相关知识;遵医行为达到96.94%(95/98)。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延续,提高了肿瘤患者的遵医行为、自我保健能力,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电讯工具对神经内科出院患者电话回访进行健康教育。方法 患者出院前将所有的资料均作详细记录,利用电话通信等提供咨询、帮助、指导服务。结果 使他们能更好进行自我保健提高生活质量。结论 通过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促进患者身心健康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体现了护士的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通过电话回访对提高癫痫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的效果研究。方法:对96例出院后的外伤性癫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两组在住院期间均进行癫痫基本知识的健康教育,对照组出院后三个月后回访,观察组出院后每周进行电话回访,对患者进行癫痫相关知识、服药指导、饮食活动、心理疏导等内容进行健康指导。结果:观察组对癫痫相关知识的了解、遵嘱行为、复诊率均显著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话回访能有效提高外伤性癫痫患者出院后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促进了康复,也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控制发作,减少复发,并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用电话回访评价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病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素英 《中原医刊》2005,32(12):63-63
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对于高血压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了解病人对住院期间学到的健康保健知识是否能够持久掌握,我科从2001年1月开始对出院病人进行电话回访,追踪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并对出院病人继续进行教育。现将回访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电话回访延伸健康教育,使出院患者的身心健康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患者出院后1周由腹透专科护士开始进行电话回访,针对健康问题提供指导、咨询等相关服务。结果:能有效地解决和指导病人出院后存在的各种身心健康问题。结论:利用电话回访延伸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知识,对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知识及日常保健的认识和自我护理能力。方法:将65例糖尿病出院患者的资料登记,于出院后7 d、1个月通过电话回访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全部获访,其中42例存在健康问题,经过电话回访式健康指导,存在问题均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指导是一种简单、便捷的医疗服务,不仅可促进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和满意度,还有利于专科护士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癫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确诊的102例癫痫患者出院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严格管理对60例试验组患者及其亲属于出院后1周至6个月后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回访式健康教育。结果对完成回访的患者进行发作情况分析,出院后6个月试验组60例中30例发作得到控制,总有效率91.7%,远高于对照组71.4%。两组预后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癫痫患者的预后效果,是一种经济、快捷、实用且患者易于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降低癫痫再发作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医院、患者与社会之间架起了联系的桥梁,应将其延伸到医院外,贯穿于癫痫患者的终身教育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