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的T淋巴细胞对造血祖细胞的影响。方法:将PNH患者外周血制备的植物血凝素刺激的T淋巴细胞条件培养液(PHATCM)加入造血祖细胞的培养基中,用于PNH患者和正常人骨髓的粒巨噬细胞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和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的培养。结果:在含有初发PNH患者的PHATCM培养条件下,PNH患者和正常人骨髓CFUGM和BFUE数明显低于含有正常人PHATCM培养条件下的集落数;在含有好转和治愈的PNH患者的PHATCM培养条件下,正常人骨髓CFUGM和BFUE数增加和恢复到正常范围。结论:初发PNH患者的T淋巴细胞对造血祖细胞的支持作用减弱,治愈的PNH患者的T淋巴细胞对造血祖细胞的支持作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CD59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59是血细胞表面的一种糖基磷脂酰肌醇锚连蛋白,具有抑制补体激活的作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血细胞表面可存在CD59等锚连蛋白的缺陷。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细胞表面CD59等锚连蛋白的表达有助于PNH的诊断、随访和治疗。本文重点综述了流式细胞仪检测CD59在PNH诊断、治疗中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总结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新诊断技术应用下我国PNH患者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PNH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76例PNH患者中男46例,女30例,中位年龄40(10~74)岁.46例(60.5%)患者以溶血为主要表现;16例(21.1%)以骨髓衰竭为主要表现;14例(18.4%)以血栓形成为主要表现,其中门静脉血栓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脑血栓2例、肺栓塞2例.CD55/CD59阴性红细胞(CD55-CD59-RBC)比例分别为(34.24±25.50)%及(32.22±23.12)%,CD55/CD59阴性中性粒细胞(CD55-CD59-NEU)比例分别为(61.23±27.47)%及(60.24±25.59)%,平均LDH水平为(1199.2±893.5)U/L.并发症:13例(17.1%)发生肾功能损害,12例(15.8%)合并胆囊炎,10例(13.2%)合并出血,9例(11.8%)并发感染.对68例患者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7(0.5~20)年,其中2例进展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合并卵巢癌.合并血栓的患者CD59-NEU比例为(73.45±22.32)%,明显高于无血栓的患者[(58.3±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组PNH患者有较高的血管内溶血发生率、血栓和肾功能损伤并发症比例.合并血栓的PNH患者外周血CD59-NEU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比较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和正常人骨髓中性粒细胞GPI锚定蛋白CD16b、凋亡受体Fas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以了解PNH细胞是否存在凋亡异常。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NH患者和正常对照骨髓中性粒细胞GPI锚定蛋白CD16b、凋亡受体Fas和凋亡增殖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水平,比较它们在患者与正常人之间有无差别,以及CD16b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间有无相关性。结果表明:①骨髓中性粒细胞表面CD16b的表达率,PNH患者为(20.36±9.05)%,正常对照组为(71.34±26.80)%,PNH患者明显降低(P=0.01);②骨髓中性粒细胞表面CD95的表达率,PNH患者为(62.83±32.11)%,正常对照组为(48.00±38.52)%,二者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NH患者骨髓中性粒细胞表面CD95表达与CD16b的表达无显著相关(P>0.05);③骨髓中性粒细胞胞浆内Bcl2的表达率,PNH为(8.64±5.40)%,正常对照组为(16.82±15.39)%,二者的Bcl2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NH患者骨髓中性粒细胞胞浆内Bcl2表达与CD16b的表达无显著相关(P>0.05);④骨髓中性粒细胞胞浆内Bax表达率,PNH患者为(30.47±22.15)%,正常对照组为(48.47±15.99)%,PNH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二者的Bax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NH患者骨髓中性粒细胞胞浆Bax表达与CD16b的表达无显著相关。结论:PNH骨髓中性粒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和与其功能密切相关的Bcl2以及凋亡受体Fas的表达与正常对照无差别,这提示PNH细胞在骨髓内的消长可能不涉及凋亡蛋白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6.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种补体异常活化的溶血性疾病,嗜水气单胞菌毒素变异体(FLAER)检测法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PNH的早发现、早治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血栓形成、肺动脉高压、慢性肾功能不全等非典型症状日益受到关注。Eculizumab极大地改善了PNH的治疗现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仍为其惟一治愈的手段。本文就PNH的FLAER诊断,临床症状和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为后天获得性造血干细胞磷脂酰肌醇聚糖A(phosphatidylinositol glycan,PIG-A)基因突变,使三系血细胞膜糖化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 inositol,GPI)锚蛋白缺乏,致使主要的补体调节蛋白C3转化酶衰变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临床完全缓解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体内是否仍有异常造血细胞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骨髓有核细胞、外周血红细胞CD59抗原表达及骨髓CD34+造血干/祖细胞数。结果2例临床完全缓解的PNH患者体内仍呈正常造血细胞与异常克隆并存状态,但与未缓解PNH患者相比,完全缓解患者外周血红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及CD34+细胞中均以正常的CD59+细胞为主,表明体内异常克隆造血优势已经消失。结论临床完全缓解的PNH患者仍可有残存的异常克隆;PNH达到临床完全缓解并不一定需要体内异常克隆的彻底消灭;PNH患者体内异常克隆的造血优势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消失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网织红细胞膜上反应性溶血膜抑制物(CD59)的表达对诊断PNH的意义。方法对10例PNH患者及5例健康成人,采用流式细胞术间接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外周血红系CD59的表达,荧光染料噻唑橙用于测定网织红细胞,抗CD59单抗检测糖化肌醇磷脂结合蛋白(GPI锚蛋白)缺失的细胞。结果健康成人网织红细胞及红细胞膜上CD59表达完全阳性,而PNH患者CD59表达分为三型,Ⅰ型细胞的CD59完全阳性,Ⅱ型细胞CD59部分阳性,Ⅲ型细胞CD59完全阴性。10例PNH患者5例表现为两群即Ⅰ型细胞+Ⅲ型细胞或Ⅱ型细胞+Ⅲ型细胞,4例表现为三群即Ⅰ型细胞+Ⅱ型细胞+Ⅲ型细胞,1例红细胞表现为Ⅰ型细胞,而其网织红细胞为Ⅰ型细胞+Ⅲ型细胞。绝大多数PNH患者网织红细胞中Ⅲ型细胞占主要成分(61.0%),同一患者病态网织红细胞高于病态成熟红细胞,RET/RBCⅢ或RET/RBCⅡ+Ⅲ。结论病态网织红细胞膜上CD59的表达比成熟红细胞更有利于对PNH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CD59抗原与传统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溶血试验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CD59单抗封闭正常红细胞表面CD59抗原的表达,并通过建立不同浓度的CD59单抗封闭红细胞分别进行溶血试验检测。结果溶血试验中溶血程度与有CD59抗原缺陷红细胞的比例呈直线正相关。当CD59抗原缺陷红细胞所占比例小于16%时,CD59抗原缺陷红细胞在蛇毒因子溶血试验中的溶血程度最大,酸溶血试验次之。当CD59单抗封闭红细胞所占比例大于16%时,CD59抗原缺陷红细胞在酸溶血试验中的溶血程度最大,蛇毒因子溶血试验次之。结论溶血试验的发生机制可能与CD59等锚连蛋白的缺陷有关。蛇毒因子溶血试验在检出较小的CD59抗原缺陷方面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CD34^ CD59^ 细胞的特性及PNH克隆呈优势造血的可能原因,以探索PNH发病的内在机制。方法 用免疫磁珠吸附法富集纯化CD34^ 细胞,再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出PNH患的CD34^ CD59^ 细胞、CD34^ CD59^ 细胞及正常对照CD34^ 细胞。分别进行体外扩增液体培养2周,并对扩增前、后的细胞进行半固体培养。结果 ①PNH患CD34^ CD59^ 细胞与正常对照CD34^ 细胞形成集落形成单位(CFU)均在第7天达到扩增高峰,并且扩增后的细胞仍能保持CD59抗原,无GPI锚连蛋白的丢失。②正常对照的CD34^ 细胞在生存、增殖、形成CFU及扩增能力上均明显强于FHN患的CD34^ CD59^ 细胞及CD34^ CD59^-细胞.③PNH患CD34^ CD59^ 细胞及CD34^ CD59^ 细胞体外半固体培养,其形成CFU的能力无明显差异。④PNH患CD34^ CD59^ 细胞及CD34^ CD59^ 细胞在SCF IL3 IL6 FL Tpo及SCF IL3 IL6 FL Tpo Epo组合下液体培养,其生存、增殖、扩增等能力上均无明显差异。但在SCF IL3 IL6 FL Tpo Epo GM-CSF组合下液体培养,CD34^ CD59^ 细胞的生存、增殖、扩增能力均明显强于CD34^ CD59^ 细胞。结论 ①正常对照的CD34^ 细胞在生存、增殖、形成CFU及扩增能力上均明显强于PNH患的CD34^ CD59^ 细胞。②PNH患CD34^ CD59^ 细胞及CD34^ CD59^ 细胞体外半固体培养,以及在SCF IL3 IL6 LF Tpo及SCF IL3 IL6 FL Tpo Ep组合下液体培养,其生存、增殖、扩增等能力上均无明显差异,说明CD34^ CD59^ 细胞在造血能力上并无内在的优势。GM—CSF或许是使PNH克隆呈造血优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是一种获得性造血干细胞的良性克隆缺陷性疾病。PNH的确切发病率缺乏流行病学的统计,2007年英国报道其发病率为1.59/10万[1];我国则曾报道其发病率为0.27/10万[2]。由于PNH的发病率低,易被忽视,故常造成漏诊和误诊。本文就PNH的临床诊断作一介绍,以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检测患者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膜上CD55和CD59表型的缺失对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40例正常人(对照组),29例PNH患者(PNH组),16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AIHA组),12例缺铁性贫血患者(IDA组)的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CD55和CD59表型的缺失情况。结果:PNH组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CD55^-、CD59^-的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IHA组、IDA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用流式细胞术同时检测患者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膜CD55和CD59表型的缺失是目前诊断PNH最可靠、最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发病机制的新认识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发病机制的认识近十年来已获得长足进展,深入理解其发病机制,有利于提高对PNH的诊断和治疗水平。PNH是获得性造血干细胞良性克隆性疾病。异常克隆不具有自主无限扩增的特性,且部分病例可以自愈。由于X染色体上PIG—A基因(Xp 22.1)突变,导致PNH血细胞糖化肌醇磷脂(GPI)锚蛋白合成障碍。  相似文献   

15.
女,59岁.主因乏力、头晕、面色苍白半个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半个月出现乏力、头晕、心悸、面色苍白等症状,病情逐渐加重.无发热、出血、黄疸及浓茶色尿等.既往史无特殊记载.查体:T 35.2 ℃,重度贫血貌,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腹无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外周血红细胞CD55和CD59的检测并结合相关检验,建立有效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的实验体系。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例PNH患外周血红细胞和粒细胞的CD55和CD59,并分别对缺陷红细胞作激光散射分析(FS)及FS/CD55和FS/CD59双参数分析,结合溶血性贫血(溶贫)相关其他检验,作出PNH诊断。结果:5例PNH发作期患酸溶血试验呈阳性,CD55和CD59缺陷红细胞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具有特征性的改变;5例PNH缓解期酸溶血试验等无明显改变,患外周血CD55和CD59缺陷红细胞的数量较少。运用流式细胞术分别作红细胞FS/CD55和FS/CD59双参数分析,发现CD59缺陷与红细胞FS具有相关性。正常红细胞与缺陷红细胞的FS分布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外周血也存在PNH样细胞,但FS/CD59检测结果与PNH患具有不同特征。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红细胞CD55和CD59缺陷结合溶血性贫血的常规检验可对PNH作出较明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CD34+CD59+细胞的分离、纯化及其体外扩增的条件和性能,为探索PNH新的治疗途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免疫磁珠-流式细胞仪二步分选法,从PNH患者骨髓中分选出CD34+CD59+细胞,然后对CD34+CD59+细胞在不同造血生长因子组合条件下,进行体外扩增培养2周.结果体外扩增的最适宜的生长因子组合为SCF+IL-3+IL-6+FL+Tpo+Epo,最适宜的扩增时机为第7天,在此条件下,CD34+CD59+细胞的扩增倍数为22.42±3.73倍.CD34+CD59+细胞在扩增以后,仍保持较好的形成集落形成单位的能力,但是其向多系分化的潜能有所下降.结论 PNH患者CD34+CD59+细胞能够进行体外扩增.按照最佳扩增条件,在对PNH患者进行自体骨髓移植或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克隆演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678例AA患者初诊时PNH克隆阳性率,比较PNH克隆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治疗反应及总体生存(0S)率.随访期间系统追踪患者PNH克隆的演变过程,并分析AA转化为临床型PNH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①678例初诊AA患者中,119例( 17.6%) PNH克隆阳性,其中222例非重型AA(NSAA)中37例(16.7%)阳性,260例重型AA(SAA)中45例(17.3%)阳性,196例超重型AA(VSAA)中37例(18.9%)阳性,3组患者PNH克隆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9,P=0.832).②根据AA初诊时PNH克隆、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方案不同,将678例初诊AA患者分为5个亚组,其6个月的治疗反应及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系统追踪PNH克隆的演变过程,结果 PNH克隆持续阴性516例(76.1%),治疗后PNH克隆转化为阳性43例(6.3%);PNH克隆持续阳性72例(10.6%),治疗后PNH克隆消失47例(6.9%);此4亚类患者治疗后6个月有效率和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77和0.426).④678例AA患者中有17例(2.5%)转化为临床型PNH,预计AA转化为临床型PNH 10年发生率为(3.7±0.9)%;初诊时PNH克隆阳性AA患者组临床型PNH转化率(3.4%)与PNH克隆阴性组(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11,P=0.739).Kaplan-Meier法分析转化为临床型PNH的AA患者与未转化者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68);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疾病严重程度、初诊时PNH克隆阳性或阴性、治疗方案及6个月治疗反应均非AA转化为临床型PNH的危险因素.结论 初诊时PNH克隆阳性和阴性AA患者的治疗反应及预后无差异;PNH克隆并非AA转化为临床型PNH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55和CD59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贫血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红细胞和粒细胞的表面抗原CD55、CD59的表达水平,并同时做Ham试验、糖水试验和尿Rous试验。结果健康对照组红细胞和粒细胞CD55-、CD59-的测定结果均小于5%。7例PNH患者红细胞和粒细胞CD55-、CD59-的测定结果均大于5%;20例AA患者中有2例红细胞CD55-、CD59-测定结果大于5%;粒细胞CD55-、CD59-大于5%的有1例;部分IDA患者红细胞CD55-、CD59-大于5%,而粒细胞的结果全部正常;MA和AIHA患者的红细胞和粒细胞CD55-、CD59-的测定结果均正常。7例PNH患者中,Ham试验2例阴性,尿Rous试验1例阴性,而其红细胞和粒细胞CD55-、CD59-的测定结果均大于5%。结论利用流式细胞术同时检测外周血中红细胞和粒细胞CD55和CD59的表达对PNH的诊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利于PNH的早期发现,是目前诊断PNH最敏感的方法 。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