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变化的差异,分析可能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统计我院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期间47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及36例肝硬变患者行脾切除术前后的血小板计数,比较脾切除术后2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其变化趋势的差异。结果脾破裂组47例患者术后均出现血小板异常升高,血小板计数最高值300×109/L~600×109/L者6例,600×109/L~900×109/L者21例,>900×109/L者20例;肝硬变组36例患者中有26例术后血小板最高值超过300×109/L,8例在100×109/L~300×109/L之间,2例仍低于100×109/L。2组患者术后血小板最高值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脾破裂组患者与肝硬变组患者相比,术后血小板升高更明显,下降更缓慢(P<0.05)。Child A级患者血小板异常的持续时间及血小板升高幅度均超过Child B、C级患者(P=0.006,P=0.002)。结论脾破裂和肝硬变患者,因肝功能及全身状况的差异,术后血小板数量的变化有明显的不同。术后应根据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院 1 985年~ 2 0 0 0年开腹单纯行脾切除术共 395例 ,发生血栓 栓塞性并发症 3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395例 ,男 32 8例 ,女 67例 ,年龄 6~ 78岁 ,平均 38岁。其中小儿 8例 ,均为血液病 ,占 2 %。外伤性脾破裂 2 86例 ,占 72 .4%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1 0 1例 ,占 2 5 .6 %。发生血栓 栓塞性并发症 (以下简称并发症 )各 1例。   2 .方法  本组病例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开腹单纯脾切除术 ,术前、术中、术后均未输血小板 ,术前、术后每天测定血小板数值 1次 ,连续 7d(见表 1 ) ,术后未输血液制品及未作预…  相似文献   

3.
创伤性脾破裂9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2 0 0 3年我院外科收治创伤性脾破裂患者90例,男70例,女2 0例,年龄3~6 8岁。其中坠落伤19例,车祸伤33例,刀刺伤11例,钝器及拳击伤2 7例。合并四肢、肋骨骨折各14例,胰腺挫伤5例,肾挫伤4例,后腹膜血肿6例,膈肌破裂3例,肝脏破裂3例,肺破裂4例,重度脑损伤2例。入院时伴失血性休克35例,占38.9%。失血量<10 0 0ml 15例,10 0 0~2 0 0 0ml32例,2 0 0 0~30 0 0ml2 5例,>4 0 0 0ml 18例。入院时间最短0 .5h ,最长10d ,平均2 0 .6h。脾破裂延迟性出血17例,占18.9% ,时间为2~10d。术前检查与诊断:82例行诊断性腹腔穿刺,阳性70例,2 0例经B超…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评价早期使用抗凝药物治疗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升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50例脾切除早期抗凝(早期抗凝组)及50例脾切除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术后1个月血小板变化趋势及差异。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31 d血小板平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 P<0.01判断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脾切除患者均在术后15 d血小板值达到最高峰,早期抗凝组经抗凝治疗,血小板值上升幅度平稳、缓慢,在术后第15天,血小板值未超过500&#215;109/L。而常规治疗组在术后第15天时血小板值已达到1000&#215;109/L。早期抗凝组在达到最高峰值后,下降平稳,术后第21天即恢复正常水平。而常规治疗组在术后第21天血小板值仍然偏高,直到术后第25天左右才恢复正常水平。两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857, P <0.01。术后3个月全部患者复诊,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早期使用抗凝药物对治疗脾切除术后继发性血小板升高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脾切除术在创伤性脾破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切除术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仍多采用剖腹手术途径。2006年9月至2009年8月.本院采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 ic spleneetomy,LS)及手辅助腹腔镜脾切除术(hand—assisted laparoseopic splenectomy,HALS)的方法,成功治疗14例外伤性脾破裂,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估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167例ITP选择性脾切除术的术后早期并发症。结果 14例(8.38%)病人出现17例次术后早期并发症;切口感染7例,腹腔大出血2例,颅内出血2例,膈下脓肿1例,肺感染1例,应激性高血糖反应4例。2例(1.20%)术后并发颅内出血死亡。结论 选择性脾切除术是ITP一种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骨髓抑制剂治疗脾切除后血小板异常增多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脾切除后血小板异常增多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3例巨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异常增多的患者 ,用骨髓抑制剂 ,如马利兰 6mg/d ,或高三尖杉酯碱针 2~ 4mg/d治疗 ,用药期间严密观察血小板的动态变化 ,待血小板降至 (490~ 340 )× 10 9/L时 ,停用骨髓抑制剂。结果  3例使用骨髓抑制剂治疗后 ,血小板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未出现皮肤粘膜出血和血栓形成或栓塞现象。结论 骨髓抑制剂治疗巨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异常增多具有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脾泥移植在创伤性脾破裂全脾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对11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行全脾切除及自体脾泥组织大网膜内移植术,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例因合并严重肺损伤术后死于呼吸衰竭,1例继发腹腔感染失败,9例治愈;术后3个月复查B超或CT有移植脾存活,血清IgM,IgG恢复正常范围,无脾切除后暴发性感染(OPSI)发生。结论:对创伤性脾破裂行全脾切除患者,自体脾泥大网膜移植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保脾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293例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治经验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目的 总结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治经验,进一步提高救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2000年间连续收治的293例脾破裂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结果 根据外伤史、临床表现、诊断性腹腔穿刺、腹部B超和(或)CT等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为96.3%。本组非手术治疗31例,全部治愈:手术治疗259例,治愈250例,其中并发脾窝积液7例。全组共治愈281例,治愈率为95.9%;死亡12例,死于大出血和严重多发伤。结论 创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疗效肯定,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低,对重度失血性休克和严重多发伤患者应采取更积极的外科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1.
全脾脏切除术后机体凝血机制会发生变化,而血小板数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机体的凝血状况,甚至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现就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者脾切除术后血小板数值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初步探讨,期望为术后相应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自1990年8月至1997年1月,笔者对30例外伤性脾破裂采取脾部分切除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13~72岁,25~37岁者占76%。按Feliciano外伤性脾破裂5级分类法,属3级25例,4级5例。合并左侧肋骨骨折7例;左侧血气胸1例;左肾挫伤1例;胰尾挫伤2例;失血性休克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h以内22例,24h以内6例,48h内2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eytpertic purpura,ITP)手术以及围手术期处理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ITP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围手术期治疗等,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手术前10例患者行腹部CT检查,8例发现副脾,1例发现右侧肾肿瘤,1例发现腹膜后血肿,25例行腹部B超检查,5例发现副脾。29例均行脾切除术,手术中切除副脾8例。手术后1例颅内出血死亡,其余存活,死亡率3.45%。手术后胰尾小动脉出血1例,二次手术予以止血,1例并发左侧膈下脓肿。29例患者脾切除术后第一天有效率100%,手术后1周有效率93%(27/29)。随访15例,随访2~87个月,其中有效73.7%(11/15),部分有效13.3%(2/15),无效6.67%(1/15)。结论完善检查、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得当是ITP外科手术治疗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脾部分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3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安民 《普外临床》1995,10(6):322-32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实施腹腔镜部分脾切除术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4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均为本院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将实施腹腔镜部分切除手术治疗的37例患者纳入腹腔镜部分切除组(LPS);将实施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的37例患者纳入腹腔镜切除组(LS)。对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血液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在手术相关指标方面,LPS组手术时间与LS组比较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P<0.05);在术后指标方面,LPS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水引流持续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与LS组比较显著缩短,腹水引流量、术后镇痛次数显著降低(P<0.05);术前,两组免疫功能指标(IgG、IgM、IgA)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LPS组IgG、IgM、IgA水平均较LS组显著提高(P<0.05);术前,两组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LPS组上述各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LS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LPS...  相似文献   

16.
刘松平  陈栋  陈太娥 《腹部外科》2003,16(6):372-372
目的 探讨脾部分切除术在外伤性脾破裂中的应用。方法 对 31例脾部分切除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B型超声随访检查保留的脾组织大小及结构与出院前无明显变化。IgA、IgG、IgM及NK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转化率 (以下简称免疫 5项 )检查结果与正常人群无差异。结论 只要符合脾部分切除术的条件 ,行脾部分切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脾功能亢进术后血小板超高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脾脏肿大功能亢进施行脾脏切除,术后血小板(PLT)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发生血栓者约为5 %~1 0 % [1 ] ,血栓大部分起源于脾静脉残余部,可延及门静脉,如阻塞肠系膜上静脉可引起严重后果。我院从1 995年2月至2 0 0 3年1 2月间对肝硬化脾脏肿大功能亢进患者实施脾脏切除4 1例,其中1 2例术后PLT逐渐高达(5 0 0~778)×1 0 9/L ,经综合性治疗,恢复顺利,无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1 2例中男5例,女7例,年龄最小1 7岁,最大75岁。高峰年龄4 5~5 5岁(9/1 2 )。因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入院2例。术前肝…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血小板数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血小板数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统计分析153例肝硬化伴脾大脾亢患者脾切除术前后(肝硬化组)血小板(PLT)计数和肝功能,观察血小板变化趋势,比较脾切除术前后血小板变化和肝功能变化的关系,同时与脾外伤组对比。结果:肝硬化组术后多数血小板升高,部分不升高,甚至降低,并与肝功能相关。肝硬化组较外伤组手术前后血小板变化不明显。结论:肝硬化血小板减少数民的原因除与脾肿大等有关外,还可能与肝脏功能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脾切除者肝移植后合并血小板增多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为男性,40岁。肝移植术后8个月,出现腹胀、皮肤及巩膜黄染2个月。既往有脾切除史。入院彩色超声波及血管造影检查提示门静脉吻合口狭窄。于2005年7月7日在全身麻醉下行门静脉吻合术。手术顺利,术后给予抗凝、营养支持、输血、维持内环境稳定等治疗。术后前3d血小板为(153~166)×109g/L,第4d血小板升高,1周后为318×109g/L,第10d达743×109g/L,第12d达峰值,为958×109g/L,白细胞为(11.31~17.99)×109g/L,血红蛋白为64~82g/L。骨髓穿刺检查提示骨髓血小板增生活跃。考虑为感染所致的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给予阿司匹林75mg/d,双嘧达莫…  相似文献   

20.
脾部分切除术治疗闭合性脾破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脾部分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部分性脾切除治疗的28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脾部分治疗失败进行脾切除1例,治疗成功率96.4%,无死亡病例。27例出院随访1-58个月,未发现并发症;其中15例随访22个月以上,血液学检查,免疫学功能测定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99mTC扫描和B型超声检查示保留脾显像良好。结论 脾部分切除对合适的脾破裂病例是安全,有效的治疗,且保留的脾具有正常的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