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特殊类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超声诊断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对特殊类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指使临床上对该病特殊性有更深入地了解,以便处理时采取有效对策.方法从收治36例嗜铬细胞瘤患者中,对其中11例特殊类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4例为家族性(其中2例为双侧);1例伴有对侧肾上腺皮质腺瘤;4例为功能静止型;1例伴有顽固性低血钾;1例为双侧肾上腺区域多发性肿瘤(其中左侧子瘤3个,右侧子瘤2个).超声诊断符合率86.67%(13/15),超声对其定位符合率100%(15/15处),超声对肿瘤个数检出率83.33%(15/18个).结论超声显像对特殊类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应指出,并发症与肿瘤个数检出的准确性尚应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嗜铬细胞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彩超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近五年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11例。结果:11例中7例肿瘤位于肾上腺内(左3,右4),4例肿瘤位于肾上腺外。3例恶性嗜铬细胞瘤中,1例位于肾上腺内,另2例肿瘤位于肾上腺外(下腔静脉旁1例,主动脉旁1例)。静止型嗜铬细胞瘤2例。超声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1%(10/11)。结论:嗜铬细胞瘤定性诊断需结合临床和生化测定,对钙化型嗜铬细胞瘤的诊断需持谨慎态度,对静止型嗜铬细胞瘤采用“肿瘤激惹征”协助定位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3.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体会(附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不同部位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经过。结果 本组均以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肿瘤位于腹主动脉旁1例,左上纵隔内1例,左侧腰椎旁1例,膀胱内及两侧髂内血管旁多发肿瘤1例,其中恶性嗜铬细胞瘤1例。均手术切除肿瘤,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和生化诊断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相似,但定位诊断较困难。定位诊断主要依靠超声、CT扫描及磁共振检查,配合同位素间碘变甲胍(^131I-MIGB)和血管造影。外科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003年1月-2009年1月125例疑为肾上腺肿瘤患者进行超声及CT检查,并经手术与病理证实。超声显像诊断后经手术与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48例,肾上腺皮质腺瘤41例,皮质腺癌11例,肾上腺转移癌9例,髓样脂肪瘤8例,结节样增生2例,肾上腺结核4例,胰尾部肿瘤1例,肝脏肿瘤1例,肾上极肿瘤1例。结果肾上腺肿瘤的病理类型不同,声像图表现亦各不相同。超声显像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6.0%(120/125),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1.2%(114/125)。结论超声显像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与定性诊断价值较大,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超声诊断及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基础。 方法超声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24例,腹膜后19例,膀胱5例。 结果腹膜后嗜铬细胞瘤多发生于肾门及腹主动脉旁,低回声,有包膜,可见无回声区,临床症状不典型;病理观察:肿瘤形态规则,有包膜,切面实性,多见出血及囊变,细胞胞浆丰富,结缔组织分割主细胞呈巢状;膀胱嗜铬细胞瘤位于膀胱黏膜下,呈均匀低回声,局部膀胱黏膜连续,瘤体内血流丰富,临床症状典型;病理观察:肿瘤形态规则,有包膜,切面实性、细腻,瘤细胞胞浆丰富,呈片状细胞球样排列。 结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病理结构决定声像图有一定的特点,肿瘤位于腹膜后,结合好发部位及多发囊变,术前应想到本病,肿瘤位于膀胱,临床病史典型,超声图像有一定的特异性,不难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31I-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在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同时与CT、B超及尿VMA测定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病例选择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及经临床确诊的2例高血压患者,4例肾上腺肿大患者及1例肾上腺皮质瘤患者,受检者静脉缓注^131I-MIBG111MBg,注射后24h,48h使用SPECT进行全身和局部显像。结果 3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可见患侧有异常放射性浓聚区,心肌,肝脏不显影,其他7例非嗜铬细胞瘤患者肾上腺不显影,但有6例心肌,肝脏显影。^131I-MIBG显像阳性率为100%,CT检查阳性率为66.7%,B超检查3例患者只能定位,不能定性,VMA检测阳性率为100%,结论 ^131I-MIBG显像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优于CT、B超和尿VMA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声像图特征及其良恶性鉴别。方法有完整病史资料及手术病理、随访结果,并经过超声检查的原发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32例,分析年龄、病变部位、大小、内部回声及彩色多普勒表现及其与良恶性的关系。结果恶性异位嗜铬细胞瘤发病早,病变大,超声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结论超声是异位嗜铬细胞瘤定位诊断的有效影像学方法,可为判断良恶性异位嗜铬细胞瘤提供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描述罕见心脏肿瘤心脏嗜铬细胞瘤的二维心脏超声表现,探讨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确诊的心脏嗜铬细胞瘤,重点分析其二维超声心动图特点,提出诊断注意点。 结果5例患者心脏嗜铬细胞瘤在超声心动图上得到显示,其中1例有2个肿瘤。6个肿瘤分别位于左房后方降主动脉前方、主动脉根部前壁并突出于右室流出道、主动脉根部和左房后方间、主动脉根部右侧面、右侧房室沟、升主动脉和主肺动脉后方和左房顶部之间,不同程度与左房、周围大血管、右室流出道等结构紧密相连。4个肿瘤在非标准切面检出。肿瘤呈卵圆形,密度基本均匀。 结论心脏嗜铬细胞瘤常位于心底部,紧邻主动脉根部等组织。对临床上疑诊嗜铬细胞瘤的患者应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发现心脏嗜铬细胞瘤,尤其注意非标准切面的扫查。  相似文献   

9.
超声在嗜铬细胞瘤定位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对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嗜铬细胞瘤的超声诊断资料。结果:肿瘤位于右侧肾上腺12例,左侧肾上腺9例,双侧肾上腺4例,异位4例。B超术前诊断符合率89.6%(26/29),定位符合率96.5%(28/29)。结论:超声在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超声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价值。方法对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6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声像图特征,提出鉴别诊断。结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声像图特征为:肿块一般较大(3~5cm),边界清楚而回声较强,形态规则,中心常发生液化坏死,血流信号丰富。结论超声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膀胱嗜铬细胞瘤的6例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及病理结果。结果 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高血压患者2例,血尿患者4例;高血压及血尿症状均存在2例,2例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及右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3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膀胱嗜铬细胞瘤。结论膀胱嗜铬细胞瘤诊断应充分结合其病史及辅助检查,治疗上早期膀胱嗜铬细胞瘤治疗首先膀胱部分切除术,晚期恶性膀胱嗜铬细胞瘤考虑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2.
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探讨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证实的12例嗜铬细胞瘤术前行螺旋CT检查,平扫后行动态增强双期或多期扫描,观察病灶的强化特征,结果:共13个病灶,平均直径5.6cm。平扫12个病灶为低密度个为略高密度,动脉期10个病灶实质部分强化明显,而坏死和囊变分析无强化。3个病灶强化不明显,门脉期仍有8个病灶持续强化,其余病灶为低密度。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可充分显示嗜铬细胞瘤的血供特征,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3.
嗜铬细胞瘤声像图鉴别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用B超诊断嗜铬细胞瘤14例,全部全手术和病理证实。本组患者中起源于右侧肾上腺3例,左侧肾上腺5例,双侧肾上腺4例,肾上腺外2例。文中重点讨论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诊断。同时还就B超对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进行客观评价,尤其对于手术切除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4.
复杂嗜铬细胞瘤115例诊治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复杂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复杂嗜铬细胞瘤,其中男64例,女51例,年龄13~73岁,平均42岁。有高血压表现者占80%(92/115),24 h尿儿茶酚胺升高者占受检患者的73.8%(82/111),碘代苄胍(MIBG)和(或)生长抑素受体显像阳性者占受检患者的86.7%(98/113)。CT和(或)MRI检查阳性率为100%(115/115)。结果手术治疗109例。开放手术89例,其中行体外循环下手术5例,腹腔镜手术18例,胸腔镜手术1例,经尿道膀胱黏膜下肿瘤剜除1例。术中无死亡病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7例,直径8.0~17.0 cm,平均12.0 cm,其中3例为多发。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82例,直径1.5~22.0 cm,平均6.8 cm,19例多发,其中腹膜后64例,膀胱7例,纵隔4例,心脏5例,颈部1例,肝脏1例。随访1~144个月,失访14例,肿瘤复发、转移17例,死亡8例。结论复杂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多样,可分布于全身各处,定位诊断多有困难,需结合影像学及内分泌检查综合考虑。手术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明确的定位诊断,充分的药物准备,严密的麻醉监护对手术的成功开展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提高儿茶酚胺症的诊治水平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1--2001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儿茶酚胺症84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84例均经手术治疗,良性76例,恶性8例;肿瘤位于肾上腺68例,异住嗜铬细胞瘤8例,肾上腺髓质增生8例。结论:尿VMA检查是儿茶酚胺症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B超、CT、MRI检查为定位诊断的主要依据,^131I-MIBG检查同时为定性及定位的主要依据。根本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术后随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5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的CT资料,包括肾上腺皮质腺瘤31例、嗜铬细胞瘤17例、原发性皮质腺癌8例、髓质脂肪瘤1例。分析肾上腺各类病变的CT表现,讨论对各类病变的定性诊断。认为CT扫描可以从综合病灶大小、形态、范围、密度等方面较明确地对肾上腺肿瘤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对于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44个)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灰阶超声图像以及相关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中单发35例,多发2例。44个肿瘤中实质性肿块29个(65.9%),囊实混合性肿块15个(34.1%),实质性肿块中低回声型最多(69%)。绝大多数肿瘤边界清晰。不同大小肿瘤中。囊实混合回声型所占比例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二维超声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