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以胸腺为靶器官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伴胸腺瘤MG与不伴胸腺瘤MG发病机制不同。近年来发现伴胸腺瘤MG在T细胞数量和功能、自身抗体的种类以及遗传学等方面与不伴胸腺瘤MG存在差异。本文旨在结合文献从胸腺微环境、T细胞发育、自身抗体及遗传学等方面在伴胸腺瘤MG发病机制中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极易疲劳,活动后加重,经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症状减轻。大多数MG患者可见胸腺病理改变。研究表明,胸腺病毒感染及慢性炎症刺激、异常免疫激活、胸腺中枢耐受性破坏及免疫调节失衡参与了MG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重症肌无力的发生、发展与胸腺内的异常免疫应答有关,这种异常免疫应答的结果是体内产生致病性特异抗体.现就胸腺内的体液免疫、免疫耐受、细胞凋亡和抗原提呈异常等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Fas及其配体 (FasL)蛋白表达与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析各期胸腺瘤伴有和不伴有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组织内Fas及FasL蛋白表达程度,利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量化统计分析。结果 各期胸腺瘤伴有重症肌无力者胸腺组织内Fas及FasL蛋白表达(Ⅳ期分别为 1 75% ±0 85%和 4 96% ±2 01% )明显低于不伴有重症肌无力者(Ⅳ期Fas及FasL分别为 25 80%±13 43%和 25 75%±13 1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 胸腺瘤伴有重症肌无力者,胸腺内T淋巴细胞凋亡能力下降,导致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克隆清除障碍从而引发重症肌无力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5.
重症肌无力是自身抗体介导的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及其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密不可分。胸腺生发中心(GC)的发现对重症肌无力的研究意义重大,源于GC的Tfh细胞是辅助B细胞迁移、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产生高亲和力抗体的主要效应T细胞,在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报道Tfh细胞参与重症肌无力发生的病理过程;同时,靶向或被动转移Tfh细胞的治疗策略及临床试验已成为相关研究热点。本综述围绕Tfh细胞的表型、分化与调节及其与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伴胸腺瘤重症肌无力(MG)病情较重,环磷酰胺(CTX)的免疫抑制作用及抗肿瘤作用在伴胸腺瘤MG的治疗中有较好作用,无论在胸腺瘤围手术期,还是在胸腺瘤术后,CTX单独使用,或者联合其他化疗药物以及糖皮质激素运用,都有明确疗效,合理使用能避免其毒副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腺瘤WHO病理分型与重症肌无力(MG)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01—2018-12在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住院的101例胸腺瘤患者,均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对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并定期术后随访。根据2004版WHO胸腺瘤的病理分型,分析胸腺瘤患者的WHO病理分型与MG发病的相关性。结果121例胸腺瘤患者中,病理类型A型30.77%合并MG,AB型30.00%合并MG,B1型56.52%合并MG,B2型72.00%合并MG,B3型56.52%合并MG,C型28.57%合并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切除术的疗效A型有效率最高,为100%,其次是B1型,有效率92.31%,AB型有效率77.78%,B2型有效率66.67%,B3型有效率46.15%,C型有效率最差(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瘤的病理类型与MG具有相关性;B2型胸腺瘤与其他病理分型相比更易合并MG;胸腺瘤病理恶性程度越高,手术切除治疗MG的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8.
Titin又称第三肌丝、肌联蛋白,其含量在肌肉中仅次于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Titin抗体(Titin-Ab)针对Titin的主要免疫原性区域(main immunogenic region,MIR),与骨骼肌收缩成分反应产生临床症状。迟发型重症肌无力(MG)和MG伴胸腺瘤(myasthenia gravis with thymoma,MGT)特别是B型胸腺瘤患者Titin-Ab阳性率偏高,Titin-Ab与MG的临床严重程度具有更好的相关性。现对Titin-Ab在MGT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胸腺瘤与重症肌无力(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01年Laquer等首先报道1例伴胸腺瘤重症肌无力(MG)患者。伴发胸腺瘤的MG患者占15%~30%,且有随年龄而增高趋势,40~59岁达发病高峰。尽管胸腺瘤多发现于确诊的MG患者,但在22岁以上的患者中MG也可在胸腺瘤确诊和切除后发现。胸腺瘤患...  相似文献   

10.
重症肌无力(MG)作为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患者胸腺内发生的异常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大约80%左右的MG患者胸腺异常,包括胸腺增生、胸腺瘤等。因此,探索MG的发生、发展及其与胸腺内发生的免疫反应之间的关系,可为MG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和新的思路。现就胸腺细胞及其表达的分子与MG的相关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合并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胸腺瘤病理分型、病理分期和重症肌无力(MG)之间关系。方法 分析1986-1996年88例经手术证实为胸腺瘤患者,其中28例术前合并MG,分析这28例患者胸腺瘤病理分型、病理分期与MG发生年龄、性别、Osserman临床分型及术后MG缓解加重关系特点。结果 发现胸腺瘤伴有MG28例(31.8%)。其中男18例占64.3%;女10例占35.7%;发病年龄以40-59岁高高峰期,共20例,占71.4%;病理分型证实上皮细胞型胸腺瘤MG发病率高,且临床症状重,以Osserman临床分型Ⅱa,Ⅱb型为主,肌无力危象发生率高,死亡率高;其次为上皮淋巴细胞混合型胸腺瘤,上皮细胞型胸腺瘤术后MG症状缓解后再加重多于混合型胸腺瘤,症状加重多见为上皮淋巴细胞混合型胸腺瘤,上皮细胞型胸腺瘤术后MG症状缓解后再加重比率高。结论 胸腺瘤伴MG患者以男性多见,发病年龄以40-59岁为主,以上皮细胞型为主,Masaoka病理分期为Ⅱ、Ⅲ期胸腺瘤MG临床症状重,且术后MG症状缓解后易再加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胸腺瘤患者发生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机制及Fas基因在MG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131例胸腺瘤患者,按是否合并MG分为合并MG组(70例)和不合并MG组(61例)两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电泳、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等方法检测两组患者胸腺淋巴细胞Fas蛋白表达和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应用DNA测序技术检测Fas基因结构变异.结果 胸腺瘤合并MG组患者胸腺淋巴细胞Fas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胸腺瘤不合并MG组,sFas含量[(3879.06±706.51) pg/mL]明显高于胸腺瘤不合并MG组[(1868.18±391.46) pg/mL] (P<0.01);胸腺瘤合并MG组胸腺淋巴细胞Fas基因第6外显子16和21位点T→G置换突变发生率分别为65%和75%,明显高于胸腺瘤不合并MG组(两位点均为5%)(P<0.05).结论 胸腺淋巴细胞Fas基因外显子6某些位点发生突变,所编码的Fas蛋白跨膜区变异或缺乏跨膜区而导致Fas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可能是MG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重症肌无力伴胸腺瘤和Graves病辛丽华陈宝成翟式春作者单位:136000四平吉林省神经精神病院重症肌无力(MG)是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Aoh)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文献报告10%~15%的MG患者有胸腺瘤[1],6%~15%...  相似文献   

14.
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切除胸腺瘤治疗各型重症肌无力(MG)46例,病理证实胸腺瘤15例,恶性胸腺瘤31例,伴异位胸腺增生1例。术后52.2%的病例发生了MG危象,其危象见于Ⅱ_B和Ⅲ型病例。10.9%的病例在院死亡。术后讨39例病人进行了6个月~12年的随访,症状缓解33.3%,改善20.5%,无变化2.6%,与本病有关的死亡者为38.5%,MG合并胸腺瘤病例术后MG危象发生率高,围手术期和离院后死亡率亦较高。近年来对病情危重病例胸腺瘤切除早期行气管切开,酌情辅助呼吸,是预防和治疗MG危象的重要方法,有助于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评价了在103例MG患者中通过临床资料、放射学结果及免疫学方法诊断胸腺瘤的价值。强调了间接血凝法检测CAEab对MG患者合并胸腺瘤具有显著特异性,认为此方法是一种在MG患者中早期发现胸腺癌的一项敏感而特异的免疫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胸腺切除术(胸切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近些年来各国学者对本疗法作用机理的阐明,手术适应症的扩大,术后疗效的演变,类固醇疗法的联合以及手术方法的改进等作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B细胞是重症肌无力(MG)发病的直接参与者,其免疫调控对疾病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B细胞是一种抗原提呈细胞,与其他的免疫细胞互相作用产生自身抗体,除此之外,还具有其他一些特殊功能,如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调控树突状细胞(DC)及T细胞功能,激活T细胞的免疫调控等。调节性B细胞通过分泌调节性细胞因子,细胞间接触等发挥免疫抑制功能。鉴于B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在MG发病中的作用,新的针对B细胞的治疗策略已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 (neuromuscularjunction,NMJ)传递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传统观点认为MG的发病与乙酰胆碱受体自身抗体(AChR Ab)介导的体液免疫密切相关,但最近发现NMJ处其他抗体、抗原特异性T细胞、细胞因子、调节性T细胞、遗传因素等在MG的发病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体液免疫临床上发现大约 80%的MG患者血清中能检测到AChR Ab,称为血清阳性重症肌无力 (seropositivemyastheniagravis,SPMG),而另外 20%的MG患者体内不能检测到AChR Ab,即所谓血清…  相似文献   

19.
胸腺瘤WHO新分类与重症肌无力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此文概述了胸腺瘤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的病理学特点.在此新分类中指出,发生重症肌无力者以B型胸腺瘤居多;肿瘤上皮组织相关抗原减少、自身免疫性T细胞的释放可能参与胸腺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20.
重症肌无力(MG)是典型的由抗体介导、T细胞依赖、补体参与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的关键在于机体自我耐受的打破,产生针对自身抗原乙酰胆碱受体的异常免疫应答。胸腺、T细胞、补体及补体调节因子、B细胞均在MG发病中发挥一定作用,现分别就其在MG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