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工作间设计、设备安装和工作环境等方面介绍了DSA的维护保养要点.以飞利浦H5000F型DSA为例,介绍了DSA的结构原理,并从其特有技术特点出发,重点阐述球管、机架、床和图像处理等重要部分的日常维护保养注意事项以及主要故障的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2.
护理工作在临床医疗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俗话说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DSA影像技术已经用于临床近 30a了 ,全国县级医院以上的单位一般都开展了此项工作 ,极为普及。与之相关的DSA检查前、后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 ,就是说对检查的成功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因此 ,要求DSA护理工作人员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及心理护理等知识 ,本院自从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开展DSA工作以来 ,由于对DSA护理工作的重视 ,护理工作人员的不断学习 ,使DSA检查的成功率在 95 %~ 98%。现结合我院开展的DSA工作实践 ,谈谈个人的护理工作体会。1 目…  相似文献   

3.
韩淑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4):1361-1362
护理工作在临床医疗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DSA影像技术已经用于临床近30 a了,全国县级医院以上的单位一般都开展了此项工作,极为普及.与之相关的DSA检查前、后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也就是说对检查的成功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要求DSA护理工作人员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及心理护理等知识,本院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展DSA工作以来,由于对DSA护理工作的重视,护理工作人员的不断学习,使DSA检查的成功率在95 %~98 %.现结合我院开展的DSA工作实践,谈谈个人的护理工作体会.  相似文献   

4.
三维DSA(3D—DSA)是随着计算机图像重建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旋转DS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因其高质量的3D图像、多角度的重建、“一站式”(在DSA机同一工作床上能提供摄影、透视、DSA及类CT成像)的优点,在临床诊断和血管性及非血管性介入治疗的应用越来越广。本文介绍3D—DSA的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D DSA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先通过常规DSA造影筛选出54例可疑动脉瘤患者,对可疑动脉瘤患者进行3D DSA造影,同时通过3D血管图像明确动脉瘤的形态、瘤体的大小、瘤颈的宽度及载瘤动脉的关系。再反复回放3D动脉瘤的图像,确定栓塞动脉瘤的最佳工作角度。最后手术者在确定最佳的工作角度上进行动脉瘤栓塞,用微导丝带上微导管超选择至动脉瘤体的中外1/3处,撤出微导丝,通过微导管释放弹簧圈而达到栓塞动脉瘤的治疗效果。结果:3D DSA明确诊断和栓塞了55个动脉瘤。结论:3D DSA较常规DSA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结合常规DSA造影,3D DSA造影在动脉瘤诊疗中,具有极大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的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58例行DSA患者术前心理护理及准备工作,术后严密观察其神志、瞳孔变化,足背动脉搏动,伤口出血情况、以及预防各种并发症处理.结果 正确合理的护理工作对行DSA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价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 DSA)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05个动脉瘤的3D DSA与2D DSA图像进行比较,分析动脉瘤的形状、瘤颈的显示、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血管内治疗的工作角度及第一枚弹簧圈大小的选择。结果:与2D DSA相比,3D DSA能更清楚地显示动脉瘤的形状及瘤颈,更准确地判断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能提供多个血管内治疗的工作角度,使用3D DSA能正确选择第一枚弹簧圈大小,准确判断动脉瘤的栓塞程度。结论:3D DSA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能提供许多2D DSA不能提供的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比2D—DSA、R—DSA与3D—DSA在显示脑动脉瘤瘤体的大小、瘤颈的宽窄及与毗邻血管的关系,说明3D—DSA优于2D—DSA及R—DSA。方法42例资料完整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均行2D—DSA、R—DSA及3D—DSA检查,常规2D—DSA检查后即行R—DSA检查,把R—DSA图像传送到3D工作站,由3D工作站生成容积再现图像(VR)。通过图像在对脑动脉瘤瘤体的大小、形态、瘤颈的宽窄与毗邻血管的关系等方面显示评价分析。对50个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动脉瘤的显示:2D—DSA未能发现3个动脉瘤,这些动脉瘤在R—DSA上为不确定。VR可以发现所有的动脉瘤。②图像的整体质量:2D—DSA可以清楚显示细小动脉,图像整体质量优于R—DSA和3D—DSA。(④动脉瘤形状的显示:VR明显优于2D—DSA和R—DSA。动脉瘤瘤颈和动脉瘤与毗邻血管的关系的显示:VR明显优于2D—DSA和R—DSA。结论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方面优于2D—DSA和R—DSA。尤其是对动脉瘤颈宽窄的显示,对介入手术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定期检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的主要性能指标,并从检测数据中得出规律性因素,从而保证设备的良好性能.方法选取同一厂家相同型号的两台DSA,按照我院2007《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DSA质量检测技术规范》进行质量检测,并对其检测数据运用独立样本t验统计分析.结果 两台DSA设备由于所处工作负荷状态不同,其空气比释动能率、管电压精度等检测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质量检测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有助于评估设备运行的实际工作状态,并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处理解决.  相似文献   

10.
乔元岗  赵中庆 《当代医学》2009,15(23):393-394
目的评价三维DSA(3D DSA)技术在脑动静脉畸形(AVM)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患者所做3D DSA影像与传统二维DSA(2D DSA)进行比较,分析AVM在3D DSA上的影像表现及显示方法。结果与2D DSA相比,3D DSA能明确显示AVM的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3D DSA的重建技术对影像信息的收集非常重要,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提供许多2D DSA不能提供的血管内治疗信息。  相似文献   

11.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 (GDC)经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探讨其临床疗效及相关问题 ,同时对旋转 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1 8例 2 0个颅内动脉瘤均采用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 ,在术前分别行 DSA及旋转 DSA检查 ,同时对两种检查方式进行对照 ,并将旋转 DSA的最佳工作图像应用于手术中。结果 :本组无 1例死亡。 2 0个动脉瘤中 1 8个 (90 % )完全栓塞 ,2个 (1 0 % )不全栓塞。 2 0个动脉瘤常规 DSA检查 :3个 (3 /2 0 )动脉瘤的形状、大小显示不清 ,7个 (7/2 0 )动脉瘤的瘤颈以及与载瘤动脉、周围血管的关系显示不清。而通过旋转 DSA检查 :2 0个动脉瘤形状、大小均清楚显示。1 9个 (1 9/2 0 )动脉瘤的瘤颈及周围血管解剖关系清楚显示 ,1个 (1 /2 0 )动脉瘤 (<3 mm)的瘤颈不能清楚显示。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 ,旋转DSA在显示动脉瘤的形态、大小及动脉瘤颈的清晰度方面均优于常规 DSA检查。结论 :旋转 DSA技术可更好、更准确地分析动脉瘤的构筑 ,特别是瘤颈 ,有助于术者选择最佳角度的工作图像、合适直径的弹簧圈及恰当的治疗方案。使用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三维DSA及仿真内镜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三维DSA技术在脑血管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2例患者所做三维DSA影像与传统二维DSA进行比较,分析颅内动脉瘤在三维DSA上的影像表现。结果与二维DSA相比,三维DSA在对动脉瘤显示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3D DSA的重建技术对影像信息的收集非常重要,在动脉瘤介入治疗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如何对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DSA进行观察及护理,确保手术的成功率,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总结了我院神经内科2006年1月~2007年5月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68例实施DSA的护理经验,顺利完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结果 本组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坚持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工作,是DSA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肾移植受者的术前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与其术后发生抗体介导的体液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及移植肾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要求的肾移植受者88例。术前采用Luminex流式法对肾移植受者进行DSA检测,并将受者分为DSA阳性组(n=20)与DSA阴性组(n=68)。随访时间为2年。术后参照Banff 2005标准对移植肾病理形态进行评估分级,并观察移植肾的情况。结果: DSA阳性组与阴性组AMR发生率分别为20.0%和1.5%,移植物丢失发生率分别为15.0%和1.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P<0.05);AMR受者最高DSA的荧光指数中值(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较非AMR受者差异明显(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肾移植术后受者发展为AMR的最高MFI阈值为7909.5。两组移植肾功能延迟回复的发生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移植术前检测DSA水平,可以预测AMR的发生风险和移植肾功能状态。最高DSA值的MFI截点(7909.5)能够预测AMR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分析了飞利浦BV300 DSA电源控制工作原理,并介绍了故障排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经手术证实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术前进行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旋转DSA造影,分别阅片并记录动脉瘤的检出情况、瘤颈显示情况、瘤体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1例患者中常规DSA诊断16个动脉瘤;旋转DSA诊断23个动脉瘤(P<0.05).常规DSA检出的动脉瘤中,清楚显示瘤颈者4个,清楚显示瘤体与载瘤动脉关系者11个;旋转DSA组清楚显示瘤颈者17个,清楚显示瘤体与载瘤动脉关系者21个(P<0.05).结论旋转DSA能更清晰地显示瘤体的大小、瘤颈及瘤体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提供血管内治疗的最佳工作角度,为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辜忠良 《西部医学》2012,24(10):1991-1992
目的评估三维对比增强核磁共振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3DCEMR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 36例拟诊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同时行颈动脉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和3DCEMRA检查,以DSA为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应用统计软件Meta-DiSc1.4计算3DCEMR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eicROC)下面积。结果 3DCEMRA诊断颈动脉狭窄56处,DSA诊断54处,两种诊断方法检出率无差别(χ2,P=0.65);以DSA为诊断金标准,3DCEMR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0.80(95CI:0.68~0.89)特异性为0.99(0.98~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5。结论 3DCEMRA诊断颈动脉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替代DSA。  相似文献   

18.
数字X线减影机(简称DSA)核心部件是X线球管,它有大小两个焦点.在日常工作中,小焦点的工作时间远大于大焦点.因此小焦点灯丝容易熔断.依据DSA安全保护设计,小焦点一旦熔断,整机无法使用,只有更换球管.因此我们采用"搭桥技术"和调整软件参数,使报废球管重新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旋转DS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及栓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30例脑动脉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30例脑动脉瘤患者进行旋转DSA诊断,并将旋转DSA运用于栓塞治疗中,比较三维CT血管造影检查与旋转DSA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观察旋转DSA在栓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30例脑动脉瘤患者经三维CT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准确率(66.67%)明显低于经旋转DSA诊断准确率(93.33%),且经旋转DSA在栓塞治疗中的有效率为96.67%,复发率为0.00%。结论:针对脑动脉瘤患者采用旋转DSA诊断的诊断价值较高,能有效反映患者的病情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方案,旋转DSA在栓塞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分析CT间接造影检查和DSA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同时完成CT及DSA检查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比较两者的特点.结果 CT在26例患者均明确显示血栓形成部位,长度及侧枝循环情况.其中5例显示髂静脉血栓(DSA显示1例),25例显示股静脉血栓(DSA显示18例),7例显示股深静脉血栓(DSA显示3例),12例显示帼静脉血栓(DSA显示1例),6例显示胫、腓静脉血栓(DSA未显示).结论 CT检查对下肢静脉血栓显示优于DSA检查,能显示DSA检查难以显示的盆腔静脉血栓及胴、胫、腓静脉血栓,且能通过CT检查引导DSA进行介入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