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     
WHO发布药品国际打假罗马宣言药品打假风暴将席卷全球记者王乐民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获悉,该所常务副所长金少鸿教授,近日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WHO“打击假药:建立有效的国际合作”国际会议上表示,中国政府非常重视打击假劣药品的技术手段,在WHO推广的药品快速检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国际     
《中国医院院长》2012,(23):24-24
全球 假药亟待打击 《英国医学杂志》发文呼吁,世界卫生组织(WHO)应建立与控烟类似的打击假药框架来保护公众健康。根据WHO发布的数据,贫穷国家中1/10的药品为假药,其中1/3的抗疟疾药品为假药;富裕国家的药品安全性较高,但每年假药依然会造成上千例不良事件,甚至死亡。尽管一些国家制定法律禁止假药,但WHO估计,近1/3的国家很少或没有药品法律,且目前并无全球条约。  相似文献   

3.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8):1501-1501
药品不良反应 按照WHO国际药物检测合作中心的规定,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是指正常剂量的药品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该定义排除有意的或意外的过量用药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相似文献   

4.
开展快速鉴别药品工作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品抽验是促进药品质量提高,保障人体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作为药检人员要加强自己快速识别假药的能力,利用各种手段来发现并鉴别假劣药品。  相似文献   

5.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自成立以来,大大加强了对假劣药品的查处力度,其中在药品检验方面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积极推广“药品快速鉴别”工作。这一方案的实施,显著提高了市场假药劣药的检出率和抽样准确率,为药品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药品外观勘验,顾名思义,实属“药品快速鉴别方法”的范畴,它是指在非法定的实验室条件下,或在法定标准程序以外的对药品的外观甄别和检识,他通常利用各种适宜的专业技术知识,借助相关的防伪识伪专业技术信息手段,对药品的包装、容器、说明书及其他印刷标识和源头生产工艺的检测与分析。必要时对药品实施破坏性的鉴别。其目的就是对药品的购进、验收和法定抽验提供最大限度的筛选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百余年世界上药害事故频频出现,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人们逐渐认识到,对上市后的药品还应进行不良反应的监测,收集其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的不良反应。世界卫生组织于1968年制定了“国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计划”,在美国成立了WHO协作组,现更名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药物  相似文献   

7.
国际     
《中国医院院长》2010,(14):24-24
美国药品管理5年战略计划公布 奥巴马政府于5月11日公布新的药品管理战略计划,旨在通过接下来的5年计划减少药品滥用及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个5年计划可以通过平衡预防、冶疗、法律执行与国际合作来打击非法药品交易。  相似文献   

8.
李树会  田良军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6):I0001-I0001
假药即药品所合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成份不符: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劣药是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标准的药。为了帮助基层医院、医疗室的药荆人员及广大消费者提高识别假冒伪劣药品的能力,现将笔者在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知识、经验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9.
根据当今世界药品名称混乱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药物研究、临床应用和药品管理的困难。WHO根据专家委员会的建议订出一个药品国际非专利名称(Imterm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INN)亦称药品国际通用名称。提出在全世界范围内,不管各国药厂的专利名称和商标名称如何,对一种药物只采用一个药名。由此而言,使用INN的目的就在于避免药品名称的混乱。我国从1985年版中国药典开始,药品名称就开始向INN靠拢,向“一药一名”过度。1995年版药典中西药列英文的INN名称,取消了拉丁名。为避免法定名称与习用名称的混淆,1995年版中国药典中文名称只收载药品法定名称,而不再列副名(或曾用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药品库房加强科学管理。方法 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对药品进行分类管理。结果 防止药品积压、不影响资金正常周转、防止假药、劣药和杜绝“三无”药品进入药品库房。结论 保障药品质量,从而保障患者生命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国外药品监管透明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国外药品监管透明度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的研究指明方向。方法:采用文献荟萃法对国外关于药品监管透明度的相关资料进行荟萃分析。结果:WHO、药品透明联盟、透明国际、美国等对药品监管透明度研究较多。WHO启动了药品良好治理项目,并开发了测量药品透明度的药品良好治理项目的评估工具;药品透明联盟关注于国家的药品政策、药品采购和供应链管理中的透明度的提高;透明国际组织侧重在药品腐败控制与透明度策略研究;美国FDA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提高医药行业的透明度。结论:药品监管透明度的研究有一定发展,但仍然很不完善:关于药品监管透明度具体测量方法的研究相对薄弱;提高药品监管透明度具体措施的研究不足;药品监管透明度的研究多为定性的探讨,缺乏定量分析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浅谈几种常见药品的真假快速鉴别和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药是目前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之一,我国药品管理法第48条明确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为假药:①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②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在高科技发达的今天,除了传统的以非药品冒充药品,以低价药品冒充高价药品,而且还采用了高科技犯罪手段,以活性成分近似的此种药品代替他种高价药品,用普通企业药品冒充名牌企业药品等,这就要求检测手段和控制方法也要不断地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门应用微生物技术对药品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测和安全性评价的专业技术学科。《中国药典》在2000年版正式收载药品微生物限度法,微生物限度项目能体现药品的技术指标,保证药品安全有效,但目前医院制剂,微生物污染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生产企业,对药品微生物限度项目重视不够,生产出的药品,微生物限度的控制和检验大都没有严格的操作观念,一般将送检的药品进行无菌处理,但在抽检的品种中就出现了药品微生物限度不合格现象,因此,  相似文献   

14.
WHO近期在瑞士日内瓦指出,发展中国家为了提高药品的安全性和产品质量必须更好地利用药物信息。WHO的卫生技术与药品执行理事Anarfi Asamoa-Baah说,我们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对药品加强安全性监测。必须允许低收入的国家从复杂的监测系统(已经存在于工业化国家)中获益。WHO目前是唯一能够促进信息交流、相互支持和平等交往的地方。WHO在去年10月阿姆斯特丹举行的会议上,敦促全球都要更加关注药品的安全性和产品  相似文献   

15.
新华网讯7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药品安全监管状况》白皮书,全面介绍了我国药品安全监管的现行体制、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及药品供应状况、质量安全状况和国际合作交流情况。  相似文献   

16.
<正> 药剂工作人员,是直接将药品投予病人的最后一道防线。为了保证病人安全有效的用药,我们坚决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尤其是药剂科调剂员,在不能借助理化监测手段的情况下,能准确判断药品的真伪两年来没有进过一粒假药。本文就从如何运用药学及相关知识,依靠感观认识,从药品的进贷渠道,药品的外观特征、药品的价格、药品的贮存保管进行分析,谈谈对假劣药品作出正确的综合判断的体会。 药品的进货渠道:药品的进货渠道是判断假劣药品  相似文献   

17.
通常情况下,品是用以治疗患者疾病的,药审批要经过三期临床试验,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应该没问题.许多人认为,有使用了假药、劣药,用药不当,会引起不良反应.事实上,多经过严格审批、检验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可能在一部分人身上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药品在库的质量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严把药品入库验收关随着改革、开放、搞活这一战略决策的深入,药品销售市场也呈现出多渠道流通的好势头,给疾病患者的及时用药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假药现象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健康行动机构(HAI)所制定的药品可获得性、价格和可负担性调查法的主要内容,提出该调查法在中国应用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制售假劣药品案件多发生在广大基层,基层用药质量监督是当前基层药监部门的主要职能,药品监督工作面广、量大、难度高,国家药监局审时度势,大力推广药品快速鉴别方法,以强化基层药品监督工作力度,确保人们群众用药安全有效。药品快速检验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对于及时发现假劣药品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快检技术不仅现场检查中可发现假劣药品,同时对可疑药品进行暂控。大大缩短了抽检周期,同时也节省了资源,提高了监督抽验的阳性率,而且可以防止假劣药品的转移和流失,有效的打击不法分子。为此,我所将此项技术运用到实际抽验工作中去,为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做出很大贡献,进一步净化了我们的药品市场,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就基层快检的重要性和常见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