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配合限制片段长短多态现象(RFLP)分析,对22例食管癌病人3号染色体短臂3p14~24,17号染色体短臂17p13.1杂合缺失(LOH)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3p24、3p21、3p14和17p13.1位点LOH检出情况分别为8/11、2/4、1/9和6/6,其中3p24和17p13.1位点的LOH较高,提示这一位点LOH的测定有可能成为食管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实验发现,在3p24EApMD位点的LOH检测中,哈萨克族杂合缺失为5/5,汉族为2/4,维吾尔族为1/2,这是否与种族遗传有关,有必要扩大病例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配合限制片段长短多态现象(RFLP)分析,对22例食管癌病人3号染色体短臂3p14 ̄24,17号染色体短臂7p13.1杂合缺失(LOH)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3p24、3p21、3p14和17p13.1位点LOH检出情况分别为8/11、2/4、1/9和6/6,其中3p24和17p13.1位点的LOH较高,提示这一位点LOH的测定有可能成为食管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实  相似文献   

3.
采用ABC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检测了4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17p杂合性丢失(LOH)的情况,发现12例发生LOH,阳性率为25.0%,尤其是在恶性程度较高的弥漫型大细胞性淋巴瘤(DLCL)中阳性率为62.5%,显著高于非DLCL中的17.5%(P<0.01),提示17pLOH与NHL的病理类型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且,LOH与突变型p53的表达也有相关性,在有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NHL中LOH为66.7%,在无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NHL中LOH为33.3%(P<0.05)。作者认为,在国人NHL中可同时存在p53突变和17pLOH,与NHL中DLCL的发生和发展有较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全基因组杂合性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肝癌全基因组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LOH)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382对微卫星标志,对65例肝癌22条常染色体等位基因LOH进行检测。结果 全组平均杂合子68.1%。LOH〉30%的有1q、3q、4q、8p、13q、16q和17p。HBsAg阳性者D4S2964 LOH(66%)较HBsAg阴性者(30%)高(P〈0.05);D3S3681和D17S938 LOH者术后复发率(91%、8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肝癌17号和16号染色体特定区域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LOH)发生情况,并探讨LOH与肝癌的临床病理和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17号和16号染色体LOH。结果 17号染色体6个位点在至少一个位点发生LOH的有31例(82%),其中D17S520(17p12-13.3)和TP53(17p13.1)位点LOH频率大于50%;17q所选4个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53基因失活与大肠腺癌Dukes分期、转移等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Southemblot和RFLP分析大肠腺癌组织中17pLOH的改变:RT-PCR-SSCP检测大肠腺癌p53基因cDNA突变;两种单抗(PAb240.PAb1801)LSAB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肠腺癌p53蛋白表达,SPSS下Fisher'sexacttest处理结果。结果109例大肠腺癌中,17pLOH与Dukes'D期和远处转移有关(P<0.01);187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cDNA突变与Dukes'C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100例大肠腺癌中,PAb240和PAb1801单抗阳性率分别为76%和62%,两种单抗相加总阳性率为82%。p53蛋白高表达与Dukes'分期及癌转移间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基因失活参与大肠腺癌的病理发展各阶段和转移行为;高频率的p53基因cDNA突变和高频率17pLOH的出现,分别提示Dukes'C期和Dukes'D期的病理阶段形成,这两种p53基因的改变分别提示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标记。免疫组化方法可检测突变型p53基因产物高表达,对大肠肿瘤良恶性细胞鉴别  相似文献   

7.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并配合限制片段长短的多态现象(RFLP)及CA重复顺序多态性分析,对15例乳腺癌病人3号染色体短臂3p24,7号染色体长臂7q31,16号染色体长臂16q24,3和17号染色体短臂17p13.1杂合缺失(LOH)进行了测定。在上述位点分别发现36%、36%、2/4和5/9的信息个体呈现LOH。其中3p24和7q31位点的LOH大多发生在临床II、III期、淋巴转移阳性和雌激素受体阴性的肿瘤中。提示3p24和7q31位点LOH的测定有可能成为乳腺癌病人预后评价的指标。此外,上述四个位点所呈现的较高的LOH阳性率也提示乳腺癌抑癌基因在这些位点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将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cDNA(2.2kb)经DNA连接酶插入到pEE14质粒的多克隆位点上,构建了pEE14/人HGF(11.45kb)真核细胞表达质粒。用Lipofectin将pEE14/HGF质粒转导至CHO细胞表达,表达pEE14/人HGF的CHO细胞的培养上清液能促进原代培养大鼠细胞的DNA合成,CHO细胞表达和合成的人HGF的水平高于293和NSO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一氧化氮(nictric oxide, NO) 系统和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HO)/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系统在高血压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NOS抑制剂诱导大鼠高血压模型,观察大鼠动脉血压,主动脉组织NOS、HO 活性和CO 产生释放的变化。结果:大鼠在注射NOS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NGnitricLarginine, LNNA)后第4 周血压明显增高,同时HO活性和HbCO形成分别增加28 .4% 和31 .1 % ( 均为P< 0 .01),血浆和主动脉平滑肌cGMP含量明显增加。同时注射HO 底物HLL和LNNA时,4 周内血压无明显改变,而HO活性、HbCO的形成、血浆和主动脉平滑肌cGMP含量比单纯LNNA组增加更明显。结果表明在NOS抑制剂诱导的大鼠高血压形成过程中,内源性HO/CO 系统可呈代偿性上调状态;应用HO 底物可诱导HO活性和CO 的生成增加,对NOS抑制剂所诱导的高血压有防止作用。结论:内源性CO和NO都参与血管张力的调节,两者在高血压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口腔鳞癌组织中染色体3p14.2区杂合性丢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口腔鳞癌组织中3p14.2区D3S1300位点丢失情况,为新的抑癌基因定位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以D3S1300位点微卫星多态为遗传标记,检测口腔鳞癌组织中该位点的杂合性丢失(Losofheterozygosity,LOH)状况。结果:22例口腔鳞癌17例提供信息,7例出现杂合性丢失,LOH率为41%(7/17),有2例出现微卫星的不稳定性。结论:3p14.2区D3S1300位点杂合性丢失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提示该区域可能存在口腔鳞癌的抑癌基因,该区的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可能是口腔鳞癌发生的一个新机理  相似文献   

11.
小细胞肺癌血浆中游离性DNA的3p位点杂合性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IC)患者血浆游离性DNA的3p位点的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xygosity,LOG)在SCL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PCR—银染法对33例SCLC患者的病理组织及血浆标本中三个位点微卫星(3p14、3p21、3p25)杂合性缺失的情况。结果 33例病理组织标本LOH的发生率为54.5%(18/33),血浆游离DNA同时发生LOG的百分率为42.4%(14/33);二者相关性为77.8%(14/18)。结论 SCLC患者血浆游离DNA来自于肿瘤组织,其3p部位的LOH在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1)肺癌患者血浆游离DNA的肿瘤特异性;(2)肺癌患者血浆游离DNA3p部位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和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xygosity,LOH)在肺癌诊断、监测中的意义。方法:本研究以37例肺癌术后新鲜标本、94例肺癌患者的全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15例健康正常人和15例结核病人的全血标本作为对照。通过PCR-银染法检测血浆游离DNA3p部位3个微卫星位点的LOH、MSI情况;并和组织标本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大多数肺癌患者的血浆游离DNA的浓度在微克水平以上,而15例正常对照和15例结核病人多在微克水平以下;(2)联合3个位点进行LOH、MSI检测时,组织和血浆的阳性率均在70%以上,一致性在80%以上;而对照组未检测到有LOH、MSI;(3)不同分期、不同病理类型的LOH、MSI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血浆游离DNA的未可微克含量水平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其3p部位的微卫星检测在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和组织标本有较高的一致性变化。肺癌患者血浆游离DNA可以作为基因检测的新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癌患者血浆循环DNA微卫星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ang JZ  Qin LX  Ren N  Ye QH  Ying WD  Liu YK  Tang ZY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4):1662-1665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浆循环DNA微卫星变异的特点及其与肿瘤组织的一致性。方法 选择位于染色体8p上3个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对62例肝细胞癌血浆、组织标本的DNA进行了杂合性缺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MSI)检测。结果 在联合检测的3个微卫星位点上,39例发生了LOH的组织标本其对应的血浆标本中有33例在相应位点检测到了相同的改变,一致性为84.6%;在19例MSI阳性的组织标本中,其对应的血浆中有14例检测到了相同的MSI,一致性为73.7%;62例HCC血浆DNA在至少一个位点的LOH阳性率(58.1%,36/62)明显高于MSI(29.0%,18/62)(P〈0.01);HCC组织、血浆DNA在D8S277位点的MSI阳性率皆明显高于其他两个位点(P均〈0.05)。结论 HCC血浆循环DNA与肿瘤组织微卫星变异有较高的一致性变化,血浆循环DNA可以用来反映肿瘤组织的微卫星变异;LOH方式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MSI的作用次之;D8S277是HCC中对MSI敏感的一个检测位点。  相似文献   

14.
肺癌患者血浆游离DNA微卫星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血浆游离性肿瘤DNA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l)和杂合性缺失(Loss of beteroxygosity,LOH)在肺癌基因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通过PCR—银染法检测肺癌病人的37例新鲜手术标本、94例全血标本DNA3p部位三个微卫星位点的LOH、MSI.结果 大多数肺癌患者的血浆游离DNA的浓度在微克水平以上。联合三个位点进行LOH、MSI检测时,组织和血浆的阳性率均在70%以上。不同分期、不同病理类型之间差异不显著;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血浆游离DNA水平检测肺癌可以作为肺癌基因检测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3号染色体短臂(3p)等位基因位点杂合性缺失(LOH)多区域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对3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8例非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进行3p位点LOH检测,对试验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32例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有核细胞LOH联合检出率为65.625%,各目的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8.75%(3p25)、31.25%(3p14)、50%(3p21.3),相比对照组检测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联合检出率高于各位点单纯检出率,差别具有显著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有核细胞3p位点LOH检测对于肺癌的无创诊断有意义,且多区域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检测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国人9号和17号染色体微卫星位点的杂合性丢失(LOH)与膀胱移行细胞癌(T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微卫星位点D9S156、D9S157、D17S786和TP53,对24例TCC组织和外周静脉血提取的DNA用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并进行LOH分析。结果 至少有1个位点出现LOH的TCC组织为58.3%(14/24),同一组织2个位点同时出现LOH的肿瘤为12.5%(3/24)。X^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O.05),4个位点LOH的发生在浅表性和浸润性TCC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国人9号染色体上肿瘤抑制基因(TSG)的失活与TCC的发生有关,与TCC的浸润性生长无关。17号染色体上TSG的失活可能与TCC的浸润性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血浆游离DNA含量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6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18例健康人的血浆,提取血浆游离DNA,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DNA浓度。结果 健康人血浆游离DNA水平中位数为73.70(53.49~85.03)ng/ml,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游离DNA水平为179.43(160.94~401.34)ng/ml,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游离DNA含量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状况及病理类型均无明显相关性,与有无转移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浆游离DNA是一种潜在有价值的生物学标志物,可作为临床上诊断肺癌、预测疾病进展、快速评估治疗疗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大规模并行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孕妇外周血浆中的游离DNA,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无创产前诊断。方法选择2009年1月到2010年7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孕龄在8~30周之间高龄妊娠、唐氏综合征生化筛查高风险和(或)彩超显示胎儿异常等同意介入产前诊断的孕妇941例,抽取孕妇外周静脉血,提取血浆DNA,制备测序文库,应用Illumina HiSeq2000高通量基因测序仪检测,测得的基因序列与人类的参考基因组比对并作统计分析。同时采集胎儿羊水或脐血,经细胞培养后行羊水或脐血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确定染色体非整倍体。结果①941例孕妇血浆样本处理后经大规模并行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判定胎儿为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共27例,非唐氏综合征914例;以羊水或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结果为金标准进行结果对照,检测出的27例唐氏综合征高风险中2例误诊,其中一例核型为47,XXY,一例核型分析正常。经统计分析胎儿唐氏综合征的检出率为100%,检出正确率99.78%,误诊率0.22%;②941例样本中,检出18-三体高风险14例,18-三体低风险927例。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相比,统计分析显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18-三体胎儿的检出率为93.33%(14/15),漏诊率为6.67%(1/15)、误诊率为0。结论利用大规模并行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孕妇外周血浆中的游离DNA行无创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其敏感性、特异性与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该技术具有无创性、高准确性、高通量等优势,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喉癌患者肿瘤DNA微卫星多态位点等位基因杂合型缺失在肿瘤组织与血浆的表达及关系,探讨血浆肿瘤DNA的动态变化在临床早期诊断、筛查及随访中的意义。方法:2003年9月~2004年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喉癌患者43例,抽取术前、术后防凝血,分离淋巴细胞和血浆,采集肿瘤、癌旁组织标本,分别提取DNA。选取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等位基因杂合型缺失(LOH)表达较高的3个微卫星多态位点D9S162、D9S1782、D17S1665,设计并合成引物,PCR扩增,聚丙烯酰胺电泳,用ID Image Analysis Software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分析电泳结果。结果:D9S162肿瘤、术前血浆、术后血浆LOH表达率分别为51.85%,44.44%,33.33%;D9S1782分别为43.48%,39.13%,34.78%;D17S1665分别为51.43%,42.86%,37.14%。术后血浆3个位点有6位次LOH消失;早期和晚期喉癌血浆DNA的LOH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肿瘤DNA的LOH的表达与血浆肿瘤DNA的表达一致,监测血浆肿瘤DNA的变化有助于喉癌的早期诊断,术后随访过程中动态监测血浆肿瘤DNA可以预测肿瘤有无复发或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