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钝性腹部创伤患者早期临床特点及超声造影诊断实质性脏器损伤的效果。方法:钝性腹部创伤患者90例,来诊后在2h内分别进行腹部CT和超声造影检查。依据腹部CT结果将其分为3组:A组为腹腔存在实质脏器损伤且伴腹腔(盆腔)积液,B组为存在腹腔实质脏器损伤但无腹腔(盆腔)积液,C组无腹腔实质脏器损伤且无腹腔(盆腔)积液。分析3组患者早期临床特点,并将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与腹部CT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符合A组有26例,B组28例,C组36例。早期生命体征比较,除了A组心率要高于C组外( P<0.05),其他指标包括体温、血压均无显著性差异。血常规比较,A组血红蛋白要低于C组( 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血气分析3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超声造影诊断实质脏器创伤,A组符合率92.3%(24/26), B组100%(28/28),C组100%(36/36),三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钝性腹部创伤多合并不同程度实质性脏器创伤,存在腹腔(盆腔)积液者早期心率和血红蛋白可发生改变,超声造影对其早期诊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急诊超声对钝性腹部创伤(BAT)所致脏器破裂出血术前快速诊断及定位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方法.现将我院156例BAT的超声诊断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超声检查在急性腹部钝性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检查在急性腹部钝性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超声检查且手术证实的89例急性腹部钝性损伤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床旁超声检查对腹部实质性脏器破裂诊断准确率较高(94.68%),对实质性脏器包膜下破裂的诊断可以弥补临床体征不足的缺陷;对空腔脏器损伤如果辅以腹腔穿刺抽出物的性状分析可以进一步提高定位准确率。结论 床旁超声检查方便、快捷,有较高的诊断率,应作为急性腹部钝性损伤的首选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分析98例腹部外伤并内脏损伤的声像图特征,血肿例、挫伤例、破裂例,参考手术、病理或CT结果,超声诊断与手术符合率96.2%(26/27),与CT符合率94.1%(16/17).超声检查对腹部外伤实质性脏器损伤部位和程度、腹腔内出血量及是否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具有重大价值,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5.
超声在腹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华 《黑龙江医学》2008,32(11):849-851
目的探讨超声在腹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对82例腹部创伤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结果或临床治疗结果相比较。结果82例腹部创伤超声阳性发现率88%(72/82),实质性脏器损伤诊断符合率90%(45/50),空腔脏器损伤诊断符合率64%(9/14),其他脏器损伤并发腹膜后血肿符合率87%(7/8)。结论二维超声能显示损伤的实质性脏器的位置、程度、出血肿胀情况,并能动态观察、指导临床治疗和随诊,对腹腔实质性脏器破裂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对空腔脏器的损伤能提供有效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在腹部实质脏器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6例腹部实质脏器损伤患者的常规彩超检查和超声造影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常规彩超与超声造影在诊断腹部实质脏器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差异。结果超声造影诊断腹部实质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7.5%、83.3%、96.5%,常规彩超诊断腹部实质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0.0%、50.0%、68.6%,2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比较差异有统计性意义(P〈0.01)。结论超声造影在诊断腹部实质脏器损伤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彩超,它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实时、无需做过敏试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高等优点,能发现常规彩超不能发现的小的裂伤、挫伤、活动性出血,腹部外伤后要尽可能做超声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定点超声在闭合性腹腔脏器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闭合性腹腔脏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腹部创伤定点超声检查。观察超声影像学表现,依据手术结果,评估腹部创伤定点超声诊断符合率。结果腹部创伤定点超声诊断肝挫裂伤符合率为93.75%,肾挫裂伤符合率为90.91%,腹膜后血肿符合率为81.82%,脾挫裂伤符合率为88.24%,空腔脏器破裂符合率为85.71%,总符合率为88.75%。肝、脾挫裂伤:肝、脾包膜连续性中断,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整齐,实质内异常回声。肾挫裂伤:肾包膜回声不完整,实质内回声分布不均匀或稍增强。空腔脏器破裂:腹腔液性暗区和游离气体。腹膜后血肿:双侧下腹部腹膜后可见形态规则的低回声区,多合并腹腔积液。结论腹部创伤定点超声诊断闭合性腹腔脏器损伤符合率较高,为临床诊断疾病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钝性腹部损伤通常是受到撞击、坠落或碾压等因素造成的一种常见急腹症,多伴有内脏器官的破裂、出血等情况,并且就诊时患者通常具有病情危重、抢救时间紧迫等特点,若处置不及时,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快速正确的诊断和处理受伤的脏器对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就我院急诊超声监测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一组病患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旨在评估急诊超声在腹部钝性创伤内脏破裂出血中的诊断意义。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胜利  闫娟  常芬琴  张小斌  李晓红  武坤  郭瑛 《吉林医学》2010,31(31):5505-550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诊断腹部实质脏器外伤的价值。方法:73例腹部外伤患者分别接受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并与手术或增强CT结果进行对照。结果:73例患者中64例确诊为腹部实质脏器外伤。常规超声检查的敏感性81.4%、特异性66.7%;超声造影检查的敏感性96.9%、特异性100%。结论:超声造影对腹部实质脏器外伤较常规超声有更高的诊断符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在腹部脏器破裂中的快速诊断规律,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方法:对236例腹部外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对其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对腹部脏器出血检出率为89%。超声检查结果与脏器破裂程度及部位完全符合170例,占72%;提供间接征象40例,占17%。结论:超声检查在腹部脏器破裂出血中有其特有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鸥 《四川医学》2013,(12):1908-1909
目的 探索超声和CT对腹部实质脏器闭合性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过综合征治疗和手术治疗确诊为腹部实质脏器闭合外伤的87例患者、103个外伤灶的CT和超声表现进行分析和回顾.结果 在103个外伤脏器当中,利用超声进行准确诊断的共有91个(88.34%),利用CT进行准确诊断的有96个(93.20%);在25个对损伤复合脏器的诊断当中,利用超声进行诊断的准确率为88%(22/25),利用CT进行诊断的准确率为100%(25/25).结论 利用CT和超声腹部实质脏器闭合性外伤诊断的价值是不容置疑的,二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都比较高,而且差别不大,在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进行联合使用,进行腹部脏器单一损伤检查是应首选超声检查,而对复合损伤进行检查时应首选CT诊断,并且在证实超声诊断时运用CT诊断的方法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张永萍  李跃 《黑龙江医学》2012,36(7):504-505
目的探讨与研究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超声诊断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法的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我院自2008-02~2011-01期间,急诊超声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226例患者的临床选择治疗的价值。结果 226例患者超声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根据超声图像的特点,挫伤绝大部分选择非手术治疗;血肿、实质性损伤大部分选择手术治疗;而破裂伤的患者全部选择手术治疗。本组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为158例,占总患者数的69.91%;选择非手术治疗的患者68例,占30.08%。158例患者经过手术后证实均有不同脏器腹部闭合性损伤,68例非手术患者中,有4例为延迟性出血,除这4例患者外,均采取保守治疗并全部痊愈出院。结论超声在外伤诊断中无损伤、无痛苦,给患者带来的伤害较小,并可有效明确腹部闭合性损伤脏器的部位,以及患者腹腔的出血量等。超声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具有快速、准确等特点,是临床选择治疗方法的可靠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与CT检查进行比较,探讨床旁超声在腹部钝性伤临床诊断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166例患者,先后进行床旁超声和CT检查,比较两者在诊断肝脾肾损伤方面的结果以及其对手术治疗的指导作用.结果:床旁超声所示结果整体与CT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尤其在诊断血肿、实质损伤甚至破裂的符合率与CT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CT检查所花费时间明显长于床旁超声检查(P<0.05).结论:对于腹部钝性伤的诊断,床旁超声诊断率高,与CT检查比较还能有效节约患者确诊所需时间,避免反复搬动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黎明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2):106-107,156
目的探讨闭合性腹部创伤中小肠破裂早期隐匿性临床特点的成因及其诊治要点,以提高早期检出率和治愈率,进一步提高腹部创伤的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11年12月经手术证实的外伤性小肠破裂116例资料,分析患者术前CT检查的临床表现特点并分析漏诊原因。结果腹腔内或腹膜后游离气体、肠道壁连续性中断为小肠破裂的特异性直接征象,肠壁增厚、肠壁血肿、腹腔和肠间隙积液以及肠系膜渗出、血肿为小肠破裂的重要提示性间接征象。扫描技术、窗技术运用不当等原因可导致漏诊。结论加强对外伤性小肠破裂CT征象的认识,正确运用扫描技术及窗技术,及时做出明确的诊断,避免漏诊,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腹部实质脏器闭合性外伤超声、CT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0例腹部实质脏器闭合性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接受超声、CT检查,观察各自影像表现,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对照,比较超声、CT对腹部实质脏器闭合性外伤诊断符合率。结果手术病理证实腹部实质脏器闭合性外伤共118个,其中多脏器损伤28个。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对照,CT诊断脾脏损伤符合率、多脏器损伤符合率、总符合率分别为89.28%、100.00%、90.68%,均显著高于超声的71.43%、85.71%、8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肝脏损伤、肾脏损伤符合率分别为85.36%、95.24%,较CT的90.24%、95.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实质脏器闭合性损伤超声特点为损伤脏器体积变大,不均匀回声;CT特点为损伤脏器体积变大,不均匀密度影,增强扫描更明显。结论超声与CT在腹部肝脏及肾脏损伤诊断准确率类似,但CT在多脏器损伤、脾脏损伤诊断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丁宇蓉  刘敏  贾琳楠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9):91-92,161
目的探讨腹部外伤造成内脏破裂的声像图特点,提高超声诊断速度与准确率。方法总结56例外伤引起腹腔脏器破裂的超声检查结果,并对声像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腹部外伤内脏破裂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破裂脏器声像图有变化;②腹腔内存在积血;③空腔脏器破裂,腹腔内出现大量游离气体。内脏破裂超声检出46例(82.1%),腹腔出血52例(92.9%)。结论掌握腹部外伤脏器破裂的声像图特点,快速及时作出诊断,对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子鑫  罗哲鹏  钟柱  叶志 《吉林医学》2012,33(7):1372-1373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腹部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8例经CT确诊的腹部外伤患者作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腹部外伤以中上腹部的实质性脏器为主,脾损伤40例,肾损伤18例,肝损伤15例,胰损伤2例,腹腔积血20例,腹膜后血肿3例。结论:螺旋CT检查能够准确的反映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的部位、范围、腹腔出血的量及损伤后并发症与后遗症的形成,为临床医生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用于腹腔脏器破裂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可疑腹腔脏器破裂患者45例,在行超声检查之后进行手术,并行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对超声检查结果进行评价。结果:与病理诊断比较,超声检查完全符合率为77.78%(35/45),部分符合率为17.78%(8/45);符合率高达95.56%(43/45)。结论:超声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对腹腔脏器破裂进行诊断的办法,可以为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准确而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谭远光  杨武军  向少伟 《医学综述》2012,(18):3112-3113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诊断、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26例创伤性膈疝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结果该组26例患者中,19例经手术修补膈疝痊愈,1例因分离时损伤导致出血,1例膈肌损伤较大,难以直接缝合,2例先天性膈疝,1例陈旧性膈疝,因粘连严重不易分离,2例患者因疝入腹腔内脏器合并穿孔或有绞窄性坏死,胸腔污染严重,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后膈疝缝合愈合良好。无再出血、腹膜炎或缝合口裂开、伤口不愈、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创伤性膈疝结合胸腹部外伤症状、体征及胸部X线片、超声检查可早期确诊,根据患者疝入脏器情况选择合适手术路径多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