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应用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采用锥颅组与相应内科保守治疗组的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锥颅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值 17.4± 9.8( P <0 .0 1) ,非锥颅组为 6 .5 7± 11.1( P >0 .0 5 ) ,两组差异非常显著 ( P =0 .0 1) ;锥颅组总有效率 85 .71% ,非锥颅组总有效率 6 4.2 8% ,两组疗效差异显著 ( P <0 .0 5 )。结论 :锥颅组比非锥颅组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锥颅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现将我院1999年10月至2003年5月我科手术治疗的高血压幕上脑出血病人86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2001年5月至2004年5月我院采用微创锥颅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3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锥颅血肿穿刺软通道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技巧及规范。方法:对32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术中配合、术后生命体征监测、颅脑引流装置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进行总结。结果:本组32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痊愈13例;肢体有不同程度偏瘫16例;植物生存1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1例。结论:锥颅血肿穿刺软通道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术中有效配合、术后密切观察及精心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我科于1998~2002年采用锥颅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8例,疗效显著。现将术后监护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锥颅穿刺抽吸与开颅清除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8年8月至2004年8月,我院分别采用锥颅(钻孔)穿刺抽吸与开颅清除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各8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锥颅穿刺抽吸血肿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提高患者的成活率,降低死亡率。对86例病人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方法 采用锥颅穿刺抽吸血肿。结果 86例患者首次血肿清除率70%~80%者52例,90%以上者13例,首次血肿清除率40%~50%者21例。手术时间选择在4h之内者再出血率高。结论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严格掌握手术适应征及手术时机是提高其成活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额锥颅穿刺基底节血肿抽吸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我院神经外科的60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经额锥颅穿刺血肿抽吸外引流术,对照组应用经颞部穿刺血肿引流术,观察比较两组术后30 d神经功能评分、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术后30 d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经颞部穿刺血肿引流术相比,经额锥颅穿刺基底节血肿抽吸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可降低患者致残率、并发症,简单可行,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潘安枝  吴明水 《实用全科医学》2004,2(5):447-447,449
目的 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分析32例微创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出血量、出血部位、并发症、原发病、手术时机、穿刺成功率、引流情况、术后护理与疗效。结果 32例脑出血患者,血肿量30~100ml,穿刺成功率100%,死亡8例与出血量过大、病情危重、晚期脑疝,手术时机、术中再出血、术后引流不畅多因素有关。另外3例系微创术非相关因素死亡,24例术后生命体征趋平稳。微创术见效率75%,疗效满意。结论 微创术治疗脑出血简便、易行、创伤小、安全、可靠、经济实用、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适宜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微侵袭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及优点。方法 采用CT定位,颅骨钻孔穿刺置管抽吸,注入尿激酶,使血肿溶解引流。治疗30例,并与对照组30例比较、结果治疗组不仅显降低了死亡率,而且明显改善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并与对照组30例比较,有显性差异(P<0.01)、结论此术式创伤小,优点多,简便易行,便于神经内外科医师掌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于洋 《中外医疗》2014,(3):15-16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选取同时期接受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出血量为30~80mL时,小骨窗开颅手术的临床效果优于大骨瓣开颅手术(P〈0.05);当出血量〉80mL时,两种手术的临床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出血量较少的高血压脑出缸患者(30.80mL),临床上可优先选择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王有谦  荆建杰  李俊  杜曾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4):3651-3651
我科于1999年10月以来,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出血(出血量≥30 ml)的患者采用贾保祥[1]教授研制的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5例,男38例,女27例,发病年龄32岁-83岁,平均年龄56.2岁。其中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63例,急性硬膜下血肿2例,超早期(发病7 h内)就诊28例,早期(发病7 h~3 d)就诊35例,延期(发病3 d以上)2例。1.2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发病早期均有头痛或头晕,其中呕吐52例,有高血压史者59例,有头部外伤史2例。神志清醒者17例,昏迷48例,其中深昏迷18例,中度昏迷21例,浅昏迷9例。61例偏瘫…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经外侧裂入路手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法对术后存活者进行评估。结果:26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死亡1例,存活25例;ADL分级法评估结果如下:I级3例,Ⅱ级11例,Ⅲ级8例,Ⅳ级2例,V级1例。死亡1例。结论:经外侧裂入路手术能有效清除血肿和止血,而且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证明外侧裂人路显微手术是一种能够有效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86例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时期分超早期组和早期组,其中超早期组47例,早期组37例,均行脑出血血肿钻孔引流术。结果超早期手术组患者,死亡率为19.14%,早期手术组为30.7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随访:超早期手术组30例中生活自理的的有24例,占80%;早期手术组20例中生活自理的的12例,占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有手术适应证的脑出血患者,应尽可能在6h内行超早期颅内血肿钻孔抽吸引流术。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对脑出血病例的统计学研究以及对其病理生理的探索,提出了对脑出血,尤其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并且详细阐述了针对其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同时对不同情况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由此为脑出血的临床诊治提供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出血术后颅内高压患者的循证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1月该院收治的70例脑出血术后颅内高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患者随机使用高渗盐水或甘露醇降颅压,对照组患者单用甘露醇降颅压,分析脑出血术后颅内高压患者最佳治疗方法。结果采用高渗盐水患者的降压时间为(34.72±7.49)h及降压持续时间为(251.89±69.01)h明显低于采用甘露醇患者的(43.80±8.09)h、(192.03±40.97)h;且治疗组患者血清Na+离子浓度及血浆渗透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脑出血术后颅内高压患者采用的药物治疗主要以甘露醇和高渗盐水为主,由于缺乏强有力的非药物治疗论证,因此尚不能否定非药物治疗的价值,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增强疗效 ,减少手术创伤。方法 局麻下采用立体定向仪 ,由CT导向立体定向手术。选定血肿靶点并计算血肿体积 ,核对后安装导向器 ,非功能区选点 (手术切口 ) ,将导向器送入靶点后试抽 ,留置引流。结果  8例经过 1年的随访 ,良好者 4例 ,轻残者 3例 ,1例放弃治疗后肺感染死亡。结论 传统手术治疗手术时间长 ,失血多 ,手术创伤大 ,术后病人反应严重。本方法操作简便 ,定位准 ,如能准确定位 ,及时手术 ,不失为一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治疗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使用神经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单纯颅内血肿抽吸治疗.对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疗效进行比较,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效果相当高.结论:神经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避免穿刺时过于盲目导致脑组织受到损伤,和单纯颅内血肿抽吸相比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