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参数,包括PLT(血小板计数)、PCT(血小板压积)、MPV(平均血小板体积)、PDW(血小板分布宽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COULTER ACT5diff AL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22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6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50例健康对照者的PLT、PCT、MPV、PDW进行测定,并分组比较,统计学采用方差检验。结果(1)糖尿病组(单纯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LT减低(P<0.05),MPV、PDW显著增高(P<0.01),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PLT减低(P<0.05),MPV、PDW显著增高(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小板数目减少,MPV、PDW明显增高,并且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血小板数目减少,MPV、PDW显著增高,提示检测血小板参数(PLT、MPV、PDW)对于监测糖尿病患者有无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GHb)及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时的意义。方法采用XE-2100型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对10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微血管病变58例,无微血管病变42例)和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测定;采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GHb)采用D-10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糖尿病患者GHb、MPV、PDW、PCT、P-LCR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微血管病变者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者(P<0.01),正常组和糖尿病患者的PLT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GHb、MPV、PDW、PCT、P-LCR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三项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春康 《西南军医》2008,10(2):69-70
目的观察血小板三项参数在脑梗死患者不同病期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深圳迈瑞.3000型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对76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58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和53例对照组(非脑梗死患者)静脉血中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密度(PDW)进行检测。对各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急性期三项参数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脑梗死恢复期PLT、MPV较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PDW较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组观察提示血小板三项参数的测定可以定为不同病期脑梗死诊断、血小板功能的初步评价提供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经维生素K治疗后,对凝血酶原活度与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40例肝硬化患者经维生素K治疗前后通过SYSMEX出心裁CA-1500血凝仪和ABX PENTRA120血球仪分别对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四项参数进行检测。结果凝血酶原时间在治疗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小板PLT、MPV、PCT三项参数在治疗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DW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肝硬化患者中使用维生素K治疗对凝血机制和血小板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为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糖尿病心肌病变提供依据。方法54例血压正常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白蛋白量〉15ml/min诊断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实验分为3组。A组:32例,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B组:22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C组:20名,健康人对照。所有糖尿病患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及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所有指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各组收缩功能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糖尿病组的LVMI较对照组增高(P〈0.05)。两组糖尿病均有不同程度的舒张功能减低,表现为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减低;二尖瓣的VE/VA,组织多普勒的e/a和左室流入道彩色多普勒血流传播速度(LVFP)均降低;等容舒张时间(IVRT)延长(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检测到无微血管病变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6.
方健  方以群 《人民军医》2008,51(9):582-583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菌株类型对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289例按照血清Hp抗体检测结果分为3组:HpI型组115例;HpII型组90例;Hp阴性组(对照组)84例。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等4项凝血指标,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参数(计数血小板PLT、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比积PCT、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结果:HpI型组与其他两组比较,FIB明显升高(P〈O.05);HpI,II型组与对照组比较,MPV、PDW明显降低(尸〈0.05);各组间比较,PT、APTT、TT、PLT、PCT、P-LCR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类型Hp感染可引起血小板质量及凝血功能的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和血清脂质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 4 1例。正常对照 33例。检测血小板数 (PL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 )、大血小板比率 (P LCR)、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载脂蛋白A1,B(apoA1,apoB)、脂蛋白 (a) [(Lp(a) ]水平 ,观察血小板参数、血清脂质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血糖控制水平之间的关系。 结果 老年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老年糖尿病不同血管并发症组间比较以及不同血糖浓度组间比较 ,血小板 4项参数测定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 (P >0 .0 5 ) ;血清TG ,Lp(a)测定值老年糖尿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P <0 .0 1) ;老年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LDL C明显高于微血管病变组和无血管并发症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血小板 4项参数对老年糖尿病并发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可能无明显价值 ,血清LDL C ,TG ,Lp(a)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血清游离脂肪酸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的变化。方法:2型糖尿病(DM)组40例,根据是否合并微血管病变分为单纯DM组20例,微血管病变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0例,糖尿病肾脏病变10例)20例,选择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FFA水平。结果: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血清FFA的水平高于单纯DM组(P〈0.05);单纯DM组血清FFA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FFA水平升高,FFA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肝胆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聚集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胆病患者的血小板各参数动态变化及聚集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 AC-970E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肝胆病患者;60例健康体检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4项参数进行测定,并对血涂片中血小板聚集程度进行观察.结果 肝炎组、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PLT、M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胆囊炎,胆石症组PLT、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囊炎患者在疾病急性期时血小板聚集程度增强,肝炎、肝硬化患者PLT的数量减少,提示对PLT的研究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评估肝胆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糖尿病(DM)230例,分别测定患者的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血压、24h尿微量清蛋白、血脂等项目,以及检眼镜观察视网膜病变。根据眼底病变程度,分为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I)R)组、单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结果:230例中共确诊NDR130例(56.5oA)、NPDR82例(35.7%)、PDR18例(7.8%);三组在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清蛋白含量、高血压病患病率等方面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在年龄、体重指数、血脂等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DM并发DR与DM病程、尿微量清蛋白含量、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压水平有关,应注意加强相关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中期因子、CD73、网膜素-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表达情况及其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8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情况分为3组,糖尿病不伴有视网膜病变(NDR)组50例,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61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71例。同期纳入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收集并比较患者临床资料、常规生化指标以及血清中期因子、CD73、网模素-1水平,分析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结果 PDR组、NPDR组患者病程长于NDR组,且PDR组患者病程长于NPDR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健康组、NDR组、NPDR组、PDR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依次升高,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NDR组、NPDR组、PDR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NDR组、NPDR组、PDR组组间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PDR组、NPDR组、NDR组、健康组血清中期因子、CD73水平依次降低,网模素-1水平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中期因子、CD73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 <0. 05),网模素-1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期因子、CD73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网模素-1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因素。中期因子、CD73、网模素-1对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736、0. 659、0. 652,联合检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 889。结论血清中期因子、CD73、网模素-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且联合检测诊断价值优于单一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D-二聚体、FIB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微血管病变组及无微血管病变组;同时选取50名健康对照者,分别检测各组人群的D-二聚体、FIB,分析它们在各组人群之间有何不同。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合并微血管病变组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O.05)。结论D-二聚体、FIB的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微血管病变的诊疗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小板四项参数测定对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9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其中血管病变者40例,无血管病变者50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为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1~2 mL,迈瑞BC56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已确诊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检测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T2DM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V、PDW明显增大(P<0.01),PLT计数降低(P<0.01);有血管并发症组较无血管并发症组MPV和PDW显著增高(P<0.01),PLT计数低于无血管并发症组(P<0.01),两组间PCT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影响血小板功能,而血小板功能的改变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其检查对发现T2DM有无血管并发症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患者黄斑水肿的氩绿激光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斑水肿氩绿激光治疗的疗效。方法:对47例糖尿病患者的62只黄斑水肿眼,根据黄斑水肿的范围和程度的不同,应用Novus2000型546nm氩绿激光,分别手后极部,行“C”型光凝,格栅光凝或直接光凝微血管瘤。依眼底病变的程度分为3组:第1组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Ⅱ-Ⅲ期),眼底病变较轻,行单纯行黄斑部氩绿激光光凝。共14眼;第2组为增殖前期或增殖期(DRⅢ-Ⅳ期),行全视网膜光凝合并黄斑部光凝,共43眼,第3组为DRⅤ-Ⅵ期,插黄斑光凝加部分视网膜光凝加玻璃体手术,共5上,随诊复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眼底和视力。根据眼底病变的程度不同,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各期激光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结果:第1组14眼中,10眼(71.4%)激光治疗后水肿消失,视力提高>2行,FFA示黄斑部微血管瘤基本消失,黄斑水肿消退;第2组43眼,患眼一旦出现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进行激光治疗,其中27眼(63%)视力提高>2行,FFA示黄斑部渗漏消失;第3组5眼视力3无提高,三者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本结果提示黄斑水肿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视网膜病变越轻,黄斑水肿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和红细胞变形指数(DI)与血管病变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血液流变学仪,测定98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和120例健康者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和红细胞变形指数(D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GHb)、血细胞压积(HC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中老年糖尿病患者MPV、PDW、FPG、GHb均高于对照组,DI低于对照组(P<0.05);有微血管病变者变化更显著。结论:监测MPV、PDW及DI可及早发现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以便及时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振荡电位(OpS)在高海拔地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的敏感性指标,并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内分期提供功能学信息。方法:选择62名糖尿病患者、115眼,进行眼底检查,分无视网膜病变组、单纯型组、增生型组。选择30只正常眼作对照组。对所有患者按国际标准方法进行Ops检测。结果:随着病变的发展Ops各子波的振幅及Ops总振幅逐渐下降,无病变组与单纯型组的Ops总振幅、OP,振幅有差异,OP1和OP3振幅在对照组、无病变组与单纯型、增生型有差异,增生型的OR振幅、Ops总振幅与无病变组、单纯型组、对比组有差异。结论:Ops总振幅和OP2振幅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下降,是DR早期诊断的敏感和客观指标,Ops总振幅与DR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安新焕  梁干雄  武会娟 《武警医学》2014,(11):1085-1088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 gene,IL-6)基因启动子区-634C/G多态性与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方法 在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人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245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其中正常眼底即DR0组153例,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即DR1组51例,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即DR2组41例,和101例健康对照者(NC组)的IL-6基因启动子区-634C/G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比较分析各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以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1)DR0、DR1、DR2三组间在年龄、性别、血压、体重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血脂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而病程在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9.05,P〈0.05)。(2)基因型GG在NC、DR0、DR1、DR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39,P=0.002),DR1、DR2组GG基因型明显高于DR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5,P=0.022);等位基因G在NC、DR0、DR1、DR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87,P=0.009),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IL-6基因启动子区-634G/G基因型、病程及空腹血糖是D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人中,IL-6基因启动子区-634 G/G基因型是DR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随着血细胞分析仪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我科引进的Sysmex SE-9000型血细胞分析仪能检测多个血小板实验参数。作为临床检验的常规项目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密度(PDW)其参考值十分重要,为了解延边地区朝鲜族健康儿童静脉血血小板各项参数的参考范围,我们对本地区922例朝鲜族健康儿童静脉血PLT、MPV、PCT、PDW四项参数进行检测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汤绍芳  何庆 《武警医学》2024,(2):174-176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环状RNA(circRNA)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circRNA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肾病(DKD)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生、发展的重要调控分子,有可能用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诊断,也有望成为治疗DR、DKD和DPN的分子工具。因此,该文就circRNA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及与术后愈合时间的关系。方法定期检测98例骨折患者术前术后血小板计数(PC)、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分析其与骨折愈合时间的关系。结果 PC在术后升高〉100%的为A组,共45例,占45.9%,愈合时间为(37±5)d;升高50%~100%的为B组,共35例,占35.7%,愈合时间为(27±4)d;升高〈50%的为C组,共18例,占18.4%,愈合时间为(30±4)d。A组愈合时间长于B组、C组(P〈0.05);术后3次检测,A组PC、PCT比B组、C组显著升高(P〈0.01);术后前2次检测,3组MPV、PDW比术前显著升高(P〈0.01),但3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骨折患者受伤后血小板相关参数均不同程度的反应性变化,血小板升高程度与愈合时间有相关性,提示血小板在骨折伤恢复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