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庄丽媚 《中国医药导报》2014,(5):133-135,138
目的 探讨研究和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由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肿瘤外科收治的符合标准的52例患有PICC导管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患者及家属参与导管维护全程教育及护理的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所有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发生率以及发生部位;比较两组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类别;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治愈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护理模式下发生的并发症情况.采用SPSS 13.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观察组的4d内治愈率和总治愈率分别为63.0%和92.6%,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36.0%和72.0%(P<0.05).观察组的导管堵塞、导管漏液的发生率分别为7.4%与3.7%,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28.0%与24.0%(P<0.05).结论 采用患者及家属参与导管维护全程教育及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PICC导管感染的护理效果更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经外周不同静脉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从肘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保证药物直接进入上腔静脉,从而避免了患者因长期静脉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害[1].在穿刺过程中通常首先选择贵要静脉,其次是肘正中静脉,最后选择头静脉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现将两种不同静脉途径行PICC的应用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荣  王静 《重庆医学》2007,36(3):251-252
目的 比较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 )和锁骨下静脉置管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方法 观察两种置管的成功率、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特点、导管平均留置时间、液体流速.结果 PICC组成功率95.4%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成功率9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PICC组和锁骨下静脉置管平均操作时间分别11、 23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ICC和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84%、10.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ICC组无危及生命的并发症;PICC和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113、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锁骨下静脉置管液体流速明显优于PICC组.结论 两组置管比较各有优缺点,在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互补使用.PICC更适合癌症患者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国内所有已经发表的有关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中心静脉置管(CVC)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的评价,进一步分析这两种置管方法在临床中应用的利弊。方法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有关干预试验的研究方法,采用GRADE3.5.1软件对所有纳入的文献进行证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1.2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PICC单次置管成功率高于C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1,95%CI(1.01,1.45);P=0.04];PICC组导管感染率低于C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33,95%CI(0.12,0.89);P=0.03];PICC组误入动脉的发生率低于C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11,95%CI(0.03,0.49);P=0.004];而PICC组静脉炎的发生率高于CVC组[RR=4.17,95%CI(1.42,12.29);P=0.01];两组气胸、导管阻塞、导管脱出、导管尖端异位、导管口渗漏的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时间、导管留置时间间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具有单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留...  相似文献   

5.
中心静脉置管术现被临床广泛使用,尤其是对肠外营养的病人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营养途径。我院自2003~2004年4月,开展了颈内静脉置管术,收效甚好,现总结了30例置管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上肢静脉置管困难改行颈外静脉置入的可行性。方法28例经上肢静脉置管障碍或穿刺失败的肿瘤患者,选择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观察其疗效。结果 28例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均一次穿刺成功,无一例出现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导管留置时间为62~228 d,5例正在使用中。目前无一例出现出血、感染、堵管及滑脱等并发症,无一例中途拔管。结论经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是一种简单易学、更为安全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可作为肘部血管条件差、置管失败的一种补救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引导行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将48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超声引导)28例,对照组(传统技术)20例,体重均大于2 500 g;实验组在术前超声行静脉穿刺定位标记后再行PICC术,比较两组成功率及操作完成时间。结果实验组首次置管成功率为82.1%,二次成功率为60%,而对照组首次置管成功率为65%,二次成功率为42.9%;两次术后实验组成功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实验组操作平均时间为(25.5±6.4)min,少于对照组的(31.6±7.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超声引导下新生儿PICC术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同时缩短了操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常需要较长时间的静脉营养来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为了寻找加强静脉营养管理效果的方法,本研究探讨改良脐静脉置管联合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衢州市妇幼保健院重症监护室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4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均给予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其中行传统脐静脉置管新生儿作为对照组(28例),行改良脐静脉置管新生儿作为观察组(20例)。观察2组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时间、脐出血、脱垂发生情况,PICC留置时间、一次穿刺成功、计划性拔管情况,以及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 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脐出血发生率、脱垂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PICC置管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计划性拔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应用改良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可明显延长置管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颈内静脉置管在神经外科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300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资料,180例PICC置管为A组,120例颈内静脉置管为B组,分别统计两种方法置管的一次成功率、静脉炎、疼痛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A组与B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7.2%(175/180)和91.7%(110/120),P< 0.05,相差显著;A组与B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48天(15~320)和18天(10~30),P<0.01,差异非常显著.药物渗漏或脉管炎发生率、穿刺处疼痛发生率、焦虑或恐惧发生率,A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与B组导管平均日消耗价格分别为6.25 元和16.11元,A组费用明显低于B组.而A组与B组病人平均住院日分别为40天和42天,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ICC置管术与颈内静脉置管相比,在神经外科临床应用中更具有一次置入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3种常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途径出现常见并发症的机会,分析原因,以供临床参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分别对颈内静脉置管(中间径路)、锁骨下静脉置管及股静脉置管出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Related Sepsis,CRS)、误伤动脉及出现气胸的病例进行统计,比较3种并发症发生的机会。结果:发生CRS的机会:股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误伤动脉的机会:股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发生气胸的机会: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结果:根据患者病情选用中心静脉置管途径,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加强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出现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李莉 《当代医学》2021,27(1):12-14
目的 探究引导式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92例PICC置管新生儿,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PICC...  相似文献   

12.
PICC在临床应用中的并发症及相应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亚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8):1689-1689,1692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是通过严格无菌操作过程将一种特制管道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经过上肢的浅静脉置入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入口处,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它具有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安全性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肠外营养、长期化疗等临床治疗工作中。但PICC在实际应用中仍有并发症出现,现将我们在临床使用PICC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ICC置管临床路径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效果.方法:编制PICC置管临床路径;比较置管前、后及拔管前两组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对置管前、后和拔管前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ICC置管维护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1).结论:PICC置管临床路径和质量管理体系在临床上应用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9):116-119
目的 探讨PICC置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12月我院行PICC置管的患者100例为调查对象,采用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对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调查。根据患者得分分为140分组与≤140分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PICC置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结果 (1)100例平均得分(135.4±27.9)分。(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者得分140分比例低,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置管时间6个月、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的患者得分140分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呈负向影响,而文化程度、置管时间、家庭人均收入对自我管理能力呈正向影响(P0.05)。结论 PICC置管患者整体上自我管理能力在中上等,但仍有部分患者得分偏低。文化程度、年龄、置管时间、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影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恶性肿瘤患者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置入PICC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6.O%,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2.O%,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践,可以提高恶性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知识水平,促进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PICC健康教育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er catheter,PICC)术前评估表在提高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155例采用个人主观经验进行术前评估;观察组171例按照设计的PICC术前评估表进行书面、逐项评估,确定是否置管、置管方式、置管部位,比较两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非计划拔管、静脉炎、导管异位、血栓等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非计划拔管、静脉炎、导管异位、血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ICC术前评估表进行评估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保证PICC导管安全有效留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临床应用的效果,为临床急救的静脉输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慢性呼吸衰竭患者100例,随机抽取30例为PICC组,70例为浅静脉穿刺对照组,比较两组静脉输液日均补液治疗时间(h/d)、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急救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日平均补液治疗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PICC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1.4%,明显高于PICC组(P〈0.05);PICC组患者对静脉营养和血液制品方面的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急救药物用药及时性及连续性方面比较,PICC组抢救次数为20人次,平均抢救及时用药时间为2.50±0.83min,对照组抢救次数为27人次,平均抢救及时用药时间为6.19±1.27min,PICC组用药及时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PICC置管能够有效降低穿刺次数,保证补液治疗的连续性,提高特殊药物的使用安全性,有效降低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还能够保证抢救时用药的及时性。  相似文献   

18.
19.
陈伟贤 《华夏医学》2013,(6):1134-1137
目的:分析新生儿双侧股静脉交替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比较新生儿双侧股静脉交替留置针与PICC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9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选择双侧股静脉交替留置针,对照组选择PICC置管,比较两组之间的置管时间、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及医疗成本.结果:观察组患儿股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ICC的留置时间(P<0.05),但观察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及所耗费用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双侧股静脉交替留置针替代PICC置管安全可行,医疗成本低.  相似文献   

20.
孔艳霞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6):168-168,F000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及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综合性护理干预)和对照组(随机对症护理),每组各50例。两组新生儿生后均给予早接触、早吸吮,实行母乳喂养、母婴同室、按需哺乳,给予常规随机遵医嘱的对症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黄疸指数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干预组的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黄疸指数,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