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肾壮骨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艳 《中医研究》2004,17(6):32-32
绝经后骨质疏松属1型骨质疏松症,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症.笔者自2000~2003年自拟补肾壮骨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5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74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高危者进行双能X线吸收仪骨密度检测,对符合标准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多项Logit模型.结果:模型最终引入的变量有绝经年限、体重指数、鱼类膳食、是否变矮、是否绝经和生产次数.结论:绝经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低体重指数也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危险因素;鱼类膳食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之间均存在负相关性,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以脊柱痛、驼背为主要表现。现代医学认为,绝经后妇女性腺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不足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发病因素。笔者自2007年以来,采用悬灸配合电针综合治疗骨质疏松症,并设电针配合补钙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味阳和汤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8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应用自拟加味阳和汤治疗;对照组32例,给仙灵骨葆胶囊口服.均经6个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主要症状或体征的疗效有效率分别为有效率分别为87.76%和62.50% (P <0.05).骨密度T值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结论:加味阳和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可能机制是抑制了破骨细胞的产生和骨的吸收,促进了骨形成,改变绝经后的高转换状态,从而提高骨密度,达到了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既往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中多从"虚损"角度,以补肾健脾为主,以中医传统理论为基础,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对"从‘瘀'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这一假说进行理论推断,重点阐述绝经后妇女的生理变化与血瘀的相关性,绝经后妇女的脏腑病机特点和血瘀的关系,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血瘀"病机进行推论,同时论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血瘀证"形成特点与雌激素的关系,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意义.以"血瘀"立论,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机和治则,另辟途径,目的在于开拓新的思路,以丰富祖国医学治疗本病的理论,进而为今后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系统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南昌市青山湖区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分析骨质疏松症重点人群,探讨居民骨量异常的现状及发病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建议.方法:2020年1月—12月对南昌市青山湖区(主要是南钢街道11个社区)共6258例55~65岁绝经后(绝经1年以上)妇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32.13%;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T值平均为-3.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绝经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OR=1.964,P<0.05),牛奶摄入及日常锻炼是绝经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OR=0.725、0.718,P<0.05).结论:本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生比例较高,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与年龄、饮食、运动等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血瘀病机的客观初步论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等方面证实"血瘀"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之一.方法:对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血瘀"临床表现综合评分,并进行甲襞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等检测,与30例健康妇女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瘀"临床表现综合评分、甲襞微循环评分,血液流变学的11项指标均较健康妇女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存在着"血瘀"的客观性病理变化,"血瘀"是引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8.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细胞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质疏松症是以全身骨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而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发生于女性绝经后者为Ⅰ型骨质疏松症,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其具体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明确,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不断发展,细胞因子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血瘀病机的微观分子生物学论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血小板活化功能等分子生物学角度证实"血瘀"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之一.方法:对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血瘀"临床表现综合评分,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ET、NO)、血小板活化功能(CD62p、CD63)等指标的检测,并与30例健康妇女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瘀"临床表现综合评分,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血小板活化功能等分子生物学指标与健康妇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存在着"血瘀"分子生物学等客观性病理变化,"血瘀"是引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10.
1 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后果[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于低骨量、骨结构退变以及骨脆性增加导致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升高骨骼系统疾病 (WHO定义 )。骨质疏松症包括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区分成为与绝经相关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与增龄相关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其中 ,对于绝经后妇女而言 ,早期既要受到绝经的影响 ,晚期又要同时受到绝经与增龄的双重影响。因此 ,绝经后的妇女是骨质疏松症防治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终点 ;显然 ,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是骨…  相似文献   

11.
准确的辨证是中医药有效地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前提。鉴此,我们通过临床调查、统计学分析,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进行了研究探讨。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1.诊断标准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标准,中  相似文献   

1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指主要由绝经引起的骨质疏松症,亦称为Ⅰ型骨质疏松症。中国传统医学对其有独特的认识与治疗方法,中医药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面取得不少成果。故通过对单味中药、复方制剂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三方面临床研究报道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对目前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现状有较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滋肾调肝法与雷洛昔芬的疗效对比,探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自山东省寿光市中医医院骨科门诊2015年11月—2017年3月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例中,选出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病例120例。分为滋肾调肝组(治疗组60例)、雷洛昔芬组(对照组60例),对治疗前各组骨密度及中医症候评分,治疗后骨密度、中医症候评分、疗效评价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在骨密度及中医症候评分、疗效评价方面比对照组更有优势。结论滋肾调肝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4.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之一。目前,我国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已多达40%以上。因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已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由骨质疏松引起的胸背痛、驼背及骨折已成为危害中老年妇女的重要问题。因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进行研究,及时找到有效的治疗途径,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内自8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中医药防治本病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试图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以肾脾为本的理论依据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该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之一.目前,我国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已多达40%以上.因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已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1].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研究方法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常见实性证素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并筛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方法通过证候辨证素量表测定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常见证素,每组30例,并选取正常人群对照组,运用核磁共振氢谱(HNMR)技术分析其血清的差异代谢物。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各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代谢物。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各组可区分并且存在较为明显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为甲酸,为临床治疗以及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了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体质分布特点及其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病例对照设计,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和正常人群进行体质分类及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人群的体质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瘀血质的构成比高于正常人群;不同程度、不同年龄段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体质分布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主要体质类型为阳虚质,早期气虚质分布增加,晚期以阴虚质、瘀血质分布增加,这种规律与中医理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之一。目前,我国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已多达40%以上。因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已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由骨质疏松引起的胸背痛、驼背及骨折已成为危害中老年妇女的重要问题。因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进行研究,及时找到有效的治疗途径,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内自8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中医药防治本病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论肾虚血瘀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多注重从肾虚角度论治。文章探讨了肾虚血瘀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着重阐述了血瘀症型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过程的关系。通过文献查阅与分析,认为肾虚血瘀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内在联系,但需要进一步通过动物与临床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利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肥胖症的共同靶点基因探究二陈汤调节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脂骨代谢紊乱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GeneCards、DRUGBANK、PharmGkb、OMIM和TTD数据库分别获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肥胖症的相关靶点并进行整合,在TCMSP数据库检索二陈汤药物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