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本文通过对磁县2010至2011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分析,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手足121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9~2011年手足口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年报告手足口病933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68.58/100000,农村高于市区,以1~5岁(不包括5岁)散居儿童发病率最高,占报告病例的80.28%,男性多于女性,潮湿多雨年份和季节发病较多。检测患者的标本,以EV71型感染居多,占46.43%。结论手足口病在农村1~5岁(不包括5岁)散居儿童中发病率较高,潮湿多雨的夏秋季发病较多;幼儿抵抗力低、常将手、杂物放入121中与发病有关;进入疫区和接触手足口病患者是感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尉氏县手足口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临床特点及重症病例的特征,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和救治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558例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优势毒株为EV71,高发人群为1~3岁的散居儿童,全年中发病率最高的月份为3~5月(占68.28%),有接触史为主要发病原因,重症病例占比例较大,主要症状为高热、出疹部位多、先发热后出疹、精神差、惊颤、呕吐、肢体抖动等一种或多种症候。结论在手足口病流行高发季节,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特别是高危儿童家长防范意识,避免密切接触是十分必要的。加强重症病例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救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昭通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现况分析研究方法对已报告和确认的手足口病例作回顾性分析,使用Excel表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1年昭通市共报手足口病例1203例,死亡1例,年均发病率为6.02/10万,死亡率0.05/10万,病死率为0.08%。结论昭通市手足121病呈散发态势,具有4-6月高发的特点,中心城区发病率略高于周边城区,5岁以下儿童为手足口病高危人群,男性发病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吉安市2011~2013年手足口病疫情和病原学监测情况,从而为制订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SPSS 18.0软件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部分病例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2011~2013年吉安市手足口病年发病率分别为57.79/10万、30.62/10万和27.20/10万,其中重症数3年累计为113例,死亡11例。0~4岁年龄组报告病例5367例,占96.51%。全市13个县、区均有病例报告,2011年青原区发病率高于其他县区,2012、2013年安福县发病率均高于其他县区。手足口病全年均有发病,在4~7月出现流行高峰,以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发病为主。2011~2013年共检测阳性病例标本99份,其中EV71占61.62%。结论吉安市手足口病的发病呈现明显的地区、季节和人群特征,病原学监测以EV71病毒型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秀山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描述及其病原学变化,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秀山县医院收治住院的手足口病病员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 2011年疫情呈高峰型流行,2011年于46月达高峰,2011年手足口病构成比都是以人口高密度区组最高;2 2012年6月达高峰,2011年手足口病构成比都是以人口高密度区组最高;2 2012年2013疫情亦呈高峰型流行,其手足口病构成比都不是以人口高密度区组最高;3手足口病发病集中在12013疫情亦呈高峰型流行,其手足口病构成比都不是以人口高密度区组最高;3手足口病发病集中在14岁组,并且好发于男孩。结论手足口病对秀山县14岁组,并且好发于男孩。结论手足口病对秀山县14岁年龄幼儿童的身体健康影响仍旧较大,且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该传染病在春夏季集中爆发,目前主要集中于散居儿童中,尤其是男孩,并且在人口低密度区流行较为严重;重症病例以EV71与CcoxA16感染呈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3年营口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将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手足口病患者462例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患者感染的病毒型、性别、年龄、发病月份等流行病学特征。结果营口市儿童患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的有330例,主要有EV71和CVA16型两种病毒型;其中男200,女130,比例为1.5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545,P<0.05);幼托儿童发病率为43.33%,散居儿童51.82%,学生4.85%;发病患儿主要集中在2~5岁之间(224例,发病率67.88%);发病时间在4~10月份,其中7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率为68.79%,其次为6月份,发病率为23.94%。结论营口市2013年手足口病主要由EV71型和CVA16型肠道病毒感染所引起,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患儿主要集中在2~5岁之间的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中,疾病高发在6、7月份,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12—2013年间苏州市姑苏区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做好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儿童手足口病病例、重症手足口病的个案调查表以及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和2013年苏州市姑苏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儿童手足口病患者2 088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为1 981例,实验室诊断病例为97例,疑似报告病例为10例;报告重症病例59例,无死亡病例;2012年其发病率为110.2/10万,2013年其发病率为93.47/10万;两年度儿童手足口病报告病例呈现2个高峰期(3~7月和11~12月),≤3岁的儿童为主(分别占66.12%和73.65%),其发病率(男∶女)性别比分别为1.57:1.00和1.63:1.00;在实验室诊断病例中,CoxA16阳性者为27例(27.83%),EV71阳性者为43例(44.34%),其他肠道病毒(EVG)阳性者为27例(27.83%)。结论:苏州市姑苏区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人群特征,对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虽然姑苏区两年度的发病率均低于苏州市同期发病率,但儿童手足口病流行优势的毒株发生转变;在流行季节应针对高危人群采取积极防控措施,做好5岁及以下托幼机构和社区散居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临床上应及时识别和诊疗手足口病,加强对重症病例的监测和救治,是当前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正>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2008年列入丙类法定报告管理传染病。其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控制难度大,容易出现暴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本文对定襄县2009—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以掌握流行现状,为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凤山县近几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凤山县2008—2011年各乡镇卫生院及县级各医疗卫生单位所诊治的全部手足口病病例疫情报告,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该县4年共诊治手足口病1 003例,无危重及死亡病例发生。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全县9个乡镇的4个乡镇发现病例,次年后各乡镇均有病例出现,病例数呈现逐年增多趋势,2008—2011年人群发病率分别为5.59/10万、117.88/10万、150.11/10万和203.05/10万,年均人群发病率为150.33/10万。1~3岁幼儿患者占77.97%,散居儿童患者占总病例的87.04%,总病例男女比为2.27∶1。近2年全年各月均有患者出现,发病高峰在每年的5—7月份,并在12月及次年的1月再次出现高峰。结论该县手足口病患者数量在逐年增多而且范围在扩大,其流行季节与其他县相比存在不同迹象,在进一步加强该病防治的同时,应对该病病毒种型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0~2012年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收集的4120例手足口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结果:2010~2012年共报告病例4120例,发病年龄集中在5岁以下(92.83%),尤以3岁以下报告最高(66.40%);男女比例1.50: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幼托儿童2340例(56.80%),明显多于散居儿童1648例(40.00%)及学生96例(2.33%);全年均有发病,高峰为5~8月;实验室诊断病例中,EV71占48.80%,CoxA16占24.40%;其他肠道病毒占26.80%;无死亡病例。结论:2010~2012年足口病报告呈逐年上升趋势,5~8月为发病高峰季节,3岁以下散居和幼托儿童是发病的主要人群,EV71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4.
15.
<正>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因其在许多国家及地区发生过多次较大规模的爆发和流行,并引起一定数量儿童的死亡,现已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重点传染病之一。中国自2008年3月在安徽阜阳市出现H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并出现多名患儿死亡以来,手足口病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化州市手足口病疫情特点,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化州市2008-2009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09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23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32/10万.2008-2009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7.12/10万和7.50/10万(P>0.05);年均报告发病率,城区为10.53/10万,农村为6.36/10万(P<0.01);病例年龄中位数为2.16岁,5岁以下病例占91.30%,散居儿童占81.74%.男性为10.76/10万,女性为3.4/10万(P<0.01); 3~6月发病病例占70.87%.结论 化州市手足口病发病以幼儿为主,春末夏初为高发季节,散居儿童为重点人群.提示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加强联防联控,是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辉南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探讨手足口病发病规律,做好手足口病的监测,探索相应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高防治措施的有效性。结果 2011年辉南县共报手足口病518例,男性321例,女性197例,男女比例为1.63∶1,采集手足口病病例咽拭子40份,阳性31份,阳性率为77.5%,其中EV71阳性8份、CoxA16阳性1份、其他肠道病毒22份,阴性9份,病例年龄以1~5岁为主,占88.03%,(456/518),6、7、8、9月份形成高峰,10月份以后呈下降趋势,构成了典型的夏秋季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18.
19.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黏膜溃疡和皮肤疱疹.个别患者可发生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肺出血、急性弛缓性麻痹、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早期发现的HFMD病原体主要为CA16,1972年由EV71感染造成的HFMD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和C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HFMD的主要病原体.我国自2008年5月2日起,将HFMD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之一,邢台地区开始此类病例的网络直报,2009年邢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始HFMD病原学的监测工作.2010年邢台地区共报告HFMD病例8 706例,发病率为122.55/10万,其中重症408例,死亡12例,病死率为0.134%;2011年报告3 524例,发病率为49.61/10万,其中重症病例7例,无死亡病例.邢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1 047例病例标本进行了EV、EV71和CA16检测,以期了解邢台地区HFMD的病原类型及流行特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