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顾文秀  钱朝秦  王伟 《河北医药》2023,(13):2009-2011+2015
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肌肉肌力<Ⅲ级产妇的疗效及对QOL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12月接受治疗的产后盆底肌肉肌力<Ⅲ级产妇100例,数字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比产妇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心理状况、盆底肌力分级情况、预后生活质量及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结果 治疗前产妇SAS、SDS评分、盆底肌力分级情况、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盆底肌肌力分级、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后盆底肌力<Ⅲ级产妇应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缓解负性情绪对康复造成的影响,提高盆底肌肌力,改善预后生活质量,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为了分析顺产与剖宫产盆底肌肉受损程度及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30日至2018年3月30日我院收治的200例产妇(产后42天检查)纳入治疗研究,以分娩方式作为分组纳入的依据。常规组100例产妇为剖宫产,实验组100例产妇为顺产,两组产妇均进行盆底肌功能检查,之后并接受盆底按摩等康复治疗,对比两组产妇盆底肌肉受损程度和康复治疗效果展开分析。结果实验组0级和1级均为0例,2级28例,3级共31例,4级共25例,5级共16例,常规组0级,1级均为9例,2级29例,3级共23例,4级共32例,5级共7例;实验组肌肉受损程度比常规组大,实验组产妇的盆底肌肉肌力和肌电位明显比常规组上升,实验组康复疗效明显比常规组更优,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可比性(P<0.05)。结论虽顺产产妇在短时间内对其盆底损伤较大,但是在产后接受盆底肌肉康复治疗之后,经过盆底肌力和肌电位显示:顺产的产妇比剖宫产产妇的恢复更快,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锻炼在产后盆底肌肉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后42 d复查的产妇1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研究组于产后42 d开始进行1个疗程(12次)的生物反馈+电刺激的盆底肌肉锻练,治疗期间指导产妇在家进行Kegel锻炼配合阴道哑铃的盆底肌肉锻练;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产后健康教育.2组均于产后42 d、3个月进行盆底肌肉张力测定及POP-Q分度,评价盆底肌肉康复锻练的效果.结果 产后42 d妇女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压力受损,2组盆底肌肉张力测定及POP-Q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3个月盆底肌肉张力均高于对照组;2组产后3个月POP-Q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锻炼对提高盆底肌肉张力、改善盆腔器官脱垂、促进妇女产后盆底康复有一定的价值,值得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4.
赵梅平  杨卫卫  仲健  薛潇 《贵州医药》2023,(12):1907-1908
目的 探究凯格尔球运动结合盆底肌肉电刺激对顺产妇盆底肌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接受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的顺产产妇200例,根据患者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协助患者取平卧位,观察组于上述基础上联合凯格尔球运动,采用会阴肌力测试患者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恢复情况及盆底功能状态。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力1级、2级、3级的比例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盆底肌力4级、5级比例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静息压、盆底收缩压均升高,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肌力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盆底功能状态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顺产产妇的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中,于常规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凯格尔球运动,对促进患者盆底肌力恢复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妇女在产后经过特殊护理干预措施后其盆底肌康复的效果。方法 2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在产后按照计划接受基础产后健康教育及进行一般康复训练,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还需积极完成产后特殊干预(包括专业康复训练和盆底肌的康复治疗)。在产后进行3个月随访,比较产后妇女盆底肌功能恢复效果。结果 实验组盆底肌力≥3级的比率大于对照组,实验组产妇出现盆腔脏器脱垂及尿失禁比率均小于对照组,性生活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产后特殊干预,包括专业康复训练和盆底肌的康复治疗,能够提高产妇盆底肌力,预防产妇日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顺产产妇盆底肌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顺产的产妇124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别给予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研究组,n=62)和阴道哑铃训练(对照组,n=62),连续治疗2个月后检查产妇盆底肌力改善情况,并对两组产妇治疗后盆底肌肌力情况和盆底疾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盆底肌肌力评价为Ⅱ级14例,Ⅲ级27例,Ⅳ级15例,Ⅴ级6例;研究组中Ⅱ级6例,Ⅲ级15例,Ⅳ级25例,Ⅴ级16例,研究组盆底肌肌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U=6.85,P<0.05)。研究组盆底功能障碍总发生率为11.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32%(χ2=13.65, 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用于顺产产妇有利于产后盆底肌肌力的恢复,明显减少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医院接收的产后盆底肌力康复产妇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评价两组盆底肌力、盆底肌疲劳度、尿失禁程度、盆腔脱垂程度及性生活质量,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力以5级为主(59.18%),显著高于对照组(28.57%)(P <0.05)。2级肌力、3级肌力、4级肌力下盆底肌疲劳度比较,观察组Ⅰ类肌纤维与Ⅱ类肌纤维的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ICI-Q-SF、POP-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SF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45%(P <0.05)。结论 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给予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进一步增强盆底肌力,减轻盆底肌疲劳度,预防和减轻尿失禁及盆腔脱垂,改善性生活质量,尤其防范产后并发症,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操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并发症、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产妇中随机选取8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常规护理)、观察组(n=43,常规护理+盆底康复操训练),观察患者不良情绪、盆底肌肌力改善情况等。结果产后6、14周,观察组产妇盆底肌肌力Ⅰ级所占比例均为0,相比对照组的52.38%、28.57%均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Ⅳ~Ⅴ级所占比例分别为62.79%、83.72%,相比对照组的0、9.52%均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14周,观察组患者平均SAS、SDS评分分别为(42.58±8.21)分、(42.18±6.8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59±8.47)分、(47.62±6.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妇产后康复治疗中加强盆底康复操训练,可促进其盆底肌肌力获得有效提高,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少并发症,提高总体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产后盆底康复法治疗所取得的临床疗效及其给产妇带来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某院88例产妇,按照每组44例划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前者行肛提肌训练,后者行肛提肌训练配合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研究两组产妇临床变化。结果:接受治疗后,观察组SDS评分为(22.9±3.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2±9.7)分(P0.05);观察组产妇治疗后盆底肌肉力得到显著改善,改善幅度大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产妇实施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疗效,大大降低产妇抑郁程度评分,同时显著改善其盆底肌肉力,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165例初产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和59例经产妇(经产妇组),将初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及经产妇组予以产后盆底肌训练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对照组予以一般的产后健康宣教。产妇分别于产后3月随访,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及盆底肌肉功能评估、阴道张力测定,评价盆底肌肉训练的结果。结果观察组在盆底综合肌力、盆底脏器脱垂及尿失禁方面均较对照组及经产妇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盆底康复是一个可行、安全、有效的方案,且对初产妇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尿失禁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足月单胎妊娠的初产妇45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50例、产后7d组151例和产后42 d组1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健康教育,产后7d组和产后42 d组除了常规产后健康教育外,分别在产后第7天、第42天开始接受为期6周的盆底康复治疗,采用低频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12个月时的UI发生情况,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治疗后3个月、12个月时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3个月、12个月时,产后7d组、产后42 d组的UI发生率分别为5.3%、2.0%与15.2%、1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3%、20.0%,均P< 0.05,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产后7d组的UI发生率明显低于产后42 d组(P<0.05),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均显著高于产后42 d组(均P<0.05);产后7d组、产后42 d组产妇产后性焦虑、性交流、性体像、性态度、性反应、性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 0.05),而产后7d组改善程度较产后42 d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 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初产妇产后盆底Ⅰ类肌、Ⅱ类肌的肌力,降低UI的发生率及改善其产后性生活质量,而在产后7d开始接受盆底康复治疗,这种治疗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用于产后阴道壁脱垂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产妇首先进行盆底肌力初次筛查,采用PHENIX机检测盆底Ⅰ、Ⅱ类纤维的肌力及阴道动态压力。对存在阴道壁脱垂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患者155例按单盲法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75例。治疗组根据PHENIXUSB4内置方案(脏器脱垂方案)进行盆底康复治疗5周,对照组进行盆底肌kegel训练5周。两组患者同时进行细菌性阴道病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0%,优于对照组的74.67%(X^2=11.19,P〈0.05)。治疗组Aa点、Ap点值及POP—Q分期降低,阴道壁脱垂情况改善,盆底I类、Ⅱ类肌纤维肌力、阴道动态压力改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盆底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产后患者阴道壁脱垂情况,且无损伤,无痛苦,疗效确切,治疗效果不受阴道炎影响,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3.
冯淑娜 《中国基层医药》2014,(14):2144-2146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刺激仪联合阴道锥体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表方法将100例产妇随机分为阴道锥体训练(对照组)50例和神经肌肉刺激+阴道锥体训练(观察组)50例进行治疗,每疗程8周,评价两组治疗前后SUI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盆底肌力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49,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x^2=23.11,P〈0.05);观察组治疗后12周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4.88±0.77)分,高于对照组的(3.88±0.69)分(t=3.55,P〈0.05);观察组治疗后12周UI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18%)(x^2=4.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电收缩强度(37.55±7.98)μV,较对照组的(30.55±7.45)μV明显增强(t=5.13,P〈0.05)。结论神经肌肉刺激联合阴道锥体训练治疗能降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和增高盆底肌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妊娠分娩前、后全程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对女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 选取孕产妇204例,68例自孕28周开始盆底肌功能锻炼至产后3个月(全程组),68例于产后行盆底肌功能锻炼至3个月(产后组),68例按常规妊娠分娩处理,(对照组).观察阴道分娩前、分娩后3个月盆底肌张力和产后3、6、12个月尿垫试验阳性率.结果 孕28周,各组盆底肌张力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阴道分娩前,全程组产妇Ⅱ级<肌张力≤Ⅲ级与Ⅰ级<肌张力≤Ⅱ级的比率均高于产后组与对照组(P<0.05),肌张力≤Ⅰ级的明显低于产后组与对照组(P< 0.005 );阴道分娩后3个月,全程组产妇Ⅱ级<肌张力≤Ⅲ级的比率明显高于产后组与对照组(P< 0.005),Ⅰ级<肌张力≤Ⅱ级与肌张力≤Ⅰ级的比率均低于产后组与对照组(P< 0.05和尸<0.005).全程组产后3、6、12个月的尿垫试验阳性率均低于产后组与对照组(全程组:14.7%、7.3%、1.4%,产后组:23.5%、16.1%、7.4%,对照组:39.7%、30.9%、20.6%,P均<0.005).结论 早期全程行盆底肌功能锻炼能增强盆底肌收缩力,有助于盆底肌功能恢复,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相似文献   

15.
程芳  杨云洁 《中国基层医药》2014,(24):3752-3755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对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产后6~8周尿失禁患者435例,采用尿失禁问卷调查( ICI-QSF问卷)及性功能问卷调查( FSFI问卷)对产妇分别进行尿失禁( SUI)调查、盆腔脏器脱垂( POP-Q)分度及性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比较盆底康复治疗前后Ⅰ类肌、Ⅱ类肌的肌力和疲劳度、阴道动态压的变化等盆底功能的改变。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包括:仿生物电刺激、生物反馈、场景反射训练及Kegel锻炼。结果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后,盆底功能明显提高,盆底肌力提高,疲劳度下降,阴道动态压上升:肌电值治疗前(5.6±1.8)μV,治疗8周后(15.1±4.6)μV(t=3.6,P<0.05);阴道动态压治疗前(48.7±11.0)cmH2O,治疗4周后(86.3±5.1)cmH2O(t=7.2,P<0.01);疲劳度明显改善(P<0.01),尿失禁治疗效果非常明显(t=5.6,P<0.05),盆腔脏器脱垂改善明显,阴道前后壁脱垂治疗前Ⅱ度63例、Ⅲ度14例,治疗后Ⅱ度16例、Ⅲ度0例,缓解率82%;子宫脱垂治疗前172例,治疗后39例,缓解率77.3%;性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前评分(78.00±20.45)分,治疗后评分(100.00±25.36)分( t=8.6,P<0.01)。结论盆底肌肉康复治疗有效提高产后妇女的盆底功能,可达到治疗尿失禁、改善盆腔脏器脱垂、提高性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产后个体化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对盆底肌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0年8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产后6周复诊的产妇206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105例于产后6周开始进行1个疗程的个体化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即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101例则由专业医师指导其自行在家做Kegel操,进行单纯的盆底肌肉康复训练。两组均于产后3个月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及国际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调查,并进行盆底肌肉张力测定。产后12个月进行问卷调查及盆底肌肉张力测定和POP-Q分度,评价两种盆底肌肉训练的效果。结果研究组产后3个月、产后12个月盆底肌肉张力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及对照组产后3个月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2.9%(3/105)和9.8%(10/10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产后12个月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3.8%(4/105)和9.8%(10/10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产后12个月POP-QⅠ度脱垂发生率分别为22.8%(24/105)和41.6%(42/10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后个体化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盆底肌肉张力,降低尿失禁发生率,改善盆腔脏器脱垂,且操作简单、有效、无损伤的特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阴道哑铃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盆底肌强度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P〈0.05);实验组中Ⅱ、Ⅲ级患者数明显少于对照组,Ⅳ、Ⅴ级患者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肉训练可以改善产后盆底肌力,有助于提高产后性生活质量,预防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产后盆底康复的个体化治疗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盆底电刺激用于产后盆底康复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取产后42天女性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行盆底电刺激治疗,对照组自行恢复,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行盆底电刺激康复的研究组产妇主观自觉症状好转,阴道弹性改善,盆底综合肌力提高,超声检查和性生活满意度改变明显,50名产后女性接受治疗,治疗次数从2~20次不等,平均7.8次,治疗时间20~30分钟,平均分钟22.5分钟.两组治疗后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盆底电刺激用于产后盆底康复有效修复盆底组织结构与功能损伤,可作为产后盆底康复的常规内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盆底肌训练和电刺激在产后盆底肌力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5月~2018年5月于某院接受治疗的足月妊娠产妇120例,采用抓阄的方式将其分为3组,即A、B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3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3组产妇的康复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优良率的比较来看,研究组产妇治疗优良率较A、B对照组明显更高,3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产妇静息压、盆底收缩压亦明显高于A、B对照组,3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训练和盆底电刺激在产后盆地肌力康复中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产妇的产后康复效果,临床可积极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Ⅲ~Ⅳ度痔疮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82例Ⅲ~Ⅳ度痔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平均时间(25.2±5.3)min,平均住院时间(4.2±1.8)d。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15例患者出现尿潴留(17.9%),20例出现需止痛治疗的肛门疼痛(23.8%),外痔痔核或皮赘残留率24.1%(18例),术后出现需进行处理的出血发生率3.5%(3例),精细控便障碍发生率10.7%(9例)。结论 PPH治疗Ⅲ~Ⅳ痔病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