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颈丛神经阻滞常用于甲状腺手术,方法简单实用,但颈丛阻滞后的心血管反应率较高,有的甚至影响手术的进行。为了进一步探讨颈丛阻滞后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将颈丛分为颈深丛阻滞和颈浅丛阻滞两组,并通过监测麻醉前和麻醉后MAP、HR的改变,了解两组心血管反应的变化程度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颈神经丛阻滞麻醉是甲状腺手术的主要麻醉方法。近来临床已多用改良一针法阻滞,即于胸锁乳突肌与颈外静脉交叉点外侧1cm处垂直穿刺,针抵C4横突阻滞深丛,退针至皮下浸润阻滞颈浅丛各分支,临床效果满意。而单纯行颈浅丛阻滞临床报道较少,我们于1996年11月~1997年10月共行甲状腺手术175例,随机对其中59例施行颈浅丛阻滞麻醉,均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59例,男11例,女48例,年龄16~62岁,平均41.9岁,病种包括:甲亢1例,甲状腺腺瘤或囊肿58例。单或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26例,单或双侧甲状腺腺瘤或囊肿摘/切除术33例,手术…  相似文献   

3.
颈丛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107例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祥云  谢建梅 《右江医学》2004,32(3):256-257
目的 探讨颈丛神经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的麻醉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颈丛阻滞均采用一针法 ,颈深丛注射麻药1%利多卡因 +0 .2 5 %罗哌卡因 6~ 8ml,颈浅丛注射麻药 5~ 6ml。双侧颈深加双侧颈浅阻滞 2 1例 ,一侧颈深双侧颈浅阻滞 86例 ,术中均用哌替啶与氟哌利多合剂辅助麻醉。结果 全组麻醉效果尚满意 ,能顺利完成手术 ,有 45例 (占 42 .1% )出现心率、血压增高 ,4例颈丛阻滞 2 0~ 3 0分钟后出现呼吸困难改全麻插管。全组病人痊愈出院。结论 颈丛阻滞麻醉下行颈部手术存在一定的缺陷 ,在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及时发现并准确处理 ,防范于未然。  相似文献   

4.
颈丛阻滞麻醉适用于颈部手术 ,尤宜于甲状腺手术 [1]。但颈丛阻滞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 ,出现心血管副反应。现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选 4 4例甲状腺瘤行甲状腺叶部分切除手术的病例。男 9例 ,女 35例 ,年龄 2 9~ 73岁 ,体重4 5~ 68kg,ASA: ~ 级 ,心电图均为窦性心律 ,5例 ST段部分压低≤ 0 .0 5m V,血压、心率在正常范围内 ,其它检查未见明显异常。1.2 方法 术前常规肌肉注射鲁米那纳 0 .1g,病人入手术室后开放两条静脉通道 ,鼻导管吸氧 1~ 2 L/min,患侧颈 3、4深丛穿刺 ,注射 0 .2 5%布比卡因各5ml,双侧…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两种不同的颈丛神经阻滞方法应用于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比较其麻醉效果及对循环的影响。方法:50例ASAⅠ-Ⅱ级择期甲状腺腺瘤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Ⅰ组采用C3深丛阻滞(相当于C3横突处一点)及浅丛阻滞法(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Ⅱ组用C3、C4深丛阻滞法(相当于C3、C4横突处各一点)及浅丛阻滞法。均以20ml注射器及v号3.5cm针头进行须深丛和颈浅丛神经阻滞。颈深丛阻滞注入1.14%利多卡因与0.14%丁哌卡因混合液,单测一点4~6ml,两点即8-12ml,双侧一点8~12ml,两点即16~24ml(均不加肾上腺素)。颈浅丛阻滞用1.33%利多卡因及0.25%布比卡因,单侧10ml,双侧20ml。观察两组阻滞前后BP和HR变化情况。结论:两组阻滞麻醉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两种阻滞方法对循环的影响却不同,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阻滞后5~30minBP升高平均值和HR增加方面看Ⅰ组对循环影响较轻,Ⅱ组则较大。C3主要支配颈部区域,浅丛支配皮肤和浅表结构,对甲状腺腺瘤手术来说,二者配合应用,麻醉效果满意,用药量小,对迷走神经阻滞较轻,对循环系统影响相对轻,副作用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0.33%罗哌卡因与1%利多卡因用于颈丛阻滞麻醉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利多卡因组(L组),分别使用0.33%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各30 ml,行双侧颈丛阻滞(一点法即C4横突深丛浅丛)。评价麻醉效果和麻醉后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观察心率、血压变化及使用血管药物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R组发生心动过速、血压增高,使用艾司洛尔及硝酸甘油的比例明显低于L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麻醉效果确切,对心率和血压的影响较利多卡因轻微,在颈丛阻滞麻醉中更具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颈丛一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并发症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择期甲状腺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颈丛阻滞 (Ⅰ组 )和颈丛—硬膜外联合阻滞 (Ⅱ组 )两组。局麻药为 1%利多卡因和 0 .2 5 %布比卡因混合液。Ⅰ组颈丛阻滞深丛各 6ml,浅丛各 5ml;Ⅱ组先于C7-T1 行硬膜外穿刺 ,5ml试验量无异常后行颈丛阻滞 ,深丛 5ml,浅丛 4ml。术中每隔 60分钟硬膜外追加 5ml。记录①两组患者麻醉前 ,颈丛阻滞后 5、10、2 0、3 0、60分钟时的MAP、HR、SpO2 变化 ;②术中并发症情况。③阻滞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颈丛阻滞后各肘点MAP、HR较麻醉前均显著升高 (p <0 .0 5 )但Ⅱ组各时点指标显著低于Ⅰ组 (p <0 .0 5 ) ;且Ⅱ组阻滞占优的比例高于Ⅰ组 (p <0 .0 5 )。两组均无严重呼吸功能不全和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颈丛一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较单纯颈丛阻滞麻醉满意程度提高 ,病人循环更趋稳定 ,并发症无明显增加 ,临床应用具有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锁骨骨折神经阻滞的有效方法。方法 锁骨骨折100例分为两组,Ⅰ级50例C4点颈深,颈浅丛阻滞,Ⅱ组50例行颈丛肌间沟穿刺法阻滞。结果 Ⅰ组60%病人麻醉效果满意,Ⅱ组98%病人麻醉效果满意。结论颈丛肌间沟穿刺法阻滞可同时阻滞颈丛和臂丛,范围可达C3-T2,完全满足锁骨骨折手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1994~1998年,应用颈丛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260例,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60例中,男168例,女92例,年龄16~72岁,ASA均为或级,其中甲亢96例,甲状腺囊肿5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08例。1.2 方法 术前鲁米那钠0.1g,东莨菪碱0.3mg肌注,患者入室取仰卧位,行双侧颈丛神经阻滞,所有局麻醉药为0.25%布比卡因,内含1:20万U肾上腺素,每侧深丛7~8ml,浅丛10ml,麻醉范围一般在C2~4,需行甲状腺次全切除的病例,术中牵引甲状腺上极有明显牵引痛时,由静脉注入氟芬合剂2~3ml,或哌替啶50mg。1.3 结果 麻醉效果满意 切皮无痛,牵…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两种不同的颈丛神经阻滞方法应用于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比较其麻醉效果及对循环的影响。方法:50例ASAⅠ-Ⅱ级择期甲状腺腺瘤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Ⅰ组采用C3深丛阻滞(相当于C3,横突处一点)及浅丛阻滞法(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Ⅱ组用G3、C4深丛阻滞法(相当于C3、C4横突处各一点)及浅丛阻滞法。均以20m1注射嚣及7号3.5cm针头进行颈深丛和颈浅丛神经阻滞。颈深丛阻滞注入1.14%利多卡圆与0.14%丁哌卡因混合液.单测一点4-6ml,两点即8~12ml,双侧一点8-12ml,两点即16-24ml(均不加肾上腺素)。颈浅丛阻滞用133%利多卡因及0.25%布比卡因,单侧10m1,双侧20m1。观察两组阻滞前后BP和HR变化情况。结论:两组阻滞麻醉效果没有显性差异,但是两种阻滞方法对循环的影响却不同,有显性差异(P<0.05)。从阻滞后5-30minBP升高平均值和HR增加方面看Ⅰ组时循环影响较轻,Ⅱ组则较大。C3主要支配颈部区域,浅丛支配皮肤和浅表结构,对甲状腺腺瘤手术来说,二配合应用,麻醉效果满意,用药量小,对迷走神经阻滞较轻.对循环系统影响相对轻,副作用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颈神经浅丛阻滞麻醉行甲状腺手术患者术中常出现高血压、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本文观察术前1h口服硝苯陡、颈浅丛阻滞前5min分别单次静脉注射佩尔地平、艾司洛尔对麻醉期间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择期手术甲状腺腺瘤或囊肿切除术80例,均为女性,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颈4(C4)合并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肩锁关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40例肩锁关节手术随机分成Ⅰ、Ⅱ两组,每组20例,Ⅰ组采用C4横突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Ⅱ组采用颈浅丛神经阻滞.根据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来评定麻醉效果.结果 Ⅰ组的麻醉效果优于Ⅱ B组.结论 C4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肩锁关节骨折手术,阻滞效果优于颈丛神经阻滞,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性高,麻醉效果确切,可完全满足肩锁关节手术麻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颈丛阻滞复合针刺麻醉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应举  袁记 《医学争鸣》2007,28(5):468-468
0 引言 甲状腺手术以往常选用针刺麻醉,镇痛效果较为确切,当前主要选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我们将针刺与颈丛阻滞复合应用于甲状腺手术,观察其麻醉效果、术中心血管反应及术中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并与单纯颈丛阻滞麻醉相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颈丛阻滞是甲状腺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 ,但是麻醉过程中 ,由于麻醉方法本身的限制和手术的特殊体位等原因 ,病人会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心血管反应 ,处理甲状腺上极时病人感觉疼痛难忍 ,辅助安神止痛麻醉往往效果不佳 ,甚至病人不能耐受手术。笔者在此类手术中辅助异丙酚间断静注 ,达到很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 5 3例 ,男 2 0例 ,女 33例 ,年龄 18~ 65岁 ,单侧手术 4 4例 ,双侧手术 9例 ,手术时间 1~ 3.5h ,异丙酚用量 5~ 30ml,10例病人出现轻微的血氧饱和度下降 (1%~ 3% ) ,提升氧气流量后 ,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颈丛神经阻滞前肌注咪达唑仑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70例甲状腺手术行颈丛神经阻滞的患者均分为2组(C、D组),C组于入室后肌注咪达唑仑0.1mg/kg,D组不用任何药物,2组于入室后15分钟均行一针法单侧深颈丛阻滞及双侧浅颈丛阻滞、局麻药用0.37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20ml(每侧10ml),观察2组入室前(T0),颈丛神经阻滞前(T1),颈丛神经阻滞后5分钟(T2),10分钟(T3),20分钟(T4),SBP、DBP、HR,并检测皮质醇(Cor)及血管紧张素(AT-Ⅱ)及血糖(GIu),结果:C组T1-T4时各项检测指标均明显低于D组(P〈0.05),D组T1-T4时各项检测指标均明显高于T0时(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麻醉前肌注咪达唑仑能有效降低劲从神经滞司起的心血管反应,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遗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文莉  李继蒙  刘玉琼 《西部医学》2007,19(5):836-836
目的观察颈神经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对50例甲状腺肿物患者采用颈深丛阻滞颈4横突一点法阻滞麻醉基础上,按颈浅丛不同入路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Ⅰ组选择胸锁乳突肌内侧缘中点进针;Ⅱ组选择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进针,对两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Ⅰ组效果满意者23例(92.0)%,Ⅱ组22例(88.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组颈浅丛阻滞方法麻醉效果差异无显著性,但Ⅰ组采用的方法与Ⅱ组比较,具有标志清楚、易于掌握、安全系数大等特点,更适宜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陈丽霞  沈丽菲 《河北医学》2005,11(9):796-797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对预防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60例颈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观察组、n=30),生理盐水组(对照组、n=30),颈丛阻滞药液为1%利多卡因加0.25%布比卡因混合液、总量20ml。两组均以C4一针法行双侧颈浅丛和颈深丛阻滞。观察组颈丛阻滞后即静推艾司洛尔0.5mg/kg,1min静推,对照组颈丛阻滞后即静推生理盐液5ml。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艾司洛尔能有效地预防颈丛阻滞引起的一过性窦性心动过速和高血压,降低心肌耗氧量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穴位镇痛对颈丛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每组20例.在0.375%布比卡因颈丛阻滞下,B组则在切皮前10 min于两侧合谷穴分别注入含哌替啶50 mg的5%葡萄糖溶液4 ml,共8 ml.结果 与麻醉前相比,两组麻醉后SBP、DBP和HR均上升(P<0.01或P<0.05);与A组相比,B组麻醉后SBP、DBP和HR较低;麻醉效果B组明显优于A组(P<0.01).结论 穴位镇痛可增强颈丛阻滞的麻醉效果,减轻术中甲状腺和气管的牵拉反应,抑制颈丛阻滞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9.
颈丛阻滞应用于甲状腺类手术,其操作方法简便且效果可靠,但可引起心血管反应及其他并发症,我们用芬太尼加地塞米松和局麻药行颈丛阻滞,观察芬太尼和地塞米松防治颈丛阻滞并发症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0例甲状腺包块手术患者,男13例,女47例,年龄14~73岁。60例均为择期手术。所有病例术前无慢性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疾患,无消化性溃疡、糖尿病及活动性肺结核。所有病例肝肾功能正常。60例患者均未包括阻滞不全及静脉辅助用镇痛药病例。1.2 方法:60例随机分为Ⅰ、Ⅱ两组,每组30例。Ⅰ组为观察组,Ⅱ组为对照组。Ⅰ组用药:芬太尼1mg+地塞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甲状腺腺瘤切除术采用局麻药加地塞米松行浅颈丛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局麻药加地塞米松10mg,Ⅱ组局麻药不加任何药,均行双侧颈浅丛阻滞,术中有牵拉不适辅助强化麻(氟哌啶2.5mg+芬太尼0.05mg静脉滴注),仍无法缓解辅助静脉全麻(异丙酚200mg加芬太尼0.1mg混合液泵注)。观察麻醉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术毕评定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后两组血压、心率较麻醉前比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但从升高数值上看,全组40例血压、心率变化均在正常值范围内;Ⅰ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Ⅱ组,Ⅰ组中无1例需辅助静脉全麻。结论浅颈丛阻滞应用于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发生心血管副反应程度低,加用地塞米松,可增强麻醉效果,患者能清醒配合手术,提高了麻醉和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