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伟 《中外医疗》2011,30(10):85-85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方法选取50例高热惊厥患儿,给予吸氧、退热等急救处理,药物采用地西泮控制惊厥,苯巴比妥预防惊厥复发。结果 50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结论及时有效地控制惊厥,加强综合护理是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地西泮佐山莨菪碱滴鼻治疗小儿高热惊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地西泮佐小剂量山莨菪碱滴鼻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疗效 ,探讨其对小儿高热惊厥急救的实用价值。方法 随机把 87例高热惊厥患儿分为治疗组 47例 ,对照组 40例。其中治疗组先用山莨菪碱溶液 0 2 5mg滴入患儿鼻腔 ,随后按每千克体重 0 2mg地西泮溶液滴鼻 ;对照组用同厂同批号地西泮按每千克体重 0 3mg肌注做对比。结果 地西泮佐小剂量山莨菪碱滴鼻能快速控制小儿高热引起的惊厥发作 ,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 5 )。结论 地西泮佐小剂量山莨菪碱滴鼻给药是控制小儿高热惊厥的又一方便途径 ,在院前急救及难于建立静脉通道的情况下能发挥安全速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泽兰 《大家健康》2016,(8):232-233
目的:观察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处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22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行针对性急救处理后,分析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2例患儿,均抢救成功,平均控制抽搐时间(4.58±0.52)min,平均退热时间为(5.87±1.32)h,平均住院时间为(3.67±1.02)d,经针对性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小儿高热惊厥行急救处理,高热惊厥症状明显改善,提高了患儿的生存质量,保证了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儿惊厥急救及护理经验.方法 对2007年8月至2011年6月在我成功抢救的45例惊厥患儿的急救和护理措施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通过采取针灸和药物治疗,护理采取一般护理、高热护理、病情观察、药物护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有效配合医生,患儿均在给药30m i n内控制惊厥,其中2例控制后复发,地西泮静脉滴注维持后,惊厥得到及时控制,病情平稳后进一步对原发病进行治疗.结论 在小儿惊厥治疗中,医护积极配合,迅速控制惊厥,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58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58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提高急救与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0年6月本院收治的58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控制惊厥、及时降温和加强监护等治疗及护理,58例患儿均康复出院。结论:及时、迅速控制惊厥和高热,加强综合护理是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3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和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小儿高热惊厥治疗的关键是迅速控制惊厥、高热,快速把体温降下来加强护理。  相似文献   

7.
喻霞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7):2164-2166
目的:总结53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方法与护理措施,提高急救效果和护理功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5月-2011年3月本院收治的53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结果: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惊厥、氧气吸入、及时降温和加强监护等治疗及护理,患儿均康复出院。结论: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关键是迅速、及时控制惊厥和高热,加强综合护理。  相似文献   

8.
浅谈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措施。方法:对处于惊厥状态的患儿首先给予针刺人中、合谷或十宣等穴位及氧气吸入等的急救处理,待惊厥缓解后再行控制高热并积极治疗原发病。结果:通过对本组32例病人进行护理,患儿在1分钟~5分钟停止惊厥。经过对症治疗护理无并发症。结论:利用针刺、给氧、物理降温等护理措施对高热惊厥的患儿进行护理可以有效控制惊厥。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与护理经验,提高急救与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2008年11月我科收治的89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迅速止惊,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及时降温,加强监护等治疗及护理,89例患儿均转危为安。结论及时迅速控制惊厥、高热,加强综合护理是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李静  王月娥 《吉林医学》2011,(29):6297-6298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50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及时迅速控制惊厥、高热,加强综合护理是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荣再香  胡敏  邱小婷 《中外医疗》2012,31(14):34-36
目的探讨自制的咪达唑仑喷鼻剂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疗效及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1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热性惊厥患儿120例按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持续静点并辅以常规抗惊厥护理;观察组采用自制的咪达唑仑粘滞型喷鼻剂喷鼻同时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抗惊厥均有效(P〉0.05),但观察组开始用药时间和惊厥控制时间分别为(36.8±6.3)s和(188.56±53.25)s,对照组分别为(59.3±6.9)s和(259±56.03)s,观察组2项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家属对小儿热性惊厥知识的认知情况平均评分分别为(4.53±0.79)和(2.76±1.08)(P〈0.01),随访1年患儿热性惊厥复发率11.67%对30.00%(P〈0.01)。结论自制的咪达唑仑粘滞型喷鼻剂治疗小儿热性惊厥更迅速、安全、有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家属对热性惊厥的认知度,有效降低患儿热性惊厥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绿色通道联合个体化预警评估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儿科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予常规急救护理,干预组患儿予绿色通道联合个体化预警评估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控制效果、急救及康复指标和治疗依从性。结果 护理后,干预组患儿的抽搐消失时间、惊厥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双眼球凝视时间、住院时间、急救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入院后发生惊厥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3个月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绿色通道联合个体化预警评估护理能够提高高热惊厥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有助于快速缓解患儿症状,缩短其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并降低患儿病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有小儿热性惊厥史的发热患儿,应用扑热息痛降温的同时口服小剂量苯巴比妥钠,进行预防复发性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将患儿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对有热性惊厥史的患儿在发热时,除口服扑热息痛降温及常规抗炎治疗外,无论是否发生惊厥,均予苯巴比妥钠片口服预防惊厥,体温正常时不再继续服用苯巴比妥钠。对照组除在发生惊厥时应用镇静剂外,不再使用任何镇静药物预防。结果:治疗组仅3例发生惊厥,复发率为5.2%,对照组有20例再次发生惊厥,复发率为39.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对有小儿热性惊厥史和热性惊厥好发年龄段的发热患儿,进行扑热息痛降温的同时口服小剂量苯巴比妥钠,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发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牛臻   《中国医学工程》2021,(1):51-54
目的 探讨复杂型热性惊厥(FC)患儿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河南省焦作市妇幼保健院FC患儿117例,其中单纯型热性惊厥患儿(SFC组)57例和复杂型热性惊厥(CFC组)60例,同期选取健康儿童45例作为对照组,FC患儿于入...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救与护理对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121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通过本院急救及护理措施后根据治愈情况、复发情况及后期随访的资料来研究针对于小儿高热惊厥急救与护理的重要性。结果调查发现病因中上呼吸道感染人数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儿家属焦虑等负面情绪及临床医务人员对患儿配合医疗的满意度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干预前、后的护理指标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积极急救与治疗后患儿无死亡病例;经过2年追踪随访调查,复发率近23.97%(29/121)。结论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病因素复杂、复发率高、针对小儿脑组织损害严重。在发病初期急救与护理是救治该病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观察热性惊厥患儿血清脑利钠肽(BNP)与钠离子(Na+)水平情况,并分析其临床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热性惊厥患儿52例作为研究对象(FC组),另选取同期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但无惊厥患儿50例作为发热对照组(URI组),健康体检儿童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对比观察各组血清BNP及Na+水平情况。结果 FC组血清BNP水平明显高于URI组及对照组,Na+水平明显低于URI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RI组与对照组两指标水平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NP与Na+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热性惊厥患儿血清BNP水平明显升高、Na+水平明显降低,这可能与BNP分泌对醛固酮系统形成抑制,从而引起血钠降低有关,会进一步促使惊厥发作,因此患儿血清BNP、Na+水平对其病情、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纪奕玲  何维维  彭荷华 《吉林医学》2013,(20):4136-4137
目的:抽搐为急诊常见病症,处理不及时易出现并发症,笔者通过对比性研究总结出抽搐症状的护理方法和对策。方法:选择106例急诊出现抽搐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经我院急诊护理后患者的转归情况。结果:发现经过急诊护理试验组较对照组发生并发症少,抽搐时间短,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抽搐患者经急诊及时护理并预防并发症出现,可使大部分患者病情及时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单纯型和复杂型热性惊厥(FS)患儿脑脊液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7(IL-7)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变化,探讨单纯型和复杂型热性惊厥(FS)发作后脑损伤与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7(IL-7)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住院治疗的22例单纯型FS、19例复杂型FS和20例发热而无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发热而无惊厥患儿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对患儿的血清、脑脊液中IL-2、IL-7和NSE进行测定。结果复杂型和单纯型FS组脑脊液IL-2、IL-7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复杂型FS组较单纯型FS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白细胞介素2(IL-2)、7(IL-7)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水平与脑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危险因素,并实施护理干预以降低发病率。方法对308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相关危险因素包括:①患儿年龄<3岁;②体温38.5~40℃;③在急性病早期体温快速上升期;④既往有高热惊厥史或癫痫史及家族史。并对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儿进行预见性护理,从最初的病情评估、合理分诊患者,到给高热小儿降温,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家长的健康教育等,各项工作都落实到每班护士的岗位职责,并做好记录。结果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2010年度本院门诊发热患者61 549例,仅有8例患儿在院内发生高热惊厥,占0.01%,比2009年同期发生率(0.18%)明显下降。结论对有高热惊厥危险因素的门诊患儿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使院内惊厥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首次热性惊厥与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首次热性惊厥与人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的关系及其临床特征。方法采用PCR技术对75名首次发生热性惊厥的患儿进行HHV 6检测,并对比患儿HHV-6感染与否的临床特征。结果75名首次热性惊厥患儿中有26人感染HHV-6,感染 HHV-6患儿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未感染者(P<0.01)。首次热性惊厥合并HHV-6感染患儿丛集性发作、持续性发作、部分性发作、和发作后麻痹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未感染者(P<0.05)。小于1岁的感染HHV-6的首次热性惊厥患儿非典型发作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同年龄组的未感染患儿(P<0.05)。结论HHV-6感染与婴幼儿首次热性惊厥发作密切相关,可导致更严重惊厥形式的产生,并可能是继发性癫痫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