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肾不交”辩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全根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20(1):10-11
中图分类号:R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19(2001)01-0010-01 《中医诊断学》本科教材脏腑辨证部分,有“心肾不交”一证,该证是以心烦失眠为主症而伴有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头晕目眩,或遗精、梦交等表现的一个证候。病涉心肾两脏,而称其为“心肾不交”是否恰当则值得推敲,就此剖析如下。 1 心火肾水是否相交 “不交”的前提是本应“相交”,笔者认为,教材解释心肾两脏的“相交”就颇存在问题。其解释是:“心为火脏,心火下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肾为水脏,肾水上济心火,使心火不亢。水火互济,则心肾阴阳得以协调,故有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之称。”[1]心在五行划分中虽属火,但称“心为火脏”,其所具有的火之温煦功能到底有多大?是否真的“下温肾水”?众所周知,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严格而言,当是两肾所藏之元阳(命门之火,又称真火),为一身阳气之本,包括心脏在内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得到元阳的温煦,而心脏并无多少温煦能力,所谓的火脏之称实来源于五行的机械归类,因此,不存在心火“下温肾水”,更不存在它使“肾水不寒”的问题。肾虽在五行属水脏,落实到具体功能而言,主要是指对水液代谢的调控能力,而其本身应为水火之脏,内藏真水真火,真水真火滋润温煦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由此可见,只有肾火(命门之火)对心脏有温煦功能,即“肾水暖心火”,而心脏对肾脏没有这一作用,肾脏也由其本身所藏之真火暖煦。所以“心火暖肾水”、“心火肾水相交”之解显然有误。 相似文献
2.
陈政光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1,(3)
各脏腑之间的联系是中基基础理论及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心肾二者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是被归为阴、阳和水、火的关系。而这其中,心肾之间的关系显的尤为重要和特殊;从五行依存生克推理,肾和心是“克及反侮”的关系,而就这种关系而言主要是指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如何理解这种水火既济以及水火失济随之而来的病理变化呢? 就阴阳的特性而言,阴阳是对立制约也是相互滋生的,这就是所谓的“孤阴不具,孤阳不存”。经书[1]云:“五行之理…… 总不出乎阴阳;阴阳之用总不离水火。”心肾之关系可见。火性炎上,水性润下:《慎斋遗书》[… 相似文献
3.
柴雁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7,(4)
心肾相交根基于阴阳五行学说,从水火升降之观点演绎而成。源于《周易》,本于《内经》,发挥于汉唐,至宋明方成体系。心肾相交是心肾之间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的高度概括。 心属南方热火,肾属北方寒水。心火下降以暧肾水,则肾水得以蒸腾,滋养周身;肾水上乘以济心火,则心火降而不亢,神明守舍,血脉亦周流有序。如此水升火降,阴平阳秘,生机盎然。故有“阴阳的平衡,根本在心肾的相交”之说(刘保和:北京中医学院首届研究生论文集,33页,1981年)。 相似文献
4.
心肾交通与心肾不交新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亚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1,(2)
从心血与肾水,心神与肾精,君火与相火,心血与肾气,心阳与肾水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心肾交通的生理机制,并且认为心不交的病理基础至少应包括5个方面。即:心阳与肾阳不交;心阳与肾阴不交;肾阳不交心阴;心阴不交肾阴,心肾之阳不交心肾之阴。同时指出,不能把心肾不交狭隘地理解为水亏火旺,凡肾水亏虚心火亢盛或心肾之阳两虚者均属心肾不交之证。并从有利于临床治疗的角度,把心肾不交分为肾阴虚心火旺、肾阳虚心火旺和心肾阳虚3型。 相似文献
5.
马琳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9):739-740
通过大量查阅中医古籍中关于痴呆及心脑、心肾不交理论的论述,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归纳总结出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机:肾中精气亏损是老年痴呆的发病基础;心主神明功能减退是老年痴呆发生的重要因素;心肾亏虚,心肾不交是老年痴呆的基本病机;并进一步归纳出调补心肾是老年性痴呆的基本治则,从而为临床治疗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电针"远心"穴与乌灵胶囊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电针百会、神庭、神门、太溪等6组"远心"穴治疗;对照组口服乌灵胶囊0.99g/次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总评分治疗前后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86.1%,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治疗后PSQI总评分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优于乌灵胶囊。 相似文献
7.
8.
通过文献梳理,探寻肾阴虚心火旺证作为心肾不交证的理论渊源。受道家内丹术心肾交合之论的影响,中医理论一度赋予心肾人体之阴阳的秉性,认为二者的交互作用,主导着人体健康的生命活动;其后,火热论把心肾失济定义为阴虚火旺证——心肾不交证之前身;相火论引起后世医家在肾命学说基础上对心火与相火的区分,从而将心肾不交证进一步具体化为肾阴虚心火旺证。 相似文献
9.
在西医高等院校《中医学》的教材中,“心肾相交”和“心肾不交”的解释存在矛盾,把“心肾相交”解释为心火和肾水的关系,而把“心肾不交”阐述为心阴和‘肾阴的关系。如果不搞清楚“心肾不交”的发病机制就无法决定“交通心肾”的具体治法。对其理论、临床证候及其治则方剂进行梳理及探讨,认为心肾不交之证,首先当识别心肾水火之盛衰,如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火火亢盛者,黄连阿胶汤证主之;而心火独亢,不能下交于肾,肾乏心火之助,真阳亏损者,交泰丸主之。以此规范教材,更好为临床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0.
心肾不交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目前对该理论的认识与研究不够翔实深入。本文基于中医文献并结合个人见解,侧重从阴阳与水火的角度探析心肾不交的理论内涵、病理表现与证治分类,以期挖掘其理论实质,丰富其理论内容,拓宽其理论外延,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心肾相交"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维持了人体水火交通既济的平衡,对于维持人体脏腑功能之间的平衡协调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对《伤寒论》中以"心肾不交"为基本病机的方证进行系统梳理,主要有黄连阿胶汤证、猪苓汤证、栀子豉汤证、桂枝加桂汤证、附子泻心汤证、吴茱萸汤证等6种,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临床上对于不寐多采用镇静催眠药治疗,这种方法只能缓解一时的症状,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睡眠质量,且依赖性及毒副作用较大。针灸治疗失眠疗效可靠,且无毒副作用。不寐,又称"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或开始入睡困难,或睡后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寐,或时醒时寐,甚或彻夜不眠。常见于西医之神经衰弱等疾病。吾师魏连海教授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30年,潜心医学,治疗不寐颇有经验,依据泻南补北、交通心肾之法,通过针刺相应经脉的五输穴治疗心肾不交所致的失眠取得良好疗效,笔者有幸随师,深得吾师教诲,受益匪浅,曾亲身体验,疗效颇佳。现选医案1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轻度认知障碍的中医学认识及其与心肾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对古籍文献及临床资料的分析,从心肾不交的角度论治轻度认知障碍,即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火不能下交于肾,致心肾不交,脑神失养而健忘;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为原则治疗轻度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交泰丸系治疗心肾不交的名方,每于失眠,健忘,怔忡,心神浮越,精神散乱,遗精等症之由于心肾不交者多用之。今就此方治疗心肾不交的机理,谈谈个人的认识。一、交泰丸的方义交泰者,交通也。因其方具有交通心肾的作用,故命名为交泰丸。关于此方的成份,剂量以及剂型,在《四科简效方》中说:“生川连五钱,肉桂五分,研细,白蜜丸,空心淡盐汤送下。”又《韩氏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从心肾不交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交通心肾的中药(药用阿胶、黄连、麦冬、生地黄、车前子等)和常规西药治疗,2周为1疗程,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8%,对照组总有效率53.3%,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从心肾不交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交泰汤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交泰汤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心肾不交型不寐症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3例患者给予自拟交泰汤治疗,每日2次;对照组53例患者口服安定、维生素B1、谷维素治疗,2均14 d为1个疗程。观察停药后2周期间睡眠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睡眠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3.02%,对照组为58.49%,差异显著(P<0.05)。结论 交泰汤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18.
交泰丸一方出自明代韩懋所著《韩氏医通》,由黄连、肉桂两味药物构成,后经历代医家运用及现代药理研究佐证,被广泛应用于不寐、消渴、心悸、怔忡及郁证等疾患的治疗。交泰丸主治"心肾不交",药味简单而功效卓越,临床应用广泛,但究其病因病机却不尽相同,甚而错综复杂,当须厘清头绪,方才适证,事半而功倍。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加味交泰汤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辨证为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给予加味交泰汤(药用黄连、肉桂、夜交藤、五味子、龙骨等)治疗,1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30例中,痊愈20例,显效6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结论加味交泰汤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能交通心肾、养心重镇安神,从而改善睡眠,消除症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