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丽华 《浙江医学》2018,40(15):1754-1756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20例行PICC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及120例PICC集束化护理的全静脉营养支持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1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堵塞、导管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PICC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结果观察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例、导管堵塞1例、导管移位1例,对照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9例、导管堵塞7例、导管移位8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ICC自我管理、带管运动、带管日常生活、导管维护依从性、日常导管观察、信息获取、导管异常情况处理、导管管理信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PICC自我管理、带管运动、带管日常生活、导管维护依从性、日常导管观察、信息获取、导管异常情况处理、导管管理信心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3个月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对PICC置管全静脉营养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堵塞、导管移位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PICC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周浅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路,观察组采用PICC建立静脉通路。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2.1%和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和感染的发生率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采用PICC静脉置管,并加强置管与维护过程的护理,可明显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带管肿瘤出院患者两种导管维护方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PICC带管肿瘤出院患者选择合适的维护方式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住院的217例PICC带管肿瘤出院患者,按照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n=136)和观察组(n=81)。对照组常规返院进行导管维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患者家属进行导管维护(冲管及封管、敷料的更换、肝素帽或无针接头的更换)。比较两组患者置管至拔管期间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张力性水泡、导管脱出、过敏性皮炎、穿刺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导管堵塞)发生情况。结果 剔除脱落患者,最终对照组127例、观察组75例完成研究。置管至研究结束,对照组张力性水泡、导管脱出发生情况好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过敏性皮炎发生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前3次导管维护中,两组均未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深静脉血栓、导管堵塞;对照组张力性水泡、导管脱出、穿刺口感染发生情况好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第4次导管维护至拔管期间过敏性皮炎发生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由家属对PICC带管肿瘤出院患者进行导管维护可以降低导管相关的过敏性皮炎发生率,且不增加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深静脉血栓、导管堵塞的发生率;但家属进行导管维护的方式需进一步完善,尤其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前期培训及考核,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
梁静 《大家健康》2016,(5):220-220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作用于肿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组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结果: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上比较,观察组明显更低(P <0.05)。结论:在肿瘤患者的护理中实施 PICC 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方法阻断颈部静脉在血液病患儿置PICC管中异位效果的比较。方法选择79例需行PICC置管的血液病患儿,按其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在送管时采用偏头法加手臂与躯体大于90°角而小于135°角;观察组采用B超探头压迫法以阻断颈内、颈外静脉。观察两种置PICC管过程中导管异位入颈部静脉的发生率,置管时间,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置管后采用X线确定导管尖端位置的正确率。结果置管过程中,对照组PICC管异位入颈部静脉发生率为24.4%(10/41),观察组PICC管异位入颈部静脉发生率2.6%(1/38),两组异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置管时间为(41.5±5.2)s,观察组置管时间为(25.2±3.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采用B超探头压迫法可预防减少血液病患儿置PICC管异位入颈部静脉的发生率,缩短置管时间,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在乳腺癌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月在开封市妇产医院乳腺科治疗的100例行PICC置管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按置管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0例实行纸质记录管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50例应用信息化管理给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行PICC置管后原始资料的完整性、留管时间、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导管按时维护执行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原始资料完整率82%,平均留管时间(112.6±49.6)d,并发症发生率36%,导管按时维护人数比例86%;实验组患者原始资料完整率98%,平均留管时间(138.6±30.8)d,并发症发生率14%,导管按时维护人数比例98%.两组资料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PICC信息化管理能保证患者资料的完整,延长留管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良好的导管维护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熊晓云  范彬  吴洁华  潘银河 《广东医学》2012,33(10):1522-1524
目的 评价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专科护理门诊在导管管理与维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216例,PICC门诊建立后全程接受门诊护理的置管者为观察组,PICC门诊建立前的置管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专科护理门诊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导管留置时间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RBSI)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158例重症监护病房内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运用改良型方法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观察组),及采用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1.9%,较对照组11.3%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和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临床护理方法比较,改良型护理方法能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护理学组在 PICC 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12月为对照阶段,2013年1月-6月为实验阶段,于实验阶段成立静脉治疗护理学组,对 PICC 带管出院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对照阶段则按照常规护理模式给予延续护理,比较两阶段患者发生导管脱落等并发症的几率。结果:实验阶段所选取的50例患者经上述护理后,导管脱落及导管感染的患者分别为1例(2.0%)和2例(4.0%),均低于对照阶段患者的发生率;且实验阶段导管维护依从性高的患者为47例(94.0%),明显高于对照阶段患者。三项指标的组间比较结果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脉治疗护理学组能够有效改善 PICC 带管出院患者的延续护理质量,尽可能地降低导管脱落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可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PICC)的患者中进行全程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护理体会。方法将116例PIC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全程、系统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置管期间导管位移、堵塞、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PICC知识的掌握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系统性健康教育可显著增加患者对PICC的认知度,提高置管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成立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品管圈,探讨引起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制定护理措施,提高其操作的安全性,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方法2012年1月--2013年6月成立PICC品管圈,负责患者的P1CC穿刺置管、会诊、护理指导和培训,对导管的维护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结果PICC品管圈成立后,负责PICC导管维护的护理人员理论和操作水平较品管圈成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品管圈成立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为3.95%(13/329),品管圈成立前的感染发生率为9.32%(22/23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2,P〈0.01)。结论合理选择留置导管的部位及PICC型号,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加强置管操作和标准维护的管理,严密观察携带PICC患者的每一个感染征兆,加强患者营养及提高抵抗力,是预防和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ICC专职化管理的应用对导管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PICC置管的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行PICC专职化管理模式,对照组行PICC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并发症情况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的堵管、静脉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败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14%vs 6.79%、1.83%vs 4.53%、0.52%vs 2.26%、2.62%vs 7.92%、3.66%vs 10.57%,P<0.05);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6.60%vs 81.13%、96.60%vs 84.91%,P<0.05)。结论 PICC专职化管理能够优化导管质量控制结果,提高置管安全性,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采用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是否采用PICC标准护理,将2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实施)和对照组(未实施),各100例。应用问卷调查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进行实地考察与现场考核,对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PICC置管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患者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置管后维护流程、导管固定、导管冲封、无菌操作、穿刺置管所需时间、PICC平均留置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置管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标准护理在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及患者的自护能力,并降低了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护理干预对化疗患者PICC置管穿刺点出血预防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实施护理干预前后化疗患者PICC置管穿刺口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推断实施护理干预对减少PICC置管出血并发症的重要性。方法对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各42例化疗患者PICC置管穿刺口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出血发生率38.1%(16/42),干预组11.9%(5/42),两组出血的发生率差别显著(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减少PICC置管穿刺口出血的并发症,使PICC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ICC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4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应用颈内静脉置管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40例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及两组患者穿刺过程中的并发症或意外情况,如周围静脉炎、血气胸、重新调整导管位置、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感染、渗漏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达90%(36,40),对照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达70%(28/40),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O.01);观察组患者穿刺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合计10%(4/40),观察组患者穿刺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合计25%(10/40),观察组患者穿刺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化疗中应用PICC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6.
黎芳  陈璇  张秋香  王慰 《华夏医学》2013,(5):939-942
目的:对使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肿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PICC插管肿瘤患者的并发症进行归类分析,探讨影响PICC拔管的主要并发症.结果:300例使用PICC的患者中,PICC相关并发症125例(41.7%),其中28.3% (85/300)患者因为出现并发症而终止插管,在因并发症终止插管的患者中,介入放射组发生率为22.6% (38/168),静脉穿刺组发生率为35.6%(47/132),二者无差异.导致PICC拔管的感染风险显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生感染的风险增加(P<0.05).结论:PICC在癌症患者中的应用伴有较高的并发症和感染率,对并发症的有效控制是其广泛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李俊英  符琰  余春华 《四川医学》2013,(10):1484-1486
目的 探讨专业化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护理对肺癌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影响,降低CRBIS的发生率,提高PICC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585例肺癌患者置入PICC发生CRBSI情况和导管留置时间.将2009年1~12月置入PICC的198例患者作为非专业组,非专业组由护理组长对分管患者进行PICC置管及导管维护;将2010年1~12月置入PICC的387例患者作为专业组,专业组由PICC专职护士统一对所有患者进行PICC置管,对导管的维护进行全程质量监控.比较两组患者CRBSI的发生情况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专业组发生2例CRBSI,发生率0.52%,导管平均留置时间(114.4±48.7)d;非专业组发生3例CRBSI,发生率1.5%,导管平均留置时间(81.3±41.2)d.专业组与非专业组患者CRBSI、导管平均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业化置管可提高PICC护理质量,能有效降低CRBSI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8.
王璇 《中国医药导报》2014,(25):50-53,70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行PICC置管与传统穿刺置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2010年6月~2013年12月门诊或住院需要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2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4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经上臂行PICC置管,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穿刺方法进行PICC置管。观察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观察贵要静脉使用情况、置管后导管末端位置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总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9.3%、97.8%、99.3%比80.0%、77.8%、88.6%),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95、6.843、4.283,P〈0.05)。两组穿刺静脉及导管末端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9、4.375,P〈0.05)。研究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162±20)d比(124±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94,P〈0.05)。研究组静脉炎、静脉血栓、周围组织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穿刺点渗血、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行PICC置管可有效提高穿刺及置管成功率,且导管异位及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PDCA护理模式在晚期肝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绍兴第二医院行PICC置管应用PDCA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晚期肝癌患者6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另外取2011年7月~2012年6月在绍兴第二医院行PICC置管晚期肝癌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发生导管堵塞4例,静脉炎3例,导管发热1例,并发症率为11.8%;对照组发生导管堵塞7例,静脉炎8例,导管发热2例,并发症率为25.0%,实验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满意率为92.6%;对照组满意率为80.9%,实验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肝癌患者PICC置管护理中的应用PDCA护理模式能显著减少患者的置管并发症,且患者满意率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严正蓉  唐晨曦 《西部医学》2013,25(8):1264-126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用于PICC置管患者导管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66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情况、病员满意度和患者导管自护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试验组病员满意度好于对照组(P=0.002),试验组导管自护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P=0.000)。结论临床路径用于PICC护理管理,规范了护士护理行为,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及PICC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