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迁移组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4(TLR-4)在百草枯(PQ)中毒导致急性肺损伤作用机制及丙酮酸乙酯(EP)干预研究.方法 将90只SD大鼠均分为对照组、百草枯中毒组、丙酮酸乙酯治疗组,建立大鼠急性百草枯中毒动物模型后,分别于实验后的6、12、24、48 h、3 d每组随机处死6只大鼠,检测三组大鼠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HMGB1、白细胞介素-1(IL-1)和TLR-4mRNA变化;并测定三组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Q中毒组和EP治疗组染毒后6、12、24、48 h、3 d各时间点,肺组织TNF-α mRNA、HMGB1 mRNA、IL-1 mRNA、TLR-4 mRNA的表达量和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均P<0.05),SOD 活力降低(均P<0.05);与PQ中毒组相比,EP治疗组在染毒后12、48 h时间点大鼠肺组织HMGB1 mRNA、TLR-4 mRNA、IL-1 mRNA、TNF-α mRNA表达量及血清MDA含量均降低(均P<0.05),血清SOD 活力均升高(均P<0.05).结论 百草枯中毒急性肺损伤的机制主要与氧化应激、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及免疫系统炎症级联放大效应有关,丙酮酸乙酯可通过抑制该过程从而减轻急性肺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对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及其同源物ACE2表达的影响。方法一次性PQ 60mg.kg-1灌胃建立大鼠百草枯中毒肺纤维化模型,干预组染毒后加予贝那普利10mg/(kg.d)灌胃。于染毒后第三、七、二十一天取肺组织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肺泡炎、肺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测Ⅰ、Ⅲ型胶原;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检测ACE、ACE2 mRNA表达;ELISA检测肺组织AngⅡ蛋白表达。结果干预组在染毒后3d、7d肺泡炎症减轻;染毒7d后,纤维化程度积分、胶原Ⅰ、胶原Ⅲ含量低于模型组。模型组染毒后各时间点大鼠肺组织ACE mRNA及AngⅡ蛋白表达逐步上调,持续至21d;第七天后ACE2 mRNA的表达降低。干预组各时间点ACE mRNA及AngⅡ蛋白低于模型组,第七天后ACE2 mRNA表达上调。结论贝那普利可能通过降低局部ACE表达或促进ACE2合成,抑制AngⅡ生成,从而减轻百草枯中毒所致肺纤维化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螺内酯能否阻抑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肺纤维化及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Q染毒组(一次性PQ80mg/kg灌胃)和螺内酯干预组(一次性PQ80mg/kg灌胃并予每天1次螺内酯100mg/kg灌胃)。各组大鼠于染毒后第7、14、28天分批处死,取肺组织行HE染色、Masson染色并做肺泡炎、肺纤维化评分,计算肺系数,测血浆及肺组织醛固酮(ALD)含量及肺羟脯氨酸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法测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的表达。结果染毒组和干预组血浆、肺组织ALD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第14天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各时间点大鼠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积分、肺系数、肺羟脯氨酸含量均低于染毒组(P〈0.01);干预组第14天始肺组织TGF—β1、α-SMA蛋白的表达均低于染毒组(P〈0.05或P〈0.01)。结论ALD、TGFβ1、α—SMA可能均参与PQ中毒致肺纤维化的发病进程。螺内酯对PQ中毒大鼠肺纤维化有一定程度的阻抑作用,可能与其抑制ALD受体,并减少肺部TGF-β1和aSM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吡非尼酮(pirfenidone,PF)对百草枯(paraquat,PQ)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30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Q组、PF治疗低、中、高组,采用腹腔注射20%PQ溶液诱导大鼠成急性PQ中毒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以及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变化,同时以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转化生长因子(TGF-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smad3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PQ组大鼠肺组织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水平明显升高,而给予PF可明显抑制中毒大鼠肺组织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中毒大鼠肺组织中TGF-β、CTGF、smad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光镜观察显示中毒大鼠肺组织大量肺泡萎缩,部分过度膨胀,组织炎性浸润和纤维化明显。给予PF治疗后,大鼠肺组织TGF-β、CTGF和smad3蛋白表达以及组织损伤和纤维化显著降低。结论:PF可以减轻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损伤,其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抗炎、抗氧化、抑制TGF-β、CTGF和smad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M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否参与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DEHP)影响肺组织形态发育的过程。方法 SD新生大鼠于出生后第1天开始分别ip给予DEHP 10,100和750 mg.kg-1,每天1次。每组1/2大鼠持续染毒14 d,剩余1/2大鼠持续染毒21 d。染毒结束后第2天处死大鼠,取新鲜肺组织,提取总RNA,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MMP-9,TIMP-1和TGF-β1mRNA的表达;其余部分石蜡包埋,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进行组织形态观察,或者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MP-9,TIMP-1和TGF-β1蛋白表达。结果 DEHP染毒14 d,与溶剂对照组比较,DEHP 100和750 mg.kg-1组新生大鼠肺泡发育受抑制,肺间质比例增大(P<0.05);DEHP10,100和750 mg.kg-1组MMP-9和TGF-β1mRNA表达随着DEHP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r=0.979,P<0.01;r=0.990,P<0.01),MMP-9和TGF-β1蛋白表达亦随着DEHP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r=0.770,P<0.01;r=0.959,P<0.01);TIMP-1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r=0.904,P<0.01;r=0.795,P<0.01)。DEHP染毒21 d,DEHP 10,100和750 mg.kg-1组肺间质比例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MMP-9和TGF-β1mRNA表达随着DEHP染毒剂量的增加而下降(r=0.879,P<0.01;r=0.904,P<0.01),MMP-9和TGF-β1蛋白表达亦随着DEHP染毒剂量的增加而下降(r=0.935,P<0.01;r=0.819,P<0.01);TIMP-1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r=0.819,P<0.01;r=0.619,P<0.01)。结论 DEHP通过影响肺组织MMP-9,TIMP-1和TGF-β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影响新生大鼠肺组织形态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灌洗治疗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的效果。方法 18只家兔随机分为3个组:PQ染毒组,生理盐水(NS)对照组及PQ+肺灌洗组,每组6只。PQ染毒组给予50 mg/kg PQ一次性灌胃;NS对照组给予等体积0.9%NS一次性灌胃,24 h后给予5 ml 0.9%NS肺灌洗;PQ+肺灌洗治疗组给予50 mg/kg PQ一次性灌胃,24 h后给予等量0.9%NS肺灌洗。分别在染毒前及染毒后第1、3和7天取各组动物血标本并在染毒后7 d处死动物,进行血清中髓过氧化物酶(MPO)、羟脯氨酸(Hyp)、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检测及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PQ染毒组肺组织肉眼及光学显微镜检查表现为急性肺损伤;PQ+肺灌洗组肺组织病理改变表现为部分细支气管周围炎细胞浸润,小血管扩张充血。PQ染毒组MPO、IL-1、TNF-α含量染毒后1、3和7 d高于NS对照组,Hyp浓度染毒后3和7 d高于NS对照组;PQ+肺灌洗组血清MPO、TNF-α含量染毒后1、3和7 d均高于NS对照组,IL-1、Hyp染毒后3和7 d高于NS对照组;PQ+肺灌洗组MPO、Hyp、IL-1、TNF-α分别在染毒后1~7 d、7 d、3~7 d、1~3 d低于PQ染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肺灌洗疗法可降低急性肺损伤的炎症反应,有利于改善家兔PQ中毒所致的肺损伤,延缓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在百草枯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中肺组织的表达情况.方法 42只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染毒组,分别观察7、14和28 d.染毒组于实验开始一次性百革枯(40mg/kg)灌胃染毒,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取肺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采用RT-PCR法测定PAI-1 mRNA的表达.结果 百草枯染毒后大鼠肺泡炎、肺纤维化程度积分明显增高;肺组织PAI-1 mRNA表达(7、14、28 d分别为1.30±0.37,2.39±0.17、0.56±0.05)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0.07±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PAI-1 mRNA水平的表达明显上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s,LXRs)在百草枯(Paraquat,PQ)致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保护作用。方法 48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0.1 m 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A组(TO901317低剂量对照组):5 mg/kg TO901317腹腔注射;B组(TO901317高剂量对照组):20 mg/kg TO901317腹腔注射;C组(百草枯染毒组):百草枯28 mg/kg腹腔注射;D组(TO901317低剂量预处理组):百草枯染毒前0.5 h给予TO901317 5 mg/kg腹腔注射;E组(TO901317高剂量预处理组):百草枯染毒前0.5 h给予TO90131720 mg/kg腹腔注射。在百草枯染毒后72 h处死小鼠,收集肺组织及肺泡灌洗液标本。肺组织取出后测定肺湿重/干重比,肺组织切片后HE染色进行肺损伤评分,采用ELISA方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IL-1β和TNF-α含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组织中LXRs(LXRα和LXRβ)及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小鼠肺组织中可检测到较高水平的LXRα和LXRβ表达,与对照组相比,百草枯中毒组小鼠LXRα和LXRβ表达明显减少,肺湿重/干重比及肺损伤评分显著增加,肺泡灌洗液中IL-1β和TNF-α含量明显增高,TLR-4表达明显增加。上述改变在TO901317预处理组明显减轻,减轻程度与TO901317剂量有关。结论肝X受体可以在正常小鼠肺组织的中表达,百草枯中毒可显著抑制肝X受体在小鼠肺组织中表达,应用LXRs激动剂TO901317能明显减轻百草枯导致的小鼠急性肺损伤程度,这一作用可能与LXRs抑制TLR-4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百草枯(PQ)中毒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PQ中毒大鼠染毒4h后肺、肝组织核因子-κBp65(NF-κBp65)、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的表达,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大鼠PQ染毒4h后,肺、肝组织NF-κBp65、MCP-1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Q中毒大鼠4h内肺、肝组织NF—κBp65、MCP-1mRNA表达就已明显上调,提示在PQ致机体中毒的毒性过程中,早期就有细胞因子的参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线粒体中线粒体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路(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VDAC)的表达变化。方法选取成年健康Wister大鼠20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染毒组。其中对照组100只,用1ml生理盐水一次性灌胃;染毒组100只,将百草枯(paraquat,PQ)按50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ml,一次性灌胃染毒。分别于灌生理盐水及灌药后1、24、72、120、168h各取20只大鼠,麻醉下解剖大鼠留取肺组织标本,分离提取线粒体并测定其VDAC的含量。结果染毒后的大鼠VDAC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百草枯中毒可上调大鼠肺组织线粒体VDAC的表达,VDAC可能通过不同途径参与了急性肺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PAR-γ受体激活对百草枯中毒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成3组,A组(百草枯中毒组):按照20 mg/kg剂量腹腔注射;B组(低剂量PPAR-γ受体激动剂罗格列酮预处理组):在给予百草枯腹腔注射前1 h腹腔注射3 mg/kg罗格列酮;C组(高剂量PPAR-γ受体激动剂罗格列酮预处理组):在给予百草枯腹腔注射前1 h腹腔注射10 mg/kg罗格列酮;D组(对照组):1 m 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在注射百草枯后24 h和72 h时,每组取出6只,收集血清和肺组织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1β和TNF-α含量测定,行组织切片HE染色进行肺损伤评分,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组织中caspase-3和AP-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spase-3蛋白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大鼠百草枯中毒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含量明显增加。肺湿重/干重比以及肺损伤评分明显增加。罗格列酮预处理组可以减轻肺组织损伤程度,降低血清中IL-1β和TNF-α含量,减少肺组织中caspase-3和AP-1蛋白的表达。结论应用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可以抑制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中caspase-3和AP-1蛋白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和凋亡,对百草枯中毒导致急性肺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百草枯致大鼠肺损伤过程中的炎症抑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24只。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百草枯20 mg·kg-1;罗格列酮组:腹腔注射百草枯前1 h,腹腔注射罗格列酮10 mg·kg-1;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1 mL。注射百草枯后4,8 h及1,3 d,收集各组大鼠血清和肺组织标本,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 HE)染色进行肺损伤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F-κB蛋白在肺组织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核因子-κB (NF-κB)和激活蛋白(A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含量明显增加。罗格列酮组肺组织损伤程度明显降低,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减少,肺组织NF-κB和AP-1蛋白的表达降低。结论罗格列酮可以抑制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NF-κB和AP-1蛋白表达,减少IL-1β和TNF-α分泌,对百草枯所致大鼠肺损伤炎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百草枯中毒急性肺组织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模型组(Mod组)、依达拉奉治疗组(ED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Dex组),每组再根据染毒时间分为6h、24h、48h和72h等4个亚组,每组6只。采用腹腔注射20%百草枯溶液(25mg/kg)制备百草枯中毒急性肺损伤模型,Con组腹腔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染毒后1h开始,ED组和Dex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mg/kg)和地塞米松(3mg/kg),2次/日,Con组和Mod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分别在染毒后6h、24h、48h和72h,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变化,然后处死大鼠,经心脏采集血液标本检测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并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Con组比较,Mod组、ED组及Dex组各时间点血清SOD活性明显下降(P<0.05或P<0.01),血清MDA水平均明显增加(P<0.01),肺组织病理示急性肺损伤改变,炎症细胞浸润,肺泡萎缩塌陷,甚至结构消失,且随时间进展加重;与Mod组相比,ED组和Dex组血清SOD活性明显上升(P<0.05或P<0.01),血清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或P<0.01),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而ED组和Dex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和地塞米松对百草枯中毒引起的急性肺损伤均有治疗作用,其治疗作用和减轻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乌司他丁(UTI)对急性百草枯(PQ)中毒大鼠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A)、PQ中毒组(B)、小剂量UTI治疗组(C)、中剂量UTI治疗组(D)、大剂量UTI治疗组(E),每组10只。 B、C、D、E组大鼠采用PQ一次性灌胃染毒法(80mg/kg)复制PQ中毒肺损伤模型,A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灌胃30min后,C组腹腔注射UTI100KU/Kg,D组腹腔注射UTI300KU/Kg,E组腹腔注射UTI600KU/Kg,A、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4h后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蛋白含量变化。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肺损伤评分。结果 C、D、E组和B组比较,大鼠血清MDA、SOD浓度,肺组织损伤病理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C、D、E组之间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UTI对急性PQ中毒大鼠过氧化损伤具有较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百草枯急性染毒大鼠肺组织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氯沙坦对大鼠百草枯急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S组)、百草枯(PQ)组以及氯沙坦干预7和14 d组。NS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PQ组为PQ 40 mg/kg一次性灌胃染毒,此后每天灌胃生理盐水;氯沙坦干预组为PQ 40 mg/kg一次性灌胃染毒后,氯沙坦10 mg/kg·d连续灌胃给药7和14 d。各组分别于第15d处死并取肺组织,常规制备肺组织病理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制备组织匀浆并离心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肺组织中IFN-γ、TNF-α、IL-8、IL-10的含量。结果 (1)病理检查结果显示,PQ急性染毒后大鼠肺泡间隔弥漫性显著增宽,部分区域可见炎性细胞浸润,间质小血管壁增厚,经氯沙坦干预后病理改变有一定程度的逆转。(2)与NS组比较,PQ染毒后大鼠肺组织中IL-8和TNF-α含量升高(P0.05),而IL-10和IFN-γ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PQ组比较,氯沙坦干预7和14 d组IL-8、TNF-α、IL-10和INF-γ含量均逐渐升高(P0.05);与NS组比较,氯沙坦干预7和14 d组IL-10和INF-γ含量基本恢复正常(P0.05)。结论炎症因子可能参与PQ急性肺损伤过程,且氯沙坦对PQ引起的肺组织炎性因子异常改变具有一定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麦门冬汤对放射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TGF-β、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健康成年清洁级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24只,单纯照射组(B组)24只,照射加中药组(C组)24只,A、B2组以蒸馏水2ml/200g灌胃1周后,C组以每日2ml/200g(1.6g/200g)灌胃服用中药1周,开始照射,照射期间,每周测体重1次,至照射结束。分别在完成10次照射后(第5周),以及在照射开始后的第12、26周,检测大鼠检测3组大鼠肺组织TGF-β、TNF-α表达。结果 TGF-β蛋白表达:B组大鼠TGF-β的表达于照射第5周时达到高峰;在各时间点,A、C组大鼠TGF-β表达均低于B组(P<0.01)。TNF-α表达:B组大鼠肺组织TNF-α的表达在第5周时达到高峰,C组在第5周时明显抑制了TNF-α表达,在第5周、12周、26周,C组大鼠TNF-α表达均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中药麦门冬汤具有较好的预防放射性肺损伤功效,其作用机制与阻抑肺组织TGF-β、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大鼠急性百草枯中毒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TGF-β1、PDGFI、GF-1在急性百草枯中毒动物模型中的变化规律,探讨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72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3个染毒组,分82、4、72 h 3个观察时段,观察不同剂量组在染毒后不同时间大鼠静脉血细胞因子TGF-β1、PDGFI、GF-1的动态变化,同时作病理检查。结果染毒大鼠于染毒后出现的中毒表现,8、247、2 h各剂量组所监测细胞因子的水平增加,24与72 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72 h高剂量组各指标与同时间点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高、中、低3个剂量组与8 h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示染毒后8 h出现肺泡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中性白细胞浸润,24 h肺泡毛细血管扩张及炎性粒细胞浸润更加明显,有大量渗出液;72 h出现广泛弥漫的间质纤维化的表现。结论在百草枯中毒急性肺损伤机制中细胞因子TGF-β1、PDGFI、GF-1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对吸烟大鼠气道上皮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γ-谷氨酰胺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抗氧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吸入香烟烟雾法建立大鼠模型,盐酸氨溴索灌胃吸烟大鼠,比较气道阻力、肺顺应性,测定气道上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TGF-β1、γ-GCS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氨溴索组较吸烟组肺顺应性增高,气道阻力降低(P<0.05)。吸烟组和氨溴索组气道上皮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TGF-β1和γ-GCS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氨溴索组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均低于吸烟组(P<0.05),气道上皮γ-GCS蛋白以及肺泡巨噬细胞mRNA与吸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肺泡巨噬细胞γ-GCS蛋白表达高于吸烟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改善吸烟大鼠肺功能,降低肺内TGF-β1表达,提高肺泡巨噬细胞γ-GCS蛋白含量,增强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所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并初探其机制。方法:将18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治疗组(400μg·kg-1AcSD-KP),皮下注射给药1d(每天2次)后,后2组建立UUO模型,各组给药至造模后第14天处死大鼠,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及二者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肾小管变性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严重(P<0.05),TGF-β1及其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强(P<0.05),VEGF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明显减弱(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肾小管变性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P<0.05),TGF-β1及其mRNA表达水平明显减弱(P<0.05),VEGF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强(P<0.05)。结论:AcSDKP可能通过减弱TGF-β1、增强VEGF的表达以达到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组织TGF-β1及OPN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DN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三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雷帕霉素治疗组,给药8周,实验第2,4,8周,测定24h尿蛋白定量;治疗8周后,定时定量PCR法测肾小管间质OPN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间质TGF-β1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升高(P<0.05),肾组织TGF-β1、OPN表达明显增加(P<0.01)。雷帕霉素治疗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肾小管间质组织OPN、TGF-β1表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雷帕霉素能减少DN大鼠尿蛋白,下调肾小管间质组织OPN、TGF-β1表达水平,减轻DN肾小管间质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