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2 毫秒
1.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迁延难愈的肠道炎症性疾病,目前西医尚无良好根治手段,中医药对于减轻肠道 炎症、调节肠道免疫水平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近年来,清热解毒中药及复方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取得诸多进 展,该文从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历史沿革、清热解毒中药及复方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等方面对清热解毒中药及复方 治疗 UC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对 UC的临床治疗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疾病,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是全世界炎症性肠病最常见的形式[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水杨酸制剂、免疫抑制剂、中药、保留灌肠、调节情志、饮食调理等治疗UC.溃疡性结肠炎属身心疾病,心理、社会压力是本病发病和复发的诱因,患者大多有特殊的心理因素的影响[2],仅予以药物治疗是不足够的,还须配合合适的护理.近期研究显示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是缺乏的,尤其是专科护理[3].本文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显著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目前药物治疗仍以氨基水杨酸类(SASP)、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为主。长期用药易出现各种毒副作用和并发症,停药后疾病容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多、疗效好、副作用少,较之西医治疗有一定的优势。李桂贤主任医师、教授,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为难治性疾病之一,其发病与自身免疫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外临床研究治疗UC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攻击因子。增强防御因子。笔者根据中医对本病的认识,结合中药免疫调节作用,选药组方灌肠治疗急性发作期远端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期间不使用激素等其他药物,初步观察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的一种,溃疡性结肠炎在西方国家比较常见,近年来我国文献报道这类疾病颇多,UC的研究成为一项较重要的课题。临床上治疗UC的药物主要有氨基水杨酸类、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肝素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肝病变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最常见的肠外表现,但其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生与免疫激活、肠道菌易位肝、炎症因子风暴及胆汁酸循环紊乱有关.UC相关性肝疾病的发生使其临床治疗更为困难,探究UC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对于UC相关性肝疾病的防治意义重大.谷胱甘肽(glut...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为慢性腹泻的主要病因,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和难治性疾病.UC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缺乏特异有效的药物.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药理学研究进展,从我国特有的中医药中探寻中药有效成份治疗UC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发现中药提取物具有促进肠上皮细胞增殖分化、抑制凋亡、调节免疫、调节肠道微生态等多种生物学作用.但其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本文对中药提取物对UC肠黏膜屏障的作用及机制做一报道.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是胃肠道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在西方国家更为常见 ,其发病率常在 5~ 12 /10万 ,流行率为 5 0~ 15 0 /10万 ,女性略多于男性。我国对此病尚无全面完整的统计 ,但就临床所见病例而言 ,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 [1 ] 。U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未明 ,一般认为涉及到遗传、免疫、感染、精神等多方面的因素 [2 ] 。目前柳氮磺胺吡啶 (SASP) ,5 -氨基水杨酸 (5 - ASA ) ,皮质类固醇仍为治疗 UC主要药物 ,但疗效欠佳且副反应大 [3]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的“泄泻”、“肠癖”范畴 ,中医对其病因、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症,其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的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目前,UC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与遗传、免疫、环境、微生物有关,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小檗碱是从中药黄连中提取的主要成分,可用于抗炎、抗微生物、抗肿瘤、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等治疗。研究发现,小檗碱对UC有明确疗效,其作用机制包括抗炎、调节肠道菌群、修复肠黏膜屏障、调节免疫反应等多种途径,但各方面研究尚不完善。本文就小檗碱治疗UC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慢性复发性肠黏膜炎症性疾病,确切病因尚不明确,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目前氨基水杨酸盐类、皮质类固醇类和免疫抑制剂仍然是治疗UC的主要药物,但因其存在原发无反应、不良反应大、复发率高、用药时间长等问题,临床应用受限.随着对UC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传统治疗药物的新剂型、生物制剂等治疗药物进入临床应用,并在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显示出优势,而微生态制剂、中药制剂等亦显示出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助阳扶火"温灸针刺法联合清肠温中方治疗寒热错杂、湿热瘀阻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30例)和中药组(30例)。针药组给予温灸针刺+清肠温中方配方颗粒,中药组给予清肠温中方配方颗粒,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证候疗效、改良Mayo评分及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量表(IBDQ量表)积分变化。[结果]两组最终共纳入合格病例52例,针药组22例,中药组30例,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证候疗效、改良Mayo评分、IBDQ量表评分均较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针药组患者畏寒、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助阳扶火"温灸针刺法联合清肠温中方能够明显改善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针药联用较单用中药治疗在患者全身症状改善方面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易复发的炎症性肠病,临床上以血性腹泻、腹痛等为特征症状.UC的发病机制与肠黏膜免疫异常、肠道菌群失调、色氨酸代谢紊乱等密切相关.色氨酸-肠道菌群代谢能促进机体肠道免疫功能的发育和完善,因而对缓解肠道炎症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在治疗UC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因其发病机制复杂,现代医学对其治疗效果尚不令人满意,文章就PCOS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调周疗法、名家经验、针药结合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中医药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方面的状况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中医药治疗脑瘫儿童反复感染和免疫调节的方法,更好服务临床康复治疗。方法:检索近15 a国内发表的中医药治疗小儿脑瘫反复感染和调节免疫的相关文章,从中药、推拿按摩、针刺、灸法等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入手,总结中医药在小儿脑性瘫痪反复感染和免疫调节中的应用进展。结果:中医药治疗脑瘫患儿反复感染临床疗效肯定,方法多样,包括中药、推拿按摩、针刺、灸法等,更多集中在中药治疗方面,而推拿、针刺、灸法等方面相关报道较少。结论:中医药能有效地降低脑瘫儿童院感率和改善免疫功能,且中医非药物治疗方面存在巨大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5.
蒙医温针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蒙医温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作用机理,方法:对13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分别采用蒙医温针疗法和蒙医针刺疗法进行对比研究,其中68例用蒙医温针疗法治疗。结果:蒙医温针疗法优于蒙医银针行法、结论:蒙医温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邦国教授对癫痫的治疗治疗有独特的经验,主要使用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癫痫。针刺采用豁痰开窍、熄风止痫之法,取穴以督脉、任脉穴为主。中药是使用40余年的临床实践基础上总结出的癫痫方。针刺与中药相结合治疗癫痫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避免服西药副作用大、依赖性强、易复发的缺点。  相似文献   

17.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针药结合治疗本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综述近年来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文献,以期对本病未来的临床工作有些许启发。目前以针药结合为主治疗本病的方法包括毫针结合内服中药、穴位贴敷、穴位注射、中药穴位离子导入以及毫针与中药以其他形式的结合,包括中药药棒、药枕、中药点舌、氧驱雾化吸入、灌肠等。针药结合治疗本病具有同效相须、异效互补、反效制约的治疗特点,也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8.
通过检索近年医学期刊,对所获文献进行分析。以针刺调节免疫的机理出发,介绍了针刺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科学性、有效性。结论表明在中医学理论中,针刺可补肾健脾,调理冲任;在西医学理论中,针刺对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调节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因此针刺在治疗复发性流产中有独特优势,可达到良好治疗效果,为临床上治疗复发性流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陈华德教授针药并施治疗梅尼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采集临床病例资料,并结合陈华德教授的临床经验记录,对陈教授治疗梅尼埃病的理论及方法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陈华德教授基于治病求本的中医理论,在诊断和治疗梅尼埃病上强调辨证取穴,体针、头针、耳针多种针法并用,同时着重于中药汤剂的结合。[结论]陈华德教授针药并施治疗梅尼埃病有独到见解且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有关治疗的报道很多,但对近年来文献进行收集整理时发现,其中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为最多且疗效肯定,常常结合药物一起使用,疗效更为显著。文章综述了近年来针刺与中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包括针刺配合中药内服、针刺配合中药外敷、针刺配合中药内服外用,并对针刺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讨论,以期对此有一个系统、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