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疱疹性咽峡炎84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A组44例,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5天:B组40例给予利巴韦林针剂静脉滴注5天,两组均给予布洛芬退热,锡类散促进创面愈合等对症治疗,分别观察患儿体温下降,咽峡部疱疹愈合情况,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分别治疗5天后各症状均有明显好转,但药物的不同剂型对不同症状的改善有不同的影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用药后的主要不良反应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巴韦林气雾剂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明显,且有不良反应少,用药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临床观察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共80例临床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病例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症状等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喷利巴韦林气雾剂,对照组口服双黄连口服液,均连用5d。结果两组用药后,在退热、咽痛、溃疡愈合等方面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确切,起效迅速,无毒副作用,可作为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首选药。  相似文献   

3.
顾素芳 《求医问药》2014,(21):165-166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利巴韦林气雾剂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单纯应用利巴韦林气雾剂为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联合应用利巴韦林气雾剂和喜炎平为观察组患儿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儿溃疡及疱疹的消失时间为(92.32±4.42)h,退热时间为(52.23±6.38)h;观察组患儿溃疡及疱疹的消失时间为(50.12±3.34)h,退热时间为(39.59±3.28)h。观察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利巴韦林气雾剂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经飞沫或接触传播,可散发或流行,夏秋季多发。好发于6个月至6岁的儿童,临床以急起高热、流涎、厌食、咽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巩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实施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评估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流涎消失时间及溃疡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实施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及体征,加快恢复进程,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对18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抗生素,维生素C,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咽峡部,对照组未经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只予抗生素,维生素C及辅助口服抗病毒中药治疗,按照疱疹性咽峡炎控制指标,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消退时间及总病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咽峡炎7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2组均予综合治疗,治疗组给予利巴韦林10~15 mg.kg-1.d-1,加入生理盐水5 ml,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15 mg.kg-1.d-1,加入50 g.L-1葡萄糖溶液100 ml中,静脉滴注,疗程均为4~6 d。结果治疗组显效74.7%,有效20.0%,无效5.3%,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显效45.3%,有效29.3%,无效25.3%,总有效率74.7%;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6.5,P<0.01)。结论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清热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选择疱疹性咽峡炎142例,随机分为清热宁组80例,更昔洛韦组62例。在常规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予清热宁口服及更昔洛韦5~10mg/kg/d静滴。[结果]小儿清热宁组80例,显效65例(81.2%),有效15例(18.8%),总有效率100%;更昔洛韦组62例,显效49例(80.3%),有效13例(19.7%),总有效率100%。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小儿清热宁对疱疹性咽峡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4月~2012年6月治疗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2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阿昔洛韦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9%,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温正常时间、疱疹愈合时间、总疗病程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昔洛韦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清热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选择疱疹性咽峡炎142例,随机分为清热宁组80例,更昔洛韦组62例。在常规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予清热宁口服及更昔洛韦5~10mg/kg/d静滴。[结果]小儿清热宁组80例,显效65例(81.2%),有效15例(18.8%),总有效率100%;更昔洛韦组62例,显效49例(80.3%),有效13例(19.7%),总有效率100%。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小儿清热宁对疱疹性咽峡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连花清瘟胶囊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临海市桃渚中心卫生院内科门诊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364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2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泡腾颗粒口服,0.15 g/次,3次/d,连用3 d;治疗组采用连花清瘟胶囊,4粒/次,3次/d;利巴韦林气雾剂,首次使用1h内喷4次,2-3揿/次,以后每隔1h喷1次,2-3揿/次,2d以后4次/d,2-3揿/次,连用3d。两组5d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41例,有效34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显效89例,有效69例,无效24例,有效率为86.8%,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热退时间为(2.41±1.15)d,咳嗽消失时间为(3.13±1.39)d,流涕消失时间为(2.29±1.34)d,咽部充血消失时间为(3.58±1.37)d;对照组热退时间为(3.16±1.07)d,咳嗽消失时间为(4.25±1.32)d,流涕消失时间为(3.46±1.18)d,咽部充血消失时间为(4.36±1.26)d,两组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连花清瘟胶囊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可靠的清热醒脑灵片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Hypersil ODS2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15∶85);柱温:20℃;检测波长:238 nm。结果:栀子苷的线性范围为6.36~95.40μg/ml(r=0.999 9,n=6);平均回收率为99.17%(RSD=2.28%,n=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及重复性好,可用于清热醒脑灵片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为本品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抗感泡腾片提取液中酚酸类成分的测定方法,为抗感泡腾片生产过程的在线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以抗感泡腾片生产工艺为基础,在线收集样品。通过亚硝酸钠显色反应,采用分光光度法以绿原酸为对照品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 绿原酸在0.083~0.332 mg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1.91%,RSD为1.65%。结论 该方法有利于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且简便、准确、可靠,可作为抗感泡腾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24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123例,观察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体温、哭闹、拒食、流涎、疱疹或溃疡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平均退热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哭闹不安时间、疱疹及溃疡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全部病例均未见发生毒副反应。结论在常规抗菌、退热、输液治疗基础上,喜炎平注射液比利巴韦林注射液疗效显著,无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折光率的方法检测小儿清热止咳分散片提取液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方法:分别测定小儿清热分散片提取液同一样本过滤前后的相对密度与折光率,依据测定结果,经统计分析两组测定方法的差异.结果:小儿清热止咳分散片提取液的折光率与相对密度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且折光率方法,结果的重现性好,用量少,操作快捷简便.结论:用检测折光率的方法,能快速检测小儿清热止咳分散片中决定其浓度的浸出物含量,有利于小儿清热止咳分散片提取工艺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清热通淋片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的新方法,优化清热通淋片质量的检测和控制。方法:采用HPLC法。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标准品为对照品,清热通淋片为样品。使用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Genimi-C18 (5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pH=3.0)-甲醇(93∶7),流速为0.8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20 nm,进样量为10 μL。通过对HPLC法进行线性关系、专属性、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和准确度试验以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苦参碱回归方程为Y=1 102.1X+15.423,其进样量在0.311 8~4.677 0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1%,RSD=0.24%(n=6);氧化苦参碱回归方程为Y=1 106.6X+5.040 2,其进样量在0.029 8~0.446 4 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加
样回收率为98.4%,RSD=1.52% (n=6)。在稳定性、精密度和重复性实验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RSD值分别为1.21%、 1.47% ;0.13%、2.76%;0.48%(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之和的RSD)。结论:HPLC方法分离效果好、专属性强、简便、灵敏和准确,可作为清热通淋片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金莲清热泡腾片辅助利巴韦林气雾剂对儿童手足口病的疗效及疗程影响。方法将16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在常规利巴韦林气雾剂喷咽口腔局部的基础上联合金莲清热泡腾片辅助治疗,对照组以利巴韦林气雾剂喷咽口腔局部进行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予金莲清热泡腾片配合利巴韦林气雾剂较对照组的皮疹消退时间、热退时间、临床痊愈时间均缩短,总有效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金莲清热泡腾片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辅助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8.
喜炎平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免疫功能变化与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对符合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诊断标准的389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喜炎平与利巴韦林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后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并在治疗前、后行免疫功能(CD4+、CD8+、CD4+/CD8+、IFN-γ、IL-10)。结果:疱疹性咽峡炎患儿CD4+、CD4+/CD8+、IL-10明显降低,CD8+、IFN-γ明显升高,有极显著差异(P均<0.01)。应用喜炎平治疗后CD4+、CD4+/CD8+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利巴韦林组治疗前、后CD4+、CD4+/CD8+无明显变化(P>0.05);喜炎平组的平均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利巴韦林组(P均<0.01)。喜炎平组的总有效率为87.18%、利巴韦林组为77.32%,喜炎组疗效优于利巴韦林组(P<0.01)。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能提高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免疫水平,临床疗效优于利巴韦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天一止咳糖浆辅助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呼吸科门诊确诊为急性支气管炎患者260例,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胶囊、盐酸氨溴索胶囊等;治疗组采用阿莫西林胶囊、天一止咳糖浆口服,每次5~10mL,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1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临床症状比较,除发热时间无显著差异外(P〉0.05),止咳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天一止咳糖浆辅助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600例手足口病患儿用药情况,并对用药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儿科门诊治疗的60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疗效观察比较两组在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症状缓解时间及转为重症病例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通过统计分析,治疗组在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症状缓解时间上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转重症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优于利巴韦林,安全性上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