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丹七片中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七片收载于部颁标准第1册,由丹参、三七组成,其中丹参为君药,且丹参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水溶性成分主要为酚酸类物质有:丹酚酸A、丹酚酸B、丹酚酸C、丹参酸甲(丹参素)、丹参酸乙、丹参酸丙、琥珀酸等,该类成分具有抗凝、抗血栓、抗心脑缺血等作用,为丹参中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有效成分.原标准很低,不能很好控制该品种的质量.经文献查阅,采用HPLC法测定丹酚酸B的含量方法较多1~5],但丹七片中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未见报道.为了更好地控制本制剂的质量,确保临床疗效,我们采用HPLC法对制剂中丹酚酸B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6,(2):436-440
丹参多酚酸是丹参的主要活性部位之一,含有丹参素、丹酚酸B、丹酚酸A、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C、丹酚酸D等成分。文章总结了近年来丹参多酚酸的体内药代、药动研究报道,对其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排泄(excretion)即ADME过程进行综述,有助于了解丹参多酚酸在体内的存在形式与暴露程度,为更好地围绕活性成分进行丹参药材/制剂的质量控制,或新剂型开发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丹参水溶性提取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酸水为溶剂,加热回流法提取丹参水溶性提取物,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时间、温度、pH值、提取溶剂体积等4因素,对丹参水溶性成分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提取工艺;以丹酚酸B为标准品,采用HPLC法测定含量。结果:丹参水溶性提取物以酸水做溶剂,最佳提取工艺为pH值为3的酸水,8倍量,温度100℃,加热回流4h。结论:本提取工艺所得提取物丹酚酸B含量较高,简单,经济,可行性强,适合工业大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4.
丹参鲜药材中丹酚酸B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丹参鲜药材预处理方法并测定鲜药材中丹酚酸B的含量。方法:通过使用不同方式提取丹参鲜药材,比较各提取液图谱差异,对丹参鲜药材提取的方式、溶剂用量等进行考察,并测定6批鲜丹参的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丹参鲜药材切段后回流提取或在特定溶媒中粉碎可提取出丹酚酸B;确定丹参鲜药材预处理方法为:药材切段,加入25倍甲醇,粉碎,超声30 min。结论:丹参鲜药材中含有丹酚酸B,在提取前不能直接粉碎,否则不能提取出丹酚酸B。  相似文献   

5.
丹酚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丹酚酸 (salvianolicacid)又称丹参酸 ,系丹参的水溶性有效成分 ,属酚酸类化合物。目前研究较多的有总丹酚酸 (totalsalviano licacid)、丹酚酸A(salvianolicacidA ,SalA)和丹酚酸B(salvianolicacidB ,SalB)。1 化学研究丹参的水溶性有效成分多具有酚酸性结构 ,最早发现的丹参素化学名为 β -3 ,4-二羟苯乳酸 (β 3 ,4-dihydroxybenyllacticacid) ,是各种丹酚酸的基本化学结构。SalA是一分子丹参素与两分子咖啡酸缩合而成 ;SalB为三分子丹参素与一分子咖啡酸缩合而成 ;丹酚酸 (salvianolicSalC)则为二分子丹参素缩合而成 ,其它丹酚酸…  相似文献   

6.
基于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理念,提出中药注射剂质控方法思路,并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为例进行应用研究。通过对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的物质组分、药效及药动学等的相关分析,确定其Q-marker为丹酚酸B、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D及丹酚酸Y。并以Q-marker为核心建立多指标含量测定、指纹图谱、近红外在线控制及生物学质控为一体的质控体系,以期为中药注射剂质控新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丹酚酸A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参(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为唇型科植物丹参(Salviae miltiorrhiza Bwtge)的干燥根及根茎。目前临床上广泛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其活性成分引起医药研究者的重视。丹酚酸A(salvianol acid A,Sala)属酚酸类化合物,是从丹参中提取的一种水溶性成分。近年的研究表明,丹酚酸A在心脏保护、抗肝损伤、  相似文献   

8.
丹参中丹参素、原儿茶醛来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考察丹参药材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来源。方法:以丹参素、原儿茶醛为指标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采用液相色谱与多级质谱联用法鉴定丹酚酸。结果:丹参素、原儿茶醛并非丹参固有成分,随煎煮时间增加而增加,而丹酚酸B随煎煮时间增加而减少。结论:丹参素、原儿茶醛是丹酚酸B的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9.
茉莉酸甲酯对丹参茎叶丹酚酸和丹酚酸B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茉莉酸甲酯(methy jasmonat, MJ )对栽培丹参的药效成分影响,并为丹参地上部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方法 采用比色法和HPLC法,以丹酚酸和丹酚酸B为检测指标,对茉莉酸甲酯处理的丹参茎叶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丹参种苗经茉莉酸甲酯喷施处理后的48 h内,其茎叶中丹酚酸和丹酚酸B含量均高于对照,在所测试范围5×10-9~5×10-3的浓度中,随浓度的升高而含量增加.结论 外施茉莉酸甲酯能促进丹参茎叶中的丹酚酸和丹酚酸B含量的积累,可以考虑在生产中加以应用,并注意今后在丹参的种植及采收中地上部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丹参不同居群的生物量与活性成分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优质丹参新品种选育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来自不同居群丹参根的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素和丹酚酸B的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根的总丹参酮与总丹酚酸的含量。结果:四川中江丹参的单株生物量、山西丹参的丹参酮ⅡA、四川中江丹参的隐丹参酮和总丹参酮、河北的高茎类型的丹参素、四倍体丹参的丹酚酸B和总丹酚酸的含量分别高于其他样品。以单株生物量和各活性成分含量乘积为考察指标,四川中江丹参的各成分的单株乘积值均高于其他样品。结论:结合丹参的生物量与各活性成分含量可以认为,四川中江丹参可以作为一份质量较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丹参成分在Caco-2细胞中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改良的Caco-2细胞模型研究丹参中的可吸收成分,并用在体动物模型验证。方法HPLC-MS方法测定加入丹参水提取物的Caco-2细胞破碎液中的丹参成分,并与大鼠在体灌流给药后血浆中的成分相比较。结果加药Caco-2细胞破碎液中检测到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丹酚酸D、紫草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7种丹参的成分,给药后大鼠血浆中检测到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丹酚酸D、紫草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酚酸A共8种丹参的成分。结论细胞破碎液中检测的成分为丹参在Caco-2细胞中有吸收的成分,本方法可作为研究中药吸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丹参药材提取液中丹酚酸B稳定性影响因素的考察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丹参水溶性酚酸类包括丹酚酸A、丹酚酸B、丹酚酸C、迷迭香酸、丹参素、原儿茶醛等。药理研究表明丹参酚酸类具有抗凝、抗氧化的活性[13],其中丹酚酸B是含量最高的活性成分,有文献提示丹酚酸B的稳定性较差,其制剂工艺过程中稳定性影响因素有待探讨[4]。本实验对丹参提取液施以不同影响因素,用HPLC测定丹酚酸B的含量,考察各种因素对其稳定性的影响。1仪器,试剂与样品DIONEXSUMMIT高效液相色谱仪;丹酚酸B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理念,从化学成分的角度对复方丹参滴丸中君药丹参的质量标志物进行研究。方法采用UPLC法对丹参药材和复方丹参滴丸中主要的丹酚酸类成分进行测定,并模拟复方丹参滴丸提取工艺,对紫草酸和丹酚酸B、E、T、U这5个丹酚酸类成分的转化进行研究。结果在丹参药材中,主要有2个丹酚酸类成分,即丹酚酸B(占总酚酸比例90%)和迷迭香酸(5%);而在复方丹参滴丸中,主要有8个丹酚酸类成分,即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和丹酚酸A、B、D、T、U,其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含量相对较高。在提取加工中,紫草酸和丹酚酸B、E、T、U能转化生成相对分子质量相对较小的丹酚酸类成分,而丹参素、原儿茶醛是主要的终产物。结论丹参药材选择丹酚酸B作为水溶性丹酚酸类成分的质量标志物科学合理,而丹参药材在制备复方丹参滴丸的过程中,丹酚酸类成分发生了化学转化,产生了8个主要的丹酚酸类成分,并以其中的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最高,又因丹参素具有种属来源特异性,故从化学成分层面上,复方丹参滴丸选择丹参素作为君药丹参的质量标志物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丹参水溶性提取物中4个水溶性成分(丹参素钠、紫草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的一测多评法。方法以丹参素钠为内参物,建立丹参水溶性提取物中紫草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相对于丹参素钠的相对校正因子。通过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其他3个成分的量,并将计算结果与外标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各成分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本方法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用于控制丹参水溶性提取物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15.
复方丹参注射液是由丹参和降香经过先进的工艺提取制成的一种纯中药制剂,是一种药源充足,效高价廉,安全性强的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为丹参酮、丹参素、丹参酸乙、丹参酸丙、儿茶醛和原儿茶醛、丹酚酸A、丹酚酸C和迷迭香等,具有活血行气散瘀、抑制血小板凝集,抗体外血栓形成,扩张血管,改善循环,增加  相似文献   

16.
黄世超  潘坚扬  瞿海斌 《中草药》2016,47(18):3181-3186
目的建立定量测定多种丹参酚酸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考察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对丹酚酸B降解规律的影响。方法应用HPLC技术对丹酚酸B降解样品中的4种酚酸进行定量分析,应用LC-MS技术剖析样品的化学物质基础,对加入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前后的丹酚酸B样品进行研究。结果丹酚酸B降解产物主要有9种,包括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的多种异构体、紫草酸以及多种紫草酸异构体。加入相同质量浓度的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原儿茶醛对丹酚酸B降解的保护作用更明显,紫草酸异构体I和II的峰面积随着初始原儿茶醛质量浓度的增大而有所增加。结论原儿茶醛对丹酚酸B降解的保护作用可能是依赖于其弱酸性,紫草酸异构体I和II的峰面积受原儿茶醛初始质量浓度的影响可能与反应平衡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7.
复方丹参方与脂质体模拟生物膜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方中与脂质体有相互作用的潜在活性成分。方法:将脂质体作为模拟生物膜,采用平衡透析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筛选和鉴定了复方丹参方中与脂质体有相互作用的成分,并考察了缓冲液pH值对复方丹参方与脂质体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复方丹参方中共有24个成分与脂质体相互作用明显,通过标准品对照及LC/TOF/MS方法鉴定了其中18个成分,包括7个丹参酚酸类成分、6个丹参二萜醌类成分和5个三七皂苷类成分。7个酚酸类成分分别是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E、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丹酚酸A;6个二萜醌类成分分别是二氢丹参酮Ⅰ、四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亚甲基丹参醌、丹参酮ⅡA;5个皂苷类成分分别是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三七皂苷K。结论:脂质体平衡透析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可有效地预测复方丹参方中多种成分在体内的吸收情况,揭示该复方的潜在活性成分,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HPLC法测定丹参中丹酚酸B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洪芝  卢滨  高钧  祝国光  元英进 《中草药》2006,37(1):131-133
丹参是唇形科植物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根,为常用中药,性微寒、味苦,归心、肝经;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能。我国应用丹参已有近2000年的悠久历史,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丹参有效成分主要有水溶性的酚酸类,包括丹参素、丹酚酸B等;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包括丹参酮ⅡA等。其中,主要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为三分子丹参素与一分子咖啡酸缩合而成,对其的测定方法已有文献探讨,但对丹参药材中丹酚酸B量的集中范围进行大规模考察还未见报道。本实验对80个丹参样品进行测定,并对数据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丹参提取液中浊度测定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并以丹酚酸B含量和浊度为指标,确定最佳工艺参数。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丹参提取液丹酚酸B含量、浊度测量技术测定相应浊度值,探讨丹酚酸B含量与浊度值的相关性。结果工艺参数点控制为提取液经酸沉后冷却温度至8~11℃、搅拌速度为800 r/min、pH为2左右,丹酚酸B含量最高,浊度相对较小。结论所建立的丹参提取液浊度测定方法准确、稳定可靠,可用于快速评价丹参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高温高压下丹酚酸B,紫草酸水溶液 化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考察中药丹参中主要活性成分丹酚酸B,紫草酸在高温高压处理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探索其变化机理.方法:采用高温高压(120℃,0.2 MPa)条件对丹参提取物、丹酚酸B及紫草酸进行处理,研究成分的变化情况及稳定性.结果:丹酚酸B与紫草酸经高温高压处理后的主要产物为丹酚酸A;紫草酸是丹酚酸B反应的中间产物,在相同条件下比丹酚酸B更容易转化为丹酚酸A;丹酚酸A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不稳定,能够继续分解为其他小分子化合物.结论:该实验为丹酚酸A的获取提供了新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