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2003~2009年恶性肿瘤对患者健康和寿命的影响,为开展恶性肿瘤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3~2009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我院2003—2009年住院死亡人数共1860例,其中恶性肿瘤死亡654例,占住院死亡人数的35.16%;654例恶性肿瘤死亡患者中,男性66.97%,女性33.03%,男女死亡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死亡年龄段以大于60岁为高峰;前5位住院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肠癌,共死亡429例,占全院恶性肿瘤死亡总人数的65.60%。结论恶性肿瘤是威胁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今后本院对肿瘤需进一步重视,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降低肿瘤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李静 《吉林医学》2012,33(14):3019-3021
<正>妇科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肿瘤无限生长及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可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及调节细胞之间粘附等机制,促进肿瘤的浸润、侵袭和转移。研究表明MMPs的表达与妇科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现就MMPs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相关研究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08—2012年某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分布状况,为恶性肿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市2008—2012年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分布情况,进行性别、年份、年龄及地区分析,以死亡例数和死亡率作为评价及分析指标,探讨差异。结果除乳腺癌外,其他八种恶性肿瘤均是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P<0.001(白血病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某市2008—2012年恶性肿瘤死亡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010年同比2008年增长17.27%,2012年同比下降3.92%;随着年龄增加,总死亡率上升,由0.18/10万上升到46.08/10万,50岁后上升更明显,以肝癌、肺癌、食管癌上升最快,肺癌上升速度高于其他肿瘤,而鼻咽癌、乳腺癌、宫颈癌在60岁以后死亡率明显下降。结论恶性肿瘤严重威胁某市居民生命健康,应加强宣传及健康教育,提高居民防癌意识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消化道肿瘤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基因组学的不断进展使肿瘤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研究均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对患者的临床处理和预后仍无实质影响,主要原因是不能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身心疾病,目前恶性肿瘤的治愈率和缓解率仍然很低,尤其经过初期的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之后,使患者在身体、心理、经济等方面受到严重创伤,患者承受着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压力。因此,做好晚期肿瘤患者的护理,对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为了解恶性肿瘤的死亡因素和预防措施、了解恶性肿瘤对居民健康的危害及变化趋势,我们对铁锋区1998年恶性肿瘤死亡情况进行分析,为预防疾病提高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系肿瘤的远处脏器转移。预防或降低肿瘤的转移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目前关于恶性肿瘤转移有许多理论,如慢性炎症的诱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临潭县恶性肿瘤的死亡情况,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临潭县报告的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0年甘肃省临潭县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21.18/10万,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分别为151.91/10万和88.68/10万,男性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增长,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胃癌是临潭县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首位死因,居于第二和第三位的是肝癌和食管癌。结论应加强当地居民生活和饮食习惯方面的健康教育,以降低该地区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重点防治男性高龄居民。  相似文献   

9.
王慧 《实用全科医学》2010,8(2):213-214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徐家汇街道社区住院死亡病例死亡原因,提出本社区疾病防控重点、提高社区疾病防控水平的思路。方法根据本中心生命信息统计资料,对2005-2008年住院死亡病例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社区住院患者死亡原因以恶性肿瘤为首位,占67.11% 其次为脑血管疾病,占21.05% 肿瘤死者中男性以肺癌为首位,女性以消化道的肿瘤占首位。结论本社区疾病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在于肿瘤知识的健康教育,社区防癌检查,癌症患者的社区康复及临终关怀。  相似文献   

10.
如今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研究主要恶性肿瘤的死亡谱、分类构成及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人数在发展中国家高居第二位,而在发达国家更是高居榜首,是发达国家的首要死亡原因[1],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及生存。目前,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已有了极大提高,化疗、放疗、手术治疗、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的应用已经极大改善了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使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尤其是儿童白血病、霍奇金病和睾丸癌的治疗取得了较大突破,已达治愈水平。由于早期诊断技术的进步以及肿瘤预防的开展,乳癌及前列腺癌患者的死亡率也急剧下降。但是大量肿瘤患者在确诊时已是晚期,已发生远处转移,导致治疗效果不佳,这成为肿瘤诊断中的一个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是人类主要的健康问题、头号死亡原因,严重威胁人民身心健康、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及国家安全。营养不良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是肿瘤患者独立的死亡风险因素,不仅导致不良临床结局(生存时间缩短、生活质量下降),而且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所以,治疗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意义重大。与日常饮食相比,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以下简称特医食品)具有一些特殊的优势,口服营养补充是最便捷、最便宜的营养治疗方法,具有促进疾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费用的显著作用。全面提高对肿瘤营养重要性的认识,并在临床工作中践行一线治疗原则,大力发展我国特医食品产业,尤其是肿瘤特医食品,必将整体大幅度提高我国肿瘤治疗水平,显著节约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在许多国家它是引起死亡的第2位原因,因此对恶性肿瘤治疗研究成为国内外医学研究的前沿领域。肿瘤光动力治疗是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并在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肿瘤的方法,即用适当波长的光照射肿瘤细胞摄人的特定化学物质(也称光敏剂),经过一系列光物理、光化学及生理反应杀伤肿瘤细胞的方法。其中光敏剂是光动力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南克俊  景钊  张晓战  龚玲  秦海霞 《医学争鸣》2003,24(18):1716-1716
引言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我们整理了1999/2002年我科死亡的恶性肿瘤病例142份,对其死亡原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人类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仍然是恶性肿瘤。截至2011年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1.2%,死亡率为12.69%。需要关注一点,肿瘤患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关系密切,HBV感染可能在恶性肿瘤的发展过程中有一定作用。据报道,我国合并HBV感染的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16.
恶性卵巢肿瘤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易于复发和转移,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有效治疗恶性肿瘤的关键是早期诊断。近年来,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许多研究证实,端粒酶与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本文对端粒酶在卵巢肿瘤的诊断、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是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近年来,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发展迅速,在综合治疗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化疗可缓解症状,延长生存率,提高治愈率。现将肿瘤患化疗的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宫颈癌、卵巢癌等妇科常见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妇女的健康。对于恶性肿瘤的恐惧心理常造成患者精神负担加重,甚至影响正常治疗;而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力,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疗并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本文  相似文献   

19.
防癌与识癌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已成为目前人类死亡常见原因之一,全世界每年约1010万人患恶性肿瘤,我国每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200万,死亡150万,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20.
谢辉  黄帆 《安徽医学》2016,37(7):874-875
目的 分析胃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为降低胃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死亡率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胃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临床资料,分析死亡原因和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350例胃恶性肿瘤病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3例(胃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死亡,原因分别为严重的肺部感染、血栓脱落大面积脑梗死和反复大出血。结论 胃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应做好充分评估,完善术前准备和手术前干预,多学科协作,贯彻快速康复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