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宫颈癌为女性癌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妇科癌瘤发病的首位。子宫颈癌的治疗方法目前仍用放射线和手术治疗为佳,但后者仅限于早期病例,施用范围较小。我院从1957年至1971年十五年中对178例早期的子宫颈癌施行了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清扫术,现总结分析如下:(一)临床一般资料:术后满五年的178例中,一例失访,随访率为99.41%;其中满十年者共92例,全部获得随访。经手术治疗的病历早期者较多。(见表1)  相似文献   

2.
本院自1958年至1978年经手术治疗右侧结肠癌66例,治疗结果如下:男41例、女25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9岁,平均年龄41.8岁。62例行外科根治切除。手术切除率为93.9%,手术死亡率为1.5%,切除的62例中,失访4例,随访率为93.6%。术后5年、10年、15年、20年存活率分别为56.8%、52.2%、52.9%、66.7%。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手术治疗中联合脏器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98年~2000年施行多脏器联合切除治疗的中、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肉眼下根治性手术切除23例,姑息性切除9例.对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的病例.除1例失访外,其余31例经门诊和电话随访.随访5年后,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3.13%(17/32)、28.13%(9/32)、21.88%(7/32).结论:联合脏器切除用于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是可行的,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不会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因此,只要情况许可,联合脏器切除仍应作为进展期胃癌局部浸润转移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4例长骨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方法选择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病例中病灶刮除+无水乙醇(或50%氯化锌)灭活+植骨17例,复发4例(17例手术,1例失访);瘤段切除5例,无复发;截肢2例,其中1例死于脑溢血.结论 骨巨细胞瘤瘤段切除、病灶清除+无水乙醇(或50%氯化锌)灭活+植骨是良好的手术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双原发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食管贲门双原发癌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中1例失访.随访1年生存率70.0%(14/20);3年生存率47.1%(8/17);5年生存率16.7%(2/12).结论:及时发现食管贲门双原发癌、扩大切除范围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应用血管外科技术手术治疗肿瘤侵及大血管时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7年8月应用血管外科技术手术治疗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术式包括人工血管置换、补片成形及瘤栓取出等。其中行肿瘤根治性切除27例,姑息性切除3例,均一次手术成功,无二次手术。围手术期死亡5例,无术中死亡,死亡率16.7%。获随访25例,失访5例,随访率83.3%,随访时间1天~57月。截至2007年8月,生存48月以上3例,36月以上5例,24月以上7例,12月以上10例,6月以上14例,3月以上17例。结论 运用血管外科技术能够提高侵及重要血管的肿瘤根治性切除率及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中晚期胆囊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中晚期胆囊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86例中晚期胆囊癌的诊断、病理及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2年。结果本组86例中,失访14例,Nevin分期Ⅲ期24例,Ⅳ期27例,行根治性切除47例,平均生存期22月;Ⅴ期35例,其中16例行根治性切除及扩大胆囊癌根治性切除,平均生存期13月;Ⅳ~Ⅴ期19例行姑息性手术,平均生存期7月;4例行活检手术平均生存期3月。结论积极手术治疗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延长生存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6%。因其浸润性生长,肿瘤深在,有时难以手术切净,因此术后辅以放射治疗,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本院于1996年7月~1998年7月对58例脑胶质瘤术后病例进行了放疗及随访。临床资料 本组58例中男36例,女22例,男女之比为1.64∶1,年龄7~67岁。中位年龄48岁。手术方式:肿瘤全部切除30例,部份切除22例,手术中活检6例。病理按kernohan分级:Ⅰ~Ⅱ级38例,Ⅲ~Ⅳ级20例。本组失访6例,失访者自失访日起按死亡计,随访率为89.6%。治疗方法 全组均用8MVX线外照射,Ⅰ~Ⅱ级胶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010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30例老年人(≥60岁)骨肉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预后因素采用χ~2检验;根据相关随访资料统计生存率。结果 30例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60~86岁,平均70岁。28例平均随访25个月,2例失访,随访率为93.3%。28例获随访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单纯手术治疗13例,术后辅助放疗6例,术后辅助放化疗9例。28例获随访者中,1年生存率约67.8%;3年生存率为35.7%。单纯手术切除组与手术联合放化疗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升高者较正常者预后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性骨肉瘤患者手术联合放化疗对改善预后有益。AKP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5例患者中,10例(66.7%)达到肿瘤全切(Simpson I,II级),3例(20%)达到次全切(Simpson III级),2例(13.3%)达到大部分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肿瘤未全切的5例患者中,4例术后行伽玛刀治疗。13例患者术后被随访,时间为6个月-6.5年,均未见肿瘤复发或再生长。失访2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复习文献。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3例占同期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例的1.82%;常见症候为盆腔包块、腹部不适或疼痛和痛经;手术切除病灶经病理检查才能确诊;3例中1例失访、1例已生存42个月、另1例已生存55个月。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罕见;术前难以诊断、切除病检才能确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综合化疗、放疗及激素治疗;早期病例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报告经局部切除治疗的乏特氏壶腹部肿瘤5例。平均年龄61.4岁,所有病例均合并有严重疾病。肿瘤直径0.5~3.0cm,病理诊断:良性腺瘤2例,腺癌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无手术死亡率。腺癌病人中1例术后存活19个月,1例失访。1例良性肿瘤病人术后6年无瘤健在。另2例为手术后的近期随访中。我们认为对于瘤体较小的壶腹部肿瘤,特别是良性肿瘤和不能耐受根治性手术的高危病人,可考虑施行局部切除手术。本文对肿瘤切除及胆、胰管重建的手术操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根治性手术,手术后的复发及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复发性结直肠癌的再手术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主要方法.本文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原因、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35例复发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结果:手术后1年内复发者9例 (26%),3年内复发者26例(74 %).本组35例复发或转移性结直肠癌均行再次手术,7例复发性直肠癌再切除4例,造瘘3例,28例复发性结肠癌中,根治性切除8例(包括5例肝转移灶切除),姑息性切除10例,盲肠或横结肠造瘘10例.总切除率为63 %(22/35),其中根治性切除率为55%(12/22),姑息性切除45%(10/22).术后随访6~36个月,2例失访,12例根治性切除组中,9例无瘤生存,1例肺转移,2例肝转移;23例姑息治疗组中,5例死亡,4例肝转移,其余14例带瘤生存.结论:结肠癌的手术治疗,应根据其生物学特点,采取规范的手术方式、彻底清除原发灶、转移的肠系膜及淋巴结,术中注意无瘤操作,术后酌情辅以化疗或放疗,定期随访,是预防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主要措施.而对复发和转移病例,应根据其部位、临床特征,选择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酌情达到根治或姑息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回顾分析了 19例青年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19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 (其中根治性手术 14例 ,姑息性切除 4例 ,剖腹探查 2例 )。 17例得以随访、失访 2例按死亡计算 ,随访率 89 5 %。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42 1% (8/19)、2 6 3 % (5 /19)和 15 8% (3/19)。结果提示 ,青年人直肠癌恶性程度高、病期晚、根治切除率低、预后差 ,且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手术治疗中联合脏器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98年-2000年施行多脏器联合切除治疗的中、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肉眼下根治性手术切除23例,姑息性切除9例。对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的病例。除1例失访外,其余31例经门诊和电话随访。随访5年后,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3.13%(17/32)、28.13%(9/32)、21.88%(7/32)。结论:联合脏器切除用于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是可行的,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不会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因此,只要情况许可,联合脏器切除仍应作为进展期胃癌局部浸润转移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而居第二位。本院自1958年至1972年2月(63年以前为浙医二院肿瘤科病例)收治的女性乳腺癌并施行根治性手术者共881例,多数病例并用化疗,术后病检腋淋巴结阳性者多加用放疗。所有病例术后均已满五年以上。其中18例失访,随访率为98.0%,所有失访病例均作死亡计算。全组五年绝  相似文献   

17.
143例功能性垂体微腺瘤的X-刀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LG  Guo Y  Zhang X  Shi M  Song SJ  Wei LC 《癌症》2003,22(5):510-513
背景与目的:长期以来神经外科经蝶入路手术切除是治疗功能性垂体微腺瘤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由于放射外科技术的发展,给神经外科医生们提供了新的治疗功能性垂体微腺瘤的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X—刀放射外科技术治疗功能性垂体微腺瘤效果。方法:1996年6月至2001年6月我们应用X—刀治疗垂体微腺瘤143例,其中泌乳素(Prolactin,PRL)腺瘤73例、生长激素(grouth hormone,GH)腺瘤54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al conticotropin hormone,ACTH)腺瘤13例、混合性(GH PRL)腺瘤3例。所有病例均为单个等中心单次治疗。结果:X—刀治疗后,随访3—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8.4月。除失访的31例外,随访到的112例患者中,显效78例(69.7%),有效10例(8.9%),无变化19例(16.8%),进展5例(4.6%)。结论:使用X—刀放射外科治疗功能性垂体微腺瘤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临床资料本文收集我院1984年4月—1988年4月间通过手术治疗的180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失访11例,随访率94%。最小年龄34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58岁。男女比例为1.4:1。声门上型喉癌139例,占本组病例的77.5%;声门型喉癌31例,占17.2%;跨声门型9例,占5%;声门下型1例,占0.5%。生存情况:失访按死亡率计算。随访满5年以上者16例,生存率为60%;随访满3年者76例,生存率为78%;随访满一年者85例,生存率为98%。病理类型及细胞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63年至1977年年底,共收治大肠癌932例,占同时期全院住院病人的3.93%;外科住院病人的9.91%。其中结肠癌220例(23.6%),直肠癌712例(76.4%)。随访率为99%。本文着重分析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影响生存率的一些因素,提高疗效的措施和探讨大肠癌治疗原则的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骶骨脊索瘤外科治疗后长期随访的结果,分析评估影响外科治疗效果的临床因素.方法 1978年10月至2000年10月,我院共收治68例骶骨脊索瘤,男性60例,女性8例,年龄25~74岁,中位年龄55.5岁,部位为S1~5 7例,S2~5 15例,S3~5 33例,S4~5 5例,其他8例.外科手术共104例次,首次在我院外科治疗的原发病例48例,肿瘤外科切除边界为广泛切除4例(8.3%);边缘切除21例(43.7%);囊内切除23例(48.0%);复发病例20例.结果 随访1-365个月,平均81.84个月.存活53例(77.9%);死亡15例(22.1%),其中,围手术期内死亡7例,占死亡总数的46.7%.总体5年生存率87.3%,10年生存率73.3%,中位生存时间(月)282.0±88.7.其中囊内切除者、边缘切除者和广泛切除者5年生存率,三者比较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18).手术囊内切除者复发34例(81.0%),边缘切除者复发8例(36.4%),统计学差异明显(P=0.000);总体1年无复发生存率77.4%;3年33.2%,5年24.3%.我院首次手术与非我院首次手术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log-rank P=0.000).边缘切除与囊内切除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log-rank P=0.000).Cox回归分析显示是否我院首次手术及不同手术边界均为预测局部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 骶骨脊索瘤外科切除,局部复发率高,生存期较长,外科切除边界是影响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首次手术对于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