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经桡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术后发生桡动脉闭塞和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6年12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经桡冠状动脉介入术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接受护理模式的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接受协同护理模式服务的患者为观察组(42例),接受常规护理模式服务的患者为对照组(42例),观察2组患者经桡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问卷调查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经桡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闭塞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 结果 接受协同护理模式服务的观察组患者经桡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闭塞发生率为2.4%(1例),护理满意度为100.0%(42例);接受常规护理模式服务的对照组患者经桡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闭塞发生率为19.1%(8例),护理满意度为85.7%(36例)。2组患者经桡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闭塞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对经桡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术后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改善医护患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2.
52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逯秀秀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188-18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52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护理经过。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穿刺成功率为100%,术后无一例出现穿刺部位皮下血肿、感染、神经损伤及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结论加强术前的心理护理及充分准备,术中预防桡动脉痉挛,术后加强穿刺口及术侧肢体的观察护理,对于减少肢体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脉内介入术诊断和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0年6月心血管科采用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经桡动穿刺的成功率、并发症,及其护理措施。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5.8%,1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经股动脉穿刺成功。发生伤口血肿1例,上肢肿胀2例。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可显著减少出血等并发症,特别是术后可下床活动,患者和家属易于接受。但治疗受患者手部血管条件限制,因此选择桡动脉穿刺,术前要作Allen’s试验,判断手部桡、尺动脉形成的掌浅弓和掌深弓是否通畅,以免术后发生缺血性损伤或坏死,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手部血液循环情况,应尽可能避免桡动脉栓塞、手部缺血、动一静脉瘘及术后桡动脉搏动消失等并发症的发生。有针对性地观察和预防性的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脉内介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4年3月心血管科采用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4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经桡动穿刺的成功率、并发症,及其护理措施。结果是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92.7%,1例行桡动脉穿刺失败后改经股动脉穿刺成功。术后桡动脉痉挛29例,现手掌轻度胀痛、皮肤青紫1例;迷走神经反射3例。结论皮桡动脉穿刺入路行冠脉造影及成形术,发现术后并发症少,拔出鞘管患者即可活动,既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又减少住院费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经桡动咏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应用止血带的护理策略.方法 通过对366例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术后使用专用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分析其安全性及护理方法.结果 在366例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术后均采用专用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带止血,其中5例发生局部渗血,2例出血,均经加大压迫垫压力后止血,9例有剧烈疼痛,子减轻压力后缓解.无严重血肿、血运障碍等并发症.松解绷带后10分钟和15分钟时出现出血2例、小血肿1例,经再次压迫后消失.结论 采用专用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带止血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和操作简便等优点,而且减少了医护工作量而增加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应用止血带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经桡动咏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应用止血带的护理策略.方法 通过对366例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术后使用专用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分析其安全性及护理方法.结果 在366例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术后均采用专用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带止血,其中5例发生局部渗血,2例出血,均经加大压迫垫压力后止血,9例有剧烈疼痛,子减轻压力后缓解.无严重血肿、血运障碍等并发症.松解绷带后10分钟和15分钟时出现出血2例、小血肿1例,经再次压迫后消失.结论 采用专用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带止血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和操作简便等优点,而且减少了医护工作量而增加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对策。方法:观察和评估48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分别表现为局部出血和血肿、桡肱动脉疼痛、桡动脉痉挛、动脉瘤。结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术后严密观察伤口及术侧手掌血运情况,合理应用抗凝药物,及时补充血容量,指导患者合理制动和保持情绪稳定,可以有效地减少经桡动脉CS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介入技术、介入材料和器械的不断发展,经桡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诊断治疗冠心病方法,是一项金指标。桡动脉位于肱桡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位置表浅,直接位于皮下,仅被皮肤和筋膜覆盖,很少有分支,附近没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这些特点避免了经股静脉途径时可能发生的动静脉瘘及神经损伤,有效的预防和处理血管痉挛的发生等并发症。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病人易接受等优点[1],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护理工作量等,易被患者和护理人员接受,已经渐渐成为临床上诊断治疗冠心病的主流方法。本文将介绍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做好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有效降低桡动脉损伤,避免造成患者的痛苦。方法回顾性总结141例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经术前预防、术中操作、术后止血护理减少桡动脉损伤的护理经验。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经各阶段有效预防和护理,能预防桡动脉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272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病人准备;术中生命体征的监护;术后饮食护理和术侧肢体的观察.结果 270例成功,2例穿刺失败改股动脉穿刺,2例术中诱发心绞痛,3例术后穿刺点渗血,经积极治疗未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一条安全可行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左右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疗效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术的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路分为左侧桡动脉100例及右侧桡动脉组4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相关指标、导管到位所需时间、并发症种类及发生率.结果 右侧桡动脉组患者的成功率为96.25%,左侧桡动脉组成功率为95.00%,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及对比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桡动脉组导管到位时间比右侧组患者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种类主要为导管打结、血管痉挛、局部血肿等,右侧桡动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4.5%)明显高于左侧桡动脉(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左侧桡动脉冠脉造影及右侧桡动脉冠脉造影均有很高的成功率,并且两侧入路的手术相关指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左侧入路导管造影到位时间更短,同时左侧桡动脉冠脉造影术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黄丽萍  罗利霞  吴同果 《吉林医学》2013,34(13):2555-2557
目的:观察两种途径冠脉介入治疗术后使用动脉压迫器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方法。方法:行冠脉介入治疗424例患者中经桡动脉294例,经股动脉130例,局部止血均使用止血器。比较并分析两组术后局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桡动脉组并发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组(P<0.05)。两组均出现与使用止血器相关的新型并发症:局部水疱(8例及50例)。压迫性溃疡(2例及4例)。结论:经股动脉穿刺组患者术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桡动脉组。临床护理要注意与止血器相关的新型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相似文献   

13.
The present study is about an abnormal origin of radial nerve from Posterior cord of brachial plexus .Here radial nerve was arising as two roots from the posterior cord of brachial plexus. One root was passing posterior to the subscapular artery and other root anterior and the artery was situated between the two roots of the radial nerve. Further down both the roots united to form the trunk of the radial nerve. Key words: Radial nerve, Subscapular artery, Brachial plexus. Posterior cord, Axillary artery.  相似文献   

14.
采用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1例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薛松  萧明第 《上海医学》1998,21(12):703-704
目的:介绍桡动脉作为冠状动脉搭桥材料的取材和处理技术。方法:选用11例冠心病患者运用桡动脉作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并常规应用钙离子拮抗剂以防止桡动脉痉挛。结果:11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围手术期心肌梗塞,无上肢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桡动脉作为一种动脉搭桥材料,在冠状动脉手术中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在取材过程中应避免上起桡动脉冯的刺激因素,同时合理应用钙离子拮抗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筛选419例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5例(39.4%)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感觉异常127例(30.3%)、疼痛79例(18.9%)、出血68例(16.2%)、肿胀43例(10.3%)、水泡16例(3.8%)。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医护工作者应考虑其影响因素,有针对地采取各项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高芸  曹维军  崔玲  李博 《当代医学》2011,17(14):88-90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及经尺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全部病例均经皮穿刺桡动脉,桡动脉失败者穿刺尺动脉,置入6F动脉鞘行冠脉介入治疗。结果 28例经桡动脉及7例经尺动脉穿刺均获成功;穿刺局部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尺动脉或桡动脉途径的护理基本遵循以下原则:术前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充分的健康教育;术中严密观察桡、尺动脉近端手指和掌部有无疼痛、肿胀及温度颜色的变化;术后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穿刺处敷料有无渗血,局部有无血肿及指端循环情况,使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经桡动脉行PCI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6月住院的60例经桡动脉行PCI术患者实行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7—12月住院的60例经桡动脉行PCI术患者实行优质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平均住院天数、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为9.12 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2.23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平均住院费用观察组4.24万元,对照组4.68万元,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动脉介入诊疗的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冠脉介入诊疗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桡动脉穿刺组(n=80,行桡动脉穿刺)和股动脉穿刺组(n=80,行股动脉穿刺);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围手术期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卧床时间、穿刺后压迫时间等一般资料、术后出血、动脉闭塞等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桡动脉穿刺组介入成功率为90.0%低于股动脉穿刺组9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桡动脉穿刺组患者穿刺时间、穿刺后压迫时间、平均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较股动脉穿刺组有明显缩短,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比较,桡动脉穿刺组患者出血、拔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股动脉穿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桡动脉穿刺组术后烦躁失眠、尿潴留、穿刺侧肢体疼痛、局部皮肤损伤、腰背酸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股动脉穿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创伤小、患者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肺癌切除术中突发大出血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小青  梁丽梅 《中国医药导报》2012,9(4):141-142,145
目的探讨肺癌切除术中突发大出血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3月~2010年3月行肺癌切除术患者562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采用心理护理和呼吸道护理,术中采用台上护理配合和台下护理配合,术后采用病情监测、呼吸道护理和肺功能恢复护理。并对术中肺动脉干损伤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中肺动脉干损伤的发生与肿瘤部位有关,其中左上叶部位的肺动脉干损伤发生率最高,右上叶部位和右中叶部位次之,左下叶部位更低,右下叶部位最低。术中肺动脉干损伤的发生与TNM分期有关。〉60岁年龄组患者术中肺动脉干损伤的发生率最高,不同年龄与术中肺动脉干损伤发生率无关。肺癌病理分型与术中肺动脉干损伤的发生率无关。结论加强肺癌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且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全面认真的整体护理,能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前预防,在手术过程中一旦发生突发大出血,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血管神经损伤延迟治疗术后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治疗的23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完全移位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延迟治疗的患儿资料,术前高度怀疑神经损伤20例,其中桡神经损伤6例,正中神经损伤13例,1例正中神经伴发尺神经损伤。19例术前出现桡动脉搏动不能触及或搏动减弱情况。入院后对22例伴有严重神经或血管损伤的患儿在1~8h内行手术治疗,选择克氏针内固定+石膏或外固定架外固定。结果22例患儿术后达解剖复位,20例患儿切口Ⅰ期愈合,2例切口Ⅱ期愈合,无感染及肘关节功能障碍。19例血管损伤患儿,术后2周内18例恢复较好,桡动脉搏动正常,1例因活动不当致血管再次断裂,经再次手术后恢复较好,术后6个月复查桡动脉损伤症状消失,触及桡动脉搏动良好。3例桡神经损伤患儿术后3个月症状完全消失;1例术后6个月症状基本消失。8例正中神经损伤患儿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基本恢复,1例伴有尺神经损伤的术后3个月无明显改善,1例再次出现神经症状,2例患儿均行二次手术神经探查,分别发现正中神经部分离断和正中神经被周围软组织增生压迫出现神经症状,分别行神经探查吻合及周围软组织松解术,2例患儿术后9个月复查时神经损伤症状基本消失。结论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血管损伤延迟治疗的病例因术后并发症较多,主张早期行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