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下多塑料支架置入治疗活体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安全性与长期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12年6月,共31例活体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患者接受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及多塑料支架置入治疗,记录内镜治疗技术成功率和ERCP相关并发症,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观察支架维持时间、狭窄消除率和狭窄持续消除率。结果 ERCP证实单纯胆管吻合口狭窄22例,胆管吻合口狭窄合并胆漏9例。27例成功置入塑料支架,内镜治疗技术成功率为87.1%(27/31)。ERCP并发症包括急性胰腺炎1例,急性胆管炎2例,支架部分移位2例,无操作相关死亡发生,支架中位维持时间为9.6个月,狭窄消除率为95%(19/20),狭窄持续消除率为88.2%(15/17;随访5~43个月,中位随访期38个月)。结论内镜下多塑料支架置入治疗活体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其长期疗效满意,可成为活体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一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litis,AP)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0月本院收治的68例妊娠合并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8例患者中,病因以胆源性(45.59%)、高脂血症性(29.41%)为主;(2)多发于妊娠的中晚期(82.35%);发生重症AP的比例较高(45.59%),且其中70.97%发病于妊娠晚期.(3)采用积极综合治疗,对明确胆总管结石者行ERCP术;终止妊娠23例,41例继续妊娠.无孕妇死亡,胎儿死亡4例(5.88%).结论 胆道疾病与高脂血症是妊娠合并AP的主要病因,掌握该疾病的临床特点,争取早诊断、积极内镜介入治疗和控制血脂、适时终止妊娠,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ERCP放置胆道内支架治疗晚期恶性胆道梗阻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朱明  潘俊江  江华山  宇明  杨武 《重庆医学》2008,37(15):1665-1667
目的 探讨通过纤维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放置胆道内支架姑息治疗晚期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晚期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通过ERCP内镜下放置胆道内支架解除胆道梗阻性黄疸,经ERCP将导丝插入胆道并超过梗阻部位,扩张狭窄后,用推送导管将已经选择合适的引流支架推送至胆道合适部位,其近端均超过梗阻段1cm以上.结果 42例患者中插管成功36例,不成功6例,成功率85.71%(36/42).其中25例胆道内放置8F Z型自膨胀式金属支架外,其余11例行8~10F塑料内支架引流.术后黄疸逐渐消退,皮肤瘙痒等症状消失或减轻.其中27例2周内血清总胆红素下降50%以上,血清总胆红素退至40μmol/L,放置胆道内支架1周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由术前(334.12±66.54)μmol/L降至(89.87±53.42)μmol/L,肝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P<0.01).术后1、2周,24例胆总管下端梗阻患者胆红素下降明显优于10例肝门部胆管梗阻患者(P<0.01).25例放置胆道金属支架患者中,有11例于术后2个月发生支架阻塞,再次放置塑料内支架后引流通畅,1例放置金属支架术后患者第9个月才出现支架阻塞,予以再次植入金属支架.另外11例放置塑料内支架者,有4例放置塑料内支架者于术后1~4周出现血清总胆红素再次上升,经ERCP检查发现支架移位和梗阻,予以更换内支架.结论 通过ERCP内镜下胆道放置内支架,解除晚期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对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2004年至2008年收治的12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妊娠时期、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合并胆囊炎、胆结石4例,高脂血症6例;妊娠20周1例,其余11例均在妊娠28周以上,其中2例孕36周以上.重症急性胰腺炎(SAP)4例,1例妊娠28周早产,产后胎儿短时间内死亡,产后CT见胰周大量渗液;1例妊娠34周胎儿出现宫内窘迫行剖宫产,胎儿存活;另2例SAP治疗22~24 d后恢复饮食,1个月后上腹部超声检查均见假性囊肿形成,出院后失访.轻症8例,经治疗48 h后腹痛明显减轻,住院1周内血、尿淀粉酶均恢复正常,胎儿检查正常出院.结论 积极治疗胆道疾病及控制高脂血症是预防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关键,早期诊断及适时终止妊娠可改善孕妇及胎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的肝切除最佳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切除时距最近一次急性胆管炎控制后的时间间隔分为3组.A组,炎症控制后1个月内手术(n=30);B组,炎症控制后1~3个月内手术(n=36);C组,炎症控制后≥3个月手术(n=38).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结石残留等.结果 炎症控制后1个月内手术患者的输血量和需输血例数亦显著高于炎症控制后>1个月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残石率和住院时间均高(P<0.01).结论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炎症控制后≥1个月为肝切除时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策略。方法以26例进行常规孕检的健康妊娠妇女做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了笔者医院26例妊娠合并AP患者(设为治疗组)的发病特点、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结局。结果 (1)22例轻症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有9例因治疗效果不满意或家属要求而终止妊娠(其中5例妊娠12~34周患者实施了引产,4例妊娠33~37周患者实施了剖宫产),13例病情稳定并继续妊娠直至出院。(2)4例重症患者中,1例行剖宫产;1例行剖宫产术后予以胆囊切除+胰腺坏死组织清创引流+空肠造瘘术;1例胎死宫内、引产后行胆总管内取石、胰腺及腹腔引流术;1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予以引产和血液滤过。所有26例患者均治愈。结论对于妊娠合并轻症胰腺炎的患者尽量选择保守治疗,但病情加重时,可以终止妊娠。对于妊娠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患者除保守治疗外,需尽早终止妊娠。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应酌情予以胆结石清除及引流术。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应配合降脂治疗,必要时予以血液滤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其治疗原则、注意事项,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过去10年间收治的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病例11例,总结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结局.全组轻型8例,重型3例.全组11例均采用急性胰腺炎的规范化治疗,其中5例行中西医结合治疗(除常规治疗外,给予中药清胰汤胃管内注入,每日1剂,早晚各1/2剂).结果 8例轻型7例采用保守治疗,1例因病情反复行剖宫产术,孕妇均治愈;3例重型中2例晚期妊娠保守治疗后病情加重,行剖宫产术,术后行胰腺引流术,1例孕32周,系胆源性胰腺炎,保守治疗好转,1个月后行胆囊切除术,后于外院行引产术.结论 妊娠合并急性轻型胰腺炎虽然不是剖宫指征,但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的话,应该终止妊娠;妊娠合并急性重型胰腺炎一般需尽早终止妊娠,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治方法,以提高母婴救治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7年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5例妊娠期患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孕妇围术期资料,通过对孕周及夹层病变程度、全身影响程度分析手术方式和时机.结果 5例患者中位年龄30岁(22~34岁),发病时孕周23~38周;5例均接受手术治疗,3例同期行剖宫产+子宫切除,2例继续妊娠.术后1例死于并发症.剖宫产3例胎儿均存活,继续妊娠者,1例胎儿宫内死亡,1例引产.随访期间,降主动脉支架无内漏,夹层远端无扩大.结论 在基于挽救母亲和胎儿生命的前提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孕妇术前应多学科综合评估,根据妊娠时间、胎儿发育情况、主动脉病变程度决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晚孕合并重症甲流患者行剖宫产术围手术期的管理及注意事项以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方法总结救治13例晚孕合并甲流重症肺炎患者的经验,分析晚孕孕妇患重症肺炎时以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围手术期的管理及注意事项。结果 13例均急诊行剖宫产术,呼吸机辅助通气10例;全麻3例,硬膜外麻醉10例;新生儿重度窒息2例,死亡1例;羊水Ⅲ度污染5例,术中出血超过500ml3例,术后死亡2例,痊愈11例。均未出现晚期产后出血、肠粘连、肠梗阻、切口感染、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晚孕孕妇感染甲流易发展为重症肺炎,及早以剖宫产终止妊娠可以改善母儿预后,注意围手术期的管理可明显减少术中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内镜下胆道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5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行胆道支架置入术以及鼻胆管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5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均行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根据情况置入不同支架或行鼻胆管引流术,观察其疗效和3个月、6个月生存率。结果:56例病人插管成功,插管成功率97%。其中36例置入金属支架。18例置入塑料支架,2例行单纯鼻胆管引流,2例未能插管成功而放弃ERCP。并发症5例,其中急性胰腺炎2例,高淀粉酶血症2例,急性胆管炎1例,并发症率8.9%。插管成功的56名患者血清胆红素从(377.4±155.5)μmol/L下降到术后1周(146.4±54.5)μmol/L(P<0.01),支架组随访40例中总体3个月、6个月存活率分别达到94%及77%。结论:通过ERCP所进行的支架的放置术以及鼻胆管引流是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47例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诊治。方法 对47例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入院经保守治疗2例,手术45例(其中2例经保守治疗后晚期复发),手术并发伤口感染1例,术后早期流产1例,中晚期先兆流产3例(无流产),无孕产妇死亡。结论 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时,由于妊娠引起的解剖、生理、病理的改变,疾病发展迅速,造成诊断有一定的难度,对母体及胎儿都具有危害性。了解妊娠早、中、晚期合并急性阑尾炎的特点,早诊断治疗可降低本病对母婴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ERCP在胆道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对13例胆道手术术后并发症行ERCP检查,明确诊断为何种胆道术后并发症并行相应治疗.结果 单纯胆囊管残端瘘6例,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胆囊管残端瘘1例,行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鼻胆管引流术(EST+ENBD);胆总管瘘1例,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胆总管中断1例,行开腹手术;胆总管狭窄3例,行胆管内支架引流术(ERBD);肝总管空肠吻合口狭窄1例,行吻合口柱状球囊扩张,3个月后患者再次出现黄疸,行支架引流术.上述病人均得到治愈.结论 ERCP是微创技术,在胆道术后胆道损伤中的应用避免了腹部再次手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通过纤维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放置胆道内支架治疗晚期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均行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根据情况置入不同支架,观察其疗效和3个月、6个月生存率。结果30例患者插管成功,插管成功率93.8%。其中18例置入金属支架,12例置八塑料支架。发生并发症2例(3.33%),其中急性胰腺炎1例,胆管炎1例。以上2例均经治疗后痊愈出院,术后黄疸逐渐消退,皮肤瘙痒等症状消失或减轻。插管成功的30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从(170.84±101.72)μmol/L下降到术后1周(105.42±82.44)μmoL/L(P〈0.01),支架组随访21例中总体3个月、6个月存活分别达到93%及79%。结论30例患者插管成功,插管成功率93.8%。其中18例置入金属支架,12例置入塑料支架。发生并发症2例(3.33%),其中急性胰腺炎1例,胆管炎1例。以上2例均经治疗后痊愈出院,术后黄疸逐渐消退,皮肤瘙痒等症状消失或减轻。插管成功的30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从(170.84±101.72)±mol/L下降到术后1周(105.42±82.44)μmol/L(P〈0.01)。支架组随访21例中总体3个月、6个月存活分别达到93%及79%。  相似文献   

14.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例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第1例患者为妊娠合并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孕35周剖宫产,术后5 d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发绀,最终抢救无效死亡,临床考虑肺小动脉栓塞.第2例为双胎合并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因孕34+2周,双胎,活动后胸闷、心悸1周入院.于孕35周剖宫产,产后胸闷、心悸一度加重,经对症治疗好转,产后3周平安出院.结论: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母儿结局不良,患者不宜妊娠.一旦妊娠应早期终止.拒绝终止妊娠者,应加强监护,尤其要监测肺动脉高压和低氧血症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APIP)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结局.结果 8例轻型APIP采用保守治疗,无一例因胰腺炎行剖宫产术母婴均安全出院,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保守加血液滤过治疗后病情加重,1例行剖宫产术,1例孕28周胎死宫内(第二次发生A P I P)自然分娩,行胰腺及腹腔引流术孕妇均治愈.结论 妊娠合并轻型胰腺炎不是剖宫产指征,保守治疗效果好;妊娠合并重症胰腺炎预后不良,在保守治疗基础上应果断终止妊娠并进行胰周引流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无保护左主干病变选择性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期间,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9例,有3例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其中3例合并心功能不全,2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4例为心外科手术禁忌症.结果:9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即刻成功率100%.5例置入金属裸支架(BMS),4例置入药物洗脱支架(3例为Firebird药物洗脱支架,1例为CYPHER-select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支架直径为3.0~4.0mm,长度为8~25mm.3例左主干分叉病变使用双支架对吻技术同时扩张支架.术后随访1~42个月.5例置入BMS患者,2例随访期间出现心脏事件,其中1例(11%)置入BMS支架患者术后2个月死于左心室功能不全;1例左主干远端分叉病变使用双支架对吻技术的患者,术后2个月因心绞痛复查造影提示前降支起始部出现90%再狭窄;另3例目前无临床症状.4例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患者,目前均无临床症状,其中1例左主干远端分叉病变使用双支架对吻技术患者,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无再狭窄.结论:选择性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支架治疗是安全的,近期临床疗效确切,与BMS比较,药物洗脱支架可进一步降低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正>中期妊娠终止合并骶骨皮样囊肿临床上较为少见,且它们之间具有一定因果关系。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手术治疗1例中期妊娠终止合并骶骨皮样囊肿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41岁,因"妊娠6+个月引产术后2个月,发现盆腔包块1+个月"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因妊娠6+月宫内死胎在院外行引产手术,1+月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5):132-135
目的探讨总结纤维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放置胆道内塑料支架姑息治疗晚期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研究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58例2014年1~10月到我院就医的确诊为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进行ERCP放置胆道内塑料支架姑息治疗。研究ERCP放置胆道内支架姑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成功率、胆道再堵率,检测患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变化情况。随访患者生存时间,观察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中护理和术后并发症护理。结果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经ERCP放置胆道内塑料支架姑息治疗成功率高达93.1%,术后胆道再堵率为20.7%;术后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随访45例,平均生存时间(28.0±4.2)个月(4~38个月),1年生存率为55.6%(25/45),2年生存率为26.7%(12/4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并发症经术后积极护理均得到缓解或消失。结论通过纤维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放置胆道内塑料支架姑息治疗晚期恶性胆道梗阻是可行的,并发症较低;经有效护理治疗均可使并发症得到缓解或消失。  相似文献   

19.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uo W  Ge L  Zhang G  Liang F  Li R  Liu X  Kong Q  Zhao S  Cai J  Du L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5):291-293
目的 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初步经验。方法 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设计合理支架型血管 ;经股动脉在透视下将移植物放置在腹主动脉瘤腔内重建血流通道 ;术后严格按照预期方案进行随诊 ,观察并发症及瘤体形态学变化。结果  34例接受腔内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技术成功率1 0 0 %。无中转开腹手术。原发性内漏 5例。神经并发症合并急性血栓形成 1例。无肾动脉梗塞、肢体栓塞、结肠缺血等并发症。随访时间 1 2~ 40个月 ,平均随访时间 2 1± 4 .7个月。围手术期死亡率0 % (0 /34) ,总死亡率 3 % (1 /34)。随访过程中发现 2例原发性内漏转为持续性内漏 ,另发现继发性内漏 2例。本组患者 1个月后内漏发生率 1 1 .7% (4/34)。 1例髂动脉支架滑脱经二期腔内治疗。无内漏患者平均瘤体最大直径术后 6个月、1 2个月、2年较术前有明显缩小 (P <0 .0 1 )。 2例继发性Ⅰ型内漏随访中瘤体增大 ,1例进行二期腔内治疗。结论 血管腔内技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可靠的微创治疗手段。内漏血是该技术主要并发症。随访工作是整个治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瘤腔被完全旷置、随诊过程中瘤体不增长是治疗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相关并发症。方法严格筛选纳入从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归纳评估ERCP手术对胆总管结石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35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行ERCP治疗共347例,其中9例因一般情况差无法耐受手术或无法配合而未予以实施ERCP治疗,其中3例因术中穿孔转为开放手术治疗。1次性取净结石者311例(89.6%),结石2次以上(含2次)取净者27例(7.8%),放置胆道支架者9例(2.6%)。ERCP术后总胆红素(61.7±103.8)μmol/L;直接胆红素(34.7±59.6)μmol/L;谷丙转氨酶(62.8±74.2)U/L;谷草转氨酶(48.3±61)U/L。术后2 h血淀粉酶(115±162)U/L,无统计学差异(P>0.05),24 h血淀粉酶(124.7±215.8)U/L,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寒战、发热、腹痛、黄疸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肝功能术后明显好转(P<0.05);术后平均住院天数4~6 d;出现并发症患者16例,其中急性胰腺炎占6例,急性胆管炎占5例,出血占3例,穿孔占2例,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临床疗效显著,是胆胰疾病重要的诊治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