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肤癌以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为主。现将我科1975年1月~1981年12月收治的84例皮肤癌的放射治疗远期疗效作一回顾性分析。 临床资料 一、性别、年龄:男51例,女33例,男:女为1.55:1;平均发病年龄为51岁(15~76岁),40岁以上者占80%。 二、病理类型:84例均经病理切片证实,其中鳞状细胞癌59例,基底细胞癌24例,鳞状基底细胞癌1例。  相似文献   

2.
冷冻治疗皮肤癌1039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葛来增  尹永学 《肿瘤防治研究》1997,24(2):105-107,109
本文报道1039例皮肤癌冷冻治疗效果,鳞状细胞癌治愈率94.3%,基底细胞癌治愈率83.8%,恶性黑色素瘤治愈率81.8%。肿瘤病理类型、面积、深度、冷冻次数与疗效有直接关系。该方法治疗皮肤癌并发症少,痛苦小、操作简便,尤对颜面部皮肤癌冷冻治疗有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3.
90例皮肤癌的放射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0例皮肤癌的放射治疗分析王传俭1980~1991年我院共收治皮肤癌90例,现对其单纯放射治疗的远期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全组共90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鳞状细胞癌51例(56.7%)、基底细胞癌39例(43.3%)。男性65例,女...  相似文献   

4.
本院自1958年2月到1969年2月底收治124例皮肤癌进行放射治疗。 病理分类:鳞状细胞癌73例,基底细胞癌35例,色素性基底细胞癌3例,基底鳞状细胞癌6例,乳突状瘤癌变1例,另1例癌的原发灶可能来自腮腺。生长部位:鼻四周37例,面部38例,头皮19例,耳周14例,计生长在头颈部者108例,四肢9例,胸背2例,腹部1例,会阴3例,腹  相似文献   

5.
321例皮肤癌放射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皮肤癌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78年~1992年病理证实的皮肤癌共32l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总的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51.1%,其中:Ⅰ期92.9%,Ⅱ期74%,Ⅲ期45.1%,Ⅳ期14.3%和Ⅰ期91.4%,Ⅱ期58%,Ⅲ期21.2%,Ⅳ期0。病期越早生存率越高(P<0.05)。基底细胞癌5年生存率为80.1%,10年生存率为69.4%;鳞状细胞癌分别为59.3%和42.6%,基底细胞癌5年及10年生存率高于鳞状细胞癌(P<0.05)。结论:皮肤癌放射治疗的疗效与分期、病理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6.
90例皮肤癌放射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回顾性分析单纯放射治疗的皮肤癌病例,探讨其临床疗效,美容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1986年1月-1992年12月经病理证实,单纯放射治疗的皮肤癌共90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总的5年生存率为68.9%,其中:T1期93.3%,T2期75%,T3期55.6%,T4期37.5%。T分型越早,5年生存率越高。其底细胞癌5年生存率81.1%,鳞状细胞癌5年生存率60.4%,基底细胞癌5年生存率高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疆南部沙漠边缘地区皮肤癌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9~2012年收治经病理诊断明确的皮肤癌患者108例,对其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灶大小、病理类型、从事职业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占我院同期确诊恶性肿瘤的3.97%,均为维吾尔族人,农民91例(84.3%),发病高峰年龄段为61~70岁(36.1%)。肿瘤病灶最大直径〉10 cm 7例,5~10 cm 24例,2 cm〈直径≤5 cm 65例,≤2 cm 12例。发病部位为头面部89例(82.4%),其他19例(17.6%)。基底细胞癌52例(48.1%),其中男22例(20.4%),女30例(27.8%);鳞状细胞癌56例(51.9%),其中男42例(38.9%),女14例(13.0%)。结论 新疆南部沙漠边缘地区皮肤癌发病人群主要以维吾尔族农民为主,发病部位大多为头面部,基底细胞癌与鳞状细胞癌病例数总体相似,但男女比例有显著差异。紫外线辐射对该地区皮肤癌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应积极采取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电化学治疗砷致皮肤癌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使用电化学治疗砷致皮肤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中、重度砷中毒病人中选择62例患者进行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砷性皮肤癌15例(24.2%).其中Bowen's病12例,鳞状细胞癌2例,基底细胞癌1例.均采用电化学治疗的方式,治疗后1年评价疗效.结果CR14例,PR1例,近期缓解率为100%,2年疗效为93.3%.结论对地方燃煤砷致皮肤癌的电化学治疗,方法简便,安全且费用较低,2年疗效高,对砷污染地区有使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瘢痕癌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瘢痕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17例瘢痕癌的临床治疗分析,探讨瘢痕癌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结果:鳞状细胞癌为14例,基底细胞癌3例,均行局部病变广泛切除,采用中厚皮片及各种皮瓣修复治疗,效果较好,无一复发。结论:病理检查是诊断瘢痕癌的重要方法;手术是治疗瘢痕癌的最佳手段;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预防瘢痕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瘢痕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17例瘢痕癌的临床治疗分析,探讨瘢痕癌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结果:鳞状细胞癌为14例,基底细胞癌3例,均行局部病变广泛切除,采用中厚皮片及各种皮瓣修复治疗,效果较好,无一复发。结论:病理检查是诊断瘢痕癌的重要方法;手术是治疗瘢痕癌的最佳手段;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预防瘢痕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眼睑癌是原发于上下眼睑,限定于眼眶缘以内的皮肤癌。本文总结眼睑癌的放射治疗效果。 资料和方法 我院从1958年10月至1979年12月底,共收治眼睑癌62例,均经病理证实和长期随访,失随3例,按死亡论。男44例,女18例,男女之比为2.4∶1。年龄51~92岁,其中51—70岁占58%(36/62)。 病理类型:鳞状细胞癌29例,基底细胞癌17例,色素性基底细胞癌8例,基底鳞状细胞癌4例,不能分类3例、另1例毛发上皮癌。生长部位:以下眼睑和内眥部居多,占69%(43/62)。本病分期按1982年UICC恶性肿瘤TNM分期法分期,见表1,Ⅰ期30例,Ⅱ期2例,Ⅲ期9例,Ⅵ期21例。  相似文献   

12.
90例皮肤癌放射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单纯放射治疗的皮肤癌病例。探讨其临床疗效、美容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1986年1月~1992年12月经病理证实,单纯放射治疗的皮肤癌共90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总的5年生存率为68.9%,其中:T1期93.3%,T2期75%,T3期556%,T4期375%。T分型越早,5年生存率越高(P<0.05)。基底细胞癌5年生存率811%,鳞状细胞癌5年生存率60.4%,基底细胞癌5年生存率高于鳞状细胞癌(P<0.05)。照射剂量<60Gy5年生存率38.5%,60~70Gy为742%,>70Gy为714%,<60Gy组5年生存率低于60~70Gy组(P<0.05);>70Gy组与60~70Gy组5年生存率相仿(P>0.05)。浅层X线与电子束治疗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及718%,差异无意义(P>0.05)。1度、2度、3度远期放射性皮肤反应在浅层X组分别为533%、367%、10%,电子束组分别为843%、125%、31%,浅层X线组美容效果较电子束组差(P<005)。结论 皮肤癌放射治疗的疗效与T分期、病理类型有关,照射剂量以60~70Gy/6~7周为宜。电子束治疗皮肤癌在美容效果方面优于浅层X线。  相似文献   

13.
5例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SCC)的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特征及在病理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例食管BSCC分别作HE、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同时收集5例典型鳞状细胞癌(SCC)作对照结果:BSCC主要由密集的小细胞组成,排列成实体小叶状及假腺样(筛网状),并见粉刺样坏死及基底膜样物质沉积(PAS ),4例BSCC均见不同分化程度的鳞状细胞癌成分.1例见局灶性鳞状细胞分化免疫组化基底细胞样成分Ker(AE1/AE3)、Ker14、PCNA、LM及p53均阳性,Ker194例基底细胞样成分及2例伴随鳞癌成分同时阳性:Syn仅1例BSCC阳性;5例SCC Ker(AE1/AE3)均阳性.3例Ker14弱阳性,2例Ker19弱阳性5例BSCC和BCC其S-100、CgA、NSE及SMA均阴性。结论:BSCC是鳞状细胞癌独特的组织学类型,进行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BSCC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皮肤癌常见的组织类型为基底细胞癌(60%)与鳞状细胞癌(30%),其次为汗腺瘤、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和血管肉瘤(10%)等,以颜面部皮肤癌多见,约占85%,其次为躯干四肢。约占15%。我科收治的90例皮肤癌患者采用放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抗癌之窗》2015,(3):16-17
肺癌、肝癌、胃癌……这些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癌症,而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有可能发生皮肤癌。了解皮肤癌的早期症状,对于皮肤癌的防治至关重要。皮肤癌主要有三种类型皮肤癌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三种: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鳞状细胞癌可由角化病、黏膜白斑及其他癌前疾病转化而来。生长较快,早期即形成溃疡。有的呈结节样或菜花状,向深部侵犯较小,基底可移动,有的呈蝶状,向深部浸润较明显,破坏性大,常累  相似文献   

16.
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最高的是基底细胞癌,其次为易发生转移的鳞状细胞癌. 光动力疗法应用于人类肿瘤研究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的治疗方法,它的优点是可以局部用药并保护治疗区域的美观性. 在很多临床病例研究中,光动力疗法显示了其对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治疗作用. 本文综述了光动力疗法治疗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现有研究成果,为其在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博恒 《抗癌》2004,(2):13-14
皮肤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不高但在白种人,尤其在高加索人种中是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皮肤癌常分为非黑色素瘤皮肤癌(NMSC)和恶性黑色素瘤(MM)两种.前者最常见的两种类型为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状细胞癌(SCC).虽然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不高.但它的恶性程度很高,并且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  相似文献   

18.
口腔、颌面     
口腔舌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析,电化学治疗颌面、口腔肿瘤的疗效分析,147例涎腺肿瘤针吸细胞学与病理组织学诊断对照分析,腮腺肿瘤手术20例临床分析,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对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雅培公司提供的IMX全自动快速粒子酶免疫分析系统,对25例正常献血员和83例经病理学诊断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进行了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血清检测并分析其与病理分析、临床分期之间关系。其中80例患放射前后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变化情况进行了自身比较,结果:中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无相关性。放射治疗前后患血清鳞状细胞癌抗水平有明显变化。结论:对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可以作为对放射治疗疗效判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食管基底样鳞状细胞癌1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食管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对17例食管基底样鳞状细胞癌患者系统分析.结果: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由密集的小细胞组成,该细胞类似于鳞状上皮的基底层细胞,其组织结构呈巢状、伴中央坏死的大分叶状、筛网状、一致小圆状未分化细胞构成的缎带状,9例合并中、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例合并腺癌,2例粘膜重度不典型增生伴癌变,1例食管合并另两处独立鳞癌;瘤细胞CgA、Syn、S-100、Actin、CEA均阴性,AE1、AE3、CK34βE12局灶阳性,Ki-67阳性率为50%~80%,癌巢内基底样癌细胞间见丰富的Ⅳ型胶原.结论:基底样鳞状细胞癌是食管少见的鳞状细胞癌变异型,是具有独特形态特点、明显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差的肿瘤,应与其他恶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