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microRNA-210(miR-210)在星形胶质细胞肿瘤和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差异及意义。方法 将组织标本分为正常脑组织、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星形胶质细胞肿瘤三组,星形胶质细胞肿瘤再分为A[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 Ⅰ级)],B[弥漫性星形细胞瘤(WHO Ⅱ级)],C[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 Ⅲ级)],D[胶质母细胞瘤(GBM,WHO Ⅳ级)]。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中miR-210的表达水平。 统计学分析miR-210的表达和星形胶质细胞肿瘤的相关性。结果 miR-210在各级别星形胶质细胞肿瘤中表达水平依次为D,C,(B,A)(P<0.001),除A、B组间外,其他组间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星形胶质细胞肿瘤级别越高,miR-210表达水平越高;然而在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呈低表达(P<0.05),且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中表达量低于少突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量。结论 miR-210在不同起源、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不同,可以作为不同起源胶质瘤病理检查的辅助鉴别手段,也可作为星形胶质细胞肿瘤恶性进展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研究氨对培养神经元形态的影响及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形态改变的关系。应用胚鼠神经元纯培养、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混合培养及联合培养技术,结合HE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神经元的形态改变。应用定量分析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神经元的存活率。结果:①氨可引起神经细胞的肿胀,空泡变和颗粒变及坏死脱落;②神经元的病变与星形胶质细胞的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70.8%的形态正常神经元分布在病变较轻的星形胶质细胞领近;③混合组中神经元的存活率明显高于神经元纯培养组(P<0.01),而联合培养组细胞的变性坏死最轻。结论:氨对培养的神经细胞具有直接毒性作用,而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部分保护作用,成熟的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3.
董玉林  张志军  倪衡建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0,23(1):35-36,39,F0002
目的:观察大鼠不同脑区中的星形胶质细胞对6-羟多巴(6-OHDA)局部注射反应的差异。方法:将6-OHDA局部注入大鼠脑内黑质致密部(SNc)、纹状体(CPu)、腹侧被盖区(VTA)和额叶联合皮层(FrA),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这些脑区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结果:6-OHDA注入1d后各脑区星形胶质细胞反应较轻,7d后反应明显,并持续至14d;各组相比较以SNc组和VTA组反应明显,而CPu组和FrA组反应较轻。结论:大鼠不同脑区中的星形胶质细胞对6-OHDA局部注射后的反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联合软骨素酶(chABC)鞘内注射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感觉功能的影响以及脊髓组织中神经干细胞、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chABC治疗组(C组),BDNF治疗组(D组),联合治疗组(E组),采用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法(CBS)对大鼠术后1周、2周、4周和2个月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脊髓组织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脊髓组织神经干细胞的影响,荧光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变化。结果 术前各组大鼠神经功能均正常,术后1~2周,B、C、D、E各组CBS评分降低,但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2个月,C、D、E组CBS评分逐渐降低,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不同时间点BrdU阳性细胞数目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后1周,C、D、E组大鼠脊髓组织BrdU阳性细胞数目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后第2~4周,C、D、E组BrdU阳性细胞数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A组比较,B组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Nestin阳性细胞数目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后2周、4周、2个月,C、D、E组脊髓组织Nestin阳性细胞数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后1周,A组星形胶质细胞比例逐渐降低,神经元细胞比例逐渐升高。B组细胞3种细胞比例均较低,随着时间延长,神经元细胞比例缓慢升高,星形胶质细胞比例缓慢下降。C、D、E组脊髓受损后脊髓受损后4周~2个月,C、D、E组神经元比例逐渐升高,星形胶质细胞逐渐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NF、chABC鞘内注射后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感觉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能与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以及神经元细胞的分化有关,但两者联合后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原代培养小鼠皮层神经细胞对淀粉样蛋白的内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原代培养神经细胞对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内化,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对这一过程的影响。方法:纯小鼠皮质神经细胞培养14d,分成对照组和Aβ组,各组再分为3个亚组,分别用3种不同浓度的荧光素或荧光素标记的淀粉样蛋白1-42(Aβ1-42-fluo)与神经细胞共孵育24h,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或进行免疫荧光多重染色后镜下观察,结合图像分析方法分析神经细胞内化Aβ情况及亚细胞结构定位;另取小鼠皮质神经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14d,分成对照组和Aβ组,各组分别与200nmol/L荧光素或200nmol/L Aβ1-42-fluo共孵育24h,采用上述方法分析比较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细胞内化Aβ的影响。结果:荧光素各组细胞内均未见荧光颗粒。培养的纯神经细胞24h内能将浓度为100和200nmol/L Aβ1-42-fluo内化入细胞内,荧光颗粒在神经细胞的胞体和突起均有分布。内化作用与Aβ浓度相关,经免疫荧光方法证明部分内化Aβ位于溶酶体内;在神经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组中,神经细胞内化Aβ较纯神经细胞培养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神经细胞能内化一定浓度的Aβ,星形胶质细胞具有促进神经细胞内化Aβ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葛根素是否有对抗星形胶质细胞肿胀及脑水肿的作用 ,体外实验用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进行 ,整体实验用Wistar雄性大鼠tACPD(5 0 0nmol,2 μL)尾状核内微量注射的方法 ,分别测定星形胶质细胞水含量、脑组织水含量和Na+ 、K+ 、Ca2 + 含量 ,部分脑组织进行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葛根素可以阻断tACPD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水含量增加 ,减轻由tACPD尾状核内注射引起的脑组织水含量和Na+ 含量增加 ,电镜检查证实葛根素可以减轻tACPD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肿胀及足突肿胀对毛细血管的挤压。提示葛根素可以对抗星形胶质细胞肿胀及脑水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分析人参皂苷Rb1对癫痫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性成年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n=20)、癫痫组(B组,n=20)和人参皂苷Rb1干预癫痫组(C组,n=20)。 C组大鼠腹腔注射1%人参皂苷Rb1注射液3 mL/kg(30 mg/kg),A组与B组大鼠则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同时B组与C组大鼠腹腔注射80万U/mL青霉素注射液9.5 mL/kg(760万U/kg),对大鼠进行行为学、病理学观察,同时进行细胞凋亡与β-catenin阳性表达检测。结果 A组大鼠行为正常,未见癫痫发作;B组大鼠癫痫发作程度达Ⅲ~Ⅴ级;C组大鼠癫痫发作程度明显较轻。 HE染色显示A组大鼠海马组织结构正常,神经元细胞整齐排列;B组神经元细胞出现变性坏死损伤改变,细胞排列紊乱;C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程度较B组轻,部分细胞出现空泡变性。 TUNEL法检测显示与A组比较, B组与C组海马区凋亡阳性细胞数明显增高( P<0.05);不过与B组比较,C组海马区凋亡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 P<0.05)。同时与A组相比,B组与C组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增高(P<0.05),且C组的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霉素腹腔注射可成功复制大鼠急性癫痫模型,主要表现为神经元的变性和坏死,而人参皂苷Rb1能抑制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可缓解癫痫的发作,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清热解毒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35只Wistar大鼠均分为5组;脑宁康组(A),阿斯匹林组(B),模型组(C),假手术组(D)和空白组(E),前两组分别以脑宁康(主药:野菊花,夏枯草,蚤休,半边莲,大黄,水蛭,陈皮,川芎),阿司匹林灌胃,后三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20d后,采用颈内动脉栓线法造成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在此基础上比较各组大鼠血TNF含量,并观察脑组织形态变化。结果:C组TNF较D组高。A、B组TNF较C组低,且A组优于B组,光镜,电镜观察显示,D组神经细胞形态正常。C组神经细胞损伤显,A、B两组细胞的损伤较C组轻,提示清热解毒法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TNF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增龄变化对大鼠松果体内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青年组(4月龄组)和老年组(24月龄组),每组10只。采用Benda氏胶质细胞染色,分别进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与半乳糖脑苷脂(GC)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松果体内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并计量分析。结果:随年龄增长松果体胶质细胞主要变化:1.松果体内星形胶质细胞体积增大,GFAP阳性细胞数增多(P〈0.05),阳性产物平均光密度值增高(P〈0.05);2.GC阳性细胞数减少,阳性产物平均光密度值降低(P〈0.05)。结论:大鼠松果体随增龄星形胶质细胞增多、少突胶质细胞减少,其变化可能是导致机体发生衰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大鼠脊髓半切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及损伤远端星形胶质细胞和近端少突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关系,探讨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35只SD大鼠随机分成7组:对照组5只;实验组6组,每组5只,分别是伤后1天组,3天组,7天组,14天组,21天组,28天组。实验组动物均行T9左侧半切,分别于伤后1,3,7,14,21,28d行后肢运动功能联合评分(CBS)及Basso-Beattle.Bresnahan(BBB)评分。每次评分后处死5只大鼠,进行HE染色及GFAP、MBP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伤后后肢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1~2周时恢复幅度最大,2~3周时后肢运动功能继续恢复,3周时BBB评分最高达12分,3~4周运动功能无显著性恢复,损伤后1d损伤远端3-6mm处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开始增生肥大,3~4d灰质中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增多,2周时达到高峰,损伤近端3~6mm处少突胶质细胞的增生反应过程与星形胶质细胞相似。结论 脊髓损伤后近端少突胶质细胞和远端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可能有助于损伤的修复和再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川芎嗪、维生素B12交替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LD-2型离子导入仪局部应用川芎嗪、维生素B12药物交替离子导入法,对住院治疗的72例DR病人中自愿受试者46例采用离子导入法治疗,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川芎嗪与维生素B12交替离子导入治疗组使视力改善总有效率达73.6%,即使停止治疗1个月复查视力,疗效持续保持率仍达69·7%。远远超过对照组(23.1%)。结论:川芎嗪、维生素B12改善局部视网膜供血和视神经末梢纤维的代谢,促进出血病灶的吸收,从而加快视力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康爱英  王国庆 《医学争鸣》2004,25(19):F002-F002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和维生素B12(VitB12)水平变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46例ICVD患者血中FA,VitB12,Hcy水平,并与2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ICVD患者血清FA,VitB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3.7±1.7) vs (7.1±2.0),P<0.01],Hcy含量则比对照组高[(246±159) vs (294±186),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缺乏FA,VitB12和高Hcy是ICVD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二巯基丙磺酸钠联用大剂量VitB6救治急性毒鼠强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常规治疗基础下应用二巯基丙磺酸钠联用大剂量VitB6解救急性毒鼠强中毒23例,进行疗效观察,并与既往常规治疗的22例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治疗组有效丰91.3%,死亡2例;对照组有效率54.5%,死亡10例(P<0.05).结论 二巯基丙磺酸钠联用大剂量VitB6治疗急性毒鼠强中毒.可佼有效率明显增加,死亡人数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叶酸、VitB6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8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常规心绞痛治疗方案,治疗组48例加服叶酸、VitB6,均以1月为一疗程。结果:症状、心电图改善,叶酸、Vit B6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叶酸、Vit B6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基丙二酸半胱氨酸在小儿早期VitB12缺乏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维生素B12缺乏亚临床症状组50例、临床症状组50例及正常健康儿童50例,测定其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血清维生素B12、尿中甲基丙二酸(MMA)及血清半胱氨酸(Hcy)浓度.结果:①临床症状组MCV(114.2...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叶酸、VitB6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8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常规心绞痛治疗方案,治疗组48例加服叶酸、VitB6,均以1月为一疗程。结果:症状、心电图改善,叶酸、Vit B6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叶酸、Vit B6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张渊  孟祥龙  梁静  王莉 《四川医学》2013,(11):1644-1645
目的 观察叶酸、维生素B12联合重组促人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口服叶酸及维生素B12),对照组22例.两组病例都合并使用EPO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清蛋白(Alb)的变化.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 Hb、 Hct、Alb均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Hb、 Hct、Alb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结论 叶酸、VitB12联合EPO较单纯使用EPO可以更好的改善血透患者的贫血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清叶酸、VitB12水平及其特点.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了120例临床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清叶酸、VitB12水平,并分男女二组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巨幼细胞贫血患者中叶酸缺乏者有45例,VitB12缺乏者有95例,二者都缺乏者有20例,在男性患者中,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叶酸缺乏、VitB12缺乏和二者都缺乏导致巨幼贫者未见有差异.在女性患者中,叶酸缺乏导致巨幼贫者非老年组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VitB12缺乏和二者都缺乏导致巨幼贫者未见有差异.结论 VitB12缺乏的巨幼细胞贫血占多数,而叶酸缺乏者占少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蔗糖铁联合维生素B12与单纯给予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43例血液透析合并贫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蔗糖铁加维生素B12组)22例,将蔗糖铁和维生素B12于血透结束前,直接注射到透析器的静脉端。对照组(蔗糖铁组)21例,将蔗糖铁于血透结束前,直接注射到透析器的静脉端。两组病例都合并使用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肾功能指标及铁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et)明显上升(P〈0.05~0.01)。治疗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均能降低尿素氮(BUN),P〈0.05。治疗组可升高血清白蛋白(ALB)。两组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0.01),治疗组甲状旁腺激素明显降低(P〈0.05)。两组问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静脉应用蔗糖铁的同时加用VitB12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PTH,更好地改善血透患者的贫血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育龄期女性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5,10-methylene 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维生素B12(vitamin B12,VitB12)、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叶酸(serum folic acid, SFA)的关系。方法选取既往有不良孕产史的围孕期患者124例设为A组;另选取行孕期检查且既往无不良孕产史的124例围孕期产妇设为B组。2组入院后均检测MTHFR、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ethionine synthase reductase, MTRR)基因及血清VitB12、SFA、Hcy水平。比较2组MTHFR(C677T、A1298C)、MTRR(A66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比较2组血清VitB12、Hcy、SFA水平;比较不同MTHFR C677T基因型患者血清VitB12、Hcy、SFA水平。分析血清VitB12、Hcy、SFA水平与MTHFR C677T基因型间的相关性。结果 A组MTHFR C677T基因型CT、TT型及T等位基因分布检出率显著高于B组,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