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睾丸内胚窦瘤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睾丸内胚窦瘤的临床特点.[方法]4例均行患侧睾丸肿瘤根治术及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RPLND),术后辅以化疗.[结果]4例病理均提示为睾丸内胚窦瘤,术后2个月复查AFP均下降至正常.术后随访3~8年,无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根治术加化疗能明显提高睾丸内胚窦瘤的治愈率.对儿童患者首选化疗,而不必常规行RPLND术.AFP可作为诊断及判断早期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Krukenberg瘤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回顾性分析25例误诊为原发性卵巢癌的Krukenberg 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5例患者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37.4岁.临床表现为下腹部疼痛,腹胀、下腹部肿块,体检发现卵巢肿块等.15例病例术中病理冷冻切片确诊为Krukenberg瘤.25例都行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术中15例探查发现原发病灶,行原发病灶切除术,其余10例术后2~6个月内再次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因广泛转移而失去切除机会.术后随访6个月~5年,总体平均生存期为1.2年.Krukenberg瘤在临床上很难与原发性卵巢癌作鉴别,提高认识、详细询问病史、术中探查胃肠道及病理冷冻切片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病案摘要患者女,67岁,因不规则阴道出血2年,于1979年到武汉某医院行宫颈刮片及活检,诊断为“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分期为Ⅱb期(FIG0),并行体外放疗及腔内放疗;2001年患者因无痛性血尿1年,到我院行膀胱镜检查,诊断为“膀胱移行上皮癌”,并在我院行膀胱部分切除手术,术后行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化疗20次;2003年患者因颈部肿块半年到我院行肿块切除,病理检查为“甲状腺滤泡状癌”,2005年因全身疼痛半年到我院行CT及ECT检查,诊断为“全身多发骨转移”,并行131 I 内放射治疗,治疗后疼痛有所缓解,生存至今。  相似文献   

4.
血管外皮瘤少见,国内报道较少,现报告1例外阴血管外皮瘤。结合国内文献对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发生及鉴别诊断等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0岁。因发现外阴肿块2年余,无痛性渐增大,2002年5月5日在外院行肿块部分切除术。2002年7月8日再次入院行二次手术。术中见右侧大阴唇下段有一直径6cm大小的包块,质软、边界较清楚。周围见丰富的血管,组织呈灰褐色,遂行肿块切除术。病理诊断:外阴血管外皮瘤。2小结血管外皮瘤是来源于血管外皮细胞的软组织肿瘤,临床较为少见。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及身体部位,但常以下肢、…  相似文献   

5.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 ,33岁 ,已婚。因发现外阴肿块 6个月 ,于 2 0 0 0年 11月 1日收入院。 1998年 1月 9日因感胃部不适、恶心 3个月就诊于外院 ,胃镜检查提示“胃癌” ,在外院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为胃低分化腺癌 ,部分为印戒细胞癌 ,癌细胞浸润胃壁全层 ,淋巴管内癌栓 ,淋巴结转移 ( 2 / 6)。术后第 10天开始行化疗 ,采用以 5 Fu、MMC、ADM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 ,每月化疗 1次 ,共 6个疗程 ;然后每 2个月化疗 1次 ,共 3个疗程。2 0 0 0年 5月 ,发现外阴右侧肿块 ,约蚕豆大小 ,不痛不痒 ,在当地给予抗炎治疗无效 ,近 2个…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25岁,未婚,进行性鼻塞12年。外院诊断为“鼻腔乳头状瘤”,二次手术后复发,广泛侵犯上颌窦。X线检查发现左侧上颌窦骨质广泛破坏,边缘不清,左鼻腔有巨大软组织肿块阴影。1988年10月11日因呼吸困难放弃手术而暂时接受放疗60Gy。1989年1月6日行左上颌窦癌根治术加鼻腔肿物广泛切除,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术后第八天,暂时阻塞气管套管后,出现呼吸困难而不能拔管,经检查发现气管造瘘口周围有肿瘤种植生长并经病理证实,再次手术清除气管造口处种植肿瘤,术中发现气管内癌栓呈菜花  相似文献   

7.
刘鲁城  殷波 《现代肿瘤医学》2019,(23):4243-4245
目的:探讨睾丸内胚窦瘤的生物学行为、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报告1例睾丸内胚窦瘤的诊断治疗及随访情况,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肿瘤分期为Ⅰ期,行患侧睾丸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给予PVB方案化疗3个疗程,效果良好,随访24个月,直至最后一次复查,患者AFP、HCG处于正常水平,相关影像学检查未见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睾丸内胚窦瘤临床罕见,恶性程度高,总体预后差,其确诊依靠病理,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运用手术加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措施可显著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汗腺螺旋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报道1例右下肢小汗腺螺旋腺癌,探讨小汗腺螺旋腺癌的诊治.结果:患者为67岁老年女性,因发现右下肢肿块进行性增大就诊,2015年6月4日手术切除病灶,术后病理确诊为小汗腺螺旋腺癌.患者术后全身PET/CT提示右髂血管旁及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术后尝试“mFOLFOX”方案化疗.但患者分别于2015年8月31日及2015年12月23日因发现肿瘤局部复发而行减瘤手术.术后患者因体质弱,未再继续行抗肿瘤治疗,行最佳对症支持治疗,于2016年7月21日死亡.结论:小汗腺螺旋腺癌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需由组织病理确诊,大范围手术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式,目前仍无公认的化放疗方法,预后极差,生存期短.  相似文献   

9.
我科1973年收治一例肾母细胞瘤术后转移患者,经放疗加化疗,至今健在13年,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3岁。1972年因左肾肿块行左肾摘除术,病理诊断:肾母细胞瘤。1973年10月发现右下腹部可触及3×3cm~2结节状肿块,质硬、固定、轻度压痛。诊断为肾母细胞瘤术后腹腔转移。采用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 ,2 7岁。发现右腮腺肿块 5个月 ,于 1991年 5月入院。行右腮腺浅叶切除 ,术后病理示右腮腺良性混合瘤。术后 17个月 (1992年 10月 )在原右腮腺手术区出现复发肿块再次入院。X线肺片提示两肺外侧带结节状影 ,疑转移灶。右腮腺复发灶切除后 ,病理仍示良性混合瘤 ;左肺转移灶切除后 ,病理诊断为 :左肺转移性混合瘤 (病灶位于肺泡周围 ,排除细支气管以上支气管腺体来源混合瘤 )。患者在首次术后 2年 (1993年 5月 )、4年 (1995年 6月 )又因右肺转移灶和左胸膜转移灶在我院分别行转移灶切除 ,术后病理均示转移性混合瘤。首次术后 6年半 (1…  相似文献   

11.
卵巢内胚窦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卵巢内胚窦瘤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回顾性分析1989-03-2007-03我院收治的11例卵巢内胚窦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1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4例Ⅰ期患者手术时保留了生育功能.10例术后辅以BEP、BVP等方案化疗.随访至2009-06,3例失访,2例死亡,6例健在且无复发及转移.2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7/8)及83.3%(5/6).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卵巢内胚窦瘤早期患者只要对侧卵巢和子宫正常,可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术后辅以BEP或BVP为主的化疗,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34岁。4年前因左颈前无痛性肿块就诊。肿块生长较慢,随吞咽上下移动,无发热,食欲亢进。心悸,畏热等症。以左侧甲状腺瘤为诊断入院,予以手术摘除,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腺胶作瘤。2年前颈前偏右侧又发现一肿块,较前者略大,呈囊性,来院行同样手术摘除,术后病理证实为右侧甲状腺瘤囊性变并内出血。1年前发现喉结上方偏右有一黄豆大小之肿块,无痛,生长缓慢,无其他伴随症状。于1996年12月16日来院就诊,查肿块直径约2cm,中等硬度(似囊性),光滑,无压痛,随吞咽移动,但不明显。术前诊断为“甲状舌管囊肿”。以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1病例报告 男,55岁,发现右乳肿块3个月,行右乳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右乳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2/5。术后行CAF方案化疗,及右锁骨、右胸骨内放疗、共5500cry。三个月后出现进食梗阻感,进行性加重,行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中段长度约3.5cm病变。病理示:食管鳞状细胞癌,因患者拒绝手术,行食管支架,一周后因食管大出血死亡。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64岁,左前颈发现包块3年余,于1994年4月行局部包块摘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淋巴性甲状腺肿(桥本氏病)。术后3个月又发现右颈前有包块,患者拒绝再次手术,颈部肿块缓慢增大。1998年9月颈部肿块迅速增大,出现呼吸困难,声嘶,吞咽困难等症状。行肿块活检术,病理诊断为甲状腺髓样癌因无法手术,于1999年2月进行颈部放射治疗,照射DT8Gy后颈部肿块明显退缩。我们认为病理诊断与临床治疗不符又对病理切片进行复查仍为髓样癌,继续颈部外照射DT60Gy,颈部肿块完全消退。1999年4月患者发现右上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年轻女性卵巢内胚窦瘤患者施行新辅助化疗的指征、方法及其在保留患者生育功能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至2010年收治的7例新辅助化疗后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卵巢内胚窦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7例患者中,ⅢA2期2例,ⅢC期5例。1例患者因一般情况差、平卧位呼吸困难且合并有高钾、低钙、低蛋白考虑难以耐受手术选择行新辅助化疗,另6例患者分别因合并大量胸水(2例)、影像学提示盆腹腔广泛转移(2例)、有大量腹水且盆腔包块固定粘连(2例),而选择行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1~2个周期后均顺利完成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所有患者残留病灶均<1 cm。术后继续给予BEP/BVP方案化疗,7例患者中1例失访,1例术后2年复发,行二次手术后1年再次复发死亡。其余5例随访63~132个月,无复发或死亡,其中完成生育者3例,未婚或无生育计划者2例。7例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1.4%(5/7)。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改善卵巢内胚窦瘤患者的一般情况、控制胸腹水、缩小盆腹腔病灶及降低术后残留病灶的发生率,有助于保留患者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睾丸内胚窦瘤又称卵黄囊瘤或胚胎性腺瘤,是来源于生殖细胞的非精原细胞瘤,是睾丸肿瘤中罕见的一种病理类型,其恶性程度较高,大多预后不良。我们收治2例,行单纯手术及化疗,现均已存活4年,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病例1:男性,25岁,发现左侧睾丸无痛性肿块半年入院,4岁时有双侧隐睾下降固定手术史。查体:左侧睾丸8.0cm×7.0cm×7.0cm,左侧精索增粗,腹股沟区未及肿大淋巴结。CT提示左睾丸实性占位,CT值为37Hu,中心为水样密度,腹膜后未发现肿大淋巴结;AFP为650ug/L。2002年8月28日作左睾丸肿瘤根治术及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病理报告为睾丸内胚窦…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59岁,1982年9月16日因左睾肿物而手术切除,病理诊断精原细胞瘤。术后20天行常规淋巴区域60~Co照射。同年12月6日发现右鼻腔堵塞感,拟诊上领窦肿瘤,经活检诊断为精原细胞瘤右上颌窦转移。经单纯放疗后。肿物全消,数年未见复发。1985年9月19日发现左胫骨下1/3内侧肿物,并进行性肿大约4×3cm,X线诊断左胫骨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54岁,于2006年6月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下腹部疼痛,7月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右侧输尿管中段有"花生米粒"大小肿块,行右肾+右侧输尿管+右侧1/3膀胱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尿路上皮癌,Ⅱ级。术后2个月化疗行予丝裂霉素+白介素2膀胱灌注2个周期,其后随访。2009年11月出  相似文献   

19.
三原发癌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6 2岁。 1991年 2月因左侧下颌肿胀 ,在当地医院行左颌下腺切除加左侧颈淋巴结清扫术 ,术后病理诊断为左颌下腺恶性混合瘤 ,术后未行化疗及放疗。 1998年 3月因大便不畅、便血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直肠癌 ,行Dixon手术。术后病理为直肠不典型类癌 ,有一枚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 ,3个月后恢复。术后行CF 5 Fu 左旋咪唑化疗 4个周期 ,其间大便困难伴失禁 ,在本院诊断为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 ,予结肠镜下球囊扩张 ,并多次活检未见复发。治疗期间出现肉眼血尿 ,于 1999年 3月行膀胱镜检查 ,见右侧输尿管开口外上方有…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28岁,因面色苍白、头晕乏力伴鼻出血十余天于2009年12月24日人院。2008年1月因右侧睾丸肿块在江苏省肿瘤医院行右睾丸切除术+右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示精原细胞瘤,诊断为精原细胞瘤(Ⅱ期),给予6次化疗(顺铂、依托泊苷、博莱霉素),2009年3月出现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再次行左侧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