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射频消融术(RFCA)是近年来用于临床的新的介入性治疗技术,主要治疗各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各种房室分道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Mahaim氏速并PSVT、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Ⅰ型心房扑动、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RFCA具有不需全身麻醉,可以多次、多部位发放射频电流消融而病人无痛苦,疗效确切,复发后可再次消融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治疗顽固性快速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1临床资料我科于1996年3月~4月对21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IRFCA术,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10~78岁。其中特发性1型房扑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5例,…  相似文献   

2.
正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简称室上速。大部分室上性心动过速由折返机制引起,PSVT主要分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及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AT)。其中,前2种心律失常占全部PSVT的90%~([1])。射频消融术(RFACA)是经锁骨下静脉及股静脉穿刺后,将电极导管放置在冠静脉窦、右心房、右心室及希氏束,行  相似文献   

3.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总结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术后复发的原因,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1992年2月-2008年6月我院实施RFCA治疗的1256例PSVT术后随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期3个月-16年,统计复发例数,分析复发原因.结果:1256例首次行RFCA成功1227例,一次成功率97.7%;术后复发29例,复发率2.3%.743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中复发18例,复发率2.4%,其中左侧旁道复发10例(1.7%),右侧旁道复发8例(4.9%);51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中复发11例,复发率2.1%.结论: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成功率高.精确的靶点标测、熟练的操作技巧以及正确运用消融方式是降低RFCA术后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 ,终止其发作是主要治疗目的之一。从 1993年至今 ,我们采用经食管心房调搏终止 15例 PSVT患者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15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男 9例 ,女 6例。年龄 2 1~ 6 2岁 ,平均 (47.7± 12 .2 )岁。病程 2天至 8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12例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2例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1例 ,伴有心衰及低血压各 1例。1.2 方法 食管调搏采用 DF- 4A型心脏电生理刺激仪 ,脉冲宽度 8ms,起搏电压 2 5~ 30 V,…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中并发房颤的临床危险因素。了解PSVT患者中房颤的患病率及PSVT患者房颤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回顾研究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PSVT的患者共630例,其中依据临床记录同时有房颤发作的患者编为房颤组,其余无临床房颤发作的患者为对照组。制订调查表格并详细记录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疾病相关资料、心脏超声检查结果、24h动态心电图结果、电生理检查中确定的PSVT折返机制、旁道数目等资料。利用SPSS进行t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PSVT患者并发房颤的危险因素。结果:630例(年龄13~79岁,平均年龄44.2±14.3岁男性326人,女性304例)中电生理检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56例(均为慢-快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374例,单因素分析表明男性、左房内径大及术前频发房性早搏(在AVRT亚组心电图表现为显性预激)为PSVT患者并发房颤的临床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证明性别为PSVT患者并发房颤的独立临床危险因素。结论:PSVT并发房颤的患者常有一定的临床特征:男性居多,左房内径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合并房室结双径路(AVNDP)的电生理特征和射频消融术式的选择。方法:对64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进行电生理检查,观察PSVT发作时传导的顺序,然后进行消融治疗。结果:640例PSVT中检出AVRT AVNDP 68例,检出率为10.6%;有8例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对此类患者进行慢径消融治疗。随访所有经治患者均无复发。结论:AVRT合并AVNDP者阻断房室旁道是消融成功的关键;房室旁道作为"旁观者"时也应作房室旁道消融;如仅有(AH)跳跃但无心动过速者无需接受房室结改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693例经食道电生理检查诱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及分型的准确性。方法:收集经食道电生理检查诱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的1693例患者,同时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术和射频消融术治疗,并进行诊断及分型比较。统计相对于心内电生理与食道电生理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食道电生理检查对左侧旁路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符合率达97.71%;右侧旁路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达95.45%;双径路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达92.97%;三径路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达100%;房性心动过速达100%;心房扑动达100%;心房颤动100%;长RP′心动过速94.44%;室性心动过速95.74%。结论:食道电生理检查具有无创、简便、费用低廉等优点,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分型及终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周晓龙  栗印军 《现代康复》1999,3(5):563-564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我院从1993年4月至1997年12月经射频消融治疗PSVT189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逮(AVNRT)(慢一快型)47例,占24盯%;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逮(AVRT)142例.占75.13%。本就经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的AVRT的临床表现、体表心电图等方面做一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安全开展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体会.方法:对5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30例、折返性心动过速26例)行射频消融(RFCA)治疗.结果:56例患者成功消融55例(98.2%),失败1例(1.8%),均无严重并发症,仅1例(1.8%)复发.结论:在进行充分的技术人员培训和良好的设备基础上基层医院开展RFCA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食道调搏术终止阵发性室上速的配合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常见的临床心律失常急症,其中90%是室上性折返性心动过速。目前,经食道心电生理检查治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利用此技术终止折返性室上速,见效快,效果满意。本文总结终止11例折返性PSVT的配合护理。  相似文献   

11.
射频消融术(RFA)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1994年9月至1995年10月间我院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3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35例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22—66岁。心悸、胸闷病史4月至45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7例。其中1例合并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食管心房调搏术探讨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电生理特点并进行临床分型。方法:对18例PSVT患儿应用食管心房调搏术,采用S1S1分级递增法,或S1S1连续递增法,或S1S2(或S1S2S3)程序早搏刺激法,进行心房调搏,均成功诱发PSVT发作,并分析其电生理特点。采用S1S1超速抑制法终止PSVT发作。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均为慢—快型)6例,隐匿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6例,显性预激综合征4例,多发性旁路2例。结论:食管心房调搏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无创性电生理检查术,对小儿PSVT的临床分型,指导用药甚至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时常见到典型的缺血性ST- T改变 ,为了探讨 PSVT时 ST- T变化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分析了 96例窄 QRS心动过速的复极变化。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本院住院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的 96例患者。男 5 5例 ,女 41例 ;年龄13~ 73岁 ,平均年龄 (4 1.0 6± 13.42 )岁。心动过速发作时呈规律性窄 QRS波 ,时限≤ 0 .11秒 ,伴有 1∶ 1的室房激动关系。窦性心律时心电图无异常。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6 6例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30例 ,两组平均年龄比较分…  相似文献   

14.
电学治疗的应用使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治疗迈入了一个新的领域。3年来我院采用食管心房调搏(TEAP)治疗30例PSVT,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本组30例,平均年龄42岁(6.5~73岁);男16例,女14例;冠心病5例,风心病2例,23例未见器质性心脏病。均经心电图和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确定为PSVT,其中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AVNRT)慢-快型15例,快-慢型1例;房室旁道折返型心动过速(AVRT)顺向型8例,逆向型1例;  相似文献   

15.
快速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并非少见 ,但若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认识不足 ,常易误诊误治 ,影响预后。现将我们 1990 - 0 2~ 2 0 0 2 -10收治的 2 0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5例 ,女 5例 ,年龄最大 6 6岁 ,最小 8岁 ,16岁以内青少年儿童 11例 (5 5 % )。心动过速 (HR>12 0次 /min)病史最长 15 a,最短 6个月。呈阵发性发作者 12例 ,持续性发作者 8例。心动过速原因呈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 18例 ,其中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6例 ,快速型房颤 5例 ,预激综合征 3例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4例 ;呈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2例 ,均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本…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在不同年龄段皆可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成人PSVT类型是否与年龄、性别存在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3月因PSVT入院成年患者共726例。按手术时年龄分为四组:<20岁,20~40岁,41~60岁,>60岁;按类型分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AVRT按位置进一步细分为左侧、右侧、心外膜三种类型旁道。结果 (1)AVNRT较AVRT发生率高(63.1%VS.36.9%),女性AVNRT发生率是男性的1.7倍,男性AVRT发生率是女性的1.26倍;(2)随着年龄的增长,AVNRT发生率逐渐增高(37.9%、48.1%、61.7%、72.5%),AVRT发生率逐渐降低(62.1%、51.8%、38.3%、27.5%);(3)<20岁和20~40岁年龄组男性AVRT比AVNRT发生率高,41~60岁和>60岁年龄组女性AVNRT比AVRT发生率高;(4)41~60岁是射频消融手术的高峰年龄,占总人数51.1%。结论 成人室上速类型与性别、年龄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2月~2007年11月,我们共收治30例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7~66(40.91±15.26)岁;病程2h~26年;发作心率154~260次/min;房室结折返14例,房室间折返6例,预激旁道折返10例.  相似文献   

18.
经导管射频消融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9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已被证实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有效方法[1]。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是临床上最常见的PSVT之一,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5年7月至2007年2月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病人EnSite NavX标测指导下行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28例PSVT病人(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房速)EnSite NavX标测指导下行RFCA治疗,除了心律失常均无其他慢性器质性心脏疾病史。加强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术后监测生命体征、观察肢体供血及穿刺部位情况、并发症的观察等。结果 28例病人均手术成功,术后无复发及并发症。结论加强PSVT病人EnSite NavX标测指导下RFCA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且显著减少了患者的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室上心动过速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在X线透视下对40例儿童室上心动过速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全部室上心动过速1次消融成功(2例权衡利弊主动放弃消融),其中2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术后3个月内复发。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希氏束旁道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应严格把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