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胆碱酯酶在肝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利丽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2):1581-1582
目的:通过检测胆碱酯酶在部分肝脏病患者血清中的活性,从而证明其在肝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酶速率法对126例观察对象血清(CHE)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急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血清CHE活性明显降低。结论:CHE在蛋白质合成受损时的肝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中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检测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靳敏  李瑞祥  梁余莉 《广西医学》2002,24(6):816-818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检测血清胆碱酯酶 (CHE)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 6 8例各型肝病患者及 2 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胆碱酯酶及谷丙转氨酶 (ALT)活性。结果 :各型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且以肝硬化患者降低最显著。肝病患者血清CHE活性与ALT活性无显著相关性 (r=0 384 6 ,P >0 0 1)。结论 :检测胆碱酯酶活性对了解肝病患者病情发展及判定预后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鲍千红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3):1109-110
目的研究血清胆碱酯酶(CHE)测定在肝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照组30例,85例肝病患者,其中急性肝炎组30例,慢性肝炎组10例,肝硬化组30例,肝癌组15例,均进行血清胆碱酯酶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类肝病组CHE活性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同时还发现肝硬化组与另外3组肝病比较P<0.05,差异亦有显著意义。可见CHE活性以肝硬化为最低,肝癌次之,再次是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急性肝炎。结论CHE是一项有意义的无创性血清检测指标,可将CHE作为肝功能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4.
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武杰  王少平  黄千里 《广西医学》2003,25(10):2033-2034
血清中胆碱酯酶 ( CHE)活性的测定常常作为检测农药中有机磷中毒的诊断 ,但我们发现 ,在各种肝病患者中 CHE的变化也较为明显 ,为了了解血清中 CHE的活性与各类肝病的关系 ,我们对 96例肝病患者的 CHE进行检测分析 ,现报告如下。1 对象、方法和结果1 .1 对象 :37例健康对照组 ,均为来我院体检的正常人 (无肝脏疾病或其他对肝脏损伤有关的疾病 )。96例肝病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和住院病人 ,其中急性肝炎组 32例 ,慢性肝炎组 8例 ,重型肝炎组 6例 ,肝硬化组 31例 ,肝癌组 1 9例 ,全部病例均经临床结合 B超和实验室检验证实或病理检验证…  相似文献   

5.
郭建萍 《中外医疗》2010,29(28):44-44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的变化,为肝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68例肝病患者及6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测定。结果各类肝病组CHE活性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肝硬化组与另外3组肝病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可见CHE活性以肝硬化为最低,肝癌次之,再次是慢性肝炎及急性肝炎。结论 CHE活性降低的程度,与肝病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的动态观察可以作为判断肝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149例各型肝病胆碱脂酶活性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征宇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45(6):173-173,175
目的 测定各型肝病胆碱脂酶(cHE)活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比色法对149例肝病患者进行血清胆碱脂酶(CHE)测定。同时以82例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各型肝病患者CHE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尤以肝硬化、重型肝炎降低最为明显,降低程度依次为肝硬化〉重型肝炎〉肝癌〉慢性活动性肝炎〉急性肝炎。结论 血清CHE测定对观察肝脏疾病患者的肝细胞合成能力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鲍千红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109-1110
目的 研究血清胆碱酯酶(CHE)测定在肝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照组30例,85例肝病患者,其中急性肝炎组30例,慢性肝炎组10例,肝硬化组30例,肝癌组15例,均进行血清胆碱酯酶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各类肝病组CHE活性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同时还发现肝硬化组与另外3组肝病比较P〈0.05,差异亦有显著意义。可见CHE活性以肝硬化为最低,肝癌次之,再次是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急性肝炎。结论 CHE是一项有意义的无创性血清检测指标,可将CHE作为肝功能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8.
刘定海  薛丽  李艳  彭元志 《四川医学》2008,29(7):921-922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和前清蛋白(PA)在肝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40例健康人和1351例肝痛患者(其中慢性肝炎轻度26例.中度25例.重度19例,肝硬化25例,急性肝炎40例)血清CHE、PA,所有被检对象均在清晨空腹静脉采血.CHE采用酶速率法.PA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结果 各组肝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胆碱酯酶和前清蛋白差畀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HE、PA可作为肝病患者肝功能状态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基酶(AST) 、丙氨酸转氨基酶(ALT) 、γ-谷氨酰转肽酶(GGT) 、胆碱酯酶(CHE) 、白蛋白(ALB) 及前白蛋白(PA)6 项肝功能指标的联合检测对肝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288 例各种肝病患者和125 例健康人血清中的上述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急性肝炎时AST 、ALT 、GGT 均显著增高,ALB 、PA 均显著降低;慢性肝炎时ALB 、PA 、CHE 均显著降低;肝硬化时AST 、GGT 均显著升高,ALB 、PA 、CHE 均显著降低;重型肝炎时AST 、ALT 、GGT 均显著增高,ALB 、PA 、CHE 均显著降低.结论:对急性肝炎诊断意义较大的指标为AST 、ALT 、GGT 、ALB 和PA; 对慢性肝炎诊断意义较大的指标为ALB 、PA 和CHE; 对肝硬化诊断意义较大的指标为AST 、GGT 、ALB 、PA 和CHE;6 项指标对重型肝炎诊断意义均较大.  相似文献   

10.
胆碱酯酶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 CHE)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180例各型肝脏疾病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CHE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的血清CHE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脂肪肝患者血清CHE活力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脂肪肝组中,伴明显肝功能损害者其血清CHE活力显著低于肝功能正常者。结论血清CHE活性能反映肝病患者肝脏受损的程度,并对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和总胆汁酸(TBA)的测定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150例(4组)不同肝病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PA、TBA、CHE、ALB、TBIL、ALT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肝病患者的PA、CH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TB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肝功能损伤程度的加重,PA、CHE逐渐下降,TBA逐渐升高。各组肝病患者的PA、CHE和TBA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同组的ALB、TBIL、ALT的阳性率。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A、CHE和TBA对各型肝炎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早期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脂酶(Cholinesterase,CHE)与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在各类病毒性肝炎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假性CHE速率法与免疫比浊法,对300例各类病毒性肝炎患者及30例健康人员的血清PA与CHE进行测定。结果各类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PA与CHE较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低幅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肝炎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肝炎重度、慢性肝炎中度、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轻度。肝硬化患者从Child-pughA级到C级,血清PA与CHE呈进行性降低,不同级别测值间差异显著。结论血清PA与CHE是反映肝脏功能的一项良好指标,可以为临床肝硬化分级提供参考,能对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和是否能耐受手术等作出更加准确、客观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刘峰  司端勤  朱维林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0):1244-1246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176例慢性肝炎、肝硬化病人和92例健康查体者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同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CHE水平。结果:随着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升高,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HA、LN、Ⅳ·C,PCⅢ水平逐渐升高,血清CHE活性逐渐降低,血清CHE活性与HA、LN、Ⅳ·C、PCⅢ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66、-0.958、-0.964、-0.971。结论:血清CHE水平是反映肝实质细胞损伤和肝纤维化程度的敏感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CHE/ALT比值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136例健康对照组与973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CHE/ALT比值,并分析血清CHE/ALT比值变化与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肝功能损害程度以及某些并发症等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CHE/ALT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肝硬化死亡组血清CHE/ALT比值显著低于存活组;肝硬化肝功能B级组血清CHE/ALT比值显著低于肝功能A级组,肝功能C级组血清CHE/ALT比值显著低于肝功能A级组与B级组;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组血清CHE/ALT比值显著低于未并发肝性脑病组;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组血清CHE/ALT比值显著低于未并发原发性肝癌组。结论:肝硬化病人血清CHE/ALT比值明显降低,并与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肝功能损害程度及是否并发肝性脑病及原发性肝癌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和胆碱酯酶(Cholinester ase,CHE)水平变化在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同时检测120例肝硬化和8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PA和CHE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肝硬化组PA和CHE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项指标均随Child-Pugh分级升高而明显降低。结论:血清PA和CHE水平变化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病情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对判断肝硬化程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变化在病毒性肝炎时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00例不同临床类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TF,同时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总胆红素(SB)、血清胆碱酯酶(CHE)。结果各组慢性肝炎(CH)病人血清转铁蛋白与急性肝炎(AH)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慢性肝炎病情加重,血清转铁蛋白逐渐下降,下降程度依次为慢肝(轻度)〈慢肝(重度)〈失代偿性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CSH)。在慢性重型肝炎和失代偿性肝硬化病人中,死亡组血清转铁蛋白较存活组有显著性下降(P〈0.001)。结论血清转铁蛋白可以作为反映病毒性肝炎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对失代偿性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患者血清CHE浓度,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分析血清CHE浓度变化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同时观察患者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进入ICU时血清CHE下降发生率为85.3%,血清CHE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危重症患者血清CHE下降发生率较高,测定血清CHE可作为判断危重症患者病情的一个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浆胆碱酯酶(CHE)、清蛋白(ALB)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与病毒性肝炎临床分型、病情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速率法检测162例不同临床分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组CHE,同时分别采用终点法和比浊法测定ALB及PTA。结果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及重型肝炎组血浆CHE、ALB、PTA水平依次降低,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随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各项指标均逐渐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01)。各组CHE活力较PTA、ALB下降的百分率更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CHE、ALB及PTA彼此间相关系数为0.695~0.811(P<0.001),呈正相关。结论血浆CHE活力较ALB、PTA能更好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和储备能力。监测CHE、ALB和PTA,对临床病情的判断及估计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例血清胆碱酯酶(cholodle,CHE)缺乏症患者的乙酰胆碱酯酶相关联的胶原基因(acetylcholinesterase-Associated Collagen Gene,COLQ)突变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测量2例胆碱酯酶缺乏症患者的血清(Dibucaine抑制法测总胆碱酯酶活性)、破坏红细胞膜后的胆碱酯酶含量,并对患者的COLQ基因进行扩增、纯化后测序,同时收集受试者的血乳酸、血氨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例血清胆碱酯酶缺乏症患者的血清CHE处于极低水平(12~90U/L,正常参考范围5400~13200U/L),Dibucaine抑制值分别为0.61%、0.32%,而破坏红细胞膜后的CHE显著低于正常水平,CHE缺乏症患者的血清乳酸、血氨均较正常对照显著增高,其COLQ基因测序结果与正常COLQ基因对比显示患者的COLQ基因出现多位点的突变(G→C、C→T和A→C)、大片段插入序列(碱基T和片段GC),乙酰胆碱酯酶的collagen Q胶原蛋白分别从434号和430号氨基酸开始发生改变使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的胶原链区(Collagen domain)结构发生异常;结论:COLQ基因突变引起CHE的释放异常是患者血清胆碱酯酶缺乏的原因,患者体内存在胆碱酯酶的遗传变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