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种胎儿蛋白(AFP)是一种癌胚相关蛋白,它在胎儿血清中含量只几毫克/毫升,在正常成年人体的血清内,低于25毫微克/毫升,但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患者血清中,AFP浓度可再度升高。AFP的检测方法是国外首先发现的,但国外一般认为此方法对肝癌没有多大早期诊断价值。1971年以来在国内开始应用检测AFP的方法进行肝癌诊断。这几  相似文献   

2.
 1977年11月, 我们对全县7个区的45个公社(农场)、648个生产大队、928个机关单位的637, 393人进行了肝癌普查, 查出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499例, 甲胎蛋白(简称AFP)低浓度持续阳性(简称低持阳)644例, 同时, 发现各型肝炎3,980例。 现将这次普查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症状隐匿,预后很差。本文报告启东县38例血清甲胎蛋白(AFP)普查发现的小肝癌,分析其诊断标准、手术疗效及预后,以说明AFP检测诊断肝癌的价值和早期手术对预后的影响,并探讨肝癌根治性切除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血清AFP的测定目前已成为早期诊断肝癌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往往需多次抽血,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为寻找简便易行的方法,在发现AFP可自移植性肝癌大鼠尿液中排出的基础上,并在临床单位支持下,我们对24例肝癌患者进行了尿中甲胎蛋白(AFP)的检测。本文报导其主要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 (简称肝癌 )术后复发转移率很高 ,原因是手术前存在未检出的微小灶或手术过程中肿瘤细胞释放入血。因此 ,早期发现外周血的肝癌细胞对预测其转移、复发有重要意义。已有报道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甲胎蛋白 (AFP) m R-NA和白蛋白 (AL B) m RNA可作为外周血肝癌细胞的标志物 ,但联合检测这两项指标的研究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RT- PCR)对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 AFP-m RNA和 AL B- m RNA同时进行检测 ,以探讨它们在预测肝癌血行播散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肝癌患者74例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及AF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体液免疫指标血清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 3 (C3 )、补体 4(C4)的变化及其与AFP的关系。方法 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放免法定量测定肝癌患者的血清球蛋白、IgG、IgA、IgM、C3、C4及AFP的含量 ,设肝良性疾病肝硬化和正常人两组为对照组 ,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肝癌和肝硬化组的球蛋白、IgG、IgA比正常人明显升高 (P <0 .0 1) ;肝癌组C3比正常人低 (P <0 .0 1) ,C4则高于正常人 (P <0 .0 1) ;AFP阳性和AFP阴性肝癌患者的免疫球蛋白、补体均无差异 (P >0 .0 5 ) ;肝癌患者的AFP与免疫球蛋白、补体无相关性。结论 肝癌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增强 ,AFP与免疫球蛋白、补体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62例瘤体直径在5厘米以下小肝癌进行术后AFP转归和肝病背景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术后AFP持续阴性者生存率,肝癌复发率与低持阳组及持续阳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术后AFP转归与肝病背景,特别是与肝硬化及硬化程度是有密切关系的。从术后低持阳到肝癌复发症状出现,大约一年左右。中位数为10.5月;62例中癌周肝硬化为66.1%(41/62),其中3/5为中重度肝硬化;肝细胞不典型增生77.4%(48/82),在中重度硬化中达100%。成为肝癌发生或复发的潜在病理基础;同时认为黄曲霉毒素污染及肝病背景的普遍存在可能是启东肝癌高发的主要因素。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预后极差,死亡率接近于发病率。自甲胎蛋白(AFP)用于肝癌普查以来,不仅发现了较早期肝癌,而且为研究肝癌术后复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临床诊断指标。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手术患者因肝癌复发而死亡。本文着重分析肝癌术后AFP转归与肝病背景关系及癌周肝病与复发的关系。为尽可能避免和减少手术不彻底及瘤栓等因素存在,因而选用瘤体在≤5厘米小肝癌作为分析对象。  相似文献   

8.
姜林  张依娜  付君 《癌症进展》2018,16(2):199-201,238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癌胚抗原(CEA)和糖链抗原19-9(CA19-9)四种肿瘤标志物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70例肝癌患者(肝癌组)、80例慢性肝病患者(慢性肝病组)和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AFP、AFU、CEA和CA19-9水平及其阳性率,比较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患者的血清AFP、AFU、CEA和CA19-9水平,分析多指标联合应用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肝癌与HBsAg(-)肝癌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肝癌组患者的血清AFP、AFU、CEA、CA19-9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和慢性肝病组(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AFP和AFU水平明显高于转移性肝癌患者(P﹤0.01),血清CEA水平明显低于转移性肝癌患者(P﹤0.01).不同的筛查组合对HBsAg(+)肝癌患者的诊断灵敏度均高于HBsAg(-)肝癌患者,其中AFP+AFU+CEA筛查对HBsAg(+)肝癌患者的灵敏度和约登指数最高,分别为91.11%和0.80.结论 应用AFP+AFU+CEA进行肝癌筛查的诊断效率较好,适合作为HBsAg(+)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项目,且有助于区别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  相似文献   

9.
青年原发性肝癌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青年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86例青年肝癌患者(年龄<40岁)的临床特点,包括临床症状体征、肝癌家族史、饮酒史、HBV感染率、HCV感染率、ALT异常、AFP阳性、AFU阳性、合并肝硬化、门静脉癌栓以及肝癌类型,并与同期122例老年肝癌患者(年龄>60岁)进行比较.结果青年肝癌患者占原发性肝癌患者的13.6%,在以下方面比例高于老年组,且有显著性或极其显著性差异:发热(36.0%)、HBV感染(86.0%)、ALT异常(74.4%)、AFP阳性(76.7%)、AFU阳性(81.4%)、门静脉癌栓(29.1%)和弥漫性肝癌(33.7%).结论青年肝癌恶性程度高,对HHBV感染ALT反复异常的青年人要定期进行B超和AFP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10.
 从1974年起,我们曾对肝癌普查发现的低浓度AFP阳性对象(以下简称低甲胎对象)进行较系统的随访和预防性治疗。初步结果显示这些对象的肝癌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肝病人群,而预防性治疗对降低肝癌发病率似有一定作用。本文介绍低甲胎对象经较长时间随访后的转归和随访转癌病例。  相似文献   

11.
血清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已为国际所公认。近年来,在肝癌普查中发现一批低浓度甲脂蛋白阳性对象(以下简称低甲胎对象),经随访观察其转癌率高出自然人群数百倍以上,临床研究的结果表明低甲胎对象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水平对肝癌介入术后微血管侵犯(MVI)、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02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CEUS、血清AFP、CEA对肝癌介入术后MVI、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102例肝癌患者术后经病理分析,证实为MVI的有66例,非MVI的有3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MVI组患者中多发肿瘤、无或不完整包膜、肿瘤边缘不光滑、门脉期快速消退的发生率均高于Non-MVI组;血清AFP、CEA水平高于Non-MVI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发现多发肿瘤、包膜无或不完整是影响肝癌介入术后MVI独立危险因素。经术后1年的随访,102例肝癌患者证实为早期复发有2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组患者中多发肿瘤、无或不完整包膜、门脉期快速消退、肿瘤内部坏死、MVI的发生率均高于未复发组;血清AFP、CEA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发现存在MVI、包膜无或不完整是影响术后早期复发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EUS检查中出现肿瘤多发、无或不完整包膜的肝癌患者术后出现MVI的风险更大;无或不完整包膜、合并MVI的肝癌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可能性更高,而血清AFP、CEA对肝癌介入术后MVI、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人们都知道,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是临床最常见、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过去,当临床能发现与确诊原发性肝癌时,多属于中后期,往往治疗困难。然而,甲种胎儿蛋白(简称甲胎蛋自,AFP)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甲胎蛋白(AFP)检测法在临床和普查工作中的应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准确率有很大提高,发现了一些无临床表现的早期病人。本文着重讲述AFP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上的价值,并就有关问题加以介绍。一、甲胎蛋白(AFP)简介 AFP是人胎儿血清中一种胚胎专一性蛋白,于1956年被发现,于1964年发现存在于肝细胞癌患者的血清中,自1967年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细胞癌(下称肝癌)的血清学诊断迄今仍首推甲胎蛋白(AFP),但有其局限性。部分良性肝病患者 AFP 的一过性升高给肝癌诊断增加了困难,另约有20—30%的肝癌患者AFP 呈阴性或浓度升高,故需寻找 AFP 以外的肝癌标记物。本文报告肝癌和良性肝病患者血清 AFP 异质体和 a1—抗胰蛋白酶(AAT)的检测结果,以进一步探讨对肝癌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联合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在肝癌诊断及病情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检测健康体检、肝良性疾病、肝脏癌患者的血清标本各60例.应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CRP血清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CEA血清水平.结果 肝癌组CRP、AFP、CEA血清水平明显高于肝良性疾病组和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RP、AFP、CEA在肝癌组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肝脏良性疾病及正常体检组(均P<0.05);血清CRP水平随着肝癌临床病理分期加深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AFP及CEA水平与各临床病理分期却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在对疑似肝癌或肝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时,可以考虑将CRP设为检查项目之一,同时与肝癌生化标志物AFP、CEA联合检测,优势互补,以期发现早期肝癌病例.并且,CRP与肝癌不同的临床病理分期有一定的关联,可能较早的对病情的恶性程度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7.
李海雁  鲍盛杰 《中国肿瘤》2013,22(5):406-408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及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含量在肝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技术检测185例肝癌患者、225例肝良性病变患者以及 200名健康对照中血清AFP和AFP-L3的含量。[结果]肝癌组、肝脏良性病变组AFP、AFP-L3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癌组AFP和AFP-L3水平均高于肝脏良性病变组(P<0.05).AFP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为68.11%,特异性为80.94%;而AFP-L3灵敏度为83.78%,特异性为96.00%;AFP及AFP-L3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3.51%,特异性为78.35%。[结论]AFP、AFP-L3联合检测对肝癌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甲胎蛋白(AFP)仍是诊断原发性肝癌(PHC)最特异的肿瘤标志,但尚有10~30%的病人其血清AFP为阴性,35~40%的PHC病人血清AFP值<400ng/ml。这些AFP低浓度阳性或阴性PHC以及某些良性肝病患者出现的AFP假阳性,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为此,还需寻找另外肝癌标志以弥补AFP的不足。本文试对5′-核苷酸磷酸二酯酶(5′-NPDase)同工酶对肝癌,尤某是AFP低浓度阳性或阴性肝癌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甲胎蛋白阴性肝癌的针吸细胞学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44例甲胎蛋白(AFP)检测阴性而临床疑为肝癌的患者作了细针肝穿刺细胞学检查,其中40例获得了细胞学阳性结果;肝癌阳性率91%;经细胞学检查发现AFP阴性者常存在于高分化型和低分化型两种肝癌病例中。本文还介绍了细针肝穿刺的操作方法和体会。但穿刺是否会影响预后问题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癌特异性甲胎蛋白(HS-AFP)、甲胎蛋白(AFP)和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GG-Ⅱ)对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风险的预警价值.方法:HS-AFP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PAGE)结合Westem blot分离检测.AFP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法.GGT-Ⅱ采用PAGE分离检测.对341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跟踪随访18个月,了解肝癌发生情况,分析比较HS-AFP、GGT-Ⅱ和AFP预测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风险的价值.结果:6、12、18个月随访期内HS-AFP、GGT-Ⅱ两项指标阳性组癌变率高于阴性对照组;随访12个月以上AFP阳性组癌变率高于阴性对照组;HS-AFP、GGT-Ⅱ阳性组癌变率高于AFP阳性组,但前两者差异不明显;HS-AFP与GGT-Ⅱ及AFP之间存在互补性,其中HS-AFP和GGT-Ⅱ联合检测预测肝硬化癌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达71.6%、91.4%、91.6%.结论:HS-AFP、GGT-Ⅱ和AFP对肝硬化癌变均有预测价值;HS-AFP和GGT-Ⅱ预测肝癌的特异性、准确度优于AFP;HS-AFP与GGT-Ⅱ预测肝癌的特异性、准确度相似;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肝硬化癌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以HS-AFP和CGT-Ⅱ联合检测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