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建丽  尤爱民  陈旭  白丽 《中国康复》2010,25(4):291-292
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方法: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286例,随机分为2组各143例,均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急性期配合微波疗法;恢复期采用低频电刺激、针刺、功能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Portmann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治愈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康复可有效提高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敷联合综合康复理疗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6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中药外敷),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干预手段,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73.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ortmann评分显著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联合综合康复理疗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既能直接作用于面瘫的病因和病位,又能主动和被动地运动瘫痪肌肉,有助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神经电生理手段,观察评价牵正散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入选对象均为单纯的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瘫的患者,共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2.6岁,病程为1~120d。面神经传导检查提示患侧面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时较健侧延长越多,患侧的诱发肌电动作电位M波波幅较健侧变小越悬殊,病变受累越严重,反之则病变越轻[1]。随机分为牵正散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简称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在西药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面瘫的传统方剂牵正散,观察记录健患两侧眼轮匝肌神…  相似文献   

4.
1资料与方法 自1992年8月~1998年3月共收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40例,治疗组128例,男88例,女 40例,年龄 11~ 68岁,左侧60例,右侧 68例,特发性 116例,外伤性12例,病程<7d28例,7—14d28例,15~30d32例,1~3月20例,>3月20例。对照组112例,男80例,女32例,年龄13~67岁,左侧52例,右侧60例,特发性100例,外伤性12例,病程<7 d 24例,7~14 d 20例,15~30 d 32例,1~3月20例>3月16例,均诊断明确。按病程和病情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以物理因子结合康复手法为主的分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药物和物理因子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经2个疗程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临床简易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但治疗组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期综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好,不良反应小,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6.
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常用的方法有早期应用激素、局部超短波、针灸等 ,但仍有部分患者恢复不良。我们于 1999年 6月~ 2 0 0 1年 6月应用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 10 0例 ,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0 0例患者均根据陈廷贵等[1] 的“面神经炎”诊断标准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病程 <14d。病情程度分级 :轻度—面肌瘫痪轻 ,可勉强闭合眼睑 ,鼓腮时基本不漏气 ;中度—面肌仍然有部分功能 ,但眼睑闭合不全 ,鼓腮时漏气 ;重度—面肌完全瘫痪。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5 0例 )和对照组 (5 0例 )。观察组中 ,男 2 6例 ,女 2 4…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短波、红外线和中频电疗法观察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45例,较用超短波和红外线的疗法效果更满意,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85例,均经神经内科确诊。病程 1~18 d。多数患者有受风寒及疲劳诱因,均有不同程度的额纹浅、眼闭合不良、鼻唇沟浅、口角下垂、吹口哨能力差。随机分为超短波、红外线和中频电治疗(治疗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左侧19例,右侧24例,双侧2例。年龄16~59岁,平均年龄40岁。超短波和红外线治疗(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左侧16例,右侧2…  相似文献   

8.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很多物理疗法均有一定疗效,我科采用TDP穴位照射加手法按摩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周围性面瘫患者70例,男40例,女30例。年龄3~20岁24例;21~50岁39例;>50岁7例。右侧面瘫38例;左侧面瘫32例。病程<7d28例;8~14d21例。15~30d12例;1~3个月5例;>3个月4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蹙额力减退或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或完全不能闭合,鼻唇沟变线或消失,口角向健侧歪斜,吹口哨能力差或根本不能吹口哨。根据病人…  相似文献   

9.
贝尔氏(Bell)麻痹也称面神经炎或称周围性面瘫,早期对面部表情肌按摩及功能锻炼是治愈Bell麻痹的重要手段。我科自1999年6月~2001年6月对15例住院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对象与方法本组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18~40岁,平均29岁。病程1d~2周,主要表现为一侧闭目不全、流泪、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前额皱纹消失与不能蹙眉。方法:15例Bell麻痹患者除口服阿斯匹林、地塞米松、叶酸、地巴唑,肌肉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和加兰他敏等常规治疗外,均给予早期按摩及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作用。方法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00例,治疗组采用运动疗法加西药、超短波、针灸综合治疗,对照组不作运动疗法。结果面神经麻痹中度者,治疗组治疗时间为(12.3±1.8)d,对照组为(15.8±2.6)d(P<0.01);面神经麻痹重度者,治疗组显效率为85%,对照组为55%(P<0.05)。结论运动疗法可促进面神经麻痹中、重度患者早日恢复,提高显效率。  相似文献   

11.
应用弥可保(甲基维生素B12)配合超短波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997年3月~2001年5月住院及门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均无糖尿病史,并在发病5d内开始治疗。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6.2±22.5)岁,病变位于左侧12例,右侧18例,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2.56±2.02)d;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8.4±19.1)岁,病变位于左侧10例,右侧20例,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2.76±1…  相似文献   

12.
本科采用超短波并电脑多功能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0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10~63岁;病程1~46d;左侧29例,右侧31例。临床表现:轻型21例,患侧鼻唇沟稍变浅,...  相似文献   

13.
周围性面神经炎治疗方法很多,早期能不能使用针灸何时使用颇有争议。我科采用超短波加针灸与TDP(特定电磁波)辐射治疗面神经炎88例,疗效显著。1资料与方法 182例患者均经神经内科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其中男性93例,女性89例。右侧麻痹97例,左侧麻痹85例,年龄最大90岁,最小的1个月,平均年龄在18~ 45岁,病程最短的1d,最长的 3年。 30年未愈1例。治疗分两组同时进行,1组88例急性期(10 d以内)用 80型超短波中号圆型电极患侧面部并置,微温量, 15min,1、次/d,同时加 TDP…  相似文献   

14.
电针联合微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3~11月我院采用电针联合微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5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 经门诊确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排除颅底脑膜炎、颅底骨折、基底动脉瘤或小脑脑桥角肿瘤等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9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6~69岁,平均38.7岁;病程0.5d~2个月,平均3.5d;左侧面神经麻痹26例,右侧面神经麻痹24例(1例右侧面神经麻痹患者愈后继发左侧面神经麻痹)。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7~69岁,平均37.5岁;病程1d~2个月,平均3.2d;左侧面神经麻痹19例,右  相似文献   

15.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系一种多发病,好发于秋冬,男女老幼均可发病。结合面瘫的解剖特点和病理改变及文献上发表的有关文章,探讨如下。1疗效与病程 病程在2周以内疗效最佳,随着病程的延长痊愈显效率有所下降。有作者[1]对9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层分组进行治疗,得出如下结论:病程<7d显效率为93%,7~14d显效率为89%,15~30d显效率为85%,1-3个月显效率为79%,>3个月显效率为63%。显效率随病程延长而递减。徐风芝等[2]统计,118例面神经麻痹患者中,病程在 30d以上者11例,经治疗痊愈…  相似文献   

16.
我科从1990年1月~1999年6月,对住院和门诊治疗的465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治疗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465例颈椎病患者,男237例,女228例;年龄22—76岁,平均53岁;病程1~120个月,平均8个月。依照颈椎病诊断标准[1],神经根型162例,椎动脉型87例,混合型155例,具体分组见表1。 其中339例住院病人进行综合康复治疗,门诊治疗的126例病人按类型随机划分入推拿组和牵引组进行治疗。本组患者住院 18— 110 d,平均43 d,门诊治疗 15—70 d…  相似文献   

17.
面麻穴治疗面瘫18例疗效观察徐国云,李艳梅自1982年以来,我们采用面麻穴治疗面瘫1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男12例,女6例;年龄:20~35岁6例,45~66岁12例;发病7d以内者2例,8~15d者8例,16~30d者6例,1月...  相似文献   

18.
6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指导和药物治疗,患者自行训练恢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对其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两组愈显率,干预组为93.93%;对照组为69.71%;经统计分析两组愈显率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对周围性面瘫有较高的康复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运动疗法加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作用。方法: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00例,治疗组采用运动疗法加西药、超短波、针灸综合治疗,对照组不作运动疗法。结果:面神经麻痹中度者,治疗组治疗时间为(12.3&;#177;1.8)d,对照组为(15.8&;#177;2.6)d(P<0.01);面神经麻痹重度者,治疗组显效率为85%,对照组为55%(P<0.05)。结论:运动疗法可促进面神经麻痹中、重度患者早日恢复,提高显效率。  相似文献   

20.
周围性面瘫系急性非化脓性的茎乳孔内的面神经炎,我们用针灸配伍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符合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卫生部编临床疾病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364]。将患者46例随机分成两组,针药治疗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14~58岁,平均31岁;病程1~47d,平均4.9d;左侧患病13例;右侧患病19例。病因有明显地受凉、受潮、受风史者21例,无明显诱因者11例。西药组(对照组)18例,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