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尿液中微小核糖核酸17—5p(miR-17-5p)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7-5p在膀胱癌患者尿液中的表达水平,采用△△CT方法计算膀胱癌患者与正常人尿液中miR-17.5p表达量的比值,结合术后病理参数,统计分析miR-17-5p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结果膀胱癌患者尿液中miR-17-5p表达较正常人明显升高。26例膀胱癌患者中18例(69.2%)的miR-17-5p表达较正常人显著升高,且与肿瘤大小和恶性程度相关,肿瘤越大、恶性程度越高,尿液中miR-17-5p的表达量越高。结论尿液中高表达miR-17—5p可能成为诊断膀胱癌的重要标志物,并与膀胱癌的临床病理密切相关,可能对膀胱癌的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基因表达汇编公共数据库,探讨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C(kinesin family member 2C,KIF2C)在膀胱癌患者中的表达,探索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评价KIF2C对膀胱癌术后患者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 检索并下载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的肿瘤公共数据集,对表达谱资料和临床信息进行分析,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受KIF2C调控的相关基因集。结果 KIF2C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其在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P<0.000 1)。膀胱癌患者疾病进展、T分期、N分期和肿瘤分级,KIF2C的高、低表达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KIF2C高表达患者的肿瘤特异性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显著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KIF2C高表达样本富集了与核糖体蛋白质、多梳蛋白、内源性核糖核酸酶、E2F转录因子、抑癌基因RB有关的基因集。结论 KIF2C与膀胱癌的多个病理指标相关,有作为判断膀胱癌患者预后的标志物和治疗肿瘤的靶标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膀胱癌患者CDCA8基因的表达情况和CDCA8基因与膀胱癌的临床病理相关性及预后相关性,预测CDCA8是如何推动膀胱癌发生、发展及其机制。方法 从NCBI(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的GEO数据库中下载膀胱癌基因表达数据GSE13507,采用非配对t检验分析CDCA8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χ2检验分析CDCA8表达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Log-rank检验用于预后生存分析;利用基因富集分析(GSEA)方法,分析CDCA8高表达样本的富集基因及受CDCA8调控的相关基因。结果 膀胱癌中CDCA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8.87±0.08 vs 7.47±0.07, P<0.0001);CDCA8的表达与膀胱癌患者的年龄(P=0.027)、性别(P=0.04)及膀胱癌的疾病进展(P=0.001)、T分期(P<0.0001)、N分期(P=0.013)、不同分级(P<0.0001)密切相关;CDCA8高表达组膀胱癌患者的肿瘤特异性生存期明显短于CDCA8低表达组(P<0.0001, HR=0.5177, 95% CI: 13.40~18.10),且CDCA8高表达组膀胱癌患者的总生存期亦短于CDCA8低表达组(P<0.0001, HR=0.09906, 95% CI: 5.971~16.38);CDCA8可能调控与精子形成、G2M检查点、E2F信号通路、未折叠蛋白反应、MYC信号通路、MTORC1信号通路、有丝分裂纺锤体形成、PI3K/AKT/mTOR通路、胆固醇平衡、糖酵解相关的基因集。结论 CDCA8在膀胱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且与膀胱癌的恶性程度和发生进展相关,高表达CDCA8的膀胱癌患者临床预后更差,可能作为潜在的判断膀胱癌患者疾病进展的标志物和治疗膀胱癌的靶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假基因5(OCT4-pg5)与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B(OCT4B)的表达对人膀胱癌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反转录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OCT4-pg5、OCT4B在膀胱癌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选择高表达细胞株,通过RNA干扰技术下调其OCT4-pg5、OCT4B表达,细胞借此分为si-OCT4-pg5组、si-OCT4B组、si-OCT4-pg5/si-OCT4B组及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各组细胞顺铂半数抑制浓度(IC50);RT-q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OCT4-pg5、OCT4B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分布情况。结果 OCT4-pg5与OCT4B在膀胱癌T24细胞及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两者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73,P<0.01)。干扰OCT4-pg5、OCT4B表达可显著降低T24细胞的顺铂IC50,二者呈现协同效应[(29.41±3.84)μmol/L vs.(85.00±7.63)μmol/L,P&l...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iRNA-218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膀胱癌5637细胞活性与侵袭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正常膀胱细胞与膀胱癌细胞中miRNA-218的表达情况;分别在膀胱癌5637细胞中加入miRNA-218序列模拟物(miRNA-218 mimics)与无关序列模拟物(scramble mimics)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增殖能力。结果 miRNA-218在正常膀胱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级别与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处理的膀胱癌5637细胞比较,加入miRNA-218 mimics的膀胱癌5637细胞中,miRNA-218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scramble mimics的膀胱癌5637细胞中,miRNA-218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miRNA-218mimics的膀胱癌5637细胞的活性与侵袭增殖能力明显低于未处理的膀胱癌5637细胞与加入scramble mimics的膀胱癌5637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NA-218与膀胱癌的发生、侵袭转移有关,miRNA-218表达上调可抑制膀胱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肿瘤高表达蛋白(high expression in cancer,Hec1)在人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手术切除的105例人膀胱癌及20例癌旁正常膀胱组织病理标本中Hec1的表达,其中按Elson and Ellis半定量三级分类法:Ⅰ级51例,Ⅱ级39例,Ⅲ级15例;临床TNM分期Ⅰ期31例,Ⅱ期23例,Ⅲ+Ⅳ期51例;伴淋巴结转移者71例,无淋巴结转移34例;肿瘤直径≤2 cm者49例,2~5cm 者35例,>5 cm者21例。采用Prism6.0统计软件分析肿瘤组织Hec1与临床病理因素及5年生存率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影响膀胱癌预后的独立因子。结果 Hec1在人膀胱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表达率分别为78.2%(82/105)和15.0%(3/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c1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组织类型、肿瘤大小均无显著相关性(P分别为0.25, 0.17,0.26)。随临床分期的升级(P=0.042)、淋巴结转移的出现(P=0.033),Hec1表达水平逐渐增高,各组间有显著相关性;Hec1表达阳性的膀胱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较Hec1表达阴性者低(P=0.025);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Hec1是影响膀胱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Hec1的表达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一定相关性,有可能起到肿瘤刺激因子的作用,为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8.
膀胱癌早期诊断和准确分期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传统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受诊断医师主观因素影响。近年来,机器学习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在膀胱癌影像学诊断中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现就机器学习应用于膀胱癌分期分级、预后、治疗反应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局限及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99Tcm-抗人膀胱癌人-鼠嵌合抗体在荷人膀胱癌裸鼠的放射免疫显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99Tcm 抗人膀胱癌人 鼠嵌合抗体ch BDI对膀胱癌细胞的体外结合性能、在荷人膀胱癌裸鼠中的体内分布及对肿瘤的靶向定位性能。方法 用改进的Schwarz方法进行99Tcm 标记 ,经SephadexG 5 0柱分离纯化。用纸层析法测定标记率与放化纯 ;用Lindmo的方法测定免疫活性分数 ;用Scatchard作图法求得亲和常数。荷人膀胱癌裸鼠静脉注射99Tcm ch BDI 11.1MBq(30 μg) ,分别于 2、6、2 0及 2 4h行放射免疫显像。用感兴趣区 (ROI)技术获得全身和肿瘤放射性计数及肿瘤与对侧正常组织 (T NT)的放射性比值。 2 4h显像后处死裸鼠 ,测定体内放射性分布 ,计算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 (%ID g)及T NT比值。结果 99Tcm ch BDI标记率为 (6 6 .5± 7.3) % ,放化纯 >90 % ,免疫活性分数为 76 % ,亲和常数为 3.5 6× 10 9L mol。荷人膀胱癌裸鼠放射免疫显像结果示 ,静脉注射后 6h肿瘤显影清晰 ,随时间延长更清晰。全身放射性计数随时间延长迅速降低 ,肿瘤放射性计数下降缓慢 ,T NT比值随时间增高。荷瘤裸鼠体内分布结果示 ,静脉注射后 2 4h肿瘤 %ID g为 17.4 ,除肾脏外 ,肿瘤与其他正常组织有很高的T NT比值 ,与脑、肌肉、小肠壁、骨骼及心壁的T NT比值分别为 136 .0、5 5 .1、39.3、2 9.7及 2 7 9。结论 ch BDI具有良 相似文献
10.
肖劲雄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1):50-51
目的 探讨免疫抗体在儿童持续性和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ITP/cITP)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8月-2020年3月收治的62例急性ITP转归患儿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收集同期收治的35例急性ITP转pITP/cITP患儿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所有患儿均进行免疫抗体检测,记录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2(IGF2R)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自2010年5月至2017年5月确诊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15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IGF2R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IGF2R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IGF2R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IGF2R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IGF2R低表达、临床分期、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与膀胱癌患者的死亡风险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IGF2R低表达、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为膀胱癌患者总存活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IGF2R低表达患者的5年存活率明显低于高表达患者(P<0.05)。结论 IGF2R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检测IGF2R的表达对膀胱癌患者生存预后的预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β-catenin及Lgr5在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03至2015-06在武警特色医学中心住院及门诊病例105例,其中正常黏膜2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7例,胃癌30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β-catenin及Lgr5的表达和分布,根据阳性细胞比例和染色强度进行半定量评分。结果 β-catenin在正常胃黏膜阳性表达率为8.7%,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28.0%、59.3%、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gr5在正常胃黏膜阳性表达率为13.0%,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32.0%、66.7%、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catenin、Lgr5是判断从胃炎到胃癌发展过程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异常活化的重要标志物,其异常活化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袁程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0,33(6)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通过检测活体水分子的微观扩散运动反映组织功能状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近年来逐渐应用于恶性肿瘤包括膀胱癌的诊断评估.DWI 属于无创性检查,可在分子水平诊断膀胱癌,且有助于膀胱癌术前分期评估及临床治疗疗效监测,实现对膀胱癌的定性定量分析,较其他影像学检查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5.
16.
17.
膀胱癌患者尿液中CA-50含量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检测尿液中CA-50含量诊断膀胱癌的价值。方法:搜集膀胱癌患者32例的尿液标本,采用IRMA方法测定其中CA-50含量。结果:32例膀胱癌患者尿液中CA-50含量为(65.8±54.2)u/mL,32例正常对照组为(8.8±5.1)u/mL,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以大于正常对照组尿液中CA-50水平上限19u/mL,为阳性临界值,检测尿CA-50水平诊断膀胱癌的灵敏度为84.4%(27/32),特异性为96.9%(31/32)。结论:尿液中CA-50含量检测方法简便,无创伤性,且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膀胱癌的辅助诊断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体外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源膀胱移行细胞癌BIU-87细胞的缝隙连接蛋白Cx26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终浓度为0μmol/L、1μmol/L和10μmol/L的ATRA作用72h后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半定量RT-PCR观察连接蛋白Cx26的表达情况及mRNA水平。结果:对照组细胞Cx26表达为阴性,mRNA水平低,几乎不表达,经过维甲酸刺激后表达显著增高,mRNA水平也显著提高。结论:ATRA可以促进Cx26基因转录,提高mRNA水平,增加Cx26连接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内化疗及栓塞术在膀恍癌治疗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36例经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同时行双侧膀胱肿瘤供血动脉(或)和镕内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并予以明胶海绵栓塞。其中介入治疗后再择期手术20例,先手术切除膀胱肿瘤再行介入治疗9例,单纯介入治疗7例。结果:术前介入治疗的患者在栓塞后至手术前血尿即减轻或消失,术中出血减少;单纯介入治疗者亦能达到控制血尿和缩小肿瘤。结论:介入治疗在膀胱癌治疗中能有效控制临床症状、抑制肿瘤生长,术前实施者尚能提高肿瘤切除率,是手术前、后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对不能或不愿意接受手术的患者亦是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