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翔  李向阳  段炜  顾勇 《武警医学》2016,27(11):1099-1102
 目的 探讨胃食管连接部/贲门癌根治性切除术及重建术式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分析2004-10至2013-05行胃食管连接部/贲门癌根治切除术患者89例资料,其中26例为近端胃切除术后食管残胃吻合重建(食管胃吻合组),42例为全胃切除术后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重建(食管空肠 Roux-en-Y吻合组),21例行近端胃切除术后限制性双通道折叠空肠间置重建(西京术式组),比较3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营养状态以及术后生存率。结果 食管胃吻合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另两组(均 P<0.05);食管空肠 Roux-en-Y吻合组淋巴结清扫数明显多于另两组,但营养指标方面不如另两组(均P<0.05);3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但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组倾倒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另两组(均P<0.05);3组患者 1、3、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40,P=0.803;χ2=0.234,P=0.890;χ2=0.045,P=0.978)。 结论 三种胃食管连接部/贲门癌手术生存率相似,近端胃切除术加食管残胃吻合创伤性小,近端胃切除术加限制性双通道折叠空肠间置重建术后生活质量更高,临床应根据医师手术技巧和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的合理性。方法:36例胃癌病人经腹全胃切除后,行间置双腔空肠代胃、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食管空肠Lahey法吻合,术后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无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结论:经腹胃癌全胃切除间置双腔空肠代胃术安全、实用、疗效满意,术后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有益于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3.
侯沙尔  王韧  白春林  汪丹 《武警医学》2008,19(11):1009-1010
我院自1999年11月~2007年4月,共行胃癌全胃切除15例,其中带血管系膜空肠袋间置代胃术8例,P形空肠襻代胃Roux-en-Y吻合术7例。除围手术期各死亡1例外,均获得临床满意效果。本研究比较两种代胃术式吻合的难易程度,以及进食通道不同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高龄患者远端胃癌行完全腹腔镜及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6月在海军总医院就诊的年龄≥70岁的远端胃癌患者77例,分为2组,腹腔镜组41例行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开腹组36例行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缘阳性率、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吻合口梗阻、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术中失血量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开腹组(P<0.05);切缘阳性率、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梗阻、肺部感染发生率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远端胃癌患者行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安全、可靠、创伤小,近期疗效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5.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位居前列。胃癌多位于胃窦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近年的报道显示,贲门胃底部的恶性肿瘤在胃癌中的构成比明显增加。手术治疗胃癌为主要手段之一。对贲门胃底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大多数外科医师常采用近端胃切除+残胃食管吻合或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的方法,但这两种术式术后会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及生活质量。近年来,我科通过复习大量文献,结合腹腔镜技术,设计了腹腔镜下功能性单通道袢式间置空肠吻合,现已完成30例,所有患者无明显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表现,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胃管状成形重建(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食管癌、贲门癌116例,随机分为管状胃组和胸腔胃组各5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输血量、术中清除淋巴结数量及住院时间,并观察术后吻合口瘘、胸胃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管状胃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输血量均显著或非常显著少于胸腔胃组(P〈0.05,P〈0.01);两组清除淋巴结数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管状胃组发生颈部吻合口瘘1例,胸胃综合征1例;胸腔胃组发生颈部吻合口瘘1例,肺不张2例,肺部感染4例,胸胃综合征6例;死亡1例。结论:食管癌切除术中,胃管状成形重建食管术式优于胸腔胃术式。  相似文献   

7.
李伟  揭志刚 《武警医学》2009,20(11):979-982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后采用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式(FJI)对患者生活质量、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117例胃癌行全胃切除患者按照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A、B、C三组,A组: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Orr式)59例;B组:P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PR式)27例;C组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FJI)31例.1年后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随访术后1年患者,FJI组VisickⅠ~Ⅱ级占83.9%,高于Orr、PR组的48.2%、5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JI组术后1年无倾倒综合征和RSS发生,比较腹泻、倾倒综合征发生率,FJI组低于Or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反流性食管炎、RS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相反PR组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RSS发生率则明显高于FJI,分别为22.2%、25.9%,但腹泻和倾倒综合征却无明显差异.FJI组患者每餐进食量和每日进食次数也优于Orr、PR组,GSRS评分也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每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但FJI组患者体重恢复、贫血改善、Alb水平及PNI明显优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JI对于提高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术后营养状态有明显优势,是全胃切除术后一种较为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手术的效果。方法 2011年2—12月本院收治的98例胃癌患者按照消化道重建手术方案分为两组:P型空肠袢代胃手术组和Lahey+Braun吻合术组(每组49例),同时对两种手术方案、患者术后机体恢复情况、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P型空肠袢代胃手术组机体功能恢复好于Lahey+Braun吻合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Lahey+Braun吻合手术组,半年后对两组患者随访结果显示P型空肠袢代胃手术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Lahey+Braun吻合手术组(P<0.05)。结论加强对消化道重建手术的探讨对选取更为合理的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全切术治疗近端胃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30例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胃全切组和近端胃切除组,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1年生存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切术组的术后2年生存率高于、复发率低于近端胃切除组(P<0.05)。结论全切术能够减少近端胃癌术后复发,提高远期生存率,降低复发。  相似文献   

10.
胃手术已广泛应用,但不少病人术后仍有胃肠道症状,要求X线检查。在检查前我们必需了解其手术方式,胃术后的功能及正常X线表现,术后并发症及其X线表现。 一、胃及十二指肠疾患的手术方式:常用的手术方式有BillrothⅠ式及BillrothⅡ式、单纯胃空肠吻合术、全胃切除术及迷走神经于切断胃肠吻合术等。术后不仅改变了胃肠道位置而且改变了生理状态。 1.BillrothⅠ式手术:胃大部份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Roux-en-Y胃空肠短路术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Roux-en-Y胃空肠短路术治疗23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个月23例患者糖耐量,各时间点的血糖值均显著低于手术前(P<0.01);术后1、6个月时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 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显著低于术前(P<0.01),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空腹胰岛素(Fins)手术前后未见明显变化(P>0.05);23例中治愈16例(69.6%),好转7例(30.4%);均未发生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Roux-en-Y胃空肠短路术在T2DM患者中的应用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术后血糖控制理想,且能长期维持,术后并发症较少,但该手术对于T2DM患者的确切疗效仍需大样本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比较3种术式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甲状腺良性肿瘤123例,随机分为A组(腹腔镜辅助小切口甲状腺肿切除术)41例、B组(经胸壁入路腹腔镜甲状腺肿切除术)39例和c组(传统开放切除术)43例。观察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疼痛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除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外,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术后引流量和术后疼痛VAS分值均显著多(长)于A组(P〈0.05),切口长度显著短于A组(P〈0.05);除手术时间外,C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拔管时间、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后疼痛VAS分值均显著多(长)于A组(P〈0.05),住院费用显著少于A组(P〈0.05);C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均显著多(长)于B组(P〈0.05),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VAS分值均显著少(短)于B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3组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B组患者满意度非常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1);A组又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小切口切除术和经胸壁入路腹腔镜切除术,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开放切除术,但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胃十二指肠切除吻合方法在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实施的13例胃远端癌根治术,应用"三枪法"胃十二指肠同步切除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采用开腹手术,5例采用腹腔镜下手术。该吻合方法利用三枚直线切割闭合器一次性完成胃和十二指的切除及吻合。结果所有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开腹手术吻合平均时间为(11.2±8.5)min,完全腹腔镜下完成平均时间为(20.2±11.5)min,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7±0.8)d,肛门排气时间(3.4±1.5)d,术后住院时间(8.2±2.7)d。术后患者均顺利出院,无吻合口出血、吻合口高张力、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三枪法"胃十二指肠同步切除吻合术应用于远端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限制性双通道重建术治疗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10年1月—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胸外科共收治符合入排标准的89例患者,并按临床信息进行倾向匹配分析后纳入78例,其中左侧开胸手术52例(对照组),腹腔镜辅助限制性双通道空肠重建术26例(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资料及术后并发症资料。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229.32±51.37)min,术中出血量(431.11±332.87)mL,清扫淋巴结数量(26.72±9.51)个。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清扫淋巴结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2)。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左侧开胸手术比较,腹腔镜辅助限制性双通道空肠重建术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淋巴结清扫,预期能改善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分析并评价瘘腔引流管在治疗食管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中的价值.方法 2004年5月- 2010年9月共诊治食管贲门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78例.32例患者(Ⅰ组)采用胸腔引流管为主的"三管"法传统治疗,即透视下放置胃肠减压管,空肠营养管,术后常规放置胸腔引流管.46例患者(Ⅱ组)采用透视引导下经鼻瘘腔负压引流管置入为主的新"三管"法介入治疗,即透视引导下放置胃肠减压管,空肠营养管,瘘腔负压引流管.胸腔引流管在瘘腔引流管置放成功后即拔除.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DSA透视引导下一次置管成功,胸腔引流管在Ⅰ组患者术后常规置放,位置准确.Ⅰ组24例存活患者的瘘腔平均治疗时间为(54.6 ± 7.9) d;死亡8例,病死率为25.0%.而Ⅱ组44例存活患者的瘘腔平均治疗时间为(31.0 ± 8.1) d;死亡2例,病死率为4.3%.两组患者的瘘腔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DSA透视引导下留置胃肠减压管,空肠营养管,瘘腔引流管治疗食管癌术后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安全,有效,经济.经鼻置入瘘腔引流管治疗食管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可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降低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两种TLIF手术方法治疗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及随访53例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A组(22例)采用Wiltse人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椎管潜行减压术,B组(31例)采用后正中入路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椎管潜行减压术。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JOA腰痛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nal analogue scale,VAS)、影像学评价,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小于B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VAS评分及JOA评分方面,术后各时期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1周B组的腰痛VAS评分和JOA评分较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影像学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ltse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患者术后腰腿疼痛缓解迅速,但远期的随访评分与后正中入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改良TLIF在保持腰椎术后生物力学恢复方面优于常规TLIF。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比较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和双侧髂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剖宫产分娩的64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剖宫产术前介入术式不同,分为双侧髂内动脉球囊临时阻断术组(A组,n=45)和双侧髂总动脉球临时囊阻断术组(B组,n=19)。观察记录和比较两组剖宫产手术时间、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子宫切除率、术后住院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两组介入手术均获得成功。A组、B组平均透视时间分别为(194.58±77.41) s、(77.62±51.51) s,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 522.22±831.18) mL、(1 042.11±478.79) mL,术中输血量分别为(986.67±739.04) mL、(715.79±433.67)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剖宫产手术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子宫切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两种介入球囊阻断术均可有效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双侧髂总动脉球囊阻断术操作更简单,且剖宫产术中透视时间和出血量更少,临床应用中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胰-空肠吻合方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改良胰空肠端端吻合,对照组行传统套入吻合。观察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和术后胰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胰瘘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62.25±58.76)mL和(18.84±4.52)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2.73±68.82)mL和(23.76±7.6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胰肠端端吻合可显著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且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9.
杨剑  康建平  王松  雷飞 《西南军医》2014,(3):257-260
目的比较Wiltse入路(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A组)与传统腰椎后正中入路椎间融合术(B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28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120例,B组165例。比较两种手术入路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融合率,术前、术后随访均应用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pain scor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下腰痛(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估计患者的恢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及JOA评分方面明显优于B组(P〈0.05),但A组末次随访腿痛VAS评分、ODI评分、融合率与B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gt;0.05)。两组末次随访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及JOA评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 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减压融合术与传统腰椎后正中入路固定减压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前者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腰痛残留率低,并能早期起床减少卧床并发症的发生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腰椎结核疗效的差异。方法分析2009年2月~2015年7月行腰椎结核手术治疗的患者92例,A组(前路手术组)22例,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前后路联合手术组)32例,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内固定术;C组(后路手术组)38例,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跟踪随访6~24个月。记录患者术前、术后两周、3个月Cobb’ s角、ESR值变化情况,术前、术后Frankel分级的改善情况,以及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病情得到缓解。三组患者术前后的Cobb ’ s角、ESR值差异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C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比A、B组低( P<0.05)。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前路术式、前后路联合术式在治疗腰椎结核上均能取得目标疗效。但后路术式患者的住院天数少、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是更优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