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目的 研究国人臀中肌、臀上神经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外侧肌间隙入路的解剖关系,探讨临床意义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 解剖20具成年尸体标本(40髋),测量臀中肌前缘在髂嵴处起点距髂前上棘的距离,记录臀上神经的走向及与周围解剖标志的距离。对3具新鲜灌注尸体标本行模拟手术,观察切口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57例患者(57髋)施行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臀中肌前缘沿髂嵴方向距髂前上棘距离为(61±4)mm(55-68mm);臀上神经下支距大转子前结节的距离为(74±6)mm(60-88mm)。模拟手术显示臀中肌过度牵拉是造成臀中肌前缘挫伤的主要原因。手术切口平均长9cm(8~13cm),输血11例。9例术中发现臀中肌深层前缘肌纤维部分断裂,2例发生假体柄股骨侧内后方穿出,即刻行翻修术。随访12个月末发现Trendelenburg征阳性者。结论 前外侧肌间隙入路皮肤切口方向应从大转子前结节指向髂前上棘后方6cm;切口近端部分长度应控制在距离大转子前结节6cm以内,切口向远端延长较安全。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具有单一切口内完成髋臼和股骨假体安装、不需要透视、不剥离任何肌肉附着点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2015年3月~2016年2月,我科行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3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共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62~78(68.46±3.69)岁。全髋置换20例,半髋置换16例。骨折Garden分型:Ⅲ型29例,Ⅳ型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5 d。1.2治疗方法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患者侧卧位。按髋关节后外侧切口入路,切开皮肤及阔筋膜,离断部分臀中肌和外旋肌群,充分暴露股骨颈后进行不同术式的髋关节置换。1.2.1半髋关节置换术电摆锯在股骨颈处截骨,保留股骨小转子上沿1.5 cm长度的股骨颈,将股骨头取出后测量最大直径,选用配套股骨头假体备用。扩髓器对股骨端进行扩髓,冲洗髓腔,放置股骨远端塞至假体柄远端2 cm处,调制骨水泥至拉丝状,打入股骨髓腔后装配股骨柄假体,至骨水泥完全硬化后安上股骨柄双极头假体,复位髋关节后未见松动及脱位,放置引流管后逐层关闭切口。术后1 d拔除引流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慕尼黑骨外科(orthopdische chirurgie münchen,OCM)入路的解剖学基础的研究,为需要进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提供一种便捷且微创的手术方式。方法解剖3具成年尸体标本(6髋),观察OCM入路解剖结构,选择4例患者进行单次手术双侧OCM入路微创(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总结临床结果和手术操作技术。结果 OCM入路为臀中肌、阔筋膜张肌和股外侧肌围成的长三角形间隙,其上内角处即臀中肌和阔筋膜张肌纤维连接处,是臀上神经下支由臀中肌进入阔筋膜张肌的关键部位,手术切口的选择不能超过此水平。将OCM入路应用于4例患者行双侧MIS-THA,共8髋,手术切口长度(8.1±1.4)cm,术中出血(451±10.3)m L。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X线片有1例前倾角偏大,无并发症和功能障碍。Harris评分术前(32.7±3.2)分,术后6个月(95.1±1.9)分。结论 OCM入路为肌肉间隙入路,不会损伤外展肌群,为真正的微创入路,患者可以采取仰卧位,这样可以在单次手术中进行双侧微创手术,节约了医疗资源同时易于被患者接受,并且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加压空心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 1995年~ 1999年 ,用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2 1例、2 1髋、效果良好 ,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 2 1髋中 ,男 16例 ,女 5例 ,年龄2 1~ 5 9岁 ,平均 5 0 .2岁 ,鲜骨折 15例 ,陈旧性骨折 6例 ,随访时间最长 2 2个月 ,最短 7个月 ,平均 18个月。按 Gaden分类 , 型 14例 , 型 7例。伤后手术时间 1周 5例 ,2~ 3周 10例 ,5月~ 6月 6例。二、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 ,新鲜骨折采用侧卧位 ,取髋外侧切口 ,以大转子为中心 ,切开约 10 cm后沿臀中肌和阔筋膜张肌间隙分离 ,显露关节囊 ,纵行切开 ,直视下复位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Stoppa入路联合髂嵴切口应用于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截骨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接受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应用Stoppa入路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18例20髋,女15例17髋,男3例3髋。患者年龄19~35岁,平均29岁。手术切口采用腹部横切口(即Stoppa入路)联合髂嵴切口(髂腹股沟入路的外侧窗)。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异体血输血量,术后12个月门诊随访时评估髋关节功能、影像学征象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手术时间125~180 min,平均145 min。Stoppa入路腹部横切口长5~10 cm,平均7 cm;髂嵴切口长4~8 cm,平均6 cm;切口总长度为12~16 cm,平均13 cm。术中出血量为500~1 600 ml,平均800 ml;异体血输血量为400~2 400 ml,平均1 161 ml。术后随访14~22个月,平均19.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80.3±8.5)分改善至术后12个月时(93.5±5.2)分,平均改善(13.2±6.0)分;中心边缘角由术前7.5°±5.4°改善至30.0°±4.6°,平均改善22.5°±4.5°。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与中心边缘角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全部截骨均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3个月。2髋耻骨支截骨延迟至术后6个月愈合。3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股外侧皮神经麻痹,未予特殊处理。结论 Stoppa入路联合髂嵴切口能够安全有效地完成髋臼周围截骨术,可以代替传统的髂腹股沟入路用于无须髋关节探查的轻度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  相似文献   

6.
<正>2009年1月~2013年5月,我科采用前方入路治疗13例股骨头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21~62(30±2.5)岁。交通事故伤8例,高处坠落伤5例。左侧6例,右侧7例。9例为PipkinⅠ型,4例为PipkinⅡ型。2例合并坐骨神经损伤。伤后至入院时间为1.5~25(6±4.2)h。1.2治疗方法入院后均急诊行手法复位髋关节后脱位,复位后予患肢持续皮牵引2~3 d,在腰麻下手术。前入路切口8~10 cm,T形切开前方关节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的诊断、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 方法 从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手术治疗髋臼骨折46例48髋,其中A型骨折18髋,B型骨折22髋,C型骨折8髋.手术采用髂腹股沟入路6髋,K-L入路27髋,前后联合入路(髂腹股沟+K-L入路)13髋,延长的髂股人路2髋. 结果 解剖复位32例(66.7%),复位满意11例(22.9%),复位不满意5例(10.4%).随访4个月~4年,平均2年5个月.按改良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评定关节功能:优26髋,良9髋,可9髋,差4髋,优良率为72.9%(35/48). 结论 术前CT三维重建对骨折准确分型和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具有重要作用;术前在骨盆标本上模拟手术并初步预弯重建钢板,对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果有很大帮助;术中对骨折在尽可能地解剖复位,并可靠内固定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自1990年以来,我们应用髋关节外侧入路行各种髋关节手术28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2例,女16例,年龄7~61岁。其中髋关节结核5例,化脓性髋关节炎6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1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7例。 1.2 入路方法 切口起于髂嵴中点下2cm向前斜向髂前上棘外下2cm,注意勿损伤股外侧皮神经,再弯向大转子,沿股骨干向前下约5cm,呈“S”形切口。切开深筋膜后沿臀中肌和阔筋膜张肌间隙分离,将阔筋膜张肌牵向前外侧,即可显露前外侧关节囊,切开关节囊可显露股骨颈前外侧和股骨头及前外侧髋臼,以此显露即可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此操作与Winser—Jone切口相似,若为陈旧骨折或脱位复位手术,需进一步显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骶尾部入路治疗骶前发育性囊肿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2年10月骶前发育性囊肿患者19例,均实施经骶尾部入路治疗,囊肿体积测量2cm×2cm~16cm×18cm,平均直径为(8.28±3.18)cm,其中11例实施改良Kraske术式,8例实施Mason术式,治疗后随访两年,观察复发情况,并统计患者手术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显示均为良性肿瘤,其中畸胎瘤11例,表皮样囊肿5例,皮样囊肿3例;改良Kraske术式手术时间121~163min,平均(136.93±24.29)min,术中出血量159~224mL,平均(186.29±35.12)mL,术后静脉出血1例(9.09%),切口感染1例(9.09%),并发症发生率18.18%;Mason术式手术时间92~125 min,平均(106.54±21.76)min,术中出血量135~171mL,平均(126.25±12.83)mL,术后切口感染1例(9.09%);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8~24个月,平均(22.94±2.10)个月;1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5.26%,再次实施骶尾部入路手术治疗成功。结论经骶尾部入路治疗骶前发育性囊肿彻底、复发率低,同时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临床可优先选择此术式治疗。  相似文献   

10.
OCM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介绍OCM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手术方法。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月在对2具尸体、4个髋关节的OCM入路进行相关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OCM入路微创THA 20例。手术从臀中肌前间隙进入切开关节囊,分段完成股骨颈截骨,使用特殊的髋臼锉和髋臼打入器安放髋臼假体;股骨侧手术时手术床后下方一半拆卸掉,患髋后伸和外旋且小腿置于消毒袋内,大转子周围关节囊广泛剥离后完成扩髓和股骨假体的安放。结果肥胖指数平均为27.4%的20例患者,皮肤切口长度平均为9.3 cm;术中平均出血130 mL,术后引流量80 mL;患者术后2-3 d下地活动。所有患者获得1-9个月(平均4.3个月)随访,15例已完全脱拐,行走正常;5例不满1个月,仍需扶拐行走。术后随访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平均5.1分分别下降到3.6分(1个月)、1.7分(3个月)和0.8分(6个月)。发生血肿2例,X线检查见髋臼前倾过大2例,股骨假体型号偏小2例。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5.4分提高到术后随访时平均88.4分。结论OCM入路微创THA切口小,完整保留臀中肌和关节囊,患者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它需要一个独立学习过程,并需要特殊器械的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