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乙肝标志物阳性患者行肝肝移植治疗后如何防治乙肝复发的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研究院2000年10月-2003年10月40例乙肝病毒相关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联合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Lamivudine对预防乙肝病毒复发的疗效。结果 40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2例肝癌肝移植患者因肝癌复发分别于移植后8个月和13个月死亡。术后2周31例患者HBsAg、HBeAg及HBV-DNA均为阴性:6例因经济原因未能继续使用Lamivudine和HBIG的患者术后2-9个月HBsAg阳性,并出现明显的肝功能损害,经加用Lamivudine和HBIG并护肝治疗后转阴.肝功能明显好转;3例在术后4个月内HBV-DNA、HBsAg和HBeAg阳性。4个月后HBV-DNA降至10^4 copies/mL以下,HBsAg转阴。肝功能良好。结论 乙肝病毒相关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联合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Lamivudine对预防乙肝病毒复发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XL  Zhu XF  Shi HJ  Cui SZ  Tang YQ  Ba MC  Wang JK  Wang B  Lu Q  Zhao HY  Wu YB  Li ML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9):606-609
目的 探讨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和复发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近5年来资料完整,术前存在HBV感染,术后存活超过6个月的183例成人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用药方法,分为单纯使用拉米呋啶(LAM)组(单纯组)106例与联合使用小剂量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LAM组(联合组)77例,全部得到随访.结果 平均随访14.6个月,单纯组106例患者,移植后1周内HBsAg转阴率为82.1%(87/106),其中18例发现有HBV再感染,再感染率为16.98%(18/106),乙肝复发率为11.3%(12/106),9例检测到YMDD变异,变异率为8.49%.联合组77例患者移植后HBsAg转阴率为94.81%(73/77),HBV再感率为6.49%(5/77),HBV复发率为2.60%(2/77),1例检测到YMDD变异株,变异率为1.30%.移植后1周内HBsAg转阴率、HBV再感染率、复发率、YMDD变异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出现YMDD变异株的患者加用阿德福韦(ADF)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 (1)小剂量HBIG和LAM联合应用较单纯使用LAM预防肝移植后HBV再感染和复发疗效确切,和国外大剂量静脉使用HBIG和LAM效果相当(x2=0.306),且具有价格低廉,易于被国人接受的优点;(2)对于小剂量HBIG和LAM联合应用过程中出现YMDD变异引起LAM耐药的患者,应该加用ADF治疗.但是对于此类患者病例数较少,相关经验少,有待于临床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预防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和复发的有效方法 .方法 对近5年来资料完整,术前存在乙肝感染,术后存活超过6个月的183例成人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用药方法 ,分为单纯使用拉米呋啶[(lamivudine,LAM)组(单纯组)]106例与联合使用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和LAM组(联合组)]77例,全部得到随访.结果 平均随访14.6个月,单纯组106例患者,移植后1周内HBsAg转阴率为82.10%(87/106),其中18例发现有HBV再感染,再感染率为17.0%(18/106);乙肝复发率为11.3%(12/106),9例检测到YMDD变异,变异率为8.49%(9/106).联合组77例患者移植后HBsAg转阴率为94.8%(73/77);HBV再感率为6.5%(5/77),HBV复发率为2.6%(2/77),1例检测到YMDD变异株,变异率为1.3%(1/77).对于出现YMDD变异株的患者加用ADF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①小剂量HBIG和LAM联合应用较单纯使用LAM预防OLT后HBV再感染和复发疗效确切,同国外大剂量静脉使用HBIG和LAM效果相当,且具有价格低廉,易于被国人接受的优点;②对于小剂量HBIG和LAM联合应用过程中出现YMDD变异引起LAM耐药的患者,应该加用阿德福韦(ADF)治疗.但是由于此类患者病例数较少,相关经验少,有待于临床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肝移植后预防乙肝复发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 在肝移植手术前后,联合采用拉米夫定及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病毒的再感染和复发,与只采用拉米夫定预防的对照组在治疗效果上进行对比.结果 对观察组使用拉米夫定配合乙肝免疫球蛋白的预防方法后,患者HBsAg水平的转阴率、乙肝病毒再感染率、复发率和 YMDD 变异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采用拉米夫定及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疗效显著,并且治疗费用低,符合当前我国国情,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多项研究结果显示,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下文简称乙肝)复发(指术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时间持续超过3周或转阴后又重新转阳)是导致其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川.近年来随着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核苷类药物的应用,乙肝复发率已明显降低,但长期应用拉米夫定易增加乙肝病毒(HBV)变异的危险性,且术前发生YMDD变异与术后乙肝复发率有明显相关性;同时,大剂量长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不仅价格昂贵,且同样易造成HBV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首例肝移植术是由Starl在1967年成功完成的[1],10年后,我国第1例肝移植术在上海瑞金医院获得成功。此后,肝移植作为各种终末期肝病和肝功能衰竭唯一有效治疗方法,越来越多受到肝外科大夫的青睐[2]。在我国乙肝患者众多,乙肝患者占肝移植病人总数的80%以上。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严重威胁移植肝及患者的存活率。未接受乙肝预防治疗的患者术后乙肝复发几率高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相关疾病患者行肝移植术后乙肝再感染和复发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37例病例,术前开始口服拉米夫定,术中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术后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观察术后1 a内乙肝再感染和复发的情况.结果 术后1 a内乙肝再感染率为16.2%,乙肝复发率为5.4%.结论 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与拉米夫定联合应用可有效地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的再感染和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肝移植术后长期联合应用拉米夫定(LAM)和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乙型肝炎复发的疗效,探讨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和乙型肝炎复发的长期联合预防方案。方法通过前瞻性研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移植中心1993年10月至2005年8月符合研究标准的190例肝移植,术后应用拉米夫定联合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出现LAM耐药时加用阿德福维(ADV)。依据乙肝病毒标志物、HBVDNA定量、YMDD变异、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HBV再感染和乙型肝炎复发。结果190例中出现再感染15例(7.9%),其中肝炎复发7例,加用ADV治疗好转5例,再移植2例;其余HBV再感染8例均加用ADV治疗,血清HBVDNA水平下降5例,转为阴性3例;HBsAg阴转1例。随访时间12~34个月,平均再感染时间8.3月。结论长期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和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预防乙型肝炎复发,加用阿德福维可有效治疗拉米夫定耐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乙肝肝移植术后乙肝主动免疫重建成功受体停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或)抗病毒药物的可行性及临床指征.方法 检测乙肝主动免疫重建成功受体体内的HBV DNA和ccc DNA的水平,并监测其停用HBIG和(或)抗病毒药物后的乙肝复发情况.结果 共20例乙肝主动免疫重建成功受体纳入本研究.所有受体血浆均未检测到HBV DNA,1例受体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检测出微量HBV DNA (0.023 6 copies/cell),另1例受体的肝组织中检测出微量HBV DNA,但均未检测到ccc DNA.随访期间,所有受体均停用HBIG,13例停用抗病毒药物.1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检测到HBV DNA的受体有乙肝复发,并检测出HBV变异(变异位点G145R).结论 乙肝肝移植术后乙肝主动免疫重建成功受体停用HBIG和(或)抗病毒药物是安全可行的,但必须在停药前检测体内的HBV和病毒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10.
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 96 7年Staral成功地施行首例肝移植以来 ,肝移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现已成为治疗急慢性终末期肝病的常用方法。对于肝移植的适应证 ,理论上可以这样认为 :一切肝脏疾病 ,如果用目前其它所有疗法不能治愈 ,而且预计在短期内无法避免死亡者 ,都是肝移植的适应证 ,按其病变性质可分为两类 :肝脏的恶性肿瘤和终末期良性肝病。在终末期良性肝病中 ,争论最大的是乙型病毒性肝炎 (以下简称乙肝 ) ,以前许多移植中心都将其视为禁忌证 ,原因主要为肝移植术后近 80 %于半年后复发。由于近年来乙肝病人围手术期处理的进展 ,逐渐改变了这种看…  相似文献   

11.
慢性重症乙型肝炎肝移植5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慢性重症乙型肝炎肝移植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了50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50例患者中术前肝功能状态全为Child C级;MELD指数平均为30;术前不同程度肝性脑病者占44%(22/50);术前腹腔感染占30%(15/50);术前肝肾综合征占40%(20/50);术前行人工肝支持治疗25例,共35例次;术前消化道出血8例,占16%;术前乙肝病毒活跃复制状态30例,占60%。全组围手术期死亡(术后30天内死手亡)6人,占12%;主要术后并发症按顺序排列如下:肺部感染25例占50%;多器官功能衰竭(MOF)10例,占20%,无原发性肝无功能,无血管系统并发症。围手术期(30天以内)生存率88%,一年生存率80%。用拉米呋啶加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复发,平均随访12个月无一例乙肝复发。结论:慢性重症肝炎肝移植受体术前肝功能状态极差,多伴有全身各器官系统功能损害及内环境失调,术前应尽可能争取时间改善内环境和各器官系统功能,包括针对性地使用人工肝支持技术,术中注意凝血功能改善及尿量的维持,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加强对肝、肺、肾功能的强化支持治疗,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有效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及二重感染。注意上述各个环节,慢性重症乙型肝炎肝移植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移植前供、受者感染乙肝病毒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肝炎复发及愈后的影响。方法对上海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1~11月移植前供、受者感染乙肝病毒的2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移植前后肝功能、乙肝免疫标记物、HBVDNA等检测,并结合临床综合分析。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采用速率法,血清总胆红素(TBIL)采用终点比色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采用酶免疫测定(EIA);HBVDNA测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试剂盒。结果①9例HBV感染的自体移植患者移植后3例发生乙型肝炎,其中2例为移植前HBsAg阳性,乙肝发作时3例HBVDNA及肝功能指标均明显增高;②14例HBV感染的供、受者移植后5例患者发生乙型肝炎,HBVDNA及肝功能指标均明显增高;③移植前HBsAg或HBVDNA阳性移植后发生乙肝相关性肝损的几率显著高于阴性组(X^2分别为8.44、9.07,均大于X0.005^2,P〈0.005);④移植前HBsAg或HBVDNA阳性对移植预后均无影响(X^2分别为2.58、0.24,均小于X0.05^2,P〉0.05);⑤1例患者异体移植后41d,乙肝合并戊肝,发生急性黄疸性肝炎,第46天重症GVHD死亡。结论移植前HBsAg和HBVDNA阳性均是HBV感染和再激活的高危因素,移植要密切监测免疫标志物和HBVDNA。移植前HBsAg和HBVDNA阳性不影响患者的生存,要注意非常见肝炎的多重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评估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相关疾病肝移植后乙肝复发的效果.方法肝移植后病人在拉米夫定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24个月后,停用乙肝免疫球蛋白2个月,分别在第0,1,2,6个月时肌接种基因重组疫苗,每次20μg.接种第2,6个月时检测血清抗-HBs水平.如不能达到10 IU/L,再行一轮接种.结果接种后患者反应率为56%(5/9).结论结果表明乙肝预苗可以有效地诱导机体产生乙肝抗体,但其确切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在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5例等待供肝患者,1例肝移植术后患者。5例等待供肝患者中3例成功过渡到肝移植。结果:人工肝支持后患者肝性脑病有所好转,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3例成功过渡到肝移植的患者中2例痊愈出院。已存活4~6个月。结论:术前使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能改善患者一般情况;原位肝移植加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慢加急肝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BsAg阳性和HBeAg阳性携带孕妇孕晚期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孕妇分为双阳性组(A组)和单阳性组(B组)[HBsAg(+)及HBeAg(+)称为“双阳性”(A组),HBsAg(+)及HBeAg(-)称为“单阳性”(B组)];新生儿分为HBIG组和非HBIG组(对照组);HBIG组孕妇孕28、32、36周各注射HBIG200IU(共3次,部分仅注射1~2次),非HBIG组仅常规产检及监护;对两组新生儿0、6个月的静脉血作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结果:①A组孕妇的外周血HBV-DNA阳性率(76.92%)显著高于B组孕妇(8.55%),P〈0.01;②A组孕妇所生HBIG组新生儿出生24h的HBsAg阳性率(10.64%)显著低于非HBIG组(33.33%),P〈0.05;③A组孕妇所生HBIG组6月龄新生儿HBsAb阳转率(78.72%)明显高于非HBIG组(38.39%),P〈0.01;B组孕妇所生HBIG组6月龄新生儿HBsAb阳转率(80.65%)高于非HBIG组(64.41%),P〈0.05。结论:双阳性孕妇孕晚期应用HBIG可有效降低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率;无论是双阳性还是单阳性孕妇,孕晚期应用HBIG可提高6月龄新生儿HBsAb阳转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运用肝移植术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9月~2004年10月间,本中心施行肝移植术治疗重型肝炎病人37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全组37例重型肝炎病人术后1年生存率为83.8%;围手术期死亡6例,死亡率16.2%,死亡原因中4例为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为原发性移植肝功能不良合并肾功能衰竭,1例为术后4月脑梗死合并严重肺部感染。术后并发症中主要有急性肾功能衰竭12例(32.4%),其中2例行血液滤过治疗;肺部感染14例(37.8%),其中2例行气管切开;胆道狭窄和急性排斥反应各2例(各占5.4%)。结论肝移植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但必须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加强术后监管和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测定10例健康对照人群、41例门诊及病区就诊患者的sICAM-1血清含量,其中慢性乙肝30例,肝炎肝硬化11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乙肝患者和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sICAM-1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结论sICAM-1水平可作为评价肝细胞损害程度及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之一,并可能在肝炎及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应用人胎肝细胞移植,治疗8例重症肝炎患者,共输注47次。结果6例存活,初步讨论胎肝细胞移植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