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最大时限(Pmax)及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方法: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被随机分为美托洛尔治疗组(A组,30例)和对照组(B组,30例),两组高血压降压治疗基本相同,都使用钙阻抗剂或ACEI类药。A组加用美托洛尔25-50mg/d。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分别测量Pmax和P波最短时间(Pmin),计算出Pd(Pd=Pmax—Pmin)。结果:治疗前两组Pmax和Pd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个月A组的Pmax、Pd显著降低,与B组相同时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A组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比较Pmax、Pd相差有显著性(P〈0.01);而B组间相差不显著(P〉0.05)。A组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与B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胪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可明显降低Pmax、Pd,减少房颤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与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对37例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A组),28例诊断为特发性房颤(B组)及45例心房扩大并阵发性房颤(C组)的患者行常规体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描记,测量并对比分析三组间最大P波时限(Pmax)及P波离散度(Pd)。结果:三组间Pmax及Pd依次为C组〉B组〉A组(组间比较P值均〈0.05)。结论:Pmax及Pd是特发性房颤及心房扩大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发生的良好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RHD)二尖瓣狭窄(MS)伴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的效果。方法:将33例二尖瓣狭窄伴轻度关闭不全(A组)和30例二尖瓣狭窄伴中度关闭不全(B组)及36例单纯二尖瓣狭窄(C组)的PBMV术后即刻及随访结果作对比研究。结果:A组左房平均压(MLAP)从术前(25.2±5.6)mmHg降至术后(10.2±3.2)mm-Hg,B组左房平均压(MLAP)从术前(26.3±5.2)mmHg降至术后(10.9±4.2)mmHg,C组左房平均压(MLAP)从术前(23.8±7.1)mmHg降至术后(9.5±4.2)mmHg,三组间比较P>0.01,差别无显著性。A组二尖瓣返流术前(14±3.5)%,术后(15±2.6)%,P>0.01,差别无显著性;B组二尖瓣返流术前(30±6.8)%,术后(35±4.5)%,P>0.01,差别无显著性;C组术前0%,术后(2±0.2)%,P>0.01,差别无显著性。A组、B组、C组随访左房内径逐渐缩小。结论:MS合并轻中度二尖瓣返流,PBMV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措施,可列入PBMV的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最大时限(Pmax)及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方法: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被随机分为美托洛尔治疗组(A组,30例)和对照组(B组,30例),两组高血压降压治疗基本相同,都使用钙阻抗剂或ACEI类药。A组加用美托洛尔25-50 mg/d。在治  相似文献   

5.
阵发性心房颤动与P波离散度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电图最大 P波时限 (Pmax)、P波离散度 (Pd)预报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价值。方法采用 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定 6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和 3 0例健康对照组的 Pmax、Pd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阵发性房颤患者的 Pmax、Pd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的Pmax、Pd(P<0 .0 1)。两组左心房内径 (LAD)分别为 (3 4.63± 5 .0 8) mm,(3 3 .47± 4.89) mm ,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以 Pmax≥12 0 ms预报房颤发生的敏感性为 82 .3 % ,特异性 86.7% ,准确性 83 .7% ;Pd≥ 40 ms预报房颤的敏感性为 91.9% ,特异性 90 .0 % ,准确性 91.3 %。 Pmax≥ 12 0 ms与 Pd≥ 40 ms联合预报的敏感性为 79.0 % ,特异性 96.7% ,准确性 84.8%。结论 Pmax、Pd是预报阵发性房颤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 (AF)的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PBMV )术前口服胺碘酮结合术后即刻电复律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Inoue单球囊扩张风心病二狭伴AF3 8例 ,PBMV术后即刻给予 10 0~ 3 0 0J电复律 ,术后随访 3个月。结果 :本组PBMV术后即刻电复律成功率高 ( 92 11%) ,无严重心律失常及栓塞并发症。口服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有效率 ( 88 5 7%)。结论 :PBMV术后心房颤动即刻电复律不仅安全可行 ,而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Pd)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DCM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房颤组)39例,DCM无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58例(对照组)。描记体表同步心电图测定P波最大持续时间(Pmax)与最小持续时间(Pmin)的大小,计算Pd并比较房颤组与对照组Pd与Pmax。多普勒超声检测左房内径(LAD)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同时对Pd、Pmax及LAD、LVED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房颤组患者Pd为(47.8±11.5)ms,Pmax为(124.6±14.7)ms,对照组Pd为(36.9±10.2)ms,Pmax为(113.4±11.2)ms,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房颤组LAD(42.3±7.1)mm,对照组LAD(39.5±6.4)mm,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Pd、Pmax与LAD成正相关(r=0.519,P<0.05;r=0.492,P<0.05),Pd、Pmax与LVEDD无相关性;取Pmax≥120ms,Pd≥40ms以及两者相结合,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敏感性分别为84.6%﹑87.2%﹑76.9%,特异性分别为84.5%﹑86.2%﹑89.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8.6%﹑81.0%﹑83.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1%、90.9%、85.2%。结论:DCM伴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d增大﹑Pmax时间延长,Pd﹑Pmax可作为预测DCM伴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最大时限(Pmax)及离散度(Pd)与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性。方法 30例扩张型心肌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者为A组,扩张型心肌病无阵发性心房颤动者26例为B组。采用12导联体表心电图测定Pmax与最小时限(Pmin),计算Pd(Pd=Pmax-Pmin),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Pd为( 48. 4±13. 8 )ms,Pmax为(122. 8±13. 7)ms,Pmin为( 76. 2±12. 6 )ms,与B组Pd(30. 6±10. 2)ms、Pmax(110. 2±10. 4)ms、Pmin(80. 8±11. 5)ms相比明显延长(P<0. 01)。A组左心房内径(41. 4±5. 6)mm,B组(40. 2±6. 2 )mm,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 05 )。预测心房颤动,取P波时限≥120ms,Pd≥40ms以及两者相结合,灵敏度分别为86%、90%、73%;特异度分别为80%、85%、8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4%、87%、88%。结论 Pd增加和P波宽度延长,可预测扩张型心肌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房颤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oue等于1984年首次报道通过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型术(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取得成功,从而避免了外科开胸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的缺点,使之成为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然而二尖瓣狭窄患者房颤(Af)和左房血栓的高发生率又限制了该方法的进一步推广。我院自2001年10月至2003年12月共对12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S)合并房颤患者行PBMV均取得成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前后二尖瓣口面积 (MVA)和左心房左心室压力及内径的关系。方法 :2 8例手术成功二尖瓣狭窄患者分成中度狭窄组 (15例 ,A)和重度狭窄组 (13例 ,B) ,对其术前术后指标进行检验和直线回归统计分析。结果 :1周内A组左心房内径和B组左心室内径变化不明显 (P >0 0 5 ) ,A组的左心房内径缩小值 ,左心房压力下降值 ,MVA扩大值、扩大率均 B组 (P <0 0 1) ,其余指标无差异 (P >0 0 5 ) ;术前MVA与术后MVA扩大率 ,左心房内径变化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1)影响术后左心房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术前MVA ,术前左心房内径和术后MVA扩大率。据术前MVA的大小可估计术后MVA、左心房、左心室压力和内径的变化。结论 :PBMV可显著的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在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更明显 ,有适应征者应积极进行此项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黄琪  翟茜  刘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6):6304-6306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关系.方法:观察420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分为两组各210例,Ⅰ组为并发PAF患者(疾病组),Ⅱ组为无PAF患者(对照组).将两组最大P波时限(Pmax)、Pd进行测量分析比较.结果:Pmax:Ⅰ组显著高于Ⅱ组[(118.24±11.04)ms比(105±9.6)ms,P<0.05];Pd:Ⅰ组显著高于Ⅱ组[(48.02±10.29)ms比(34.82±8.66)ms,P<0.05].结论:Pmax及Pd可作为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PAF发生的简单的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波时限及离散度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确诊65例患者采用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记录(纸速50mm/s),4次/月,记录的心电图取基线平稳,图形清晰的心动周期进行采样测量,12导联P波宽度测量后,取最大P波时限(Pmax)及最小P波时限(P~),两者的差为P波离散度(Pd)(即Pd=Pmax-Pmin)。以Pmax≥110ms、Pd〉t40ms为阳性标准,随访1年,并对所有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时,P波离散度(Pd)和P~明显增大(P〈0.01),当患者心电图Pmax≥110ms时,其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伴发心房颤动的灵敏度最高,但特异性却不如Pdt〉40ms及(Pmax≥110ms)+(Pdt〉40ms),而且阳性预测值也明显低于后两者。其中以(Pmax≥110ms)联合(Pd≥40ms)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最高。另外患者心房颤动发作前后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ax联合Pd在CHF患者中并发心房颤动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联合利用这两项指标来预测房性心律失常,特别是那些未被体表心电图证实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与P波最大时间(Pmax)、P波离散度(Pd)的关系。方法观察33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和25例单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Pmax、Pd。结果两组Pmax(123.99±3.61ms、110.37±2.58ms)、Pd(45.82±2.93ms、29.13±3.57ms)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max≥120ms和Pd≥40ms预测心房颤动的敏感性分别为92%和96%,特异性分别为91%和95%。结论Pmax延长和Pd增加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危险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因子。方法 87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A组: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1例,B组:无PAF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6例;全部病例均进行同步12导联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覆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A组P波离散度(Pd)、P波最大时限(Pmax)、左心宣心肌重量指数(LVMI)、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均显著大于B组(均为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d、LVMI、nSBP均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PAF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 Pd、LVMI、nSBP可以作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PAF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左心房改变与心房颤动发生的关系.方法 根据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检测,将160例患者分为三组,持续性房颤患者54例为A组,阵发性房颤患者52例为B组,仅有心电图P波增宽的患者54例为C组.所有入选患者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内径,观察患者窦性心律时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isp),并分析与房颤发生的关系.结果 患者心电图P波切迹明显,Pmax增宽,Pdisp大者房颤发生率高;超声心动图检测左房内径大者房颤发生率高,持续性房颤比阵发性房颤患者左房内径更大(P<0.01).结论 左心房扩大、Pmax增宽、Pdisp增大与房颤的发生以及持续的时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二尖瓣狭窄(MS)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左心房重构的关系.方法 MS组患者55例,按有无心房颤动分为2组:窦性心律组(SR组)25例,心房颤动组(AF组)30例.正常对照组(NC组)17例.应用放射免疫方法(RIA)测定清晨空腹卧位循环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醛固酮(Ald)水平.结果 AF组左心房内径与SR组、NC组相比显著增大,分别增大16.9%[(57.71±8.07)mm和(48.48±5.05)mm,P<0.01)]与87.8%[(57.71±8.07)mm与(30.18±2.86)mm,P<0.01],且SR组与NC组相比左心房内径亦明显增大,增大60.6%[(48.48±5.05)mm与(30.18±2.86)mm,P<0.01)].AF、SR组患者循环PRA、AngⅡ、Ald浓度与NC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1),AF组与SR组相比循环PRA、AngⅡ、Ald浓度亦均明显增高(P<0.01,P<0.05).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S患者左心房内径大小与循环PRA、AngⅡ、Ald浓度呈正相关系(r分别为0.277、0.485、0.431,P值分别为<0.05,<0.01,<0.01).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循环AngⅡ和Ald与左心房内径呈直线相关(Bate值分别为0.362、0.261,P<0.01、P<0.05).结论 MS患者存在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激活,循环AngⅡ和Ald可能与左心房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AF)患者胺碘酮复律前后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的变化,探讨Pmax、Pd对AF胺碘酮复律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45例阵发性AF转复为窦性心律房颤者行心电图检查测量P波最大时限与最小时限,计算Pd,观察6个月后心房颤动复发与未复发组Pd差异。按AF是否复发分为AF复发组与AF未复发组,观察测量两组的Pmax和Pd,转复为窦性心律房颤者行心电图检查测量P波最大时限与最小时限,计算Pd,观察6个月后心房颤动复发与未复发组Pd差异。结果心房颤动复发组Pd较未复发组Pd明显延长(39±11)VS(27±13)(P〈0.01)。Pd≥40组心房颤动复发率较Pd〈40组明显为高(68%VS45%,P〈0.01)。结论 Pd延长可作为预测心房颤动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李岩  刘福强  谢勇  萧钟波  赵冬华  彭健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7):1217-1219,1222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方法】145例行环肺静脉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记录术前及术后心电图,测量最大、最小P波时限,计算P波离散度。【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1±0.2)个月,根据是否复发房颤分为复发组51例和未复发组94例。复发组较未复发组的术前最大P渡时限增大[(120.2±11.0)ms比(105.6±7.8)ms,P〈0.001];P波离散度明显增大[(53.6±6.2)ms比(39.9±4.7)ms,P〈0.001];两组P波最小时限及其他临床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示术前P波离散度≥46ms(P=0.04)和发作频率≥5次/月(P=0.01)是房颤复发的预测因素,二者预测复发的灵敏度分别是87%和86%;特异度92%和85%。【结论】术前P波离散度及房颤发作频率一定程度上可预测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19.
PBMV对左室几何构型,充盈方式及收缩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39例PBMV患者进行了研究,比较了PBMV前后左室几何构、充盈方式及收缩功能指标的改变。结果表明,PBMV术后左房缩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及每搏容积增大,左室血分数及短径缩短率则无明显改变。PBMV后,二尖瓣口血流E峰及A峰速率均明显下降,左室房缩期充盈比例增加,PBMV使二尖瓣狭窄患者的左室更超于椭圆从而改善了左室几何构型,相关分析表明,左室几何构型的改变与二尖瓣口的增加程序显著相关(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