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乳头括约肌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体会。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60例明确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先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再行EPBD,然后行胆总管取石术。结果取石成功率97.5%(156/160),术后无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远期并发症发生率3.2%(5/156)。结论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操作复杂,需要丰富的经验与熟练的技巧,有时存在过度切割导致十二指肠穿孔和出血的可能;而内镜下乳头柱状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balloon dilatation,EPBD)则相对简单,能够保留乳头括约肌功能,但存在术后胰腺炎发生率高的缺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切口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较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最大结石直径≥1 c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7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n=86)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n=86),联合组在EST小切口(5 mm)基础上行EPBD治疗,EST组切口在10 mm左右。比较两组一次性结石取净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结石一次性取净率联合组(95.3%)与对照组(96.5%)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联合组(11.6%)显著高于对照组(2.3%)(P<0.05),但胆管损伤及出血发生率,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切口EST联合EPBD治疗较大胆总管结石疗效确切,可减少胆管损伤和出血,但易并发胰腺炎,临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small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SEST)联合胆道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3月-2018年12月完成的102例行治疗性十二指肠镜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的胆管结石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共102例患者有行治疗ERCP取石术,胆总管取石成功率为95%,一次性结石取净率93%。出现并发症6例术后急性胰腺炎,2例穿孔,均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SEST联合胆道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已经成为胆胰疾病诊治的重要手段,适合于肝外胆管结石、化脓性胆管炎等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及球囊扩张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2月收治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1)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加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术(EST+EPBD)组65例:男39例,女26例,年龄45~77岁;原发性肝外胆管结石46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12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后肝外胆管结石7例.在括约肌小切开后,以10~15 mm球囊扩张乳头部,然后进行相应的碎石或取石操作.(2)乳头括约肌切开组(EST组)63例:男37例,女26例,年龄33~78岁;原发性肝外胆管结石51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9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后肝外胆管结石3例.采用单纯乳头切开,加取石治疗.结果 EST+EPBD组取石成功率为98.46%(64/65),有1例因结石太大无法套住转开腹手术;EST组取石成功率为95.24%(60/63),有3例取石失败,原因为:1例结石大无法套住,另2例的乳头太小,而结石偏大(直径1.2~1.5 cm)、太硬难以粉碎,未能取出,安放鼻胆管引流后,家属要求外科手术,3例均外科手术取石.EST+EPBD 组与EST组的取石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EST组所需机械碎石例数均高于EST +EPBD组(9.23% vs.3.33%,P<0.01).两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胰腺炎3.08% vs.1.59%、高淀粉酶血症9.23% vs.7.93%、出血1.54% vs.6.35%)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活动性消化道穿孔、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后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且保留了括约肌功能.  相似文献   

6.
治疗性ERCP因创伤小、并发症少,部分替代了外科手术,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s,CBDS)的主要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terotomy,EST)和内镜下气囊扩张取石术(Endoscopic Ballon Dilation,EBD)。我院近年对90例CBDS患者分别行EST、EBD,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食管型柱状大气囊扩张十二指肠乳头治疗既往曾行EST术的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9月~2011年7月我院16例既往有EST史的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EPLBD使十二指肠乳头扩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治疗。结果 16例患者中,6例患者(37.5%)伴有乳头旁憩室,3例患者(18.8%)有高血压,1例患者(6.3%)有肝硬化,其中3例患者应用了碎石器碎石,13例患者仅一次就取净结石,其中单发结石7例,多发结石8例,术后合并有胰腺炎1例,合并有穿孔1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治愈,未合并有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气囊的大小为12~15mm,扩张的持续时间为30~40s。结论对于既往曾行EST术的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患者,EPLBD是有效而安全的,尤其是多发及较大的胆总管结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球囊扩张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例胃切除毕Ⅱ式手术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复发,经十二指肠镜取石失败的患者行经皮肝穿刺扩张胆管,用球囊扩张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后将结石推入十二指肠的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结果 3例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成功,术后放置内外引流管,1周内再次造影未见胆管残余结石影.结论 经皮肝穿刺球囊扩张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对不宜手术且内镜取石失败的胆管结石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mcterotomy,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微创性[1]优势。为患者的疾病治疗减少了手术的巨大痛苦,自1998~2006年的采用EST治疗胆总管结石232例,疗效满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32例男168例,女64例,年龄23~86岁,平均年龄57.9岁,单发结石22例,  相似文献   

10.
11.
2004年4月~12月我科对125例胆囊结石合并部分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手术后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5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直径〈10mm结石采用普通网篮或气囊取石;直径〉10mm结石采用碎石网篮碎石后,普通网篮或气囊取石。结果治疗成功142例,成功率92.2%。术后出现并发症15例,发生率9.7%。其中急性轻型胰腺炎11例,重型胰腺炎1例,急性胆管炎2例,乳头切开处出血1例。结论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5例经内窥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PT)治疗胆管结石。全部成功,其中4例结石排净。EPT适应症选择主要依据ERCP,为胆总管结石,良性乳头狭窄症。切口在乳头11~12点时位,EPT疗效肯定,是一种新的介入放射学治疗胆管结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4 2例临床怀疑有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先行ERCP检查 ,再经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结果 本组 14 2例 ,ERCP准确诊断胆总管结石 12 8例 ,怀疑结石 3例 ,其余 6例未发现异常 ,漏诊 5例 ,其诊断结石的准确率为 90 .1% ( 12 8/14 2 )。EST取石成功 12 9例 ,失败 4例 ,成功率为 96.9%。采用取石网篮、取石球囊和机械碎石网篮取石。结论 ERCP对胆总管结石有较高的诊断价值。EST是一种诊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皮经肝球囊扩张和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方法: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2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经皮经肝途径取石,纳入A组。选取同期经内镜途径球囊扩张术治疗的6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纳入B组。 结果:A组胆总管结石取净率为100%,B组为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A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12%(3/25),B组10%(6/6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0.073,P>0.05),B组发生2例胰腺炎,A组发生1例肝脓肿。A组平均手术时间(50±8) min,长于B组(39±6) min。随访1年,A组有1例患者胆总管结石复发,B组发生1例返流性胆管炎。 结论:经皮经肝胆途径取石具有与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取石相同的手术成功率以及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可以作为不适合内镜治疗或者内镜治疗失败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并探讨腹腔镜术中联合应用十二指肠镜对接技术(Laparo-endoscopic rendenvous,LER)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2012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100例胆囊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随机抽取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十二指肠镜、腹腔镜分期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对接一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经手术均取净结石,观察组、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均为98%,手术中各有1例患者因胆囊三角发生严重粘连而中转为开腹手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7.35±19.87) min、(7.85±2.13)d,与对照组的(124.69±28.56)min、(11.29±3.96)d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均未出现肠穿孔、消化道出血等十二指肠镜相关并发症,观察组的胰腺炎发生率为2%,较对照组的14%明显更低(P<0.05).手术后随访发现,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2例、1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分别为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中,相对于腹腔镜、十二指肠镜分期手术治疗,采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对接一期手术治疗可更加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术后胰腺炎的并发.  相似文献   

17.
18.
胃十二指肠声学造影在胆总管梗阻性扩张病因诊断中的应用──附17例报告王进冬,江国生自1991~1993年间收治的经B超监测下胃十M指肠声学造影检查的100例各类疾病资料,显示其对胃十二指肠及其周围组织器官疾病临床诊断价值极高,其中17例胆总管梗阻性扩...  相似文献   

19.
Oddi括约肌是控制胆胰管通道的重要阀门,其损伤会造成肠胆反流,引起反流性胆管炎、胆囊炎、结石再发,以及胆管癌等一系列远期并发症。胆总管结石作为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微创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可能对Oddi括约肌造成损伤。本文对ERCP的几种主要术式(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内镜下钛夹乳头成形术)对Oddi括约肌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穿刺入路,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联合Fogarty球囊推送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胆管结石患者。常规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入8 F血管鞘,超滑加硬导丝置入十二指肠内,应用半顺应性球囊扩张十二指肠乳头,扩张2次,每次持续1~2 min;后撤出球囊,应用Fogarty球囊缓慢经结石上方沿导丝,向肠道内推送结石。若结石较大,更换大于原扩张球囊直径2 mm的球囊再次扩张乳头,并再次尝试推送结石,球囊最大直径不超过18 mm。若仍取出困难,停止手术。术后置入8 F外引流管于胆总管内,持续外引流。术后常规禁食、抗炎等治疗。1个月以后复查CT及超声,若无结石残留,拔出引流管,其后1、3和6个月复查彩超。结果 13例成功取出,成功率92.6%(13/14),其中1例因结石较大,最大径大于25 mm,未能成功取出。术后1周无感染加重,发热、黄疸、腹痛等症状逐渐消失。合并急性胰腺炎及胆囊炎患者均保守治疗治愈。肝被膜下出血1例,胆道少量出血1例,保守治疗好转。随访期内无结石复发。结论 经皮经肝穿刺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球囊推迭治疗胆总管结石,技术可行,安全有效,局麻下即可实施,是胆管结石的有效微创治疗方法,特别适合于高龄、基础疾病多、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全麻,或者毕Ⅱ(Billroth Ⅱ)式术后内镜无合适路径的胆总管结石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