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傅国红 《大家健康》2016,(4):197-197
目的:探讨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6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专科护理基础上给予抚触护理,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抚触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消退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苯巴比妥结合抚触护理预防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在东港市中心医院产科出生的足月、健康新生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为对照组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新生儿应用苯巴比妥口服结合抚触护理的方法进行早期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峰值水平、黄疸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观察组60例新生儿中,发生黄疸的新生儿有23例(占新生儿总数的38.3%);在对照组60例新生儿中,发生黄疸的新生儿有34例(占新生儿总数的56.6%);观察组新生儿的黄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的黄疸持续时间为(5.3±0.5)d,对照组新生儿的黄疸持续时间为(7.1±1.3)d,观察组新生儿的黄疸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峰值水平为(178.6±13.1)μmol/L,对照组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峰值水平为(206.9±16.3)μmol/L,观察组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峰值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苯巴比妥结合抚触护理预防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抚触护理联合光疗高原地区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足月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2组基础护理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间歇性光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抚触护理。比较2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及血清胆红素水平等指标,判断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8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日平均胆红素下降值(2.245±0.359)、平均黄疸消退时间(3.70±0.90),对照组日平均胆红素下降值(1.774±0.535)、平均黄疸消退时间(5.40±0.71),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原地区抚触护理结合光疗联合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可明显促进黄疸消退,减少因缺氧及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新生儿神经系统的损害,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抚触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黄疸新生儿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抽签的方法分为试验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专科护理,试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接受新生儿抚触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为(3.98±0.1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87±0.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51.75±16.54)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0.97±23.1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效果显著,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对新生儿黄疸采取抚触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24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各124例,对照组新生儿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抚触护理组则对新生儿进行抚触干预,在出生后一周检测新生儿的黄疸指数以及新生儿的高胆红素血症的出现状况。结果:在抚触护理组,新生儿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21.0%,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0.05);护理组的皮肤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抚触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新生儿黄疸指数以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H)孕妇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包括灌肠、游泳、抚触、腹部按摩和营养支持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动态监测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值,记录黄疸的出现时间、开始退黄时间和消退时间及黄疸率.结果 1.观察组患儿出生后3-6天的血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观察组黄疸开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推后,开始退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明显低干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人民医院正常出生的新生儿200例,实施健康教育、环境干预、新生儿抚触护理干预、游泳护理干预及光照治疗护理干预等护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的200例新生儿进行对比,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的临床疗效及各项指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5%,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5%,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第一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新生儿第2~5 d黄疸指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黄疸新生患儿实施健康教育、环境干预、游泳护理、抚触护理、光照治疗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结合胆红素的排出,缓解患儿的黄疸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协助通便及抚触在早期母乳性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出生的新生儿按病例对照研究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2组均为指导下母乳喂养的新生儿,观察组在24 h内协助排便,同时予以抚触.采用t检验比较2组新生儿黄疸消退效果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60例中经皮胆红素平均峰值为(13.16±2.73) mg/dl,黄疸消退时间为(10.16±3.12)d,4例因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转儿科治疗;观察组62例中经皮胆红素峰值为(11.24±3.07) mg/dl,黄疸消退时间为(7.46±2.76)d,1例转儿科治疗;观察组黄疸峰值较对照组低,消退时间较对照组短,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协助通便及抚触在早期母乳性黄疸应用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黄剑凤 《中外医疗》2015,(6):129-131
目的:研究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1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80例采用常规护理及抚触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8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经不同护理方式后,对两组患儿各项黄疸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护理后,试验组总胆红素、胎便排出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排便次数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78,P=0.0051)。结论采用抚触护理方法护理新生黄疸患儿,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抚触护理对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及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路径方式,观察组给予抚触护理路径方式,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护理疗效、护理后的黄疸消退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指数以及新生儿排便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护理优良率为70.0%(21/3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3.3%(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38,P0.05)。护理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各项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每天排便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胎便初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且能明显降低黄疸消退时间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丁彩平  周小红  王艳 《中外医疗》2014,(33):175-17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剖宫产产妇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剖宫产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满意率为81.6%,观察组满意率为9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效果相比,母乳喂养知识知晓情况:观察组60(100%),对照组53(88.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婴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观察组57(95%),对照组49(81.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情况:观察组58(96.7%),对照组48(8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部护理合格情况:观察组54(90%),对照组44(7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抚触合格情况:观察组59(98.3%),对照组51(8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情绪调节良好情况:观察组53(88.3%),对照组41(68.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到剖宫产护理中可以避免护理工作中的随意性及盲目性,使护理工作流程化、标准化及规范化,有利于提高剖宫产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对新生儿黄疸早期预测及综合干预对降低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2年1月武汉市汉南区人民医院产科新生儿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早期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不给予早期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出生后1、7、14、28 d的黄疸指数、总胆红素、甲胎蛋白(AFP)、谷丙转氨酶(ALT)值,以及第一次排胎便时间及转黄时间.结果 ①随孕龄的增加,总胆红素、AFP、ALT逐渐降低.不同孕龄新生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脐血AFP成正相关关系,(r=0.562,P< 0.01).②观察组干预1d黄疸指数(6.83±1.09)与对照组(6.97±1.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7、14、28 d黄疸指数[(7.19±1.16)、(9.26±2.26)、(9.03±1.90)]均低于对照组[(7.82±1.69)、(13.56±1.84)、(13.88±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第一次排胎便时间[(5.30±1.74)h]与胎便转黄时间[(28.66±1.31)h]均早于对照组[(18.69±3.20)、(60.23±2.18)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预测及综合干预,方法简单易行,能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率,在产科应该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临产室护理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于无锡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产妇共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53例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照组53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出血量及新生儿阿普加(Apgar)评分.结果 研究组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分别为(7.21±1.62)、(1.03±0.27)、(0.57±0.14)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0.34±1.67)、(2.01±0.36)、(0.75±0.14)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产妇总产程[(7.79±1.73)h]显著低于对照组[(13.34±1,67)h],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产妇第三产程(207.18±48.36)mL、产后2h[(43.68±6.42)mL]、产后24 h出血量[(102.89±10.05)mL]均显著少于对照组[(278.49±63.07)、(65.48±9.31)、(164.19±19.35)mL],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学意义(P<0.01);研究组产妇的新生儿Apgar评分[(9.48±0.4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86±1.0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产室产妇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出血量,改善分娩结局,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陪护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剖宫产产妇3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0例,两组产妇均给予常规护理,但对照组日常生活护理由家属完成,而实验组日常生活护理由医院护士完成达到无陪护的效果。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术前1天和术后第6天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实验组产妇术前1天SAS评分与对照组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6天实验组产妇SAS评分(45.98±1.94)显著低于对照组(49.15±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术前1天SDS评分与对照组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6天实验组产妇SDS评分(46.15±2.25)显著低于对照组(51.74±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无陪护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产妇术后焦虑、抑郁等情绪,有利于提高产妇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需氧性阴道炎患者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95例需氧性阴道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干预组实施健康教育,进行心理、卫生、生活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一般院内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在分娩孕周、胎膜破裂、产褥感染、早产方面差异显著(P<0.05);随访新生儿出生后6周,干预组新生儿口咽部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优于对照组,总感染菌群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新生儿中以大肠杆菌、B组链球菌感染数量最多;干预组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21±0.18)kg,对照组为(2.53±0.04)kg,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专业护理干预可减少需氧性阴道炎妊娠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减少新生儿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析应用防噪弹性耳塞对非全麻手术患者焦虑状态以及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 选取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2013年5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非全麻下行剖宫产产妇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研究组100例应用防噪声弹性耳塞等人性化护理,评估两组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的焦虑状态,并记录术前、手术开始后每隔10 min的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同时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调查表调查分析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①两组产妇术前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术中和术后SAS评分[(44.65±12.68)、(43.38±9.46)分]高于术前[(40.38±10.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术中和术后SAS评分[(36.56±10.26)、(30.52±8.54)分]低于术前[(40.86±10.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术中、术后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患者术前血压、脉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手术开始10 min血压较术前稍有下降(P<0.05),20 min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脉搏基本无变化(P>0.05);对照组产妇手术开始10 min血压、脉搏均有所增加,20 min后血压和脉搏较术前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10、20 min研究组收缩压、脉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研究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全麻手术患者手术室护理过程中采用防噪声弹性耳塞等人性化护理措施,能有效缓解产妇的焦虑状态,平稳患者生命体征,保障手术安全,同时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广泛地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临产妇分娩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江苏省无锡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临产妇共148例,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74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7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过程各项评分情况、各产程时间及分娩前后两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等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评分为(1.47±1.04)分,新生儿Apgar评分为(9.47±0.5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4.52±0.36)、(5.23±1.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产程为(8.86±1.02)h,显著少于对照组[(13.87±1.6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娩后SDS、SAS、HAMD分别为(41.28±1.37)、(40.06±2.24)、(4.35±0.0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0.61±1.87)、(51.75±5.49)、(8.65±1.7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临产妇分娩过程中,能够有效缓解产妇的紧张、恐惧情绪,同时降低分娩中危险情况的发生率,保障分娩顺利进行,提升分娩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行结肠镜检查老年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科行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行常规检查及对症护理,干预组于检查全过程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及两组患者肠镜到达回肠末端的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且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肠镜到达回肠末端的时间为(12.56±2.14)min,对照组患者肠镜到达回肠末端的时间为(16.38±2.72)min,干预组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护理满意度达97.0%(32/3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护理满意度达72.7%(24/33),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行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缓解其焦虑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吴春华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09-112,11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临床疗效,并为其临床护理提供新的方向。方法选取湘雅医院心内科于2010年5月~2012年9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而研究组给予预见性护理。由专人记录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率作为统计描述,采取X^2检验。由专人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取显效、有效、无效、死亡作为等级划分,采取等级资料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待两组患者出院当天,分发自制的护理质量调查问卷,内容涉及人院须知、心理舒适、疾病知识和护理巡视评分,记录数据,以均数±标准差作为统计描述,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患者在溶栓治疗前1天和溶栓后第2天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并记录数据,以均数±标准差作为统计描述,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①研究组显效24例,有效20例,无效8例,死亡0例,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8例,无效12例,死亡3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心律失常23例(57.5%),心源性休克22例(55.0%),心力衰竭2例(5.0%),对照组心律失常30例(75.0%),心源性休克30例(75.0%),心力衰竭7例(17.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研究组在人院须知、心理舒适、疾病知识和护理巡视方面的评分分别为(22.4±2.2)、(22.3±2.0)、(18.4±3.0)、(22.1±2.9)分,而对照组分别为(19.5±3.4)、(18.6±3.1)、(21.5±3.3)、(18.7±3.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两组患者在溶栓前的SDS和S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溶栓后SDS评分为(53.2±2.3)分,对照组为(60.8±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溶栓后SAS评分为(52.0±3.2)分,对照组为(60.5±2.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提高急性心梗患者溶栓效果,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自然分娩孕妇产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108例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程进展情况、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实验组第一、二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剖宫产术少于对照组,阴道分娩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心理护理能促进产妇自然分娩,减少产妇不良情绪,利于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