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慢性房颤患者面临的一个重要临床问题是血栓栓塞性并发症。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严重影响患者临床预后和生活质量的事件,严重血栓事件,如大面积的脑梗死,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近年来,慢性房颤的抗凝问题越来越受到临床心血管专业医生的重视。对于存在血栓栓塞中危或高危因素的房颤患者建议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但是,如果这些患者合  相似文献   

2.
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华法林抗凝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莉娟  吴英 《心脑血管病防治》2007,7(4):289-289,280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房颤发生率逐年上升,心房颤动对临床的主要危害是增加血栓栓塞的危险.脑栓塞及周围动脉栓塞是心房颤动最常见的并发症,具有一定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加强房颤病人血栓栓塞的预防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通过对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观察,探讨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用华法林长期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门诊病例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门诊病例的临床特点、伴随疾病、治疗情况和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患病率。收集2 0 0 3年 7月至 2 0 0 3年 10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 2 70例房颤患者的病例资料 ,登记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点、伴随疾病、抗凝治疗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情况以及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观察房颤的发病特点和治疗情况。在 2 70例房颤中 ,男 14 7例 ,占 5 4 .4 % ;患者年龄 6 2 .0± 10 .1岁。其中阵发性房颤 93例 ,占 34.4 % ,慢性房颤 177例 ,占 6 5 .6 %。瓣膜性房颤 85例 ,占 31.5 % ,瓣膜性房颤和非瓣膜性房颤 (NVAF)患者中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患病率分别为 9.4 %和 9.2 %。瓣膜性房颤患者华法林的应用率为 95 .3% ,合并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NVAF患者华法林应用率为 2 3.4 % ,应用华法林的患者就诊时国际标化率 <2 .0的占 5 7.6 %。阵发性房颤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率为 38.7% ,胺碘酮可引发甲状腺机能紊乱。结论 :门诊房颤患者以老龄患者为主 ,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高 ,华法林的应用率低 ,阵发性房颤患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我国心房颤动患者治疗的基本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作时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引起血栓栓塞并发症以及显著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其中脑梗死(缺血性卒中)是房颤引起的主要栓塞性事件,同时也是房颤患者致残率最高的并发症.伴随房颤的卒中,大多由于左心房的血栓脱落引起脑动脉栓塞所致.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在我国的患病率为0.77%[1],即目前大概有房颤患者约1 000万.无论是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还是永久性房颤,亦或是症状性房颤及无症状性房颤患者均显著增加血栓栓塞风险.非瓣膜病房颤和二尖瓣狭窄所致房颤患者卒中风险分别是窦性心律者的5倍和20倍[2],并且随年龄增长这一风险继续增加.此外,血栓栓塞并发症(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还是房颤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可见对于房颤患者采取适当的抗栓治疗尤为重要,加强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新发与复发对改善房颤患者预后意义重大,成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血栓栓塞并发症是其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经食管超声检查发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心房内血栓90%位于左心耳。因此,预防左心耳血栓形成可能会减少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口服抗凝药是预防房颤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但是很多患者不能耐受口服抗凝药药物治疗。随着心血管介入治疗和器械研发的进展,经皮左心耳封堵预防卒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已经成为一种替代华法林预防房颤并发卒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房颤是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增高。房颤所导致的血栓栓塞并发症高,致死、致残率高,未经治疗的房颤患者脑卒中年发生率平均为5%。在临床工作中,年龄是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危险分层及指导抗凝策略的重要因素,对75岁以上、肾功能异常、高血压未能良好控制者在抗凝治疗中应加强监测,可考虑适当降低抗凝强度,以防止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病率呈明显升高的趋势。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和血栓栓塞事件中的应用已有充分的临床证据,但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围术期的应用方法及其安全性还缺乏充分证据。近年来,房颤射频消融术围术期的患者如何更好地应用利伐沙班,使用多大剂量及如何使用才能在预防血栓栓塞、降低出血风险方面既安全又有效已是国内、外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华法林抗凝治疗是目前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唯一有效的、不可取代的药物,也是心房颤动(房颤)治疗的基石.欧美指南建议多数75岁以下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5(2.0~3.0);75岁以上出血高危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一级预防,INR在2.0(1.6~2.5).亚洲人华法林肝脏代谢酶活性与西方人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剂量应调低.国内初步研究显示:INR在1.6~2.5范围的华法林抗凝治疗是有效安全的,其预防非辩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作用优于阿司匹林,但尚需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试验以证实.  相似文献   

10.
老年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体循环血栓栓塞,特别是脑卒中,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率,但我国目前仅有2%的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原因主要是应用华法林所致出血并发症而且老年患者常有肝、肾功能不全,或有痴呆,影响用药依从性。本文着重探讨房颤患者用药过程中的护理重点。  相似文献   

11.
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房颤抗凝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我国心房颤动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国人群房颤患病率为0.77%,60~69岁人群房颤患病率为1.3%,而≥80岁为7.5%[1].血栓栓塞是房颤最常见的并发症,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而合理的抗凝治疗是降低血栓栓塞的有效方法.本文分析老年非瓣膜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血栓栓塞是心房颤动(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长期以来,口服抗凝药物一直是房颤患者预防血栓栓塞的主要方法。然而,口服抗凝药物的诸多弊端导致真实世界中房颤患者规范化抗凝治疗严重不足。左心耳是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重要起源部位,近年来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房颤患者预防血栓栓塞的新方法,本文就相关内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脑钠肽(BNP)、D-二聚体水平与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及门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发现左心房和(或)左心耳有血栓,及有明确外周动脉血栓栓塞(脑栓塞)的持续性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共22例为血栓组,经TEE检查未发现血栓且无外周动脉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持续性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20例为房颤组,另选取无房颤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20例为无房颤组。用ELISA法、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各组D-二聚体与BNP水平,对其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BNP与D-二聚体水平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且BNP水平与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r=0.388,P<0.05)。结论:房颤患者BNP与D-二聚体水平与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并发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教授牵头完成的、全国多中心非瓣膜病房颤血栓栓塞前瞻性研究近日结题,其结果显示,调整剂量的华法令与阿司匹林比较,能更有效地降低死亡和缺血性卒中终点事件,在严密监测下应用华法令安全有效。在课题组较早完成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中国人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与国际报道相似,房颤患病率和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不低,但华法令的用药比例极低(住院人群不超过10%,一般人群不超过2%),其原因之一是目前应用华法令的证据均来自于欧美人群,中国尚没有自己的数据。自2002年起,研究者将全国18家医院的非瓣膜房…  相似文献   

15.
非心瓣膜疾病性心房颤动与血栓栓塞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房颤的并发症血栓栓塞,尤其是栓塞所致脑卒中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非心瓣膜疾病性房颤的存在可使脑卒中发病率增加5~6倍。房颤的并发症血栓栓塞,尤其是脑栓塞是房颤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国际上多个临床试验已经证实抗栓治疗可明显减少非心瓣膜疾病性房颤脑卒中的发生率和致残率,因此,对非瓣膜病患脑卒中的预防越来越受到心血管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其血栓栓塞并发症所致脑卒中导致房颤患者高致死、致残率.Framingham研究表明房颤患者脑卒中年发生率平均为5%;50岁~69岁为1.5%,80岁~90岁为23.5%.……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根据2004年所发表的数据,我国30~85岁居民中房颤患病率为0.77%。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卒中是最为常见的表现类型。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缺血性卒中的年发生率(约5%)是非房颤患者的2~7倍。预防卒中的新发与复发应成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策略中的主要内容。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对于发生卒中风险增高的患者,合理应用抗凝药物有助于显著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然而在我国大多数房颤患者未得到抗凝治疗。进一步增强对房颤及其并发症危害性的认识、加强血栓栓塞并发症(特别是卒中)的预防,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进而减轻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和家庭负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多种口服抗凝药物已经或即将应用于临床,如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为规范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降低缺血性卒中等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心律分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和心律失常联盟(中国)组织国内专家制定了此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18.
持续性心房颤动 (房颤 )引起血栓前状态 ,促进血栓形成 ,导致栓塞并发症。服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 ,可以明显减少栓塞事件的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房颤患者血栓前状态的血液指标对评估血栓栓塞危险性以及评价华法林抗凝疗效的作用。1.资料与方法 :房颤患者 6 2例 ,男 2 8例 ,女 34例 ,平均年龄 (5 6 2± 10 8)岁。房颤病程≥ 6个月。排除血液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明显影响血液指标的疾病。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检查 :所用仪器为美国ATL公司Ultramark 9HDI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经食管探头频率为 5MHz。左心房 /左心耳血栓为团…  相似文献   

19.
心房纤颤(房颤)是以心房活动不协调继而损及心脏机械功能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其危害主要是发生血栓栓塞,尤其是脑卒中,后者是房颤患者致残及致死的主要原因。有报道,华法林可以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但同时可能合并出血并发症,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研究表明,重视适应证的选择和用药原则,可以提高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应用华法林干预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观察其对血栓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房颤)是中老年人群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而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房颤所致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的20%左右.国内外的指南均推荐,男性CHA2DS2-VASc评分≥2分,女性≥3分,建议长期抗凝治疗预防血栓栓塞性事件.但是,抗凝治疗可能带来一定的出血风险,接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