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劳亦称虚损,是多种慢性虚弱性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总称。但是与近代所述的劳瘵不同。现在一般认为:凡体弱致病或久病体虚,脏腑亏损,气血虚弱而表现出各种虚损证候者,皆属本病的范畴。由此可见,虚劳病在临床上也是较常见的证候之一。历代医家对虚劳论述甚多,早在《内经》中就有“五劳所伤”,“精气夺则虚”,“阳虚  相似文献   

2.
对《金匮.虚劳篇》治疗大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栾 《北京中医》1994,(2):42-44
对《金匮·虚劳篇》治疗大法的探讨北京联大中医药学院(100007)韩奕虚劳乃“积虚成损,积损成劳”所致,较一般虚证更为严重和复杂,临床常表现为多脏腑亏损,气血阴阳数方面不足,治疗稍有不妥,则极易顾此失彼,使医者有无可适从之难。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虚劳...  相似文献   

3.
“劳风”,古病名,原出《素问·评热病论篇》。就其病因病机、病变部位及治疗方法而言,古今医家认识颇不一致,兹略陈管见,就正同道。“劳风”之病因病机在讨论“劳风”病因病机之前,有必要首先弄清“劳风”之“劳”的含义。古代医家多认为“劳”即肾劳,亦即虚劳。如唐·王冰云:“劳,谓肾劳也。”清·张志聪亦谓:“劳汗当风,而伤其肾也。”二版教材《内经释义》亦从张氏之说;五版教材《内经讲义》仅云“因劳而虚“.未明言“劳”之含义及成  相似文献   

4.
虚损病证从肾论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损病证从肾论治探讨臧佩林辽宁中医学院附院(沈阳110032)虚损,亦称虚劳。是脏腑亏损,元气虚衰而致的多种慢性疾病的总称。关于虚损发病原因和治疗,历代医家多有论述,《素问·通评虚实论篇》首先提出“精气夺则虚”,阴血,阳气不足,则是,“五劳所伤”和“...  相似文献   

5.
<正> 《内经》《难经》虽然有关于“虚”“损”“劳”的记载,但尚未提出“虚劳”这一病名。汉代医家张仲景勤求古训,并结合临床实践,将“虚劳”作为具有特定涵义的病名作了专篇论述,为后世辨治虚劳病奠定了基础。自仲景以后,历代医家论虚劳者颇有其人,但后世所言之虚劳与《金匮》之虚劳并不完全相同。重温《金匮》虚劳病篇,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阴阳俱虚是虚劳病之主要病机从脉象看虚劳病的病机以脉象阐述病机是《金匮》的特点之一。仲景在虚劳病篇首先提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作为虚劳脉的总纲,实际上也点出了虚劳病的主要病机。这里脉大不是气盛,而是阴精亏虚不  相似文献   

6.
“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的实践体验天津市南开医院(300IO0)赵家驹“劳者温之”、“损者温(益)之”,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东垣改“益”为“温”。所谓“劳”则劳倦也;所谓“损”则虚损也;“劳损”者内伤也;“温者”补也,唯补益之药多属甘温。《医...  相似文献   

7.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造成人体组织病变与损坏的慢性传染病,如根据本病患者之自觉与他觉症状来作归纳与分析,则本病似属於中医一般所谓的“虚劳”范畴,不过中医书中所谓的“虚劳”据其描述内容,其包含范围甚为广泛,许多慢性消耗性疾病似乎都可以把它列在“虚劳”范围之中,如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所举各条:“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者亦为劳”“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衂,少腹满,此为劳  相似文献   

8.
虚损是由于脏腑亏损,元气虚弱而致的多种慢性疾病的总称,亦称虚劳。早在《内经》中已有“五虚”等论述。至汉《金匮要略》有血痹虚劳病专论。至隋《巢氏病源》则对虚劳之候称:“夫虚劳者,五劳、六极、七伤是也”。祖国医学书籍中所记载的虚、损、劳、极虽可以病原不同,症状各异,而实际所指却同属于人体元气耗伤一类疾病,并非指一种特定的疾  相似文献   

9.
魏念庭云:虚劳者,因劳而虚,因虚而病。”由此可见,虚劳是因过度劳伤导致五脏气血阴阳不足而产生的慢性虚弱性疾病。(《金匮·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对虚劳病的脉、因、证、治作了极为详尽的论述。纵观原文,张仲景关于虚劳的论述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虚劳脉证《金匮·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第三至第十一条主要论述虚劳脉象与症状。原文曰:“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张仲景在本条中揭示了虚劳病的脉象总纲。所谓“平人”,即形似无病之人。虚劳为病,非若时病(温病,伤寒)起病急暴,疾如风雨,旦夕即至,而往往是因劳成疾,潜削默夺,缓慢发病。故虚劳患者多状如平  相似文献   

10.
一、大黄(庶虫)虫丸证浅释大黄(庶虫)虫丸证始见《金匮·血痹虚劳》篇:“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庶虫)虫丸主之”。五劳七伤言其病为诸虚百损——虚劳,是形成干血的原因。干血病本为虚,但干血既形成之后,则为有形之邪,属实证。故干血一证,非同一般瘀血,为本虚标实,虚中夹实之证。 1.五劳虚极羸瘦,由虚损劳伤,气血虚弱,血行无力,血脉不充以致皮肉筋骨皆失濡养,因而身体羸瘦。2.腹满不能饮食:《金匮·瘀血脉证》云:“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因内有瘀血所致腹满不能饮食。3.内有干血,是因气血虚损,则经络荣卫气伤,  相似文献   

11.
“精气夺则应”,《内经·素问》最早提出了虚证。仲景则在《金匮要略》中最先提出了“虚劳”,并列专篇论述。认为病机是“脉大虚”,即阴阳气血惧虚,病位及于脏腑气血阴阳。其具体治法,除《金匮·虚劳篇》中七万七法及附方外,还散在于消渴病、百合病、肺痿病、寒疝病、下血病、产后病、虚黄病、妇人杂病等篇中。本文将仲景有关应证治法的论述归纳为以下十法。1补明生气,助四化水法本法用于阴阳不足,膀胱气化不行所致的虚证。《虚劳篇》第15条:“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消渴篇》第3条:“男子消渴,小…  相似文献   

12.
理虛初探     
祖国医学文献中所记载的虚、损、劳,各有其不同的涵义.虚、是指人体元气耗伤的一类疾病.劳、是说"积劳成疾",或是虚的进一步发展,即"因虚成损,积损成劳(指痨病)";这样理解,则虚、损、劳三者,便成为元气不足及劳损疾病的不同阶段;但一般常用虚证或虚损、虚劳等名称来胲括.虚证并非指一种特定的疾病,它是贯串在各个病种之间的,对于理虚的许多法则,历代医家根据诊疗心得发挥甚多,是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的重要部份之一.本文则就"理虚"方面加以初步探讨.一、理虚渊源《内经》说:"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又说:"五脏,主藏精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指出了五脏虚与阴阳虚之间的关系.此后,《难经》提出了"五损"学说,《金匮要略》对虚劳更立专篇,分条阐述,奠定了"理虚"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十一、虚劳病中医论病,以虚、实为两大纲领,故虚劳病在中医书里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广泛的病症。一般分为阳虚和阴虚、气虚和血虚,从而析作五劳——肺劳、心劳、脾劳、肝劳、肾劳,六极——筋极、骨极、血极、肉极、精极、气极,七伤——阴寒、阴痿、里急、精漏、精少、精清、小便数(此据“医学入门”,“病源”和“医鉴”略有不同)等,总之是“内经”所说“精气夺则虚”,也是习惯所谓“积虚成损,积损成  相似文献   

14.
<正> 心动过速即中医惊悸、怔忡之类也。以脉象数急为诊。多系血不养心,神气浮越所致。痰火内扰也间有之。《伤寒论》曰:“数则为虚”,“阳气微,膈内虚,脉乃数也”。《景岳全书·脉神章》亦曰:“数脉之病,惟损为多;愈虚则愈数,愈数则愈危。”然虚损有阴阳之别,故数脉亦有浮沉之分。《四诊正法》曰:“数大而虚则为精血消竭之脉,细急如数阴证似阳之候也。”稽其治法《四诊抉微》指出:“浮数空软阳浮于上,治当温补;沉数细涩阴竭于下,法必滋阴。”《医碥》更补充曰:更“有虚寒而逼火浮越者,真阳欲脱者,脉皆数甚”,且  相似文献   

15.
大黄■虫丸是汉代张仲景所创的治疗“虚劳有干血”的著名方剂,为后世医家“活血化瘀”、“去瘀生新”理论的形成开创了先河。造成瘀血的原因很多,仲景归纳为:“五劳虚极赢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虫丸主之”。所谓五劳,历代医家说法不一。最早见于《素问·宣明五气篇》,指的是久视、久卧、久坐、久立、久行五种过劳之致病因素。而《诸病源候论》则指志劳、心劳、思劳、忧  相似文献   

16.
历代医家对虚劳的论述很多,《内经》提出“五劳所伤”、“精气夺则虚”,说明劳伤过度可耗损阴血与阳气,伤及五脏,形成虚损。汉代张仲景列虚劳专篇,对虚劳的脉证治叙述尤详,治法上运用甘温扶阳、扶正祛邪、去瘀生新等法,尤为重视从脾肾论治,对指导虚劳内伤杂病的辨证施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考“尾翳”词,最初见于《灵枢·经脉》:“任脉之别络,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亦见于《太素》、《甲乙经》。对于“尾翳”的含义,查阅诸家注说则纷杂不一,有碍于针灸文献整理,故考异于后,以述管见。“尾翳”即“鸠尾骨”。杨上善注:“尾则鸠尾,一名尾翳,是心之蔽骨”。《太素·卷九·十五络脉》。“尾翳”即“鸠尾穴”。皇甫谧谓:“鸠尾,一名尾翳,一名(骨曷)骭,在臆前蔽骨下五分”。《甲乙经·卷三·腹自鸠尾循任脉下行至会阴凡十五穴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医临床有时会遇到一些脉在不符的情况,是舍脉从症,还是舍症从脉?辨证起来颇费神思,正如张景岳所说的那样:“病而遇此,最难下手。”我体会脉症虚实不符的,多为虚证。脉虚在实,或脉实症虚,其中必有一真一假,非真实假虚,即真虚假实。《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由此可见,所谓虚是正气虚,是因精气夺于内;所谓实是邪实,是因邪气盛于人身。若精气内守,气血充足,表现于外部的状态何以会出现虚象?故假虚者少;邪多变幻,即使是同一病因,也会因人的禀  相似文献   

19.
费绳甫为孟河医派名家之一,医承祖业,虚症治疗更有发挥,其治劳损兼取东垣补阳、丹溪补阴,尤重胃气,倡顾胃救人之法,现探讨如下: 1 胃气为本 《费绳甫医话医案》劳损篇所指劳损即虚劳,是多种原因"积虚成损,积损成劳",诚如《景岳全书·虚损》在分析虚劳的原因时指出:"劳倦不顾者多成劳损……"费氏认为:"劳者,劳伤阳气也;损者,损及精血也."因此,对于劳损的治疗,他指出:"经谓劳者温之,损者益之.劳伤阳气,必温养中阳,而非辛热补火之谓,补火反耗元气.东垣云:"气与火不两立,相火者,元气之贼也."甘温除大热.他深得仲景建中心法,损及精血,必补益阴液,而非苦寒泻火之谓,泻火反伤脾土.  相似文献   

20.
血精症是指男子排出的精液中混有血液而言,多见于西医学之精囊炎、前列腺炎,临床时有所见,治疗较为棘手,中医对本病的认识较早、隋·巢元方之《诸病源候论·虚劳血精出候》论述较详:“此劳伤肾气故也;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虚劳则生七伤六极,气血俱损,肾家偏虚,不能藏精,故精血俱出也”。然后世医家所论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