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2例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监测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术病人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内环境变化和麻醉管理。方法72例原位肝移植术病人,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监测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血流动力学、生化指标、凝血功能、血气、血糖、体温、出血量和尿量等,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处理。结果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在无肝期和新肝期变化明显;pH值和BE等代谢性指标变化较大,新肝期呈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变化主要表现在血钾和血钙;术中体温下降,需及时处理。结论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变化复杂,应加强监测和管理,通过血管活性药及相关药物的合理使用,可维持血流动力学和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
原位肝移植术麻醉管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术中加强监测血液动力学、血气、血生化、凝血功能、体温、血糖、出血量和尿量。结合肝移植术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的特点 ,给予相应的麻醉处理。结果 :血液动力学和酸碱平衡在无肝期和新肝早期出现剧烈改变 ;围术期电解质变化突出在血钾和血钙上 ;无肝期血糖升高 ,新肝期血糖逐渐下降 ;凝血功能有一定程度的紊乱 ,需及时补充凝血因子 ,适当使用止血药物 ;术中体温变化明显 ,需及时处理。结论 :肝移植麻醉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随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 ,加强血气、生化及凝血功能的检测与调控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14例原位肝移植术患者.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监测血流动力学、血气、血生化、血液凝固功能、体温、血糖、出血量和尿量。结果 血流动力学在无肝期和新肝期出现剧烈改变;pH值和碱剩余等酸碱平衡指标变化较大。在新肝期呈代谢性酸中毒;围术期电解质变化突出表现在血钾和血钙;术中体温变化明显,需及时处理。结论 肝移植麻醉中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时有效地处理酸碱及电解质平衡.预防低温和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自体肝移植治疗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接受的84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作为案例,随机分组,分别是甲组和乙组,分别实施的是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护理后对结果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总有效率值分析,乙组和甲组的有效人数分别是39例和30例,乙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各项数据资料对比差异突出。结论对于自体肝移植治疗肝泡型包虫病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指导,有重要的作用,符合当前实际护理要求,需要做好术前评估和术中护理指导等,提升整体存活率,降低并发症的几率。  相似文献   

5.
成人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成年原位肝移植术术中生理内环境的变化及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方法 40例晚期肝病患者选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心电图、血气、生化指标、凝血功能、体温、尿量及出血量等,酌情给予相应的处理.结果 40例患者无术中死亡.在无肝期和新肝期的初始阶段均会出现血压明显下降(P<0.05),血pH值和剩余碱(BE)等代谢性指标变化较大.新肝期开始5min内血钾偏高,以后明显下降,需快速补钾才能维持血钾浓度在正常范围内.新肝期前血游离钙浓度均偏低.术中体温保持在36.1~37.0℃.结论 肝移植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血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变化复杂,麻醉应选择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要加强麻醉管理和监测,尽可能选用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同时要保持循环稳定并积极实施血液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本组病人均采用全身麻醉,术中加强监测血流动力学、血气、血生化、凝血功能、血糖、体温、尿量。根据肝移植的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的特点给予相应的麻醉处理。结果:无肝期及新肝初期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各期无严重的酸碱紊乱,电解质主要表现为低钙、凝血功能有一定紊乱,术中体温变化不明显,无肝期血糖升高,新肝期血糖逐渐下降。结论:肝移植麻醉中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紊乱,加强血气、生化及凝血功能的检测与调控是手术麻醉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并论述肝移植手术期间受体的病理生理变化及麻醉管理和用药的最新进展;方法:阅读关于肝移植及其麻醉方面的文献并进行总结;结果:临床与实验研究表明肝移植期间受体的病理生理变化涉及到血流动力学、血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改变,以及缺血与再灌注损伤,麻醉有其特殊性;结论:肝移植麻醉的重点应放在对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灌注期血流动力学的调整,血糖、血钾及酸碱平衡的纠正上。无肝期和新肝期要特别注意预防缺血与再灌注损伤,以免造成术后肝肾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典式原位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处理。方法:153例终末期肝硬化、肝癌患者,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经典原住肝移植术,经右颈内置入8.5F三腔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不同时期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变化。结果: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显示:病肝游离期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变化(P〉0.05),在阻断肝上下腔、肝下下腔静脉瞬间MAP较阻断前显著下降(P〈0.05),新肝期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主要发生在肝下、肝上下腔静脉阻断及开放的瞬间,此期间要及早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根据血气分析、出入量及时补充血液制品,使血流动力学保持平稳状态。  相似文献   

9.
活体供肝原位部分肝移植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活体供肝原位部分肝移植的麻醉处理。方法: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儿在全麻下行活体原位部分肝移植,术中连续监测体温、血流动力学、血气、生化、凝血功能及血常规。结果:与术前相比,术中血钾、血糖、凝血功能、血红蛋白、心率、体温均有显著变化。结论:在确保供体安全的同时维持受体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随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加强血气、生化及凝血功能的监测与调控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原位肝移植术病人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方法:对45例原位肝移植术病人,在围手术期采用全身麻醉或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术中加强监测血液动力学、出血量、呼吸功能、血气、生化、凝血功能、体温、尿量及血糖;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转流。根据成人原位肝移植术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的特点,给予相应的麻醉处理。结果:⑴1例因大量出血死亡。术中29例输血2000-4000ml,7例输血4000-6000ml,8例输血大于6000ml;⑵地我肝期应用体外静脉转流能使术中血液动力学趋于稳定;⑶本组病人除大出血外,手术各期无明显酸碱紊乱;⑷围术期电解质主要表现为低钙;⑸术中体温变化大;⑹凝血功能有一定程度紊乱,需补充凝血因子、适当使用止血药以及鱼精蛋白中和肝素;⑺围术期血糖偏高,新肝期血糖逐渐下降。结论:肝移植各期的麻醉管理和监测非常重要,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转流,有助于循环稳定、无明显酸中毒及高钾血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3例自体肝移植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为以后的护理配合提供借鉴。方法:对3例泡型肝包虫病患者在全麻下行自体肝移植手术,术前做好访视,健康教育,充分备齐手术所需物品,术中配合麻醉及手术医生,体位安全摆放,离体肝无菌冰保存,术后及时随访以了解患者情况。结果:3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未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认真做好围手术期患者的身心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极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肝移植手术围术期病理生理变化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位肝移植术是将病变的肝脏从原解剖部位全部切除,然后原位植入同种异体的肝脏,使患者重新得到新的肝脏,同时获得相应正常的肝功能。这种手术及麻醉的复杂性与特殊性超过其它器官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生理生化变化大,麻醉处理难度高而复杂,特别是在无肝期与新肝期的变化最为明显。因此,要求麻醉医师必须熟悉肝移植手术的特点和围术期的病理生理改变以及麻醉的特殊性,才能为肝移植术的病人创造较平稳的围术期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本文拟就原位肝移植术围手术期病理生理变化作一综述。1 血流动力学变化肝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重症肝炎患者行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48例重症肝炎行肝移植术患者的临床麻醉资料,总结麻醉管理经验.采用全身麻醉,术中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调整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用量;分别与术前、门静脉阻断前5 min、无肝期30 min、开放血流前5 min、新肝期5 min、新肝30 min和60 min时抽取桡动脉血作血气电解质分析,测定凝血功能,根据结果调整用药维持电解质及凝血功能稳态.结果:48例肝移植患者麻醉成功,无术中死亡,术中平均出血量(5 219±478) ml.术前轻度碱中毒、低K 、低Na 、低Cl-.与术前相比,pH、BE、HCO3-无肝期30 min明显降低,新肝期60 min回升;K 无肝期30 min明显升高,新肝60 min逐渐下降;无肝期Ca2 明显降低(P<0.05).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长于正常值(P<0.05),经治疗后好转,在新肝期前后5 min内PT再次延长;纤维蛋白原定量(FIB)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至术毕时逐渐恢复.全组患者在无肝期心输出量(CO)、平均动脉压(MAP)迅速下降,其余各点血流动力学基本平稳.结论:重肝患者肝移植术前常合并内环境紊乱,必须随时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气及凝血功能的相关指标,并根据监测结果随时调整用药以维持内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PiCCO)和肺动脉漂浮导管的热稀释(ThDCO)法监测原位肝移植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18例ASAⅡ~Ⅳ级终末期肝病患者行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术,同时进行PiCCO和ThDCO连续监测.在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门静脉阻断前、无肝期、新肝期、手术结束及术后不同时间,分别记录两种方法测得的股动脉和桡动脉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CO)、外周血管阻力(SV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两种方法测得的CO和SVR经直线回归分析显示有较好的相关性(r=0.987,P<0.01和r=0.972,P<0.01).围术期股动脉和桡动脉测得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手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有显著改变;在原位肝移植手术围术期用PiCCO和ThDCO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两者相关性高;PiCCO可连续监测,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PiCCO)和肺动脉漂浮导管的热稀释(ThDCO)法监测原位肝移植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18例ASAⅡ~Ⅳ级终末期肝病患者行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术,同时进行PiCCO和ThDCO连续监测.在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门静脉阻断前、无肝期、新肝期、手术结束及术后不同时间,分别记录两种方法测得的股动脉和桡动脉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CO)、外周血管阻力(SV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两种方法测得的CO和SVR经直线回归分析显示有较好的相关性(r=0.987,P<0.01和r=0.972,P<0.01).围术期股动脉和桡动脉测得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手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有显著改变;在原位肝移植手术围术期用PiCCO和ThDCO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两者相关性高;PiCCO可连续监测,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6.
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气和电解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患者动脉血气、电解质的变化及其原因。方法80例行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患者,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除监测血流动力学外,同时于麻醉前、无肝前期、无肝期30min和60min、移植肝门静脉和腔静脉开放5min和30min、手术结束时监测动脉血气及电解质,其中70例采集门静脉开放后的肝静脉血进行测定。并对血流动力学和代谢紊乱进行纠正。结果手术期间循环系统变化明显,腔静脉阻断期间血压下降、心率增快,门静脉开放后低血压,57例患者需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动脉血pH于无肝期30min开始下降,至术终恢复;二氧化碳分压(OaCO2)于下腔静脉开放后5min平均升高约4~5mmHg(1mm Hg=0.133kPa)。剩余碱(BE)平均值于无肝期下降,开放后个体间差值明显加大,为-13~ 9;血钾开放后5min时个体间波动在2.6~6.1mmol/L;血钙于麻醉后至开放后30min均降低,术终有所恢复。血钠基本保持平稳。开放后肝静脉血严重高钾、高CO2,而钠、钙、pH和BE显著降低。结论 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无肝期前,经适当调控内环境保持相对较稳定,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开放后出现明显循环波动和内环境紊乱,显著低钙、高CO2,而血钾和酸碱平衡变化的个体差异极大。  相似文献   

17.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麻醉中电解质的变化及调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秦丹丹  梁宁  黄中华 《广西医学》2006,28(9):1358-1360
目的 探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手术患者围术期电解质的变化及处理方法.方法 4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接受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手术,观察围术期不同时间点的血浆钾、钠、钙离子浓度.结果 围术期血钙偏低,血钠在正常范围,血钾在新肝开放时有一过性升高.结论 肝移植患者围术期应采用补充氯化钙、胰岛素、纠正酸中毒等综合措施以维持电解质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 目的 总结成人间活体部分供肝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处理。 方法 回顾20例晚期肝病成人患者活体部分供肝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处理过程,并对术中五个不同时期血流动力学、酸碱平衡变化、血液生化指标及血温进行分析。 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电解质、酸碱平衡、血糖及血乳酸浓度变化明显,特别是与切皮前相比,术中心率、血糖及血乳酸浓度均显著上升(P<0.05);术中平均动脉压、血Na+、K+、Ca2+浓度、pH值及血温调控相对平稳(P>0.05)。 结论 成人间活体供肝原位肝移植术中多项生理指标变化明显,加强监测,合理干预,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原位肝-胰-十二指肠联合移植术(SLPT)围麻醉期管理。方法1例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中监测心输出量(COTP,经肺温度稀释法测定;COPA,CCO热稀释法测定)、肺动脉嵌压(PAOP)、胸腔内血容积(ITBV)、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血管外肺水、每搏输出量(SV)、有创血压、中心静脉压(CVP)、血气、电解质、凝血功能等。结果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大,ITBV,GEDV明显下降;术中不定时行呼吸末正压控制呼吸,必要时辅助小潮气量快频率通气;移植期间GEDV,ITBV与SV变化趋势相同,CVP,PCWP与SV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差距;转流期间COTP与COPA存在一定差距。结论SLPT围麻醉期管理与监测非常重要;PiCCO有助于及时准确发现围麻醉期心脏前负荷、血容量、肺通透性指数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无肝期及新肝早期血酸碱度变化.方法 35例行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患者,麻醉前做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定直接动脉血压并抽取血液样本,观察麻醉前、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不同时点血酸碱度(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剩余碱(BE)和标准碳酸氢根(HCO-3)变化.结果 无肝前期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无肝期随着手术时间延长,pH逐渐降低,BE负值加大,出现较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新肝早期随着移植肝循环的开放,pH进一步降低,与术前相比,pH、BE、HCO-3在无肝期及新肝早期均明显下降(均P<0.01),大多数患者血管开放后PaCO2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结论 在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中,无肝期及新肝早期容易发生较为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且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