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的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阿替普酶组(治疗组)与尿激酶组(对照组),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胸痛症状、心电图、心肌坏死标志物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94%,心电图有效率93.94%;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6.67%,心电图有效率78.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疗效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50mg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组给予阿替普酶50mg、对照组给予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冠状动脉溶通率,治疗组88.8%,对照组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明显,溶通率高,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瑞通立(化学名为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8月-2013年12月收住本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采用数字随机分为A组(瑞通立组)和B组(尿激酶组)各30例,观察2组血管总再通率、出血及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瑞通立组总的血管再通率(83.33%)显著高于尿激酶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出血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瑞通立作为一线溶栓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和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8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40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B组(40例,尿激酶静脉溶栓),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方法治疗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促进临床疗效,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100例AMI患者分别给予静脉溶栓治疗,随机分为尿激酶组46例及阿替普酶组54例,对比二组治疗前后冠脉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00例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成功61例,总再通率61%.其中,尿激酶组再通22例,再通率47.8%,出血4例,死亡1例,无效19例;阿替普酶组再通39例,再通率72.2%,出血6例,死亡2例,无效7例.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冠脉血管再通率高,而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观察组的心律失常、出血、再梗死比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阻塞冠脉再通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能达到更好效果,也更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对比研究瑞替普酶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分为瑞替普酶组(n=24,静脉注射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和阿替普酶组(n=24,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溶栓时间、冠状动脉再通率及在院病死率差异。结果瑞替普酶组患者溶栓时间少于阿替酶组,再通率和在院死亡率高于阿替酶组,以上对比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替普酶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均有可观疗效,且疗效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8.
杨芳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9):60-61,63
目的对比研究瑞通立(化学名为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8月~2011年9月收住本院的STEMI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瑞通立)和B组(尿激酶)各30例,观察两组血管总再通率、在发病3h内及3h后溶栓血管再通率、死亡率、出血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120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A组总的血管再通率(86.66%)高于B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3h内较3h后溶栓的再通率有明显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死亡率、并发症及120dLVEF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治疗中瑞通立疗效优于尿激酶,两组在发病3h内溶栓冠脉再通率均高于3h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静脉溶栓疗法,比较不同静脉溶栓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对静脉溶栓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研究共收集120例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另外两组分别采用尿激酶和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结果 采用静脉溶栓的两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其中阿替普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尿激酶组(P<0.05).并且,治疗过程中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两组出现并发症的例数少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径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相比常规治疗方法,静脉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大优势,其中阿替普酶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本院115例住院患者分别给予瑞替普酶和尿激酶静脉溶检治疗。结果:尿激酶组血管再通率为67.2%。瑞替普酶组血管再通率为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瑞替普酶较尿激酶更适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检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启动时间及用药后对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按照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不同启动时间(3、6、12h)分为三组各20例。于发病后第7天采用心脏超声检测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溶栓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溶栓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室间隔收缩幅度(LVPWae)、左心室后壁收缩幅度(IVSae)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三组间以上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于发病3h内行尿激酶溶栓治疗,此时间内用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2.
张英 《中外医疗》2013,(29):5-6
目的 探讨分析尿激酶和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 1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血管再通率为70%,对照组血管再通率为95%,治疗组的血管再通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远期出血率为37.5%,治疗组远期出血率为10%,治疗组在出血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明显,能显著提高溶栓成功率,降低远期出血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尿激酶和瑞替普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治疗组采用瑞替普酶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等。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3.8%、94.9%;死亡率分别为7.7%、0%;出血并发症率分别为30.8%、17.9%,两组比较,治疗组血管再通时间早、再通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溶栓后60min的血管再通率为64.1%、溶栓后90min的血管再通率为94.9%、溶栓后120min的血管再通率为97.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冠脉的再通时间早、冠脉再通率高,且药物维持时间长,患者不良反应较少,是临床一种高效、安全的溶栓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宗秀兰  杜爱芬  赵良梅 《海南医学》2014,(19):2822-2824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的心功能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阿司匹林、吗啡、尿激酶、低分子肝素等)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溶栓效果、心功能、缺血修饰性蛋白(IM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的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其胸痛缓解、ST段回降、心肌酶峰值提前、再通率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组内IMA、CK-MB、BNP、SOD、MDA进行比较,观察组的IMA、CK-MB、BNP、SOD、MDA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或者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IMA、CK-MB、BNP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BNP、SOD、MDA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心力衰竭、休克、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绞痛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溶栓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有利于减少溶栓治疗后的并发症,改善心肌酶指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心电图早期ST段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0例AMI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h心电图(ECG)ST段进行分析,根据溶栓前后ST段下降的不同程度分组,观察ST段下降>70%组、下降30%~70%组及下降<30%组的心肌酶(CK-MB)释放规律.结果:ST段下降<30%组,CK-MB峰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体会。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6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较之非溶栓组,行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率明显升高,病死率明显下降,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溶栓治疗后,再通组(52例)和未通组(28例)的溶栓开始时间分别为(4.2±0.9)h和(7.5±0.6)h,随着溶栓开始时间延长,再通率逐渐下降,病死率逐渐上升;较之未通组。溶栓再通组心率失常发生率明显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MI,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应早期开展(溶栓开始时间〈6h),可显著提高冠脉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观察及其对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01~2012-12间3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组(A组)16例与对照组(B组)15例。A组在药物溶栓治疗(尿激酶/链激酶+硝酸酯类药物+低分子量肝素钙+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肠溶片)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首剂6粒,以后常规2粒/次,3次/天口服,疗程15d;B组按常规溶栓治疗方案治疗。观察A、B两组开始溶栓后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心肌酶谱指标、并发症及60d后EF值测定,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记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结果:A组与B组相比,A组有效率、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EF值大于B组,A组并发症小于B组,A组酶峰前移并明显下降。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静脉药物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治疗效果肯定,对溶栓后的心肌再灌注的改善有明确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再通患者1h ST段回落幅度(STR)与血浆型脑利钠肽(BNP)水平变化的关系及对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 31例溶栓再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静脉溶栓1h ST段回落幅度分成A组(n=13,STR≥50%)和B组(n=18,STR〈50%)。测定溶栓前,发病24h和5d时的血浆BNP,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组内溶栓后BNP水平高于溶栓前(P〈0.05),发病5d低于发病24h的BNP(P〈0.05),溶栓前和发病24hBN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病5d BNP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再通患者早期ST段回落幅度(STR)可反映心肌再灌注治疗后的微循环情况,是预测临床预后和检出高危患者简便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吴玲俐  温斌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6):78-79,83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56例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指征的患者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者开始溶栓时间、溶栓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实验组从入院到开始溶栓所用平均时间、溶栓成功率和患者满意率分别为(21.10±12.39) min 、93.33%和96.67%;对照组分别为(36.12±13.82) min、69.23%和73.08%;两组间各组数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能使患者更快地接受溶栓治疗,提高溶栓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