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普通纳米脂质体、柔性纳米脂质体及胆酸钠-磷脂混合胶团对环孢素经小鼠皮肤给药的渗透机理。方法:将含药载体非封闭性应用于离体或在体小鼠皮肤,测定了皮肤、接收介质和血液中环孢素含量。结果:离体条件下,应用柔性纳米脂质体和混和胶团后均能在接收液中检测到药物,但普通脂质体却不能。在体条件下,应用柔性纳米脂质体后8 h血药浓度到达峰值,而应用普通脂质体和混合胶团后在血中几乎未检测到药物。结论:柔性纳米脂质体在皮肤水合压力下发生变形,携药透过皮肤;普通脂质体主要与皮肤发生融合产生蓄积作用;混合胶团在水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柔性纳米脂质体对环孢素经皮渗透的促进作用。方法 :采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体外经皮渗透实验技术 ,比较普通纳米脂质体、含有表面活性剂胆酸钠的柔性纳米脂质体以及胆酸钠胶团溶液对环孢素的经皮渗透促进作用。结果 :将脂质体胶体溶液非封闭性应用于离体小鼠皮肤表面 ,柔性纳米脂质体促进药物穿透皮肤 ,8h后皮肤药物的透过量为 1.16 μg·cm-2 ,2 4h后透过量达到 1.88μg·cm-2 ,皮肤中药物残留量为 (1.78± 0 .5 1) μg·cm-2 。普通纳米脂质体阻止药物透过皮肤却滞留药物于皮肤中 ,2 4h后残留量为 (0 .72± 0 …  相似文献   

3.
丹参素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大鼠体外透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丹参素柔性纳米脂质体并研究柔性纳米脂质体对丹参素离体透皮扩散速率的影响。方法用薄膜超声法制备柔性脂质体,表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吸收试验。结果与普通纳米脂质体相比,柔性纳米脂质体可提高丹参素的透皮速率。结论柔性纳米脂质体可显著地促进丹参素的透皮吸收。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肝素柔性纳米脂质体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制用于透皮吸收的低分子肝素柔性纳米脂质体制剂。方法 :用超声波分散法制备低分子肝素柔性纳米脂质体 ,以正交实验设计确定最佳制备工艺 ;电镜观察其形态及粒径分布 ,以Franz扩散池法测定其体外经皮渗透动力学 ,以小鼠用药前后血液凝固时间的变化研究其促透作用。结果 :低分子肝素柔性纳米脂质体在电镜下为圆形或椭圆形 ,平均粒径为 85 .4nm ,包封率为 35 .2 % ;其体外经皮渗透符合Fick’s扩散方程 ,小鼠用药后血液凝固时间显著延长。结论 :柔性纳米脂质体对低分子肝素有良好的透皮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研究阿霉素纳米脂质体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通过形态学观察、MTT试验、检测阿霉素纳米脂质体作用后,体外培养的癌细胞增殖活性的改变来评价阿霉素纳米脂质体体外抗癌活性.建立移植肿瘤动物模型,现察阿霉素注射液和阿霉素纳米脂质体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对动物一般状态的影响,并检测肝功能和骨髓像改变以评价阿霉素纳米脂质体的体内抗瘤活性.结果 阿霉素纳米脂质体在浓度为10.0μg/mL时,对体外培养的S-180细胞,其抑制率79%,对其他癌细胞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阿霉素纳米脂质体,对小鼠实体瘤S-180的抑瘤率可达83.3%,生命延长率可达132.8%.结论 在体外,阿霉素纳米脂质体对多种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各浓度点比游离的阿霉素纳米脂质体的抑制率更高.体内抑瘤实验,阿霉素纳米脂质体与游离阿霉素元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柔性纳米脂质体(ultradeformable nano liposomes,UL)分别经泊洛沙姆407(poloxamer 407,P407)、乙二胺四甲叉膦酸(ethylenediaminetetramethylene phosphonic acid,EDTMP) 和1,12-二胺四甲叉膦酸(1,12-dodecanediaminetetramethylene phosphonic acid,12-DTMP)修饰后,骨组织分布情况的改变。方法:以薄膜蒸发法制备了芘的普通柔性纳米脂质体(normal ultradeformable nano-liposomes,N-UL)、P407修饰的柔性纳米脂质体(the ultradeformable nano-liposomes modified by P407,P-UL)、EDTMP修饰的柔性纳米脂质体(the ultradeformable nano-liposomes modified by EDTMP,E-UL)以及12-DTMP修饰的柔性纳米脂质体(the ultradeformable nano-liposomes modified by 12-DTMP,12-UL),用荧光分析法进行检测,比较了4种柔性纳米脂质体在小鼠体内心、肝、脾、肺、肾、肌肉、脂肪和股骨等各组织的分布情况。结果:4种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包封率均达到80%。P-UL,12-UL和E-UL使芘在骨内的峰浓度(peak concentration,cmax)分别为N-UL的1.51倍,1.10倍和1.66倍,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N-UL的1.83倍,1.76倍和3.81倍,总靶向效率(drug targeting efficiency,DTE)提高了277.94%,203.12%和653.02%。结论:P-UL,12-UL,E-UL 3种柔性纳米脂质体均具有骨靶向作用,且E-UL的靶向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苯磺酸氨氯地平柔性纳米脂质体(AM-FNL),并对其处方进行优化.方法 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苯磺酸氨氯地平柔性纳米脂质体,以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分离含药脂质体与游离药物,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包封率(EE%).结果 最佳处方:药脂比1∶20,胆固醇:磷脂比1∶4;水和介质pH为7.4,以此制备的柔性纳米脂质体包封率为(88.3±0.4)%.结论 经优选得到的苯磺酸氨氯地平柔性纳米脂质体处方合理,包封率高,性能可靠,可用于经皮渗透给药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冻干工艺.方法 采用薄膜一超声法制备苯磺酸氨氯地平柔性纳米脂质体,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观察苯璜酸氨氯地平脂质体的形态、粒径.结果 应选择在较低的温度下预冻;慢冻有少量药物结晶,速冻则无;与外加方式比较.保护剂内加使包封率降低.结论 经优选得到的苯磺酸氨氯地平柔性纳米脂质体冻干工艺,性能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阿霉素纳米脂质体,并研究其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方法 通过乙醇注入法结合pH梯度法,制备阿霉素纳米脂质体,并通过粒径仪测定其物理化学性质.阿霉素纳米脂质体的长期毒性和慢性毒性则通过昆明小鼠实验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该方法制备的阿霉素纳米脂质体粒径为140~170 nm,包封率高达99.85%.急性毒性实验表明,阿霉素纳米脂质体的LD50为31.69mg/kg,病理结果提示,阿霉素纳米脂质体在0mg/kg和6mg/kg的剂量下未对小鼠各脏器产生明显的毒性;12mg/kg及以上剂量,对小鼠心、肺及肝组织都有一定的毒性,且与剂量大小相关;18mg/kg及更低的剂量下,未见其对小鼠肾脾组织有明显毒性.慢性毒性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6 mg/kg和9mg/kg剂量组小鼠体质量、RBC压积、平均RBC体积、PLT计数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及尿素氮含量(BUN)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该方法制备的阿霉素纳米脂质体质量稳定,且对动物的毒性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辛夷挥发油纳米脂质体的急性、亚急性和鼻黏膜局部毒性.方法 以昆明种小鼠和SD大鼠为实验对象,辛夷挥发油纳米脂质体通过对小鼠不同剂量和时间灌胃给药,进行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大鼠则经滴鼻给药进行鼻黏膜局部毒性实验.以同量生理盐水灌胃或滴鼻作为对照.实验过程为15 d.实验结束时,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脏器湿重指数和肝、肾组织学改变,以及大鼠鼻黏膜的超微结构改变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急性毒性实验小鼠经灌胃给药剂量相当于人日用量的222.7倍, 未见明显毒性反应.亚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辛夷挥发油纳米脂质体各剂量组小鼠的一般情况、血常规、脏器湿重指数及肝、肾组织学改变与对照组类似;肝、肾功能指标检测仅中、大剂量组小鼠尿酸有所降低,大剂量组血清总胆红素有所增高.鼻黏膜局部毒性实验发现,大鼠鼻黏膜超微结构无明显改变.结论 辛夷挥发油纳米脂质体经灌胃及鼻腔给药无明显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薄荷醇经皮吸收促透作用的机制。方法运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测薄荷醇对大鼠皮肤角质层结构的变化。结果薄荷醇组的表皮皱折明显增多,表皮间裂隙增宽,层与层间的间隙变得更大;角质层结构疏松,有孔穴样结构,排列紊乱,与表皮分离呈层状,脂质正常的板层状膜状结构大部分或全部消失,出现明显增厚的紊乱排列的中等致密凝絮块状结构。结论薄荷醇影响了角质层的有序排列,使角质层间的空隙变大,结构疏松,皮肤通透性增加。  相似文献   

12.
对磷酸川芎嗪透皮吸收的规律及释药机制进行探讨。采用离体透皮实验装置,通过发迹药物浓度、pH值、促透剂及皮肤状态,研究磷酸川芎嗪的透皮吸收。结果发现随着磷酸川芎浓度增加,渗透系数明显增加;pH增大,渗透系数随之增加;氮酮在1%时可显著增加磷酸川芎嗪的透皮吸收;当去除角质层后,渗透系数比完整皮肤增加近一半;完整皮肤的贮库效应大于去角质层皮肤。提示磷酸川芎嗪可透皮吸收,吸收的主要屏障是角质层,且存在着贮  相似文献   

13.
海水浸泡对表皮屏障影响的超微结构观察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海水浸泡对裸鼠表皮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成年雄性裸鼠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浸泡0、3、6和12h,标本分别经锇酸和四氧化钌固定,在电镜下观察海水浸泡后裸鼠表皮角质层损伤的变化规律.结果:表皮经海水浸泡后,角质层结构发生改变,表现为上部角质细胞间空腔形成,角质细胞剥脱;四氧化钌固定后的标本显示角质层脂质结构也发生了改变,表现为角质细胞间隙中出现异常的排列紊乱的絮凝块状电子致密或透明物质,脂质膜状结构异常并在膜结构间形成腔隙,上述改变随浸泡时间的延长其变化愈明显.结论:海水浸泡可引起表皮角质层脂质超微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表皮屏障的损伤,本实验结果可为海战训练以及长期海上作业或渔业生产的防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神经酰胺脂质体(Cerosomes,CS)对灵芝发酵液(Ganoderma lucidum fermentative liquid,GLFL)大分子极性成分的经皮递送效果及机制,为GLFL高效经皮给药制剂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以水溶性大分子荧光素异硫氰酸酯-葡聚糖(Fluorescein isothiocya...  相似文献   

15.
Xu W  Zhao JY  Wang L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8):530-533
目的 建立一种与体内环境相似的新模型,用以更好地评价和比较抗真菌药物的抗真菌活性。方法 将21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11例,口服伊曲康唑200mg,每日2次,用药1周;第2组10例,口服伊曲康唑200mg,每日1次,用药1周。两组对象于服药前、后1、4、7、10、14、21、28、35d分别制备皮肤角质层剥离条作为培养基,将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孢子的菌悬液接种于皮肤角质层剥离条的中央,培养1周,常规行PAS染色,采用角质层真菌定量生物分析法,并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测定被皮肤癣菌的菌丝所覆盖的面积。结果 3种皮肤癣菌在人体皮肤角质层剥离条上均可生长,服药前被菌丝覆盖的面积稠密,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菌丝面积逐渐减少,即服用伊曲康唑后真菌的生长受到抑制,至服药第7天降至最低;服药第10天菌丝面积开始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多,至第35天增至最多。两种剂量的伊曲康唑对3种皮肤癣菌均显示了明显的抗真菌活性,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真菌在人体角质层剥离条上的生长环境与人体内环境相似,伊曲康唑在人体角质层显示了很高的抗皮肤癣菌的活性。角质层真菌定量生物学分析法是介于体外试验与体内疗效之间的一种新方法的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16.
通过扫描电镜和体外透皮吸收实验研究了低分子肝素脂质体喷胶透皮吸收的作用机理。证明脂质体对角质层的脂质发生作用,改变了角质层的超微结构,提高了角质层的通透性,促进了低分子肝素的透皮吸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水溶性硫硒化镉(CdSeS)量子点纳米颗粒对小鼠皮肤渗透性的影响。[方法]在雄性ICR鼠背部脱毛部位涂抹直径约为5nm,发光波长为620nm的量子点O.32nmol,利用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施药皮肤部位显微观察皮肤渗透性。[结果]荧光显微像显示量子点能够堆积在皮肤的表皮层中和真皮层的毛囊和腺体中,透射电镜显示量子点附着在皮肤表面和吸附在角质细胞的两侧。[结论]量子点纳米颗粒对小鼠皮肤具有一定渗透性,而且随着施加量子点溶液时间加长,渗透量略有增加,但是主要聚集在皮肤表面和角质层细胞的两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皮肤角质层和活性皮肤层对药物经皮吸收的差异.方法选择巴比妥(BB)为模型药物,采用Franz吸收池法,考察药物经完整皮肤和剥离角质层皮肤的体外透皮能力Kp,并比较吸收促进剂肉豆蔻酸异丙酯(IPM)共存时的促透能力大小.结果BB经剥离角质层皮肤的Kp是经完整皮肤的2.37倍,加入IPM后BB的Kp分别提高到原来的2.59倍(经完整皮肤)和6.92倍(经剥离角质层皮肤).结论本实验为皮肤病态条件,如皮肤受伤或溃疡等时的药物经皮吸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大鼠皮肤角质层对青藤碱脂质体贴剂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法分别考察正常腹部、背部皮肤及经采用胶带剥离法制备的去角质层腹部、背部皮肤的透皮吸收特性,以预设的采样间隔采样,HPLC法检测,以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对时间拟合,透皮速率常数(J)作为判断的标准。结果除去角质层的腹部及背部皮肤比相应部位的正常皮肤J有明显增加,且皮肤中药物释放速率常数也大于相应部位的正常皮肤。结论皮肤角质层对青藤碱脂质体贴剂透皮特性有显著影响,在制备动物皮肤时应注意皮肤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0.
杜香萜烯促进透皮吸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阐明杜香萜烯促进透皮吸收的机理。[方法]采用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衰减全反射法。[结果]未经杜香匝烯处理时,角质层中角蛋白在波数1629cm^-1和1536cm^-1处有最大吸收峰,经30,50,100,1000g/L杜香萜烯处理后,两个最大吸收峰都发生了变化。[结论]杜香萜烯主要作用于角质层的角蛋白,使角蛋白的构型发生改变而起促进透皮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