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兰 《中国针灸》1997,17(10):596-597
试论针刺之“守神”朱兰(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100050)《内经》对于针灸临床治疗强调治神。《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凡刺之法,必先治神。”《灵枢·本神》曰:“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灵枢·九针十二原》曰:“粗守形,上守神”。意即“粗工”只知拘守针...  相似文献   

2.
何学斌  罗济民  王华 《中国针灸》2003,23(6):374-375
习针者 ,无不知九针 ;针籍者 ,无不载九针。古有《针经》之谓、堪为针灸医书之精粹的《灵枢经》 ,合计八十一篇 ,其首篇即以“九针十二原”名之 ,并明言“虚实之要 ,九针最妙” ,可见“九针”在医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灵枢·九针十二原》具体论述了“九针”的名与形 ,指出“九针之名 ,各不同形” ,以针、员针 ,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合称“九针”。然而 ,若据此而认定“九针”即为九种不同针具的简称 ,仅从名与形上分析问题 ,乃欠深入。《灵枢》何以“九针”为名 ?九针之内涵是否均为针形 ?九针之外是否再无创造 ?…  相似文献   

3.
针刺“守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小针之道,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历来认为能够“守神”施针者为“上工”(高明医生),那么,怎样用针才能叫“守神”治病呢?笔者就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针刺补泻手法的研究是针灸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早先的文献可见于本世纪二十年代。但由于对经络的研究毫无线索,加之古代相传的补泻手法的描述在某些方面很不一致。如,补泻的进针快慢问题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的记载与《素问·针解》中的说法不一。有关补、泻的“方”与“圆”的问题在《灵枢·官能》中的记载也是与《素间·八正神明论》的记载不一致。进一步比较《灵枢·小针解》、《素问·离合真邪》等篇章,可见它们与《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描述的补泻手法是较一致的,归纳如下:1、补法——医者端正安静,取穴正确,左手按于  相似文献   

5.
新九针铍针疗法,是以铍针刺激穴位或特定区域及将铍针烧至灼热,烙割病变组织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铍针亦是古代九针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五日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铍针者,末如剑锋,以取大脓。”《灵枢·九针论》:“五曰铍针,取法于剑锋,广二分半,长四寸,主大痈脓,两热争者也。”  相似文献   

6.
“九针”是古代九种常用的针刺工具,由于其形状各异,故也有其不同的功用。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说:“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因此,《灵枢·九针十二原》将九针的名称、形状及用途作了详细的介绍,如“(?)针者,头大末锐,主泻阳气;员针者,针如卵形,指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泻分气;篇针者,针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铍针者,末如剑锋,以取大脓;员利针者,尖如(敝尾),且员且锐,中身微大,以  相似文献   

7.
“絮刺”解     
近代杨永璇先生将七星针叩刺出血后再拔罐的刺法称作“絮刺”。这一名称使很多人感到费解,为什么会用这个“絮”字作刺法名呢?考《针灸甲乙经·卷五·九针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第二》中指出:“员针者,取法于絮针……锋针者,取法于絮针。”对《灵枢·九针十二原》中的九针内容作了诠释。这些内容被后世针灸著作纷纷转载,如《针灸大成·四卷·九针式》亦照此转录。从中不难看出,我们现在使用的针灸针,有些原是从絮针发展而来的。七星针叩刺,从针刺的操作来看,如刺得轻就似员针“按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泻分气”;刺得重,则似锋针“写热出血,发泄…  相似文献   

8.
Tu针辨     
曾上Jie 《中国针灸》2002,22(4):282-283
■针"是《内经》中所记载的古九针之一。它的渊源和其他的针具一样,都是来源于远古 的"砭石"。"■",《说文》解释是"锐器也"。在《康熙字典》、《辞源》、《辞海》、《古汉语字 典》等工具书中,都解释为古时候的一种刨土工具。对"■针"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的《灵枢经》中。《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九针 之名,各不同形;一曰■针,长一寸六分……■针者,头大末锐,去泻阳气";《灵枢·官 针》又说:"病在皮肤无常处者,取以■针于病所,肤白勿取";《灵枢·九针论》也说: "■针者,取法于巾针,去末寸半,卒锐之,长一寸六分,…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高针灸的治疗效果 ,是历代针灸医家一直努力追寻的目标 ,也是目前关乎针灸生存发展的核心问题。《灵枢·本神》说 :“凡刺之要 ,必先本于神。”《素问·宝命全形论》曰 :“凡刺之真 ,必先治神。”《灵枢·九针十二原》亦说 :“粗守型 ,上守神。”这些都说明在施用针刺治疗的整个过程中 ,医者思想集中 ,专心致志 ,对取得疗效是至关重要的。至于如何守神 ,《素问·针解》篇说 :“必正其神 ,欲瞻其目 ,制其神 ,令气易行也。”张景岳对此注释云 :“目者 ,神之窍。欲正病者之神 ,必瞻其目 ,制彼精神 ,令无散越 ,则气为神使 ,脉道易行也。”…  相似文献   

10.
《内经》守气法及临床应用730000甘肃中医学院针灸系张全明指导郑魁山守气法源于《内经》,是针法中至为重要的方法之一,是临床取得疗效的关键,笔者仅就《内经》守气思想及临床体会做一简介:1《内经》关于守气法的论述《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粗守形,上守...  相似文献   

11.
《灵枢·九针十二原》开始部分有这样一段文字:“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未覩其疾恶知其原”,其中“神乎神客在门”六字,诸家注本标点不一:一种是“神乎神,客在门。”另一种是“神乎!神客在门。”前者是传统标点法,如清代张景岳《类经》注、张志聪《灵枢集注》、马元台《灵枢注证发微》、及今人的《灵枢经白话解》、《灵枢经语释》等;后者最早见于日本丹波元简《灵枢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年7月第1版),后又有  相似文献   

12.
考察《黄帝内经》,可见在西汉以前曾有过《九针》与《刺法》两篇针刺专著 ;《九针》与《刺法》后来发展为古《针经》;古《针经》进一步增益与改编 ,成为《黄帝针经》。《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谓“先立《针经》”,《素问·离合真邪论》所谓“《九针》九篇 ,夫子乃因而九之 ,九九八十一篇”,均指《黄帝针经》。《黄帝针经》就是至今尚传于世的《灵枢经》,乃《黄帝内经》的组成部分 ,这在当今学术界已成共识。此书本为古代针灸学术著作 ,可是自从更名为《灵枢经》以后 ,医学界片面地推崇它作为医经的一面 ,反而忽略了它是传世最久的针灸专著。…  相似文献   

13.
应用刺血疗法的临床心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刺血疗法 ,又称刺络法、刺血络。具有开窍泄热 ,活血理气止痛 ,清热解毒消肿 ,祛风散寒除湿等作用。该法操作简便 ,疗效迅速。古人非常重视刺络法 ,如《灵枢·九针论》 :“泻热出血。”《素问·血气形志篇》云 :“凡治病必先去其血”及《灵枢·九针十二原》中“宛陈则除之”的治则。并在《灵枢·官针》中运用不同的针具 ,方法来达到刺络放血的目的。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用 1次性注射针头作为针具 ,行刺血法治疗多种疾病 ,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现采撷几点 ,简述如下 :1 交通阴阳、引邪外出  典型病例 :患者 ,女 ,4 0天 ,自出生时始即全身…  相似文献   

14.
习针者,无不知九针;针籍者,无不载九针。古有《外经》之谓、堪为针灸医书之精粹的《灵枢经}),合计八十一篇,其首篇即以“九针十二原”名之,并明言“虚实之要,九外最妙”,九针在医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九针之名与形已具体载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然九针之义却未见论及。就针形而言,针之本义为“所以维也”(见《说文解字》),针尖锐利、针身细长是其基本外形。如果说毫针、长针等之外形近于针形,“未如剑锋”之被针则更近于刀形,《灵枢》以“九针”合称,除名形之外,似另寓义也,即何以应九之数的问题。考之古籍…  相似文献   

15.
“刺之微,在速迟”刍议高树中指导:刘玉檀王秀英(山东中医学院研究生250014)关键词针刺手法,速迟,徐疾,《内经》“刺之微,在速迟”语出《灵抠·九针十二原》篇(注:以下引文凡未注明出处者皆出此篇),在《灵枢·小针解》篇,“速迟”作“数迟”,并说:“...  相似文献   

16.
《灵枢·九针十二原》中的"粗守关,上守机"是指导针灸治疗的纲要,历代医家多以引申义解释经文,致使学者不易明了原文本义.笔者以自身多年的针灸临床实践和练功习射为基础,同时结合《黄帝内经》其他篇章的相关论述,认为"上守机"中"机"字的本义指的是"弩机",原文是用弩射来比喻针刺手法.  相似文献   

17.
四关穴在急症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关穴在急症中的临床应用李寿乐笔者多年来临床反复验证运用四关穴治疗危急重症,对各种心律失常、急腹症、急性乳腺炎、喉头炎等病进行了临床观察。“四关穴”最早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五脏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也,...  相似文献   

18.
王守田  刘宏 《中国针灸》2000,20(1):62-63
《内经》反复强调了“针下气”的重要性和记述了针下气的现象,《灵枢·九针十二原》有“听其动静,知其邪正”和“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的记载。针下气的分辨。“邪气来也紧而疾”,“紧”,言其势之来紧迫而急促;“疾”,指其动态,急速而迅疾,一般较指端搏动感稍有力,混杂在营...  相似文献   

19.
处方用药有八法 ,针刺也绝非只有补泻。细读《内经》不难发现针刺还有调、推、引、积等法。《内经》尤其重视调法的运用 ,《灵枢·根结》说 :“用针之要 ,在于知调。调阴与阳、经气乃光。合形与气 ,使神内藏。”具体到调法的要领 ,《素问·离合真邪论》还提出 :“气之盛衰 ,左右倾移 ,以上调下 ,以左调右 ,”《灵枢·卫生失常》还提出 :“随变而调气”,《灵枢·四时气》也提出 :“按其所过之经以调之”。可见针刺效能在于调。所谓调 ,实质是调整阴阳气血的虚实 ,因此它包容了补泻和“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其它针法。《灵枢·九针十二原》说 …  相似文献   

20.
《灵枢·九针十二原》载:“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一日镌针……八日长针,长七寸。九日大针,长四寸。”芒针即是由古代“九针”之一的“长针”演变而来。芒针治疗从主导思想到选穴配方,均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